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一出門就瑟瑟發抖的季節裡,很多人離不開的事溫暖的被窩,拿得起卻放不下的就是筷子。在寒冬唯有美食和被窩不可辜負,在冬天,什麼食物可以直擊你的靈魂呢?
在冬天的早晨,經過早餐攤的時候,攤煎餅的地方早已圍滿了人,熱氣騰騰的爐子不停地往外冒著暖暖的香氣。餅胚「啪」地被摔在已經抹了油的鍋面之上,並胚立即就分了層,貼著鍋面的那一面呲呲作響,上面那塊已經被膨脹的空氣塞滿,一個筷子戳進去,便立馬像癟了氣的氣球一般,灌入雞蛋,還沒來得及看仔細,煎蛋的香氣邊立即在寒風中瀰漫。煎餅的靈魂是醬,軟刷蘸取適量的醬刷在微微焦黃的餅皮上,再來一些芝麻和從規劃,風味極好。
記憶中,冬夜裡的寒冬,遙遠就能看見燒的通紅的爐子和熱油鍋,那會家裡也給不了多少零花錢,早上走到油餅攤跟前站在爐子邊,邊烤手取暖,聽著油餅次啦一聲滑進鍋裡,軟面和熱油瞬間就是一個黃燦燦的油餅,拿到手上邊走邊吃,上學的路也不那麼遙遠和害怕。
現烙現貼的鍋盔,爐灶裡掏出來切個口子再往裡面刷醬,塞進剛剛煎好的雞蛋和火腿腸,這種煎腸一定要選那種一塊錢的澱粉腸才好吃,然後撒上一層孜然粉辣椒麵,整個餅再去煎一下,或者說拿油炸一下,短短幾秒,我覺得味道就升華了。
除了街頭美食之外,還有家常美食,雖不起眼卻獨有一番味道。最普通的雞蛋面,調蛋、切蔥、放油、下鍋,一顛勺,雞蛋的味道便瀰漫到整屋。剛出鍋的面,還冒著蒸蒸熱氣。筷子一挑,碗底明黃的蛋塊便順勢一翻,佔據上風,此時,麵條間夾住的面水才曉得暈開來,生生褪去蛋湯上那層偏深的顏色,染成了淺淺的鵝黃。那勾人入魂的蛋香,就這樣溢滿口腔、鼻腔,直衝咽喉。新鮮的小蔥也完全融進麵湯,裹著蛋塊,隨意吃上一口,便是蛋+蔥的雙倍香氣和清新。最簡單的工具和材料,做出的食物確實最直擊人心的。小時候,在有點簡陋的廚房裡看大人們生火做飯,橙黃色的火苗和爐火上咕嚕嚕著的菜饞壞了眼巴巴看著的小孩。
後來上了學,美食街的美食讓人流連忘返。從煎豆腐到煎餅果子,烤冷麵,烤腸,韓料,炸串,烤雞架,麻辣拌……老闆娘很嫻熟地在鐵板上抹油,攤面,打蛋,抹平,等蛋液煎到五六分熟了開始刷一層層的辣醬和甜麵醬,卷進油光鋥亮的小烤腸,最後把金黃的冷麵捲起來,用小鏟子切成小方塊,根據大家口味不同再澆上番茄醬/沙拉醬/辣醬。盛出來放在普普通通的塑料飯盒裡,那聞著叫一個香。
第一次吃到蛋撻時,牛奶雞蛋滑嫩的口感以及外面那層蛋撻皮的酥脆交融,獨特配料的香氣瞬間充滿整個口腔,那種感覺簡直要化了。因為要好幾塊錢一個,當時上小學只能吃得起一個,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恨不得舔乾淨每一片碎屑。這種欲望被喚起卻又得不到滿足的感受才是一種食物能直擊人靈魂的本質。後來上大學了,有時候點外賣一次點二三十個蛋撻,吃多了也就平淡了,不過還是好吃。
記憶中那些直擊靈魂的美食,倒不是因為它有多好吃,只是在那個當下,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