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贛州人,說到每年過年的年味,你會想到什麼呢?
大魚大肉,各種各樣的腊味?
那過年肯定是少不了腊味的,
但是這些東西,
也是屬於咱們贛南人記憶中的年味啊!
米橙
80年代,每到過年時節,客家山村便能看到挑著崩鍋的師傅,每到一個村子,稍作停留,全村的人便會拿著自家的大米來做爆米花。做好的爆米花拿回家澆上熬好的糖汁,凝固成型後切成小塊,就成了過年必備的美食——米橙。
現在贛州市場上仍然還能見到米橙,只是這米橙不再是等著崩鍋師傅一家一戶去做爆米花了,而是在用機器做出來的,那味道始終差了那麼點。
貓耳朵
貓耳朵,是過年不可少的美味零食。用麵皮裹著芝麻、花生粒等餡料,慢火油炸,其口感香脆甜鹹,是客家人喜愛的茶前飯後小點心。
裹糖花生
裹糖花生,應該是最能喚起一代人的記憶了吧。小孩子對外面一層白白的糖霜完全沒有抵抗力,放進嘴裡,一直含到糖霜融化,才捨得吃掉整顆花生。
豆巴子
每到過年過節,贛州客家人就會用黃豆、麵粉、米粉製成的漿,用圓形的特製勺炸出一個個小圓餅,再放上花生或豆子,就成了我們的豆巴子,入口鬆脆酥香。
黃元米果
北方有白年糕,贛南則有黃元米餜。贛南的米餜一年四季都不會少,而過年更是會製作更多形狀、更多味道的米餜:釀粄、薯包、灰色粄、紅粄……
一年到頭,客家人都喜歡在各種節日忙碌著各種小吃,正是因為有了對這些美味的嚮往,我們對各種節日才更有盼頭,尤其是我們的春節,每年春節,客家人都要忙忙碌碌,為新年到來準備各種各樣的小吃,這樣,才能過一個像樣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