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不是中國的?臺獨分子竟想讓故宮臺灣化

2021-01-17 國科環宇

蔡英文上臺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如今再出妖招。7月16日,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原來在臺獨分子眼中,臺北故宮價值連城的珍寶竟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想不要都不成,既要與「中國」切割,又要霸佔故宮珍寶,如此邏輯實在令人佩服。

既使搞「臺獨」,文物也是我們的

陳其南在16日下午的媒體茶敘中聲稱,臺北故宮其實不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大家看臺北故宮是要認識這片土地,但因歷史的偶然,反而只能看到遙遠、並且「和這裡沒關係」的古典中國。他說,這種情況對現在「大中國主義」或是「臺灣本土」來講,通通講不通。

既使搞「臺獨」,文物也是我們的

陳其南叫囂,他不是想挑起爭議,只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他說,臺北故宮並非因為「帝國主義」而「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子就跑到臺灣,不管你叫它什麼,我們就突然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陳其南聲稱,他認為近代歷史上對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精隨保存最好、發揚最傑出的是日本,而既然中華文物在臺灣,臺灣就有責任維護、發揚。他公然揚言,「即使我主張『臺獨』,我都對中華文物非常尊崇。」

此外,大陸旅客赴臺參觀臺北故宮的人數從2015年的300萬人次逐年下滑到去年只剩下140萬人次,減少超過一半。陳其南對此聲稱,陸客不是他們能掌握的。另有記者提問,他是否願意和北京故宮合作?陳其南回應稱,要主動提案合作對他來說當然「沒問題」,並頗有「自知之明」地表示,「只怕對方不滿我的政治態度」。

今年71歲的陳其南是美國耶魯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其「本土」色彩及論述能力曾深受李登輝器重,曾經擔任臺灣文化部門前身「文建會」副主委、臺灣地區領導人顧問、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臺行政部門政務委員以及「文建會」主委等職務。

臺北故宮的文物源於當時的北京故宮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後來還有一些是接收、捐贈和收購等,主要收藏著宋、元、明、清等歷代宮廷的瑰寶,現有器物近65萬件。

「故宮臺灣化」,其實還是「去中國化」

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一上任即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媒體立刻提出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稱,「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的分院,這個不需要調查。」

陳其南稱,「故宮當然是臺灣人的,但是臺灣人就有好幾種意識,臺灣本土主義者,不會接受現在的故宮是臺灣的這種說法,我希望努力在詮釋上改變,重啟定位,讓爭議可以消失。」

陳其南還稱,臺北故宮的文物是從北京千裡迢迢遷到此地,「所以臺北的故宮,沒有人會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外國遊客」來參觀臺北故宮,「不是為了要認識臺灣,而是因為歷史的偶然,所以必須要來這裡欣賞中國古典文物」。

「故宮臺灣化」,其實還是「去中國化」

陳其南認為,過去臺北故宮的經營像是北京故宮的「飛地化」,聲稱「沒有自我歸屬感」。而對於臺北故宮南院的下一步發展,陳其南希望將其定位成「東亞中心」,未來不排除發展成為擁有多棟主題館的博物館群。他說,「我們可以臺灣為中心,蓋具有歷史文化脈絡的主題館,像是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這樣的傳承和早年臺灣歷史很有連結。」

他還以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為例,聲稱「我們要做世界文物的繼承者,可以典藏希臘文物,也可以保存古典中國文物,把這些都變成我們的資產。」

至於怎麼把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陳其南稱首先是把故宮「土著化」,通過博物館「塑造一個人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共同體的想像。有沒有可能讓每個來故宮的人都以臺灣為驕傲?」陳其南還稱,「要讓人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重視中華文物」。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舉例稱,以往看待翠玉白菜只會專注於它的玉及做工,頂多再講一下這是清朝瑾妃的嫁妝,但現在陳其南希望「臺灣化」,未來可以用社會情境的脈絡把它跟嫁妝有關的文物一起展出,藉此連結人們的情感。

都是中國歷史文物,如何臺灣化?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提出要讓故宮臺灣化,成為臺灣人的故宮。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表示,陳其南一定要用「臺獨」的框架來看待故宮文物,就立刻把自己放到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處境。

他說,請問,裡面展出的,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他表示,至於說「要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這話就更奇怪了!它不是臺灣人的故宮,陳其南能當故宮院長嗎?他說,說要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表示它現在還不是臺灣人的故宮對吧?那請問,它是誰的故宮呢?

都是中國歷史文物,如何臺灣化?

胡幼偉說,這裡存在一個老問題:如果你一定要在臺灣文化裡面全部「去中國化」,那用來代表臺灣文化的,只剩下臺灣原住民文化,現在就是這種做法。

他表示,可是,原住民對綠營裡面的漢人都很認同嗎?恐怕也未必吧?否則,臺「行政院」新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為什麼不肯用綠營也在使用的漢字,而堅持要叫她kolas yotaka 呢?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在臉書貼文「如果不把典藏送回中國,就稱這些文物就是臺灣化,豈不是說臺灣就是中國?」,認為陳其南說法太「兩邊一國」很詭異。

蔡英文自以為得計,實則自掘墳墓

蔡英文上臺以來全力推動「去中國化」,意圖在臺灣消除一切中國意象,廢除蒙藏委員會、修改歷史課綱、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等等,不一而足;而臺北故宮作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自然成為其眼中釘肉中刺,於是「故宮臺灣化」應運而生。這恐怕還只是個開始,「故宮」兩個字其實本身就犯了民進黨的忌,只怕不久的就來,「臺北故宮」就該壽終正寢了。對於臺當局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大陸其實一直看的很清楚,蔡英文自以為得計,實則只是在自掘墳墓罷了。

相關焦點

  • 劉和平:臺北故宮新掌門叫囂「臺灣化」 做賊心虛!
    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推動「故宮臺灣化」,讓故宮典藏的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而在推動「文化臺獨」的過程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尤其是博物院中陳列的那些浸透著中華文化的中國文物,便成了他們實施「文化臺獨」的最大障礙,甚至成為了「臺獨」分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臺北故宮存在,這些文物就會以無聲的語言告訴那些前來參觀者,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匪夷所思的「故宮臺灣化」
    人文地理學中有所謂的『飛地』(指在某地中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臺灣故宮就是一塊飛地,遊客來看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這裡的故宮一直不被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現在的行政當局正全力「去中國化」,希望做到在臺灣見不到任何與中國、中國文化有關的人、事、物,陳先生在這裡凸顯他的政治正確, 此人深諳為官之道?然而將一個典藏無比豐富的文化博物館,整個「臺灣化」,怎麼去做,可能嗎?      陳其南解釋:「讓故宮『臺灣化』,不代表不尊崇故宮典藏的中華文物。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
  • 評論: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旅遊業界人士表態:說得輕鬆!
  • 這次,民進黨又有了「新目標」|臺北故宮博物館|蔡英文|臺獨|臺灣|...
    據消息透露,民進黨當局的「臺獨」策略是從李登輝時期就開始執行了,直到現在終於在蔡英文手上「集大成」。如今,民進黨當局試圖通過教科書將臺灣年輕人描述成所謂的「天然獨」,並把「中國史」從年輕人的腦海中與臺灣地區完全分割開來。阻礙民進黨「去中國化」路上的山峰據相關新聞報導,民進黨「去中國化」一事,應當從2016年開始說起。
  • 臺北故宮臺灣化?邱毅:裡面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記者周宸亙攝)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對故宮未來願景喊出「故宮臺灣化」的口號,重新賦予故宮文物的意義,讓參觀者可以重新解碼。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臺北故宮裡珍貴的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都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資產,「臺獨」又不是中國人,憑什麼可以佔據這些「國寶級」的文物?
  • 從臺北故宮閉館看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但就在近日,臺北故宮卻傳出要於2020年閉館3年,院長陳其南說將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此話一出,又再次暴露出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其實在2016年9月,作為臺灣女婿的成龍,將象徵中華文化的十二生肖獸首捐贈給「故宮南院」,卻被「臺獨分子」潑漆破壞並稱是「文化統戰」。獸首在被潑漆破壞事後,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林正儀卻稱「各界認為十二生肖獸首非原創性作品,亦非依公共藝術辦法設置之藝術品,不適宜放置故宮南部院區主要入口;因此,故宮決定尊重各界意見,拆除位於故宮南部院區中庭的十二生肖獸首。」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另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茶敘,表示上任的重要任務是讓臺北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臺北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報導稱,陳其南以人文地理學中的「飛地」概念形容臺北故宮,「遊客來看臺北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
  • 臺學者打臉臺北故宮新院長:故宮展出都是中國歷史文物 如何臺灣化?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深受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器重的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臺北故宮院長一職。他在上任前就大放厥詞,聲稱要將「故宮臺灣化」。對此,臺學者表示,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上周,臺「行政院」宣布內閣改組後,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請辭獲準,由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一職。
  • 胡幼偉:故宮展出的都是中國歷史文物 如何臺灣化?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提出要讓故宮臺灣化,成為臺灣人的故宮。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表示,陳其南一定要用「臺獨」的框架來看待故宮文物,就立刻把自己放到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處境。    他說,請問,裡面展出的,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 「臺獨」先鋒就任臺北故宮院長,為「去中國化」宣布興建日本館
    7月16日上任當天,新院長陳其南在媒體茶敘中,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叫囂「故宮臺灣化」。此言一出,他迅速成為網紅,只可惜,是個「丑角」。臺北故宮中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92%的文物來自於北京紫禁城的清宮遺存,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此國,當然是指「中國」。一部名為《臺北故宮》的記錄片,深入講述了這段歷史。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稱:「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
    文 I 蘭斌強昨天(16日)下午,臺灣新上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召開的媒體茶敘會上稱:要「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是搶來的,中國不敢來要。」並囂張表示「不怕挑動敏感神經」。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 又想建日本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 臺北故宮被「去中國化」 一半員工不滿要提前退休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視覺中國)海外網11月15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被曝將封館3年整修,民進黨當局打算把文物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去中國化」的企圖昭然。臺北故宮員工透露,內部人員都為此焦慮不滿,甚至有一半員工打算提前退休。這個奇葩決議的推動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陳其南聲稱,這樣做能為嘉義帶來至少300萬的觀光客。不過,臺灣文化界普遍認為,這個決議的背後隱藏著深層的「去中國化」圖謀。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中國人的臺北故宮,他要「臺灣化」
    新院長要讓臺北故宮「臺灣化」。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正式上任。他宣稱重要任務之一是「故宮臺灣化」,在島內引發關注。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昨天下午舉行媒體茶敘。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陳其南16日稱,因為歷史的轉折與巧合,保存故宮文物變成「臺灣人的責任」,故宮要像大英一樣,「做古文明的繼承者」,替後代、全世界保留「世界文明的資產」。「不管你認不認同中華文化,都能夠欣賞故宮文物。」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對此,國民黨考紀會主委葉慶元直批「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臺灣中學教師沈渝也撰文質問,「沒有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也沒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無法知興替、明得失的歷史教育,還剩什麼意義?」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是綠營推動「去中國化」、構建所謂「臺獨史觀」的慣常操作。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 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陳其南已就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9日報導,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茶敘時宣稱,其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還方言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尊崇中華文物。相關說法公開後立即在臺灣輿論引起波瀾,政界人士也對其說法進行解讀。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