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是影響我們吃什麼的關鍵因素,但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不同。比如在中餐裡我們有吃皮蛋的習慣,在飲食文化裡,我們有這樣的傳統老外卻理解不了。又比如瑞典鯡魚罐頭,很少有人能欣賞得了,但在瑞典一些地方是美味。
可見因為飲食文化差異,自然會產生一些人能欣賞的食物也會產生一些人欣賞不了的食物。關於在中餐裡一些老外欣賞不了的食物,就有老外在美版知乎提問道「你吃過哪些讓你後背發涼的中國食物?」大多數讓老外後背發涼的中國食物包括雞爪、豬蹄、毛蛋這樣的食物,在他們的盤子裡不會出現這種食物,當我們吃這種食物時,他們會覺得可怕。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關於老外的提問「你吃過哪些讓你後背發涼的中國食物?」老外是怎麼回答的?有外國網友的回答讓人捧腹。
有老外回答道:我的中國朋友是好意的,他們真的做到了,他們教我學會品嘗那些讓許多人後背發涼的菜餚。醃雞腳、燉牛的胃、血糕湯,這僅僅是個開始。幸運的是我有時候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意味著我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我一無所知。
還有外國網友的回答讓人捧腹,他說道:我很喜歡中國菜,可我不需要一開始就吃雞爪子。在很多中國市場雞爪按磅供應。它總會讓我想起一群雞在雞籠裡相互踩著雞糞,臭味會滲入骨子裡。我吃了一些雞爪我連續三天沒有食慾,在睡夢裡我被驚醒。
還有外國網友的回答讓人捧腹:吃中國食物最好不要了解他們是怎麼做的,不建議去他們的廚房。在10年前,我們在蘭州一家中餐廳吃飯,餐廳裡沒有人接待我們,跟著聲音我們來到後廚。在一口大鍋裡,三隻羊頭煮在鍋子裡,只剩下白色的羊骨頭漂浮在水面上,我們被嚇壞了沒有吃它,我們甚至開始慶幸。
還有外國網友的回答亮了:我不打算說出這家餐廳的名字,因為它還在營業(我大約20年前搬走了)。我比大多數人更挑剔我的中國食物。我點了一份紅燒雞肉菜,典型的菜式,通常以蠔油醬油為主調,略帶姜味,少許蔥花這更接近於紅燒肉,吃到最後我們發現三隻雞翅……現在我依然在談論這個事情,觀察我身邊走過的家禽。
還有外國網友回答道:中國人很會享受美味食物,在上海我們被邀參加一場中式宴會,在我們面前有一種蝸牛食物,看起來有兩隻觸角,這沒什麼我是法國人。味道很好比我在家鄉吃的法國蝸牛味道更棒。我問身邊的中國朋友:這些蝸牛是怎麼做的?他說這是鴨子的舌頭,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