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上臺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如今再出妖招。7月16日,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原來在臺獨分子眼中,臺北故宮價值連城的珍寶竟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想不要都不成,既要與「中國」切割,又要霸佔故宮珍寶,如此邏輯實在令人佩服。
既使搞「臺獨」,文物也是我們的
陳其南在16日下午的媒體茶敘中聲稱,臺北故宮其實不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大家看臺北故宮是要認識這片土地,但因歷史的偶然,反而只能看到遙遠、並且「和這裡沒關係」的古典中國。他說,這種情況對現在「大中國主義」或是「臺灣本土」來講,通通講不通。
既使搞「臺獨」,文物也是我們的
陳其南叫囂,他不是想挑起爭議,只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他說,臺北故宮並非因為「帝國主義」而「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子就跑到臺灣,不管你叫它什麼,我們就突然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陳其南聲稱,他認為近代歷史上對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精隨保存最好、發揚最傑出的是日本,而既然中華文物在臺灣,臺灣就有責任維護、發揚。他公然揚言,「即使我主張『臺獨』,我都對中華文物非常尊崇。」
此外,大陸旅客赴臺參觀臺北故宮的人數從2015年的300萬人次逐年下滑到去年只剩下140萬人次,減少超過一半。陳其南對此聲稱,陸客不是他們能掌握的。另有記者提問,他是否願意和北京故宮合作?陳其南回應稱,要主動提案合作對他來說當然「沒問題」,並頗有「自知之明」地表示,「只怕對方不滿我的政治態度」。
今年71歲的陳其南是美國耶魯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其「本土」色彩及論述能力曾深受李登輝器重,曾經擔任臺灣文化部門前身「文建會」副主委、臺灣地區領導人顧問、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臺行政部門政務委員以及「文建會」主委等職務。
臺北故宮的文物源於當時的北京故宮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後來還有一些是接收、捐贈和收購等,主要收藏著宋、元、明、清等歷代宮廷的瑰寶,現有器物近65萬件。
「故宮臺灣化」,其實還是「去中國化」
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一上任即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媒體立刻提出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稱,「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的分院,這個不需要調查。」
陳其南稱,「故宮當然是臺灣人的,但是臺灣人就有好幾種意識,臺灣本土主義者,不會接受現在的故宮是臺灣的這種說法,我希望努力在詮釋上改變,重啟定位,讓爭議可以消失。」
陳其南還稱,臺北故宮的文物是從北京千裡迢迢遷到此地,「所以臺北的故宮,沒有人會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外國遊客」來參觀臺北故宮,「不是為了要認識臺灣,而是因為歷史的偶然,所以必須要來這裡欣賞中國古典文物」。
「故宮臺灣化」,其實還是「去中國化」
陳其南認為,過去臺北故宮的經營像是北京故宮的「飛地化」,聲稱「沒有自我歸屬感」。而對於臺北故宮南院的下一步發展,陳其南希望將其定位成「東亞中心」,未來不排除發展成為擁有多棟主題館的博物館群。他說,「我們可以臺灣為中心,蓋具有歷史文化脈絡的主題館,像是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這樣的傳承和早年臺灣歷史很有連結。」
他還以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為例,聲稱「我們要做世界文物的繼承者,可以典藏希臘文物,也可以保存古典中國文物,把這些都變成我們的資產。」
至於怎麼把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陳其南稱首先是把故宮「土著化」,通過博物館「塑造一個人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共同體的想像。有沒有可能讓每個來故宮的人都以臺灣為驕傲?」陳其南還稱,「要讓人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重視中華文物」。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舉例稱,以往看待翠玉白菜只會專注於它的玉及做工,頂多再講一下這是清朝瑾妃的嫁妝,但現在陳其南希望「臺灣化」,未來可以用社會情境的脈絡把它跟嫁妝有關的文物一起展出,藉此連結人們的情感。
都是中國歷史文物,如何臺灣化?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提出要讓故宮臺灣化,成為臺灣人的故宮。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表示,陳其南一定要用「臺獨」的框架來看待故宮文物,就立刻把自己放到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處境。
他說,請問,裡面展出的,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他表示,至於說「要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這話就更奇怪了!它不是臺灣人的故宮,陳其南能當故宮院長嗎?他說,說要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表示它現在還不是臺灣人的故宮對吧?那請問,它是誰的故宮呢?
都是中國歷史文物,如何臺灣化?
胡幼偉說,這裡存在一個老問題:如果你一定要在臺灣文化裡面全部「去中國化」,那用來代表臺灣文化的,只剩下臺灣原住民文化,現在就是這種做法。
他表示,可是,原住民對綠營裡面的漢人都很認同嗎?恐怕也未必吧?否則,臺「行政院」新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為什麼不肯用綠營也在使用的漢字,而堅持要叫她kolas yotaka 呢?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在臉書貼文「如果不把典藏送回中國,就稱這些文物就是臺灣化,豈不是說臺灣就是中國?」,認為陳其南說法太「兩邊一國」很詭異。
蔡英文自以為得計,實則自掘墳墓
蔡英文上臺以來全力推動「去中國化」,意圖在臺灣消除一切中國意象,廢除蒙藏委員會、修改歷史課綱、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等等,不一而足;而臺北故宮作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自然成為其眼中釘肉中刺,於是「故宮臺灣化」應運而生。這恐怕還只是個開始,「故宮」兩個字其實本身就犯了民進黨的忌,只怕不久的就來,「臺北故宮」就該壽終正寢了。對於臺當局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大陸其實一直看的很清楚,蔡英文自以為得計,實則只是在自掘墳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