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全世界最大的貨運樞紐之一,即便是在春節,這裡也是二十四小時晝夜不停。在2017年,上海港吞吐量超過4023萬標準箱,連續八年名列世界第一。
也正因為如此,這裡成為觀察大陸與臺灣貿易的最好窗口。每周有十六艘貨船穿梭在臺灣與上海之間的航線上。2017年海港臺灣航線進口33萬標準箱,出口31萬標準箱,總額比2016年上升3.5%,這是兩岸經貿交流越來越熱絡的縮影。
在1978年,兩岸貿易額只有0.46億美元,但到了1998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超過兩百億美元。此後,隨著兩岸經濟的共同成長,兩岸貿易額也逐年增加,到2008年,兩岸貿易額已經達到1292.2億美元;即便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11年兩岸貿易額也超過了1600億美元。
2017年,臺灣出口的總量中,對大陸的出口佔比41%,遠超第二名東協18.5%以及第三名美國11.7%。從出口年增長率來看,2017年臺灣出口大陸的增長率是16%,也超過東協的14.2%和美國的10.3%。
大陸不斷釋放經濟紅利,對象涵蓋臺灣的各個產業,這成為提升島內民眾就業和收入的一種主要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對於臺灣的經濟意義越來越重要。
大上海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見證了中國經濟幾十年的高速成長,而在這種成長中,兩岸貿易也順勢壯大。2017年,全球經濟復甦勢頭加快,大陸發展平穩向好,2017年兩岸貿易總額高達1993.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1.3%,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增長12.2%,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增長14.5%,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擴大15.4%。
對於臺灣而言,兩岸貿易尤其是向大陸的出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兩岸貿易到底對臺灣有多重要?來看2017年的數據,2017年臺灣出口總額為3173.9億美元,進口額為2595.1億美元,貿易順差578.8億美元,但是如果扣除對大陸的順差1100多億美元,臺灣將由順差變為逆差600多億美元。
從以上數字不難看出兩岸貿易對臺灣多麼的重要,臺灣經濟對大陸又是多麼的依賴,我們有理由相信若臺灣失去了大陸的經濟紅利,臺灣經濟將遇到極大地困難和挑戰;若民進黨及蔡英文當局仍一味的推行「臺獨」路線,而不顧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必將使臺灣的經濟和民生雪上加霜,但受到最大傷害的仍然是廣大的臺灣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