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國際趙燕:用創造力和運營能力開創華熙LIVE模式。如果問現在北京最潮的地方是哪裡,很多年輕人會回答「華熙LIVE」,而不再是清一色的「三裡屯」。位於北京海澱區的華熙LIVE作為這兩年人氣頗高的商圈,已成為京西品質消費升級的新地標。華熙集團從「C端思維」切入,憑藉創造力和運營能力,開創了「華熙LIVE」模式,為中國商業綜合體的創新提供了模版。
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媒體訪時表示,城市建築一定要為人承載、為人服務。華熙LIVE是中國第一條以文化、體育產業為核心的特色商業街,目前總經營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不僅奠定了海澱在北京商業板塊的一席之地,更為城市更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樣本。
打造5小時生活方式全新體驗地
做有靈魂的城市建築
華熙國際趙燕:用創造力和運營能力開創華熙LIVE模式。華熙LIVE最早緣起於五棵松體育館。眾所周知,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難題,2006年華熙集團剛接手五棵松奧運場館的運營時,趙燕提出的基本理念就是:充分發揮建築的最大價值。
第一步縱向深挖場館潛力,華熙集團在五棵松體育館建設期就果斷追加5億元投資,將單一功能體育館變成綜合性場館,用如演唱會、籃球賽、冰球賽等持續不斷的大型文體活動延續生命力,將場館利用率提到世界最高水平。
趙燕提到,做建築首先要從內容出發,先確定產業,再從運營端反推需要什麼樣的建築承載形式,「得有東西裝進這個建築裡,它才會有魂,否則建築就是一個空殼。」
2012年開始,華熙LIVE不斷豐富內容並向外擴展,以中心廣場匯聚人氣,商業街圍繞廣場構成完整環形動線,富有藝術感、雕塑感的主力店佇立兩端,匯集文化體育、文化娛樂、文化藝術、文化教育、文化生活五大業態,打造城市年輕人5小時生活方式全新體驗地。
2020北區擴容
瞄準開放式街區增強沉浸式體驗
對於城市綜合體的創新之路,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2020年4月以來,華熙LIVE接連推出主打夜經濟的美食街區「調調街」,和主打網紅親子遊樂概念「七彩時空滑道」,開放式建築形態滿足了時下大眾對露天的偏愛,大幅帶動商圈客流升溫。
華熙LIVE在2020年8月宣布北區擴容,瞄準了場景式消費、開放式街區和沉浸式體驗這幾個轉變趨勢。
北區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地面層為街心公園,配以園林式裝飾,供市民休閒娛樂;地下層打造五大區域,下沉廣場與群落式建築相結合,以回字形走廊連通。
南、北區之間,用一條兼具慢跑功能的網紅時空隧道銜接。未來還將增設跳樓機、、各式電子科技等娛樂體驗業態,與南區HI-UP五棵松體育館、華熙LIVE冰上中心、M空間、HI-PARK籃球公園、華熙等共同形成華熙LIVE 五棵松,完善區域內文體創意產業鏈。
在趙燕看來,「LIVE」的基因決定了它更有活力,更具動感,也更具體驗性。城市年輕人在這裡產生情感連結,構建起有溫度的線下社交場所,目前華熙LIVE的客流已經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周末單日客流達到10萬人次。華熙集團預計2021年5月北區建成後,周末客流量將翻倍。
帶動當地消費轉型
塑造年輕人全新生活狀態
趙燕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都太累、太焦慮,華熙LIVE試圖通過體育、娛樂、藝術去帶領年輕人,真正獲得一種尋找幸福的能力。她希望華熙LVE能夠在未來5到10年獲得社會的認同,落地10-15個人口超過500萬、經濟收入相對發達的城市,把多年探索出來的模式推廣到全國。
2018年開幕的重慶華熙LIVE·魚洞、成都華熙LIVE·528,在複製「文體+」核心邏輯的同時,根據當地年輕人的喜好和習慣設定內容,讓每一個華熙LIVE都符合當地的供需關係,成為體驗型都市新生活概念的指標性空間。她表示:「只要一進入這個城市綜合體中,就能夠拋棄一些煩惱,獲得一些幸福感。這將是未來城市綜合商業體的發展方向。」
「城市更新一定要有一批真正有理想、有情懷的人來思考「,相比許多僅將建築作為盈利工具、一味複製粘貼的商業模式相比,華熙集團秉持著「堅持堅守、創新擔當」的價值觀,踏踏實實「趴在地上做實業」,用心了解每座城市年輕人的需求,用理想和情懷,讓人與城市建築在互塑中共成長。
將創新創意與人民對於美好生活多層次、廣領域、全維度的需要相結合,華熙LIVE十餘年累積的經驗為中國商業地產設計發展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真正做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