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 印加人的祖先

2021-02-13 古玩那點事兒

國家博物館 豪華落盡見真淳 印加人的祖先 公元1至7世紀的古代秘魯

豪華落盡見真淳

《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紀的古代秘魯》

「在人類文明的廢墟上,讓我們深情的回望南美洲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印加文化。從印加帝國的開創初期,到它的輝煌時代,然後是戰場四起的硝煙,以及最後湮沒在斜陽中廢棄的古城。歷史總是這樣無情的輪迴,然而,在歲月的深處,卻掩藏著人類文明興衰的最大秘密。為了人類前進的步伐更加穩健,不再茫然,讓我們一起從歷史中去追尋進步的動力。」——引言

《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紀的古代秘魯》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秘魯文化部共同舉辦。展覽分為「人與自然」、「生活與人生」、「眾神與信仰」三章,每一章又細分為三個單元,對公元一至七世紀印加各部落的社會狀況作了普遍性的概括。展品來自秘魯國家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博物館,總計180件,包括陶器、紡織品、金屬製品、石器等,反映了秘魯歷史中區域發展時期莫切、納斯卡、利馬等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信仰,全面、深刻地展現秘魯區域發展階段的文化藝術成就,生動再現了這一時期爭奇鬥豔的文化風貌。

從大航海時代到如今,有關印加的傳說無不渲染了這塊土地的富庶與神秘,一些故事裡寫道,那兒的金子有如歐洲人用於挖掘金礦的鐵一樣便宜,那兒的王是黃金之王;另一些則斷言秘魯人的精神世界遠遠勝過歐洲人。然而較之印加人所創造的輝煌的農業文明,他們生存的環境則顯得極為惡劣,狹長的沿海地區是砂土地帶而且雨量稀少、水源匱乏,山區地帶山勢陡峭,高處終年積雪。唯有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山谷盆地高度適宜,又有溪流潤澤——儘管印加人虔誠地敬奉著他們的太陽神,大自然對「太陽之子」們卻有些吝嗇它的回贈。

儘管如此,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大規模開墾梯田、興修水利,在上天的嚴苛面前,將生存的疆域拓展到可能的極限。在海拔5000多米的安第斯山區,仍有人常年居住。更令其顯得獨特的是,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神秘古文明,可能始終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因而本次展覽是以精美的陶器、紡織品、金銀製品以及器物上具有敘事和象徵功能的圖像為入口,開啟了一條通往古代秘魯的「隧道」,將前印加帝國時期莫切、納斯卡、利馬等部落的社會風貌和藝術成就展現在參觀者面前——正是這些散落在安第斯山脈周圍的文明,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雨,最終集結成了盛極一時的印加帝國。

並不是每一種遺留下來的、並產生重大影響的文明都用文字來記錄它的歷史。公元一至七世紀,在太平洋與安第斯山脈之間崎嶇不平的狹長地帶生活著多個社會群體,如北部海岸的莫切、比庫斯和比路文化,南部海岸的納斯卡文化,北部山區的卡哈馬卡、雷瓜伊文化,就沒有相應的書寫語言。

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精美的陶器、紡織品、金銀製品以及其器物上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圖像,保留了他們的生活、信仰和許多其它的內容。這些圖像有的被編制在燦爛的織物上,有的被定型於燒制的陶器之上,有的被刻畫在荒漠的地表上。這些圖像極具表現力的特性和現實主義的細節,將會卓有成效地啟發那些試圖了解早期印加人的祖先生活方式的人們。

由於沒有文字史料流傳,展覽說明上的介紹十分簡潔,對於那些表情生動的人、獸樣式的容器和工藝精美的飾物背後的故事,只能由參觀者自由想像。

不過,展廳地面和牆體上巨大的圖騰投影和居中展示的大匹豔麗織物,體現了布展時對於以上缺失的考量,它們試圖用古代秘魯人擅長的視覺方式,讓人們對這一古老文明的智慧與創造力形成直觀的感受。

莫切陶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兼具器具與塑像的功能,器身被製成人像、頭像、動物、家具、房屋等形狀。肖像瓶是莫切陶器的主要特色,也是展品數量最多的一個類別。

酷似「天線寶寶」的猴形陶瓶

鷹蛇相鬥形陶瓶

鳥形陶瓶

蟹身人面陶瓶

螃蟹紋陶瓶

納斯卡文化源於當地更為古老的帕拉卡斯文化,並且傳承了其在紡織工藝上的驚人成就,那裡的人們使用腰機紡織,用棉花和南美駝毛織成,有刺繡、花毯、織錦、條紋布等種類,並能根據色調色相的變化,分化出190多種色彩。展廳中央一張巨大的駝毛質人物紋毯即是納斯卡人精湛技藝的體現,細看時織物針腳分明,連斷裂的紡線都很難找到。來自於納斯卡文化的另一件特別的展品,是一把用明黃與鐵灰色羽毛做成的羽毛扇,它象徵著祭司具有飛翔的能力。

納斯卡文化的陶器也頗有特點,它們多為雙口提梁壺之類,上面繪有風格獨特的彩畫,這些神秘的圖案,被譽為宗教萬神殿裡的圖像詞典。這個雙口提梁壺,外壁所繪的是戰俘首級圖像,雙唇為兩根刺所刺穿——戰俘首級形象圖案在納斯卡的陶器上頗為普遍,在納斯卡人的墓葬中,也常常發現被斬者的頭顱,據考證,可能暗示著這一文明對此類頭像的崇拜。

水禽紋陶瓶

舞蹈紋陶杯上質樸有趣的舞蹈場景,其實也是宗教儀式和農業豐收的慶典上的表演。

飛人紋陶碗

海獅形陶瓶

抄手人形陶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以歷史與藝術並重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不僅集中向國內外觀眾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還廣泛展示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秘魯祖先同中國一樣創造了源遠流長、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精美的陶器、燦爛的織物、巧奪天工的金屬製品以及獨具特色的石器、木器等,反映了秘魯先民的工藝成就、精神世界和驚人的藝術創造力。

重新開放後的國家博物館設有歐洲廳、亞洲廳、非洲廳和美洲廳等國際交流展廳,此展覽是美洲廳的第一個展覽,它的隆重推出顯示了國博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認識和傳播不同地域文化的胸懷,也必將加深中國和秘魯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聲明:古玩那點事兒平臺所分享圖片和文章版權均歸原版權所有人持有!)

獲取更多資訊方式

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一起關注【古玩那點事兒】,感受美的歷程。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古玩那點事兒】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guwannadianshi

小編微信號:arts798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鑑寶。

↓↓↓↓↓

相關焦點

  • 印加人與印加帝國1
    印加人(Inca),或譯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段,中心在秘魯的庫斯科城。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克丘亞族的一支,講克丘亞語,他們的「王」稱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與其接觸時,錯誤的把他們「王」的稱號來稱呼這個部族,因此,印加人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與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也是一支相當年輕的部族,他們在13世紀起開始向外擴張,並建立起歷史上習稱的「印加帝國」。
  • 令人困惑的印加人的繩結「文字」
    毫無疑問,印加人的文明是一個複雜的文明。在15世紀鼎盛時期,印加帝國是美洲最大的帝國,從現在的厄瓜多一直延伸到智利,南北近5000千米。印加人建造了馬丘比丘——一個坐落在雲霧中的皇家莊園,以及一張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上有用草繩編織的吊橋。但令人困惑的是,儘管他們的文明這麼複雜,他們卻從來沒有學會使用文字。
  • 渡十娘|客廳:現代印加人(遊走秘魯之一)
    有很多人稱這裡是秘魯的美麗後花園,但這個花園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印加古國,現代印加人也不是只生活在古安第斯文化中的印第安人。拉科爾博物館的創辦人拉斐爾·拉科爾·赫利就是克裡奧爾人。第三部分是西印通婚的梅斯蒂索人,導致中國勞工被當豬仔販賣到秘魯做奴隸的拉蒙·卡斯蒂利亞將軍,就是西印混血的梅斯蒂索人。
  • 是一張躺著的印加人的臉
    印加人沒見過馬這種動物,白色的人加上陌生的動物,也不知道這些玩意兒吃不吃人?數千印加軍隊面對 20 餘人的西班牙馬隊,當時被嚇得四散而逃。接下來西方人要幹什麼我不說也都知道,無數印加人被屠殺,都城庫斯科被徹底摧毀,印加帝國的象徵太神廟被改成教堂,強迫當地人信奉天主教,從肉體到心靈進行斬草除根似的屠戮。
  • 餐桌上的歷史丨千百年前的印加人都吃啥?
    本文轉自 秘魯旅遊局 印加人,最初只是居住在秘魯的的喀喀湖的一個部落,10 世紀以後,逐步北遷,一路徵戰,後來遷徙至庫斯科,建立了稱雄數個世紀的印加帝國。
  • 169名西班牙人對陣數萬印加人,結果印加士兵死亡7千,皇帝被俘
    為什麼敢以這麼少的人去挑戰擁有8萬大軍的印加帝國呢?因為他們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這個古老的帝國正在打內戰。而且印加人在軍事科技上非常的落後,還沒有發明冶煉鐵器的技能,打戰的武器除了木棒和石斧外,就只有木製的弓箭,而這樣的武器對擁有鋼鐵鎧甲的西班牙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 太陽的後裔印加人崇拜的太陽神因蒂
    因蒂是印加神話中的太陽神,亦是印加帝國的守護神,一般認為他是創世神維拉科查(Viracocha)的兒子。印加人則自視為因蒂的後裔。印加人對因蒂的崇拜印加的宗教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太陽所提供的光與熱對生命極為重要,因此,因蒂亦被視為賜予生命的神祇。大部分冀望獲得豐富收成的農夫都會崇拜因蒂。儘管他受崇拜的程度僅次於維拉科查,但他卻能得到最多的祭品。
  • 馬丘比丘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築,代表著印加人的智慧
    可見,當時印加人的建築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馬丘比丘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築,代表著印加人的智慧,也代表著南美洲文明的結晶。它也是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城市,至今仍有很多不解之謎。為什麼強大的印加帝國會建造這樣一座空中城堡呢?在那個蠻荒時代,印加人如何建造如此高水平的古城呢?消失的印加古城是不是馬丘比丘呢?這些都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追尋。
  • 如果沒有「天花」大流行,印加人就能消滅西班牙殖民者了?
    西班牙人俘虜印加皇帝佩德羅·皮薩羅是徵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弟弟,親自參與了西班牙殖民者對印加人的戰鬥。很明顯,這位佩德羅·皮薩羅並不認為,西班牙可以輕而易舉打敗印加帝國。沒有人知道,多少印加人因此而死。假如沒有天花大流行,印加帝國能打敗西班牙人嗎?
  • 基普的另一種功能相當於文字,印加人用它來記錄歷史事件
    人口與經濟,是國家統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印加人以這樣的辦法,迅速面地把與國計民生有關的重要信息上達首都。基普的另一種功能相當於文字,印加人用它來記錄歷史事件,儘管繩結的表意功能遠遠不及象形文字,甚至不及最原如的文字。
  • 秘魯.馬丘比丘 | 我的靈魂裡住了一個印加人(內含旅行Tips)
    從歐燕臺搭乘國鐵列車來到熱水鎮,我找了家餐館坐了下來,進來才發現這裡破舊而安靜,食物也如同南美其他國家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不過,就是在這裡,我新認識了一位朋友,以至於後來的旅程沒有那麼孤獨。費爾南德斯先生自豪地解釋,這座城市,是由印加帝國最偉大的君王帕查庫提修建的。馬丘比丘,由數千巨石構成的印加帝國的城市,便是印加王族的休養祭祀之地。印加文化,如同其他地區悠久的古代文化一樣,相信人死後靈魂猶在,因此同樣崇尚著木乃伊文化,其深遠影響至今仍存。
  • 印加人沒有文字,甚至簡單圖畫文字也沒有
    印加的工匠們不遺餘力地製造這些以假亂真的金銀製品,是為了足上層貴族的喜好。印加貴族如此高好用金銀打造的自然物,反映出他們對現世世界的迷戀和熱衷,用黃金白銀這些在印加人看來具有神性的金屬來表現一切,似乎也在表達他們的斷一所有隨時間衰敗的東西可以再塑永久不變的形式中達到永恆。
  • 第五季 秘魯古印加人這項技術逆天了
    ▲駐足在描繪印加人奮鬥歷程的壁畫前。閱讀印加的歷史。這幅壁畫描繪了印加祖先從的的喀喀湖畔向烏魯班巴河流發展,逐步成就一個強大的帝國,又被騎白馬的西班牙人徵服,直至獨立建國的歷程。印加人深知高原地震的威力,在修建房屋時抗震是重點。印加石匠對石頭進行精密的切割,然後將不同形狀的石頭在不使用黏合劑的前提下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石頭之間的結合如此緊密,連一張紙都插不進去。印加人的石匠技術如此高明,連現代的建築工匠都自嘆不如。正是這個原因,西班牙侵略者在拆除原有建築修建有殖民特色的新庫斯科城時保留了印加建築原有的基礎。抗震槓槓地!
  • 馬丘比丘古城,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
    馬丘比丘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的古城最近過得好嗎?很榮幸小英聊旅遊又能跟大家分享新的美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馬丘比丘!而馬丘比丘古城作為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差點遺失在秘魯深山之中。20世紀11年代被一名耶魯大學的教授報導才被世人所熟知。印加人一個神秘的種族,盛世時候有600萬的國民,但是卻在十五世紀西班牙人的到來之後逐漸銷聲匿跡了,傳說是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也有人說是西班牙人的挑撥使得印加人內戰而消耗殆盡。
  • 印加帝國的黃金崇拜揭示了王朝的興衰沉浮
    描繪西班牙人與印加人戰爭的油畫印加人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所有官方往來和信息交流都是採用結繩記事,國家設置有很多驛站,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起了整個國家。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抗又相互競爭的大幕,新大陸的發現極大的刺激了殖民者的貪慾,一個叫皮薩羅的西班牙冒險家帶領了一支軍隊來到了秘魯,印加王朝的滅亡從這裡拉開了帷幕。這裡有個背景需要交代,當時的印加帝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內戰,為了爭奪王位,雅塔瓦爾帕和他的弟弟瓦斯卡爾在首都附近進行了一場大戰,戰爭的結果極大的損害了國家的元氣,讓全盛的印加迅速四分五裂。
  • 「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
    9月25日晚,「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致辭。   本次展覽由湖南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優想文化有限公司聯合策劃,是近年來國內高規格、系統展示秘魯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
  • 印加文明
    據傳其最早的統治者曼科•卡帕克於公元1000年左右(一說為1200年)率領部落從的的喀喀湖地區向北遷移,最後定居於庫斯科地區,並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佔領整個庫斯科河谷(見彩圖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城遺址)。傳說印加在亡國前共歷12個統治者,15世紀初第8代王維拉科查(?∼1437在位)時,印加人的勢力在安第斯山地區逐漸強大,從這時起印加人有較確切的歷史編年。
  • 第十季 印加紋身的殭屍
    ▲豹子塑像的下面是口水池,三隻青蛙臨水而鼓。青蛙在印加文明裡代表祖先。▲印加國王的權杖。▲普諾人喜歡葫蘆浮雕。這個葫蘆雕刻了一個宏大的祭祀場面。▲這幅畫繪於1833年,畫中描繪了一位改變了宗教信仰的印加人在豎著十字架的墳墓前祈禱。
  • 展覽預告丨「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
    ▲帕拉卡斯文化(前900-前100年)秘魯國家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博物館藏 帕拉卡斯文化於公元前900-公元前100年,在秘魯乾旱的南海岸發展起來,在藝術和宗教方面深受查文文化影響,並發展出自己獨特文化。
  • 印加木乃伊與活人住一起
    然而南美秘魯的印加人卻截然不同,對他們而言,祖先的木乃伊不但不可怕,反而非常親切,能賦予他們更多信心和安全感。 有親緣關係的木乃伊會被這樣抬著去拜訪活人,人們不僅尊敬和膜拜他們,而且會很認真地向這些死去的祖先請教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