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提升臺灣競爭力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第12輪談判於11月21至23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雙方針對文本9章、3個附件進行協商,除原本歧見就大的市場開放與產品特定原產地外,在海關關務、食品安全檢驗、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等項目達成多項共識,總計文本約70條已有超過8成以上的條文大致確定。

 根據臺「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雙方在面板、石化、汽車、及工具機等4大產業列入已有進展,但由於大陸堅持要求貿易正常化,此涉及2千餘項農工產品開放壓力,雙方仍有歧見,最後並未達成協議。「經濟部」允諾將在下回合談判提出對策。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攸關臺灣出口大陸產品可否享有免關稅、以及排出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優惠,對於臺灣出口大陸產品有極大的影響,希望兩岸能儘速完成兩岸貨貿協議之協商,讓臺灣出口大陸產品能增強競爭力。

 目前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以及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區,以2014年為例,臺灣出口大陸(含香港)產品金額(含香港)為1,744億美元,為臺灣賺取750億美元的外貿順差,對臺灣經濟成長貢獻巨大。

 然而,由於大陸的平均關稅稅率高達8.9%左右,如果能降為零,並且享有通關便捷的優惠,對於提升臺灣出口大陸產品的競爭力將有極大的幫助。目前臺灣出口大陸產品還有6千7百餘項尚未列入免關稅項目,這些產品在大陸市場面對東南亞國家產品競爭時,將處於非常不利的競爭狀態。

 目前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已經生效實施,而大陸與韓國也已籤署FTA,預計不久將可生效實施。若是再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在今年底完成籤署,那不論從短期或長期角度,都對臺灣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大陸與其他國家籤署FTA後,將在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智慧財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和植物檢驗檢疫措施、經濟合作、貿易救濟等領域加強合作。就「貨品貿易」的內容來說,以大陸與東南亞籤署之FTA為例,「東南亞國協」出口大陸90%的貨品享有零關稅優惠待遇,其餘10%產品則僅徵收平均0.1%的關稅,所有產品並享有通關便捷化措施。

 大陸與其他國家籤署FTA生效後,雙方的產品與生產資源可以免關稅相互流通,會大幅降低廠商之生產成本,所以會吸引外資投資大陸及籤署FTA的國家,以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同時並享有出口關稅優惠,屆時不但外資會從臺灣撤離,就連臺商也會出走,這就是經濟學上的「投資移轉效果」。

 此外,韓國產品在大陸市場是臺灣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雙方出口大陸產品幾乎超過70%以上重迭,在這些產品中,原本雙方競爭力就在伯仲之間,一旦韓國產品因為與大陸籤署 FTA,能享有降低關稅、甚至零關稅,以及降低非關稅貿易障礙,而臺灣出口產品要被徵收高關稅以及面對各種程度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韓國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無疑會大幅超越臺灣產品,大陸市場就會被韓國搶走,產生經濟學理上的「貿易移轉效果」。

 臺灣必須與大陸儘速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讓臺灣出口大陸產品也能享有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才能化解大陸與韓國日後FTA生效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為臺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跨出重要一步。

 然而,現階段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沒有突破性進展,主要是因為臺灣禁止進口大陸生產之1,400多項工業產品、830多項農業產品、以及限制大陸服務業來臺投資。大陸方面經常呼籲臺灣要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取消這些限制性措施,而臺灣方面認為兩岸經濟存在量體差異,必須堅持兩岸協商的特殊性。兩岸對該協議的看法存在差異,導致協商進度受到影響。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對兩岸經貿以及臺灣經濟未來發展皆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更是臺灣化解大陸與韓國FTA生效帶來的壓力,以及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良方,誠摯呼籲臺灣方面要有實施經濟自由化的決心,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也呼籲大陸方面要加速該協議的協商,讓兩岸經貿能繼續分工合作、相互提升,優勢互補、共創雙贏。

 

來源:中央日報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兩岸貨品貿易談判結束:兩岸都希望往前走
    中國臺灣網9月12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貨貿談判今天晚間結束,臺灣主談人楊珍妮說,這次談判主要針對過去談判內容進行盤點,取得一些共識,貨貿延宕近1年,這次談判的平穩進行對以後談判有幫助,兩岸都希望往前走。
  • 吳桂森:臺銷陸商品須標中國臺灣 兩岸惡化
    針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在9月屆滿10年,臺灣「國安局」研判大陸可能片面中止協議。
  • 臺灣盼貨貿協議年底前完成協商
    林祖嘉東南網9月30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陳成沛 文/圖) 臺灣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29日下午表示,陸委會將穩健務實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協商,希望年底前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協商,為臺灣企業爭取最大商機、增加競爭力。
  • 兩岸服貿協議爭端13日再起 恐成臺灣「大選工具」
    在那場以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為口號的「太陽花學運」中,部分激進團體和學生攻佔臺灣立法院以示抗議。林飛帆作為學運的負責人之一,繼2008年參與反對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的運動之後,再一次站在了馬英九政府的對立面。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在2013年6月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中簽訂。由於涉及臺灣產業層面廣泛,在臺灣政界、學界與民間引發高度爭議和對立。
  • 商品在臺灣很吃香 大陸貨登臺迎來兩岸貿易新形態
    大陸貨登臺迎來兩岸貿易新形態 2002年4月30日17:09  新華網   千呼萬喚之下,從正規渠道進入臺灣的大陸貨品終於陸續面市了。
  • 兩岸貿易對臺灣有多麼的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這裡成為觀察大陸與臺灣貿易的最好窗口。每周有十六艘貨船穿梭在臺灣與上海之間的航線上。2017年海港臺灣航線進口33萬標準箱,出口31萬標準箱,總額比2016年上升3.5%,這是兩岸經貿交流越來越熱絡的縮影。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
  • 兩岸經貿舞臺應上演「投資臺灣」大戲
    這讓人們很納悶,也使兩岸經貿結構留下一個大缺漏,即彼岸來的投資甚為寥落,遠遠不及雙邊商品貿易的繁盛,以及臺商登陸投資的興旺。因而兩岸經貿結構仿如一隻「三腳凳」,並不穩健。兩岸經貿領域中的投資臺灣,主體是陸資企業和大陸臺資企業。其中,陸企這方面的表現給人「淡漠」的感覺。
  • 服貿:大陸不會苦等臺灣 不會暫停與他國籤協議
    臺灣商總表示,俞正聲主動提及到兩岸服貿協議時指出,服貿對臺灣是大事,大陸不會因要等臺灣通過,而暫停和其他國家籤署雙邊貿易等各種經濟合作協議;他強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連美國都在找適合的路,「中國也不能太慢」。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6日說,兩岸服貿協議可以先通過,未來發生問題時,再透過協商機制解決,或先暫停再協商。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兩岸關係砥礪前行再籤兩協議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8月25日在福州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十一次會談。雙方籤署了《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民航飛行安全與適航合作協議》,並確定了兩會今後會談協商議題。
  • 閩西南五市籤協議「組團」吸引臺灣人才
    新華社福州9月8日電(記者林超)在8日召開的2019廈門國際貿易洽談會上,福建省西南五市聯合宣告將製作對臺人才政策「集結版」,加強各地市國家級、省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合作,「組團」吸引臺灣青年來閩創新創業發展,打造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 臺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27日正式設立(圖)
    (中國臺灣網 楊麗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北京消息 臺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27日正式設立,該機構服務轄區將覆蓋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協助臺灣廠商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開拓新商機,並建立兩岸企業經貿交流的平臺。  臺灣貿易中心27日晚在北京舉辦開幕晚宴,宣布其北京代表處正式設立。這是繼上海之後,臺灣在大陸設立的第二個經貿辦事機構。
  • 臺業者:中韓籤FTA 臺灣將完全失去在大陸競爭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報導,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第12輪談判14日在韓國舉行,這是大陸領導人本月初訪韓後的兩國首次自貿區談判,這輪談判預計進行一周,雙方力拼在年底達成協議,而面對中韓FTA全速推進,儘管臺「經濟部」保證貨貿談判將爭取比中韓FTA更好的條件,但業界卻認為「為時已晚」,「臺灣是來不及了!」
  • 臺灣進不了RCEP 藍議員:因兩岸關係不好
    你好臺灣網11月17日消息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臺灣落空。由於RCEP成員涵蓋臺灣主要貿易夥伴,有國際智庫研究指出,被其排除在外將衝擊島內出口,到2030年時臺灣出口值將減少80億美元。
  • 臺媒:ECFA為臺灣爭取到大陸廣大商機
    中新網1月4日電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4日發表社論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計劃第二波降稅己於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在臺灣出口大陸539項列入早期收穫計劃的產品中,將有513項產品享有零關稅待遇,這將大幅提升臺灣出口大陸產品的競爭力,為臺灣各級產業爭取到大陸市場的廣大商機。
  • 述評:臺灣競爭力拉警報 「草莓族」壓力大
    述評:臺灣競爭力拉警報 「草莓族」壓力大 另外全年出口量,臺灣幾乎只佔韓國的一半,連失業情況都比韓國惡化,一份調查說臺灣社會新鮮人首份工作月薪預期與實際相差4370元(新臺幣,下同),臺北市長郝龍斌更公開批評低薪是臺灣之恥。  情緒性字眼不可能解決問題,多年來得低薪不僅顯示臺灣競爭力拉警報,更給年輕世代帶來了普遍的不安和焦慮情緒,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種情緒催發產生了近期爆發的「太陽花學運」。
  • 馬英九回應臺反服貿黑箱:臺灣落後韓國十年 不籤服貿來不及
    「太陽花學運」進入第六天,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終於出面回應「反服貿黑箱」。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23日表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已經決議一致支持《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他希望學生撤出「立法院」議場,讓「立法院」恢復運作。馬英九23日上午在臺北舉行記者會表示,他關心及憂心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及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
  • 臺灣文化考察團來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進行考察 兩岸文化工作者...
    核心提示: 9月14日,為推動兩岸文化發展交融、加強兩岸文化產業合作。臺灣考察團一行來到西安考察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剛剛在在第八屆文博會中啟動上線的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則是此次代表團重點考察對象。
  • 重慶臺商試水「直購臺灣」推動兩岸貿易
    進行了幾個月市場調研後,她發現大陸市場對正宗臺灣商品的需求旺盛,跨境保稅模式十分具有市場潛力。2014年底,何玉玲毅然揮別駕輕就熟的職業經理人生涯,創辦以臺灣商品為主的跨境電商公司,目標就是讓臺灣的優質商品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實惠的價格、更快捷的速度,送到大陸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