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距離祿豐縣城約7公裡的百畝碧根果果園是祿豐縣一家企業的「薄殼山核桃種植基地」,依託當地適宜的氣候和土壤環境讓這原產於國外的洋果子不僅在祿豐縣落地生根、豐產豐收,而且還帶動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這小小的「洋果子」究竟有何魅力呢?跟隨記者一起去了解一下。
碧根果
原產於阿根廷南非美國等地,它是實實際際的一個「洋果子」,可就是這麼一個洋果子,也在祿豐縣的大山裡被種了出來。記者來到雲南潤雨薄殼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薄殼山核桃已陸續掛果,長勢喜人。碧根果又叫薄殼山核桃,種植四至五年就能掛果,七至八年可以進入盛果期,盛果期長達七八十年,屬於可持續增收的富民產業。茶躍龍是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2008年來到這裡發展碧根果產業,到今年有12年的時間了,三百多畝的果樹有一百多畝已進入了盛果期,也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雲南潤雨薄殼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茶躍龍介紹說:「剛開始我在這裡種植的時候,跟著我一起幹的部分農戶也拿回家種了一些,然後慢慢地以點帶面帶動起來。到現在為止,全州種植面積達到了5000畝以上,現在我的地裡碧根果畝產值也超過8千元了。」
大山裡種的「洋果樹」結出了「洋果實」,且產值和產量都高於傳統農作物,這也讓周邊的村民們即好奇又興奮,有部分大膽的村民來基地打工之餘邊學技術邊嘗試著進行碧根果的種植。中村鄉中村村委會的村民高玉生來基地打工有6年多的時間了,他自家地裡種植的碧根果今年也到了掛果期。
中村鄉中村村委會村民高玉生說:「這棵樹是在五年前種的,現在也已經掛果了,每個月在這打工也有兩三千的收入,現在這棵樹也已經掛果了,也算得上是雙豐收了。」
隨著經濟效益的初顯,村民們種植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漲,到目前,茶躍龍的碧根果產業已輻射帶動金山、中村、彩雲等鄉鎮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
金山鎮科甲村委會村民曹維華說:「以前我是種玉米,每畝也才收入一千多元 , 碧根果種植基地來了後,我就跟著種碧根果樹,現在也到了掛果期,一畝也收入三千多元,再過幾年以後到了盛果期收入還要翻幾倍,我們很有信心 。」
除了幫著周邊的村民發展碧根果種植外,茶躍龍的碧根果種植基地裡還常年吸納周邊的富餘勞動力前來務工,中秋前後是碧根果成熟採摘的時節,也是招工最多的時候,每天有30多名村民前來打工,村民每天的收入在80至100元。金山鎮科甲村委會大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馬學芬常年在基地裡打工,每個月能領到固定的工資,這份穩定的收入也讓她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金山鎮科甲村委會大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馬學芬說:「從基地建起來以後,家裡沒有農活我們幾乎天天都在這裡打工,一個月有兩千多元的收入,收入也穩定了 , 脫貧我們也更有信心了。」
通過10多年的種植摸索,茶躍龍在碧根果種植、果苗的嫁接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同時也吸引了雲南省林業科學院漾濞核桃研究院的關注,並與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有了更專業的技術指導,茶躍龍的種植信心就更足了。
近幾年,他的公司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培育出100多萬薄殼山核桃良種容器嫁接苗,產銷雲南、廣西、湖北、貴州等十多個省市,在楚雄、大理、普洱等州市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薄殼山核桃種植示範基地5萬多畝。
文山州客商蔣開能說:「今天我第一次到碧根果基地考察,這裡碧根果的掛果還是非常好的,果頭還是比較大,我主要想跟老闆談一下價格,假如他給我優惠點 , 我就帶到我們老家多發展一點。」
2020年,在茶躍龍的示範帶動下,金山鎮科甲村委會周邊的80餘戶農戶發展碧根果種植280多畝,當前果樹正處於掛果期,產值和產量雖比不上盛果期,但是按目前市場價每公斤鮮果80元來計算,預計可帶動農戶增收10萬餘元,加之吸納村民務工的收入,總計可帶動農戶增收近100餘萬元。
雲南潤雨薄殼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茶躍龍滿懷信心地說:「下一步我們將會在周邊協調土地建設加工廠,把我們的碧根果融種植、管護、採收、加工、銷售為一體,把我們的小果子打通整個產業鏈,把我們的果子帶出大山,走向世界。」
記者手記
什麼是小康,如何實現小康?可能在1000個人心中有1000種答案。採訪中記者聽村民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時,大家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詞:產業。是的,正是因為有了產業的支撐,才增加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希望。近年來,我縣圍繞「穩糧穩煙、增果增綠、擴菜擴花、優畜優禽」的產業發展思路,構建起「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集群,花卉、生豬、水果、蔬菜等農業主導產業蓬勃發展,「祿豐雲花」、「 雲嶺牛」、「東河米」、「山窩蛋」等特色品牌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寶貝」,龍鄉大地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產業興旺的美好畫卷。
來源丨祿豐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丨王倩宇
審核丨李彥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