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個講究,結婚後每年三十兒不能回娘家了,因為嫁出去了就要在自己家過年,如果回了娘家團員,就預示著會婚姻不幸福,可能會被掃地出門,也會讓娘家蒙羞,倒黴一整年。
這個迷信的說法我從來都不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因為出嫁回娘家就會倒黴,那我娘家自打我結婚後就是黴上加黴,因為基本年年我都是在娘家過的。
我認為家庭是否幸福,和在誰家過年並沒有多大關係,相反,婚後的經濟和話語權才是主導家庭是否幸福的根本要素。
一 沒有錢,啥時候回娘家都挺倒黴
和我相反的蕭婷是地地道道遵循老祖宗規定的優良婦女,婚後生子,全力在家帶娃,老公說一不二,每個月給點生活費就算打發了,蕭婷完全不像一個90後,她對待家庭勤勤懇懇,即便是老公和公婆總是數落她,她也低頭不說話。
蕭婷和娘家相聚40公裡,開車穿越整個城,一個城南一個城北,開車堵堵車需要兩個半小時到仨小時,公交倒地鐵帶著換乘也需要近倆小時。
婚後蕭婷很少回娘家,哪怕是中秋節、十一都沒有主動回過娘家,春節也僅是婚後第一年回去過,之後的四年,都是在公婆和自己家忙乎著。
一次蕭婷問老公要5000塊錢,說馬上過年了想給爸媽置辦點年貨,回去看看父母被老公言辭拒絕,還嗆了一頓蕭婷。
「孩子從小我爸媽帶,我天天養著你們夠累了,你回你家6塊錢車票可以解決的事情,要5000幹嘛?」
蕭婷本想辯解,卻發現自己無法開口。
對呀,錢在老公手裡,孩子雖說是公婆幫忙,但是照顧孩子的重擔主要還是自己,就算要來5000塊錢,回娘家給爸媽也只能買點吃吃喝喝,提高娘家經濟是遠遠不夠的,這麼一想蕭婷瞬間洩了氣。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不幸福,不被老公支持回的娘家也是充滿矛盾,女人啥時候能不用為別人的想法為難自己,可能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吧。
二 什麼?三十兒回娘家倒黴,好吧我帶著我娘出國
金燦在聽到我家這個風俗後她第一反應是信!我問她原因,她說自己到了相信命運的年紀,我愕然,金燦一直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怎麼還迷信起來。
但是她結婚後就像未婚一樣,想啥時候回娘家就回,因為她覺得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在父母健康的時候多和父母聊聊天,逛逛街留住所有美好的時光。
金燦拿出手機查了查,定了去峇里島的機票,並且嘟囔著「回娘家這麼多年,就說我家經濟形勢越來越差了,今年去外地過年,衝衝喜。」
我被金燦的理論逗笑了,但是不得不在心裡羨慕她,從小學業優異,留學回來後進入一家日企,紅紅火火工作了幾年職位也升了起來,工作時間自由,經濟自然更寬裕。
春節去熱帶地區過年,真是太奢侈了,但是金燦有這個實力呀,她不但可以讓自己在婚姻中過得舒心,也可以帶著父母一起享樂。
金燦的老公和她一樣優秀,倆人是留學認識的,回國接觸了幾次,彼此有了好感,就確定了關係,金燦的老公陳丞是家族企業的區域總裁,比金燦工資高,但是對金燦非常尊重。
很多優秀的女人雖然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或者經濟,往往在和男人交往時沒有話語權,自己分明心裡喜歡吃青椒雞蛋,但是另一半非要點尖椒肉絲就只好妥協。
小事上妥協,大事上就喪失了話語權和決策權,漸漸地還是被牽著鼻子走。
三 三十兒無論在哪過年,都是想要靠惦念的人更近一些
搜了搜百度婚後的女人真的太難了,中秋節回娘家倒黴、做完月子回娘家倒黴……現在人的時間被壓縮得非常緊張,其實能去哪過節想去就去才是最好的節日體驗。
節日,就是想要和惦念的人快點在一起罷了,摒棄那些沒必要的規定,處理好家庭關係,得到另一半以及公婆的理解,同時照顧好自己娘家這邊的情緒,也讓自己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