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中國人,綠營分子卻想過端午?

2021-02-19 港臺腔

圖源:陳菊臉書

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會緬懷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承划龍舟、包粽子等習俗,感受濃濃的節慶氛圍。然而,島內某些綠營分子再度「借題發揮」,拿「亞洲其他國家也過端午節」的理由來詭辯自己不認祖宗也可以放假過端午節,真的是無恥極了。

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日前在節目上批評綠營分子,既然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又幹嘛大張旗鼓地要吃粽子、划龍舟過端午節?難道只是因為好吃可口、熱鬧好玩,還是單純因為可以放連假?島內網友時常論戰的「南北部粽子」,以及各式各樣的「外省粽子」,背後都含有民族的情感、家族的記憶。割斷這些情感、抹滅這些記憶,端午節過得還有什麼意義?

就這樣一段論述,瞬間就被綠營分子「撿到槍」。他們自以為是地引證說,「韓國人、越南人也都過端午節」「端午節不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端午划龍舟是百越民族的風俗」。說了這麼多,綠營分子不過就是藉此嗆聲,我不認祖宗、不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我還是可以過端午節。

臺灣民眾的賽龍舟活動

綠營分子的詭辯看似言之鑿鑿,其實漏洞百出。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都過端午節不假,但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卻理由不一。例如韓國的端午祭祀來自當地的神話傳說,日本的端午節也和本國農業生產的祭祀習俗有關;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端午節活動,則是因為當地華人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當地時帶入的,絕對多數當地華人都認可自己是炎黃子孫,也知道端午節和屈原之間的聯繫。至於「端午划龍舟是百越民族的風俗」的說辭,反而是變相承認了臺灣和大陸過的是同一種端午節。因為「百越民族」就是對古代時大陸華東華南地區先民的統稱呀!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島內絕對多數人的祖先來自福建、廣東地區。早在「唐山過臺灣」時期,渡海赴臺的漢人就已開始祭祀「水仙尊王」,其中供奉的就有愛國詩人屈原。幾百年來,臺灣傳承的端午節習俗,始終和紀念屈原有關。而在「兩蔣時期」,臺灣大力推廣中華文化,屈原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粽子背後的歷史傳承和家族記憶同樣不可磨滅。綠營分子既不想認祖歸宗,又想享受傳統假日的福利,真可謂恬不知恥。

綠營分子們之所以能這麼囂張,究其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的「保駕護航」。自2016年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挖空心思推行「漸進式臺獨」,大搞「去中國化」,極力抹除臺灣的中國印記。從刪除微調課綱、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降低語文教學的文言文比例到去孫中山、去孔子、不再遙祭黃帝陵、降低祭祀鄭成功規格,可謂不遺餘力。

臺灣原住民包的特色粽子

相反,他們喜歡鼓吹臺灣和「南島語系國家」的起源聯繫、謀劃臺灣成為「中英雙語地區」,連過年都要把喜慶的紅包換成綠包,還美其名曰有不一樣的風情。在這種情形下,綠營分子更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表「臺獨」言論,搞「去中國化」的各種舉動。

但是,海峽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這不是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分子們搞幾個小動作就能改變的。近些天來,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活動在島內盛大舉行,新北市三重先嗇宮和甘肅省天水市同步舉行2020海峽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典禮,這都說明兩岸同根同源,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島內民眾每天說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用著中國姓,追著古裝劇,又有什麼理由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呢?

傳統節日將至,筆者本應奉上一句「端午安康!」但如果島內有些人不願意認祖歸宗,只想著休假的福利,還是不要憑空消費「端午」了吧!(文/桃花島主)

相關焦點

  • 「臺獨」分子端午划龍舟 你們不是「拒絕中國文化」嗎?
    昨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當然是划龍舟啊!據聞若在端午節中午能把生雞蛋直立起來,來年便會鴻運當頭。不過,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似乎有什麼奇怪的東西闖進了視野。原來,一直在喊著要獨立,不要中國文化的綠營,也在過端午呢。
  • 香港人過「端午」
    圖為香港沙田城門河龍舟競賽。香港人是如何過端午節呢?作為香港人,我一直在香港過端午節,深深感受到濃厚的中華傳統節日的氣氛。在端午節,香港的假期只有當天,市民當然要充分利用。在假期一大早,一家大小就會陸續到港式茶樓「飲茶」,來個「一盅兩件」,喝上一壺茶,配上兩件點心,共聚天倫。若出門晚了,茶樓外面必定擠滿了人,如果不想在外面排隊等候,浪費假期,也可以在家看電視、喝杯茶、吃粽子。
  • 「屈原不是中國人」?臺綠營議員荒謬論調挨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高閔琳拋出「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屈原是楚獨分子」的論調,在島內引發爭議。前「立委」蔡正元諷刺臺大昆蟲系畢業的高閔琳稱,不能用昆蟲的歷史來理解人的歷史。因此,「楚國人當然不是中國人,楚國人就是楚國人自己」,「楚國領土範圍雖在當今中國土地範圍內,但國家版圖根本不同,也不能用後來才出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統括」,大陸是在以文化歷史來達到「統戰」目的。高閔琳還舉臺灣為例稱,臺灣本島也曾經出現過「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和「臺灣民主國」,「難道這些人是中華民國人?」
  • 臺灣綠營給奶茶店強貼「效中」標籤,「臺獨」分子藉機站臺
    圖源:新華社然而,上述公司發表聲明之後,卻被別有用心的「臺獨」分子利用,一些「臺獨」分子把這些飲料強貼上「效中」標籤,並紛紛藉機出來站臺。同時,有「獨派」分子甚至制定「中國下跪茶」名單,引發巨大爭議。茶飲店力挺『臺灣就是臺灣』,網友大讚」為題,鼓動臺灣情緒,該文表示,臺灣中部地區的「茶海手作茶飲」,不僅在臉書力挺香港示威者,更強調賣料不用這麼卑微,臺灣就是臺灣,不是中國臺灣,不是誰的一部分。而一些「臺獨」分子也趁機出來站臺,臺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魏明谷在社交媒體Facebook(臉書)發帖稱,別喝飲料了!還是喝白開水最好。
  • 綠營操弄「華航」、「中華職棒」改名 鼓譟「去中國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5日訊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刻,島內一些「臺獨」分子又操弄起了「去中國化」的議題。起因是承擔民進黨當局對外運送口罩任務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被一些綠營人士指稱,其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被誤認為大陸籍,揚言要進行所謂的「正名」。
  • 蔡英文端午「與民同樂」 陷入「過中國節又要去中國化」式尷尬
    包括蔡英文在內的一幹「綠營」政治人物,為了「拉票」,擴大社會能見度,祭拜孔子,給媽祖、保生大帝這些所謂「中國神」敬香也是毫不猶豫的。可是,另一方面,綠營一系列「去中國化」的言行時不時出現在公眾視野,前有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劉世芳稱扯鈴(響竹)為大陸「文化統戰」,後有激進「獨媒」報橘(BuzzOrange)發文稱媽祖信仰為國民黨「實施殖民統治」臺灣的工具。
  • 民進黨要再「去中國化」?綠營慣用的鼓譟炒作,這次引起反感了!
    文丨景思 審丨吉安 島內一些綠營政客一直以來試圖「去中國化」。近期,他們更是小動作不斷。相關報導稱,臺灣中華航空在內部網站上公布了華航777F貨機最新的外觀圖,根據圖片上的畫面,字母「C」中暗藏了一個臺灣地圖的形狀。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何異同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菖蒲之節句。  一般認為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593年,止於710年)由中國唐朝傳入。當地農民在農曆五月有一個被稱為「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與中國唐代端午習俗的內容結合,開始形成具備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節。
  • 兒童玩具說「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綠營又扯「統戰」
    (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3月24日訊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臺灣島內某些綠營人士的腦洞之大,比如他們可以把任何與大陸有關的東西跟「統戰」扯上關係。綜合臺媒報導,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趙天麟23日與同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智鴻共同舉行記者會。
  • 「宅神」一句話讓綠營崩潰!捷克「我是臺灣人」T恤還少了一句
    由於各種原因臺灣地區的問題一直都懸而未決,但是它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一些「臺獨」分子仍然還活躍在各個角落,總是伺機要破壞祖國的完整。但是祖國統一是發展的必然,任何勢力都不能夠阻擋。「臺獨」分子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分裂都不會成功,這樣也不符合兩岸民眾關係的發展。
  • 綠營「享受」仇恨 和平紀念日不和平
    然而,在民進黨及「臺獨」分子的操弄和挑撥下,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並不和平。尤其今年不僅適逢「二二八」事件70周年,更是民進黨在野八年後全面執政的第一個「二二八」,加之全臺22個縣市的13個都是民進黨管治,「去蔣化」風潮因有了「公權力」介入而更甚往年。
  • 綠營給島內一些奶茶店貼「效中」標籤,「臺獨」分子趁機借題發揮
    不料,一些奶茶店被「臺獨」分子貼上「效中」標籤,還有人梳理出「愛臺奶茶店」名單,清心、茶湯會、康青龍、紅太陽等店榜上有名。親綠的《自由時報》11日報導還說,中部地區的「茶海手作茶飲」不僅在社交網站上力挺香港示威,更強調「臺灣就是臺灣」。一些臺灣綠營和「獨」派分子藉機紛紛站臺。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日報導,臺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魏明谷在臉書發文說「別喝飲料了!
  • 故宮不是中國的?臺獨分子竟想讓故宮臺灣化
    7月16日,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原來在臺獨分子眼中,臺北故宮價值連城的珍寶竟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想不要都不成,既要與「中國」切割,又要霸佔故宮珍寶,如此邏輯實在令人佩服。
  • 華航貨機新塗裝彰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綠營氣急敗壞
    臺「立法院」今年7月通過中華航空正名案,而日前曝光的華航777貨機以「CARGO」字樣中的字母C隱藏臺灣形狀,引起綠營民意代表不滿,要求華航應提出「更具備臺灣意象」的機身塗裝。王定宇進一步表示,華航這次將臺灣形狀放在C裡面,連大陸網民都解釋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要求China Airline縮寫為CAL也被拒絕,「請問華航有跟『航發會』、『交通部』溝通過嗎?為什麼完全不理會民間的要求?不理會航發會的要求?如果華航要當自走炮,不聽外界的聲音,怎麼適合當臺灣的航空公司?」
  •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 | 日本文化
    「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話說古代時不時來中國學習一下的日本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端午節傳到日本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 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臺灣大多數人已看清 綠營少數人還在裝傻
    所以,臺灣多數人已經弄懂了此類詐騙案的性質,認同把詐騙嫌犯交由大陸司法處理的合理性,也認為只有交由大陸處理才能起到嚇阻犯罪的作用。因此,4月30日這起詐騙案公布後,臺灣民意的反應與之前的「肯亞案」完全不同,很少看見還有人利用民粹煽風點火,臺灣媒體也只用少量篇幅報導。「如果臺灣媒體還大幅炒作並保護詐騙分子,臺灣民眾就會打電話到報社或電視臺抗議,媒體不敢逆民意而行。」
  • 英國朋友談中國人過端午節
    「我知道中國人也喜歡過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情人節、愚人節,甚至萬聖節。」我在木堤邊沿坐下。「全球化時代,東西文化碰撞的一種體現。」「但英國人有幾個知道端午節?」「沒有當成是韓國節日就不錯了?」福爾摩斯笑了笑。「中國端午節是不是受了韓國的影響?」福爾摩斯菸斗差點掉地上,「華生,在東亞歷史上韓國是中國的屬國。」
  • 中國人過端午節可以理解,為何韓國人也過「端午」,還申遺成功?
    但有一個節日令很多網友不解,那就是中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的「端午」。中國人過端午可以理解,但韓國人為何也過端午,竟還申遺成功了?關於兩國「端午」,我們先從其中始末開始了解吧。中國的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始於吳越之地,起先創以祭拜龍祖,後又因屈原事件,人們又將端午節演變成屈原紀念日了。
  • 「亂港」分子求助遭冷板凳?蔡英文之所以變臉,原因很簡單!
    臺頭聞編輯:暗藍蔡英文一直叫嚷著支持「港亂分子」的做法,其實是在為自己的選舉造勢,製造「芒果乾」,拉選票,做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政治上的目的,而港亂分子卻認不清形勢,想把臺灣當成了自己的「避難所」。前一段時間港亂分子鐘翰林跟多次竄入臺灣跟「時代力量」密謀,希望臺灣能夠落實「難民法」,並且修訂「港澳關係條例」,為港亂分子提供避難場所,沒想到,蔡英文卻對此置之不理,蔡英文為什麼變臉,引發各界關注。
  • 日本人過端午節嗎?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到了端午節,相比許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安排,有的回老家陪家人吃吃粽子,亦或者是出去旅遊。端午節的旅遊,也是很有意思的,說不定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有趣的龍舟,看到人們使勁地划龍舟,心裡也會鬥志昂揚起來吧,這是其他時候見不到的場景,這是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