這座山!是一張躺著的印加人的臉

2021-02-07 樂途旅遊網


◎ 本篇圖文系樂途旅遊網原創作品

作者 |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坐雲中列車兩個多小時以後抵達了終點站熱水鎮,一個距離馬丘比丘最近的小鎮。換乘景區的班車到一個大橋時道路中斷,全體人員下車步行過一個臨時的人造橋後再次換車。擺渡車沿著陡峭崎嶇的山路吃力地向著頂峰爬去,我的雙眼一直就沒離開過右邊的萬丈深淵,就這個路況,就這個破車,把我來之前所有的新奇感都轉化成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擠了出來。

秘魯羊駝長得明顯沒有紐西蘭羊駝萌


這段路對我來說變得極為漫長,本來徒步一個半小時就能走上來的距離,我怎麼覺著坐車好像都坐了一個半小時。還沒等下車,坐在車上我就理解了,為什麼西班牙殖民秘魯長達 300 多年的時間裡愣是沒發現過馬丘比丘,甚至秘魯都獨立 100 年了,還是沒能把這個聖地發現。馬丘比丘有近 400 年間杳無音訊,就像在人間蒸發了一樣,與世隔絕成為了一個秘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防止雨水滑坡的梯田


發現馬丘比丘是因為一個錯誤,在中國辛亥革命那年,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沒有來中國見證這個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歷史事件,反倒沒心沒肺地去了秘魯,妄想尋找印加帝國的最後的避難所和反抗據點維特科,歷盡千辛萬苦的他終於來到了馬丘比丘,引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海勒姆.賓厄姆!發現了維特科!」還好的是他只活了 81 歲,如果他要是能活到 90 歲,他將痛苦地承受人類的另一個發現,那就是另一位考古學家 Gene  Savoy 發現了真正的維特科,合著他這輩子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是沒發現維特科,我真不知道 90 歲的他能不能承受如此這般的打擊,反正以我 40 多歲人的承受力還真有點感覺吃力。

不過能讓他感到釋懷的是,自己在36歲那年發現的是比維特科還要偉大的馬丘比丘。但讓比發現馬丘比丘的他大 10 歲的我感覺驚訝的是,在 Gene Savoy 發現馬丘比丘的時候,居然還有一些當地 Quechua 貴族仍然在這裡修建庭院居住,那可是 20 世紀的事兒了!也就是我出生的前6年?那麼好了!描述了這麼長時間馬丘比丘的前世來生,那麼請問大家!我是哪年出生的?海勒姆.賓厄姆小學畢業是在哪一年?他死後的第 54 年零三個月時我多大歲數?怎麼樣?這些問題的難度不比發現馬丘比丘小吧?

馬丘比丘景色


很明顯,我對歷史的研究已誤入歧途,咱們大家現在回歸主題,回到那個和瑪雅文化、阿茲臺克文化一樣具有神秘色彩的印加文化上來。想要聊印加文化題目有點太大,咱們還是從到這個印加帝國的衰亡開始吧。1532 年,西班牙侵略者像 821 年前摩爾人統治了塞維亞一樣統治了印加帝國,不過沒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統治 500 年的能力,僅僅 289 年後秘魯就擺脫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最高的山峰是一張躺著的人臉的鼻子


當年西班牙才來了 200 個左右的士兵,就將有著 90 萬平方公裡和 600 萬人口的印加帝國徹底打敗,聽起來確實有點不太靠譜,也許是當時印加人把這些白色的人看成是天兵天將了吧?印加人沒見過馬這種動物,白色的人加上陌生的動物,也不知道這些玩意兒吃不吃人?數千印加軍隊面對 20 餘人的西班牙馬隊,當時被嚇得四散而逃。接下來西方人要幹什麼我不說也都知道,無數印加人被屠殺,都城庫斯科被徹底摧毀,印加帝國的象徵太神廟被改成教堂,強迫當地人信奉天主教,從肉體到心靈進行斬草除根似的屠戮。在這短短的 289 年,西班牙人把印加文化毀得面目全非,殖民者殘酷地鎮壓印加人的反抗,濫殺無辜和徵用大量印加人開採金礦和銀礦,讓遠在亞洲的中國也受連累吃了瓜落兒,南美發現的大量白銀讓中國金銀的比價發生畸變,明代初期金銀比價為1:4,萬曆時1:8,乾隆時1:20。

馬丘比丘的景色


印加人不僅遭到西班牙人的徹底奴役,歐洲人帶到南美經哥倫比亞向南傳播的包括天花在內的各種傳染病,讓瘟疫泛濫成災,徹底滅絕了毫無免疫力的印加人。要是這麼說我在庫斯科見到的滿大街的長相酷似西藏人的本地人不是印加人嗎?街頭上他們第一任國王王后的雕塑和他們長得沒有區別啊?雖然是想像出來的雕塑但我覺得最起碼也得靠譜啊!不然他們怎麼不把國王想像成我這模樣?

來馬丘比丘這天的天氣實在是沒的說


出現於 15 世紀的馬丘比丘坐落在幾乎無法進入的在崇山峻岭的安第斯山之巔,它是印加貴族的居住地,並不是像一般的城市那樣住的都是三教九流,據考證最多是的居住人口也沒有超過 750 人。有種說法是發現馬丘比丘後,經過考證這裡 90% 的住戶都是女性。沒錯,當時找到 107 個屍骨的確大多都是女性,但目前找到的屍骨是 189 個,男女比例差不多各佔一半。馬丘比丘傳說是在印加第九任國王Pachacuti的領導下所建,其實是從找到屍骨分析出大概是在 1410 到  1420 年,這個時期的確是這位國王執政。但從建築上分析呢?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這裡既有前印加時期的也有後印加時期的,你說著第九任國王建造馬丘比丘的說法還有多大可信度?

整個遺址可分為 3 大部分,農業區、作坊區、住宿區和祭拜區,以中央廣場為界,分為上城和下城兩個區域。上城主要是祭祀場所、王族與祭師的居住區,下城大多是居民區和作坊。古城裡有神廟、祭壇、廣場、街道、水道、倉庫、監獄等建築,現存的建築大都沒有頂,只有巨石壘成的牆體,巨石之間嚴絲合縫,粘合得十分牢固,臺階和屋基一層層、一排排,上下錯落,縱橫排列,一直延伸到高山之巔。這裡的房子也不能說全沒有頂,葬禮石守護棚就有個茅草頂,為什麼單說這個建築?因為想在馬丘比丘找到記錄下那張躺著的印加人的臉的拍攝位置,就在葬禮石守護棚的後面。

就這個位置,葬禮石守護棚的後面


印加古城的建築,全用巨石建成,見不到灰漿的痕跡,在那個荒蠻的時代,達到如此的工藝水平是一個謎。更重要的是那些巨石,古印加人從哪裡用什麼方法搬來的?在崎嶇狹窄而危險的山脊上,把巨石運上山巔幾乎沒有可能!秘魯科學家認為印加人並沒有在懸崖峭壁上搬運巨石,而是在山巔就地取材的。他們在選定的山巔就地採集巖石製作砌塊,在山頂開出了一片 9 萬餘平方米的開闊平地,壘築古城。然後把剩餘的石塊、碎礫全部扔下了山崖,在山巔留下了這座奇蹟般的古城。這種說法哪兒像秘魯科學家猜測的?王寶強和馬蓉倆再湊一起也猜測不出這個結論吧?

防止滑坡的梯田


據傳,印加人精通天文學,神廟的位置都設在觀察特定天象的位置,他們認為山腳下的 Urubamba 河與天上的銀河系吻合。印加重要建築的經典風格,都是用大量精雕細磨的巨石,不用任何粘合材料堆壘起精密的牆壁。在參觀薩薩瓦曼要塞時我已經真心感覺到了它的震撼,據說印加專門有一類人負責石塊打磨與構建,叫做 「ashlar",修成的牆體卻十分結實,具有抗震 、防山體滑坡作用。能建造出如此絕妙的磚石建築,他們確是極具智慧的民族。 印加人稱自己為「太陽的子孫」,他們將太陽視作「燃燒的火鷹」。城中最著名的 「拴日石」是一塊精心雕刻過的怪異巨石,據說印加人在每年冬至的太陽節時為祈禱太陽重新回來,會象徵性地把太陽拴在巨上,「拴日石」由此而來。

旁邊的瓦伊那比丘,也就是月亮神廟那座山,再說明白一點就是那張躺著的印加人臉的鼻子那座山,每天限定 400 人上山,登上這座山的路十分陡峭,它被評為世界十五大最危險的地方,近些年不少探險的遊客在這裡命喪黃泉。 

沒錯!這就是最佳的拍攝人臉角度的地方


印加帝國雄霸一方,遺憾的是直到他們在歷史上隕落,印加帝國還沒有自己的文字,仍處於結繩記事階段,但 2005 年哈佛大學的發現,印加帝國的繩結系統可能是似乎人類目前發現的唯一的一種三維文字書寫系統。神秘的繩結被印加人稱為奇譜,它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三維立體的書寫體系,記載著這個帝國的信息。

這座山峰就是那張人臉的鼻子


科學家為每一塊奇譜都創建了相應的資料庫,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各種情況:繩索的大小、長度與顏色,垂掛的穗的數量,繩結數目,每股繩的旋轉方向與次數、年代等,第一次系統地對奇譜進行分解與分析。經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他們還成功破譯了第一個用奇譜記載的印加文字。他們認為既然不同的奇譜表示從不同區域收集到的數據,那麼,一個單一的繩結位於其他結之上就可能是一個單詞,表示的是這個地方自身或財政數據。其中,一種繩結的組合模式可能表示印加的宮殿所在地就是普魯楚柯城,這很可能是從印加的奇譜上認出的第一個文字。當然了,即使奇譜是印加人的文字也只限於上層統治階級應用,印加人的歷史主要還是依靠一代代印加人的口耳相傳。只有馬丘比丘古城會默默告訴我們當時的文明有多麼發達。



樂途旅遊網微信公眾號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長期招募樂途微信專欄作家,請回復「投稿」



▼ 點擊閱讀原文,收穫更多旅遊靈感 ▼

相關焦點

  • 印加人與印加帝國1
    印加人(Inca),或譯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段,中心在秘魯的庫斯科城。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克丘亞族的一支,講克丘亞語,他們的「王」稱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與其接觸時,錯誤的把他們「王」的稱號來稱呼這個部族,因此,印加人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與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也是一支相當年輕的部族,他們在13世紀起開始向外擴張,並建立起歷史上習稱的「印加帝國」。
  • 廢墟上謎一般的古城,印加人為什麼突然放棄這座古城神秘失蹤呢
    馬丘比丘這座古城沉寂了太久,它位於秘魯的庫斯科西北海拔二千多米的山的頂峰上,山腳下是烏魯班巴河谷,四周全是熱帶的叢林和奇花異草,它有著最原始自然的景色。但是直到在一九一一年才被耶魯大學教授希蘭姆·賓漢(Hiram Bingham)報導出來。
  • 國家博物館 印加人的祖先
    國家博物館 豪華落盡見真淳 印加人的祖先 公元1至7世紀的古代秘魯《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紀的古代秘魯》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秘魯文化部共同舉辦。展覽分為「人與自然」、「生活與人生」、「眾神與信仰」三章,每一章又細分為三個單元,對公元一至七世紀印加各部落的社會狀況作了普遍性的概括。展品來自秘魯國家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博物館,總計180件,包括陶器、紡織品、金屬製品、石器等,反映了秘魯歷史中區域發展時期莫切、納斯卡、利馬等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信仰,全面、深刻地展現秘魯區域發展階段的文化藝術成就,生動再現了這一時期爭奇鬥豔的文化風貌。
  • 令人困惑的印加人的繩結「文字」
    毫無疑問,印加人的文明是一個複雜的文明。在15世紀鼎盛時期,印加帝國是美洲最大的帝國,從現在的厄瓜多一直延伸到智利,南北近5000千米。印加人建造了馬丘比丘——一個坐落在雲霧中的皇家莊園,以及一張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上有用草繩編織的吊橋。但令人困惑的是,儘管他們的文明這麼複雜,他們卻從來沒有學會使用文字。
  • 馬丘比丘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築,代表著印加人的智慧
    可見,當時印加人的建築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馬丘比丘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築,代表著印加人的智慧,也代表著南美洲文明的結晶。它也是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城市,至今仍有很多不解之謎。為什麼強大的印加帝國會建造這樣一座空中城堡呢?在那個蠻荒時代,印加人如何建造如此高水平的古城呢?消失的印加古城是不是馬丘比丘呢?這些都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追尋。
  • 渡十娘|客廳:現代印加人(遊走秘魯之一)
    有很多人稱這裡是秘魯的美麗後花園,但這個花園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印加古國,現代印加人也不是只生活在古安第斯文化中的印第安人。男孩身穿黑色西裝,女孩身穿黑白裙裝,頭戴白色花飾,父母們也都穿著禮服,其中有穿日式和服打著陽傘的媽媽,也有穿旗袍的媽媽,顯然這是為小學生舉行的儀式。 儀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就像從小帶孩子一起去教堂做禮拜一樣,讓他們的心靈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參與這種崇拜儀式,等孩子長大以後,無論走到哪裡,這種儀式永遠都是他們信念的一部分。
  • 馬丘比丘古城,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
    馬丘比丘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的古城最近過得好嗎?很榮幸小英聊旅遊又能跟大家分享新的美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馬丘比丘!而馬丘比丘古城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20世紀11年代被一名耶魯大學的教授報導才被世人所熟知。印加人一個神秘的種族,盛世時候有600萬的國民,但是卻在十五世紀西班牙人的到來之後逐漸銷聲匿跡了,傳說是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也有人說是西班牙人的挑撥使得印加人內戰而消耗殆盡。
  • 你聽過印加文明嗎,了解馬丘比丘這座古城嗎,來看印加文明的宿命
    馬丘比丘是一座廢墟,人們對它的嚮往,不單單是因為它遠離都市的古老隱秘,更是因為這座古城記載著一家人無與倫比的智慧。馬丘比丘是印加人聖谷的終點,位於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脈中,就是所謂的印加古城,也是人和環境和諧共處的完美呈現。
  • 「秘魯」馬丘比丘-仰望著天空的印加巨人(下)
    馬丘比丘位於海拔2430米,在地理位置上稱得上達到「接近神」這一點,但安第斯山脈之中的高山一個接一個,為什麼選中馬丘比丘呢?雖然考古學家尚未確定選址背後的原因,但是當你一步一步走上山,回望整個馬丘比丘,形狀像極了一個仰望著天空的印加巨人!一直以來都渴望接近神明的印加人,發現到這個印加人的側面,會是他們選擇在這座山興建古城的原因嗎?
  • 太陽的後裔印加人崇拜的太陽神因蒂
    印加神話是這樣傳說的:很久以前,在今天秘魯的土地上,仍然棘荊叢生漆黑一片。既看不到光明,也沒晝夜之分。正好有一天,創世主帕查卡馬克(在印地安通用語中,「帕查卡馬克」即「賦予世界生命的人」的意思)來到這裡,心血來潮,便隨手造就了第一批人類以及飛禽走獸。然後便來到後來的科利亞地區一個風景獨秀的湖泊中隱居歇息,這湖就是今天的的的喀喀湖。
  • 如果沒有「天花」大流行,印加人就能消滅西班牙殖民者了?
    「(如果瓦伊納·卡帕克)在我們西班牙人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還活著,我們就沒有贏取它的可能……同樣地,如果這片土地沒有因為(由天花引起的國內)戰爭而四分五裂,我們也就沒有踏上或贏取它的可能。」——佩德羅·皮薩羅
  • 169名西班牙人對陣數萬印加人,結果印加士兵死亡7千,皇帝被俘
    03皮薩羅到了美洲後,派人去威脅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加入基督教。皮薩羅這一招非常陰險,他明知道印加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卻讓傳教士去給阿塔瓦爾帕傳經布道。不明就裡的阿塔瓦爾帕果然中招,不但拒絕了加入基督教,還將西班牙傳教士送給他的《聖經》丟在了地上。皮薩羅如願以償,找到了進攻印加人的最佳藉口。
  • 印加人沒有文字,甚至簡單圖畫文字也沒有
    印加的工匠們不遺餘力地製造這些以假亂真的金銀製品,是為了足上層貴族的喜好。印加貴族如此高好用金銀打造的自然物,反映出他們對現世世界的迷戀和熱衷,用黃金白銀這些在印加人看來具有神性的金屬來表現一切,似乎也在表達他們的斷一所有隨時間衰敗的東西可以再塑永久不變的形式中達到永恆。
  • 第五季 秘魯古印加人這項技術逆天了
    據說這座教堂是有另一個印加部落的族人修建,西班牙殖民者為了儘早完成兩座教堂的建設進度,讓修建大教堂的部族和修建天主教會的部族展開競賽。勝出者給予獎勵。▲駐足在描繪印加人奮鬥歷程的壁畫前。閱讀印加的歷史。這幅壁畫描繪了印加祖先從的的喀喀湖畔向烏魯班巴河流發展,逐步成就一個強大的帝國,又被騎白馬的西班牙人徵服,直至獨立建國的歷程。
  • 餐桌上的歷史丨千百年前的印加人都吃啥?
    其統治地域涵蓋了高原、雨林以及海岸,而孕育自這片土地的各種食物,無疑是印加文明發展的重要助推劑。 印加帝國的人口絕大多數生活在安第斯山脈,許多地方由於崎嶇的地形和嚴寒的溫度而無法種植糧食。
  • 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的馬丘比丘遺址,你知道嗎?
    馬丘比丘遺址 ,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公裡,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人們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徵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
  • 一百年了,人們還沒搞清這座印加帝國遺蹟的真相
    雖然在國家地理的支持下,賓厄姆成功的達成了探險的目的,但在他的心中,這座矗立在山巔的堅實城市,卻如那盤旋在迷霧中的山路,總有些隱沒的謎團需要解開——它為什麼在這裡?它是誰建造的?建造的目的又是什麼?環顧四周,群山環繞,烏魯班巴河在山腳奔騰而過。傳統上不開山取石,甚至沒有發明車輪的印加人,是從何處取得又是如何運輸這些築城石料的?
  • 基普的另一種功能相當於文字,印加人用它來記錄歷史事件
    人口與經濟,是國家統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印加人以這樣的辦法,迅速面地把與國計民生有關的重要信息上達首都。基普的另一種功能相當於文字,印加人用它來記錄歷史事件,儘管繩結的表意功能遠遠不及象形文字,甚至不及最原如的文字。
  • 秘魯.馬丘比丘 | 我的靈魂裡住了一個印加人(內含旅行Tips)
    費爾南德斯先生自豪地解釋,這座城市,是由印加帝國最偉大的君王帕查庫提修建的。馬丘比丘,由數千巨石構成的印加帝國的城市,便是印加王族的休養祭祀之地。印加文化,如同其他地區悠久的古代文化一樣,相信人死後靈魂猶在,因此同樣崇尚著木乃伊文化,其深遠影響至今仍存。
  • 印加石頭城藏著巨石的秘密|石頭|太陽神廟|城堡|庫斯科|印加|石頭城
    【環球時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位於秘魯東南部的安第斯山脈海拔3399米的高山上,「庫斯科」在印加語中是「世界中心」「大地之臍」之意。它始建於公元11世紀到12世紀前後,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這座山城有許多工藝精湛到令人叫絕的石頭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