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節內一科 吳心瑤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貴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於三高問題會引起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併發症,大部分患者尚能引起重視,堅持規律服藥定期監測。而對於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不少患者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猛吃一頓海鮮啤酒大餐,腳上痛個幾天,吃點止痛藥就沒事了。吃點止痛藥痛風就不發了?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痛風是血尿酸水平過高在關節局部形成尿酸鹽晶體並沉積,誘發炎症反應和組織破壞的關節炎,同時尿酸鹽晶體亦可在腎臟沉積,引發尿酸性腎病。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是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過早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關節炎發作,血液中過高的尿酸也會持續不斷地損害腎臟和全身血管,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併發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一樣,是危害生命健康的「第四高」。
要重視高尿酸血症的問題,需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防治和規律監測。
早期發現高尿酸血症是預防痛風發作的前提,方法就是定期檢測血尿酸濃度。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umol/L,稱為高尿酸血症。如果首次檢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至少應每年健康檢查一次。
一旦發現高尿酸血症,首先需要進行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限制酒精、高嘌呤和高果糖飲食的攝入(啤酒白酒、可樂雪碧、動物內臟和蝦蟹海鮮都要少吃),同時適量增加飲水和新鮮蔬菜的攝入,促進尿酸排洩。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豆製品這一存在爭議的食物品類,最新醫學觀點是不推薦也不限制豆製品的攝入。在疾病預防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上躥下跳的血尿酸水平反而會誘發病情的反覆,只有逐步持續地徹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才能始終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範圍。
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建議血尿酸水平≥540umol/L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有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尿病、肥胖、腦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腎功能損害等合併症的血尿酸水平≥480umol/L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開始降尿酸藥物治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都是常用的一線用藥,具體用藥方案需要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
慢性疾病的管理,三分靠醫生,七分靠患者自己,規律監測和定期篩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否則吃了再多的藥,花了再多的錢,最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除了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定期評估腎臟和心腦血管情況,早期發現潛在的併發症也至關重要。
中醫有雲,「上醫治未病」,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自己的「上醫」,防患於未然,擁有健康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光華|微科普】「第四高」——高尿酸血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