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完成第四季水稻種植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圖為員工操作機械收割水稻。中鐵二十局供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田士達)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在莫三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中國鐵建下屬中鐵二十局合作管理的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日前圓滿完成了第四季水稻種植工作。

  本種植季中,該項目在修復上一季3.7萬畝農田的基礎上,新增復墾農田3000畝,使水稻種植總面積突破4萬畝。為做好本季種植工作,項目部自2020年6月收儲工作結束後,便著手平整農田、提前選種等工作,並積極克服疫情期間國際物流不穩定、當地員工不充裕等困難,加強農藥化肥等農資採購、海運工作,統籌人員分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項目總結前3年種植經驗,提前播種,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和資源,採用多種播種模式,提高了種植速度及幼苗成活率。

  「目前,我們採用無人機等農業現代化技術,有效保證水稻質量、提高水稻產量。」項目負責人胡計高介紹說,在開拓水稻種植面積的同時,項目還新建了1座泵站,採用水直播和旱直播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水稻播種效率。

  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原稱萬寶莫桑農業園,始建於2011年7月,是目前中國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種植項目,也是中莫兩國產能合作的13個重點項目之一。中鐵二十局在管理期間,將該項目打造成為以大米種植為主、多種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為輔,集農田開發,糧食生產、倉儲、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園。莫三比克前總統格布扎在考察該項目時高興地將產自此地的大米命名為「好味道」。如今,「好味道」在莫三比克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家在阿聯沙漠中種出海水稻(圖)
    資料圖片  在熱帶沙漠裡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 中國農業專家在象牙海岸開展水稻種植技術培訓
    新華社阿比讓8月5日電(記者鄭揚子)2019年象牙海岸水稻技術海外培訓班5日在科經濟首都阿比讓舉行開班儀式。來自科水稻種植行業120名代表將接受中國水稻專家提供的為期45天水稻技術專業培訓。據介紹,今年共有4名中國水稻專家在科南部的格格杜墾區現場授課。格格杜墾區是中科兩國農業合作示範基地,經過20餘年的農業技術合作,墾區內每公頃土地稻米產量大幅提高,稻農直接收入顯著增加。
  • 中國雜交水稻在尼泊爾示範種植面積超4500畝
    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30日電(記者周盛平)中國雜交水稻示範種植試驗考察活動29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進行。記者獲悉,中國雜交水稻在尼泊爾的栽培示範種植進展順利,在全國的種植總面積已超過4500畝(合300公頃)。  「中國雜交水稻表現很好,令人激動。」
  • 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 唱響農業科技的悠揚牧歌
    黑龍江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走在了全國水稻種植的前列,五常市六穀水稻農業的發展在黑土地上奏響了悠揚的牧歌,為龍江水稻業的科技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 日本農業(一)水稻大米篇
    在日本,播種和收穫大部分是通過機器完成的,但是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些雜物(除草,稻田和灌溉渠的維護)仍然大部分是手工完成的,而水牛幫助耕作。大米是勞動密集型的事實,往往會使土地上有很多人口。 稻米還是一種渴水作物,需要大量降雨或灌溉用水在大多數亞洲國家種植的稻米經過一段時間的降雨後仍需要高溫,季風提供的條件影響了稻米的許多種植地。
  • 日本山區引進水稻種植機器人
    日本山區引進水稻種植機器人為了節省嚴重缺乏勞動力的山區的農業勞動,在日本巖手縣北上市和賀町的稻田上,正在使用先進的自動水稻種植機器人進行示範實驗。從今年開始的未來兩年中,日本將尋求建設人口少的可持續高效農業。作為日本農林水產省智慧農業示範項目的一部分,執行機構是日本北上市市中山地區智慧農業聯盟。它由縣市,農業和食品工業技術研究組織(農業研究組織)的日本東北農業研究中心(盛岡市)以及生產者的西部開發農產品(北上市)組成。水稻種植機器人是由日本農業研究所去年開發的。首先,人們繼續在稻田周圍種植幼苗。
  • 【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楊記磙:「海水稻,深圳造...
    深圳是海水稻製造基地 「中農海稻的項目目前在國內技術比較領先,產業化程度比較高,且項目公司落戶在深圳,深圳成為真正的『海水稻,深圳造』,深圳成了海水稻的製造基地。」楊記磙說,中農海稻將通過海水稻的產業化,加快海水稻在全國的推廣應用。
  • 中岡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稻穀及種子捐贈儀式舉行
    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劉馳鋒)12月18日,中岡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稻穀及種子捐贈儀式於中河區布裡卡瑪巴舉行。在甘比亞總統巴羅的見證下,中國駐甘比亞大使馬建春和甘比亞農業部部長法布瑞籤署了移交證書,中方農業項目組向甘比亞政府捐贈了12噸稻穀和3.2噸提純復壯的水稻種子。
  • 種植中國雜交水稻改變蒲隆地農民生活
    新華社布瓊布拉3月14日電(記者呂天然)現年29歲的埃夫拉爾·恩達伊凱傑是蒲隆地西北部布班扎省寧加村的農戶,因為在中國雜交水稻示範生產中成績突出,近日他獲得中國駐蒲隆地大使館設立的「大使豐收獎」。恩達伊凱傑的經歷是種植中國雜交水稻改變蒲隆地農民生活的一個典型例子。
  • 臺灣農業團來蒼南考察 阿里山農莊項目合作籤約
    該項目堅持建設郊區城市和田園城市的理念,突出「健康+休閒+莊園」的農莊建設主題,按照打造生態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與生態居住的創業模式規劃,明確將養生健康與休閒農業及鄉村莊園作為農莊建設的主方向,把生態農業、生態建築與生態環境作為農莊生態文化永恆的追求。
  • 中國-印尼雜交水稻技術合作項目舉行慶丰儀式
    中新社日惹7月28日電(記者顧時宏)28日的印尼日惹特區BANTUL縣中國-印尼雜交水稻技術合作項目稻田前人頭攢動,一場別開生面的慶祝豐收的收割儀式正在隆重舉行。日惹特區首長哈蒙孤布沃諾十世蘇丹的長公主(GKR PEMBAYUN)和駙馬、當地縣政府官員、軍警、農民200多人,身著盛裝出席了這塊由中國專家指導種植的高產示範田慶丰儀式。
  • 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在黃埔開園
    大洋網訊 根據廣州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工作部署,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4月28日在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開園。目前,園內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田已完成160畝早稻種植工作,而大吉沙全島優質水稻種植工作也將在5月底全部完成,屆時島上將呈現綠色休閒、生機盎然的千畝都市田園風光。
  • 中國農業(一)水稻大米篇
    稻作農業的最早具體證據來自中國浙江省長江下遊村莊附近一個有7000年歷史的考古遺址。當發現米粒時,發現它們是白色的,但是暴露在空氣中僅需幾分鐘即可變成黑色。現在可以在當地的博物館裡看到這些穀物。 在中國北方河南省黃河附近的河南省附近發現了大米的歷史證據。目前尚不清楚水稻是耕種還是簡單收集。在湖南省的長沙發現了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水稻。
  • 郵儲銀行鎮江市分行:走訪「越光」水稻種植加工產業助力農業發展...
    為深入了解句容天王鎮戴莊合作社「越光」水稻種植加工產業的發展現狀,夯實小額貸款業務發展基礎,近日,郵儲銀行總行領導及郵儲銀行鎮江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一行,深入水稻種植基地——戴莊合作社,對「越光」水稻種植加工產業進行了全面調研。  在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的帶領下,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了解「越光」種植加工以及銷售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把水稻研究成果服務於農業生產|貴州省農科院水稻...
    我叫王際鳳,是貴州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員,研究員(三級),也是一名中共黨員。於2001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自1986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貴州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和制種技術研究。
  • 我國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33.2萬公頃 將進入全新發展模式
    原農業部有機水稻標準研編與應用項目首席專家、中國水稻研究所金連登研究員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水稻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進入新時代,有機水稻產業也將開始進入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新的發展模式,即:有機水稻生產技術的集成應用提升及可持續發展保障。
  • 內蒙古烏審旗無定河有機水稻種植依託標準化
    本報訊 (郝建疆 記者李 豔)近日,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准內蒙古自治區申報的5個項目為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增補項目,鄂爾多斯市質監局推薦上報的烏審旗無定河「國家有機水稻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上榜。烏審旗無定河有機水稻種植依託《有機水稻種植技術規程》和《大米GB 1354-2009》國家標準等技術標準為核心,相關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相配套的標準體系,整合零散土地,優化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建成了全國首家水稻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實現了水稻選種、育苗、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加工、運輸、存儲、銷售的標準化、程序化和規範化,培育出了獨具地域特色的
  • 曹妃甸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厚道糧農 匠心種植_綜合新聞_唐山...
    唐山市曹妃甸區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曹妃甸區四農場和順村。曹妃甸區地處北緯40度,這一緯度植物生長周期長、日照充足、乾濕度均衡,是適合優質水稻生長的黃金寶地,更是頂級粳米的傳統種植帶。曹妃甸被譽為「河北大米之鄉」,素有「北方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聚享農業合作社擁有水稻種植面積2萬畝,是「全國綠色農業產業示範基地」。
  • 種好稻 創品牌 ——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備春耕見聞
    93棟溫室大棚內,擺滿了水稻缽盤。一粒粒稻種,均勻地散落在黑土中,已經露出細嫩的小芽。為了進一步提高稻米品質,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6000公頃稻田,全部用來種植「綠色」水稻。金田水稻合作社是大安市裕豐糧貿有限公司的主要種植基地。此時,裕豐院內正機器轟鳴,剛加工好的大米被包裝成袋。
  • 佘家營紅米富硒水稻種植淺析
    林乾片區森林植被豐厚,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主扎片區土地肥沃成片,水源穩定,海拔高度890-1123米,適宜規劃連片發展農業種植,從佘家營城牆望去,轄區土地宛如匍匐的龍背,土地富含硒元素,2005年被開陽縣農業局指定為富硒水稻種植基地,是發展富硒農作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