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海寧最後一個箍桶匠(末尾有驚喜,送出手工泡腳桶)

2021-02-18 海寧曉得伐

原創內容,不得轉載


硤石街道聯和村,村中的白石橋街上,有一家小店,名為「圓木修理」,小店門前擺放著10餘只黃色的箍桶半成品。這裡有位箍桶師傅,近30年時間,他製作了逾9000隻箍桶。

他說,箍桶已從謀生手藝變成了休閒愛好,這門手藝將來也許會失傳。

拜嶽父為師父 29歲時開始學習箍桶手藝
「圓木修理」店主黃培明,今年58歲,是一名箍桶師傅,入行已有29年。


黃培明出生於石路鄉(出生地現為硤石街道聯和村),家中以務農為主,黃培明時常要跟著父輩下地幹農活,後來,因精通算帳,他成為了當地生產隊的會計員,可收入微薄。


1985年,黃培明29歲,當時,能夠進入工廠是他的願望,但因種種條件限制,黃培明未能進入。黃培明的嶽父提出教他學習箍桶。嶽父曾在硤石圓木社工作,極精通箍桶,製作出來的箍桶質量好、不漏水,在硤石頗有名氣。


彼時,多數人仍以箍桶為主要生活用品,需求量大。黃培明算過一筆帳,生產隊人均月收入約32元,而箍桶帶來的月收入超過90元。能學一門手藝,還能獲得不少收入,黃培明決定拜嶽父為師。

嶽父告誡他,箍桶並不簡單,普通人學習3年都沒法「出山」,要女婿做好心理準備。


處女作是磨刀桶,花了近20小時
1985年7月左右,黃培明在農豐路路邊搭建了兩間簡易房屋,以充當箍桶工坊,因條件簡陋,他只置辦了少許箍桶所用的工具。而在當時,多數工坊已用上了工具機和電動設備。


場地落實後,箍桶所需要的木材成了難題。黃培明通過拜訪,敲開了多家木材商的屋門,因沒有汽車,所購木材只能由水路運送,而木材的長度又大多在1.5米至2米之間,運送過程大費周章。


嶽父給黃培明上的第一堂課是製作「磨刀桶」,磨刀桶是一種工具桶,為磨刀供水及丟入鐵屑。僅僅一隻磨刀桶,就有10餘道工序,黃培明不僅要學會劈斧、刨光、箍鐵等技藝,還要懂得拿捏尺寸和活用工具。製作第一隻成型的磨刀桶,黃培明花了近20小時。

來不及製作到門可羅雀 箍桶手藝或失傳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箍桶生意「爆棚」,「每年至少做300隻箍桶,統統賣光。」黃培明說,有時就算晚上加班,也不能滿足顧客們的需求量。


在那時候,有部分顧客還提出了定製,為此,黃培明在磨刀桶、馬桶、拎桶的基礎上,增加出洗腳桶、木製鍋蓋等,甚至有顧客跑到黃培明處,要求定製一隻洗浴桶。在黃培明記憶中,許多顧客來自新婚家庭,一下子就會購買數隻箍桶,組成一套,拿至新房。


進入21世紀後,黃培明的箍桶生意一落千丈,原先需求量最大的馬桶,少有人問津,「用馬桶的人家,大多用上了抽水馬桶。」。


2010年,黃培明將店面搬至聯和村白石橋街上,因顧客稀少,1個月也難售出10隻箍桶。其兒子投身於音樂界,對箍桶毫無興趣,不願接班。


黃培明自述道,他可能是市區最後一位還在製作箍桶的箍桶師傅,「在不久的將來,這門手藝也許會在我的手中失傳。」

箍桶基本工具介紹:從左至右:坐刨、擦眼、平鏟、小斧頭、編固棒、小刨子(一組)、大刨子(一組)

箍桶簡要工序(以普通洗腳桶為例,熟練者製作時間為4小時)
第一步:將整根木料進行鋸割,獲得最基本的箍桶原料——木塊。
第二步:將木塊送往木材衝壓廠,使用衝壓設備把木塊變為符合尺寸的木片。
第三步:使用小斧頭,把木片的多餘邊角劈除,即清理邊角料。
第四步:使用鑽頭(又名擦眼)為木片鑽孔,並使用刨具對木片進行刨光處理。
第五步:取出竹楔,把竹楔插入木片與木片之間的孔洞,並將數塊木片藉此拼接成一圈。
第六步:用白鐵條把木片們箍緊,並用釘子固定白鐵條的首尾。
第七步:將箍桶半成品放置室外,利用熱脹原理,消除木片之間的縫隙。
第八步:在箍桶半成品的底部,劃出溝槽,安放木片,充當桶底。
第九步:全桶刨光。如擔心漏水,可上漆。

分割線--

看完了黃師傅的箍桶史,不會忘記給大家發福利。

我們庫存了黃師傅的箍桶,抽獎免費送出!可以拿來泡腳哦!

參與方式:

1、關注,並轉發本微信到朋友圈

2、回復關鍵字「桶」,進入刮刮卡頁面;

或者進入菜單,點擊「愛粉互動」,點擊「刮刮卡」進入活動頁面,活動時間截止到周三中午

領取方式:

中獎後,務必留下電話號碼,方便我們聯繫你,或者也可以於本周四後直接到本報傳達室領取。

相關焦點

  • 走訪東海村的箍桶匠
    在車上,她告訴我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海村有一個箍桶匠,他箍桶手藝在當地很出名。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帶你們前去採訪。」  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沒有自來水,吃喝洗刷的水都要到井裡、或河溝邊去挑,人們洗刷的用具多是各種木製的桶盆。於是,經常用壞的桶盆也就需要箍桶這一老行當了。  我們採訪團一行人來到箍桶匠的家裡,村裡老協會幾位老同志正在箍桶匠家門口等候著。
  • 蘇州老漢鍾愛箍桶 木桶全由古法手工打造(圖)
    蘇州老漢鍾愛箍桶 木桶全由古法手工打造(圖) 秦師傅製作的木桶全部運用古法技藝手工打造。   退休前,他是建築公司的木匠。刨、鑿、鋸、釘、箍,吳趨坊內,現年60歲的秦師傅每天都在重複著這些簡單的動作。
  • 傳統手工藝箍桶,後繼無人,箍桶匠人離我們越來越遠
    箍桶匠一個很古老的行業,擅長製作水桶、馬桶、腳盆等圓形木質的東西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民間仍然有不少此類行業的手藝人。木桶一般是兩頭小中間大,便於從兩頭上箍敲打,才能越敲越緊,最後要把木桶在烈日下暴曬幾天,再刷上桐油,這樣才能經久耐用。箍桶匠的高明之處,還在於隨身攜帶的一柄篾刀,那柄寬半寸,長三寸的篾刀是專門用來劈片、拉絲、刮條用的。
  • 「箍桶匠」村支書「箍」出的美麗山村
    「箍桶匠」村支書「箍」出的美麗山村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趙倩  2015年02月23日10:33 「箍桶匠」把山路變坦途 1990年4月29日,在東陽箍桶的林金仁回到家,放下簡單的行李,像每次回家一樣,盤算著吃口飯就跟妻子抓緊時間去採茶。奔波了一路的林金仁並沒有發現妻子臉上的愁容,直到屋裡突然來了許多相親——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老村長,老村長對林金仁說:「前兩天,村裡換屆選舉,你被選為新一任村長了!」
  • 老箍桶匠大半年打出女兒全套嫁妝 沒用一點膠水
    原標題:寧海老箍桶匠大半年打出女兒全套嫁妝   寧波寧海縣前童古鎮西北面,有一座樹蔭繁茂的梁皇山,山腳下有個梁皇村,五分山林、五分薄田。   地少人多,這裡的農戶世世代代有學手藝的傳統,木匠、石匠、裁縫……因為手工業發達,前童又被稱為「五匠之鄉」。
  • 一個死刑犯最後的日子 在海寧智慧看守所
    隔年,因為盜竊筆記本和電視機,判了一年3個月,都是在海寧看守所服的刑。  「這是最後一次了,以後不會再來了」,張偉回了一句。  這次進來,是因為他和女友爭執,隨後殺死了女友,女友當時已經懷孕。殺人後,他跑了。一個多月後,警方發現了已經高度腐敗的女屍,隨後抓到了他。  「老油條,表現也不好」,張偉一進來就給管教民警和其他同監室人員這麼一個印象。
  • 南洋建築裡的流金歲月 還記得漳州石美街的手工箍桶嗎
    原標題:石美街手工箍桶還記得嗎?南洋建築裡的流金歲月   石美街,位於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石美村、南門村之間。街上,一棟棟南洋風格的建築,沐浴在細雨中,似乎還在訴說著那段流金歲月……   突然,沿街黃國民的家中傳出清脆的劈木聲,混雜在雨聲中。
  • 【匠】手工市集
    本月末(4月30日)是一場匠人的聚會,帶著你的作品來吧,它可以是你精心製作的一束花、一個包、一件首飾、一幅畫、一把勺、一件藝術品......在這樣的自然條件的影響下,這裡極多的音樂家確實都從骨子裡流露著一股冷冽的藝術氣息,他們的音樂不出意外的帶著乾脆利落。
  • 匠心傳承 看紹興箍桶名家的手藝絕活
    作為中華72種老手藝之一,箍桶技術在全國都有,但要論精緻卻以浙江寧紹平原一帶最好,而紹興的箍桶工藝又以柯橋管墅的茹家漊最負盛名。花甲之年的茹園兒便是茹家箍桶手藝的第四代傳人。過去人們生活所用的木質洗澡盆、腳盆、馬桶、飯桶,都出自這個古老的行業,它也是很多人熟知的「十裡紅妝」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海寧最好吃的手工香腸 一天要賣出1000多斤!
    長大後離開海寧去外地工作,過完年在回程的車站,你的母親是否總會遞給你一包沉甸甸的東西,裡面是她自己曬的臘肉,做的臘腸、醬鴨。漂泊在外多年,忘不了的就是這個鄉味。老去菜場買菜的你或許知道,在海寧市區中心菜場二樓,有一家專做香腸加工的「姐妹手工香腸」攤位,經營攤位的是姐妹兩人。
  • 「海寧放開限購」是「驚喜」還是「烏龍」?附最全海寧樓盤
    1個多小時緊急刪除,「海寧放開限購」是「驚喜」還是「烏龍」(內附最全海寧樓盤)煙花三月,樓市再放「重磅消息」。據海寧發布微博發布信息,3月25日—4月24日首屆海寧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也就是說,非海寧戶籍在此期間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 海寧牽掛的這個地方,即將啟動改造!有些場景可能是最後一次見到了...
    在海寧,有這麼一個地方,與南關廂歷史街區隔河相望,四周環水,形同小島。
  • 立體摺紙:超漂亮的「立體賀卡」,合上看蝴蝶,打開有驚喜
    大家好 這裡是手工小匠 前兩天有個好朋友拜託我 想讓我給他做一個簡單而又獨特的賀卡 而且還希望最好是那種立體的本身我是想讓他先看看我之前做的立體賀卡 後來了解後才知道他要送的是普通朋友 覺得我之前做的大部分都是情侶間才送的 感覺不太適合 所以我也趁著製作的這個機會
  • 美味快捷的匠滋炒飯 讓菜單給你驚喜
    而這一切問題在匠滋炒飯都可以被解決。匠滋炒飯採用新一代智能炒鍋,出餐時間不超過三分鐘,只需使用微信掃碼點單,很快就能為你提供那份熱騰騰剛出鍋的專屬的炒飯。不用擔心時間來不及,匠滋炒飯分秒必爭,在優化口味的同時盡力提升效率,為你節省每分每秒的寶貴時間。老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匠滋炒飯將為你的健康提供綠色通道。不僅如此,打開菜單的那一刻你一定會感到驚喜——原來炒飯是可以有這麼多種類的。不管你喜歡什麼樣的口味,甜、辣、鹹,匠滋炒飯總能滿足你的要求。
  • 補鍋50年 劉擼匠與最後一口鍋的別離
    這是他「職業生涯」補的最後一口鍋。補鍋50多年了,現年75歲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鑠。完成這個收官之作後,他將正式「退隱江湖」,不問人間「鍋事」。有句俗語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不僅僅是衣服,鐵鍋破了修補好也是又能用上好幾年的。
  • 海寧4位「草根畫家」作品入選全國畫展,他們創作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趙耀芬:硤石燈彩是海寧的一張金名片,在2017年時,我市舉辦了一場硤石燈會,當中有一盞主燈是一艘龍船。《江南元宵燈會》的創作靈感就源於此,龍船上繪了很多硤石燈彩的亭臺樓閣,我還添加了《射鵰英雄傳》的元素,原因在於金庸是袁花人。郭宇:我家小時候養蠶,但現在沒有了;我老公家在鹽官,他家那桑樹多,養的蠶也多。
  • 抽獎送汽車!海寧皮革城包車購物促市場升溫
    海寧中國皮革城積極響應,推出了春季購物節活動,通過包車、抽獎等方式,讓海寧人有序流動,激發消費潛力,促進皮革市場升溫,加速海寧時尚產業發展。每天抽獎送汽車「我們斥資千萬,重磅推出了汽車大獎天天抽的驚喜活動、回顧醫護人員的暖心活動和定向包車遊皮城的福利活動等。」海寧中國皮革城相關負責人說,汽車大獎將連抽17天,凡是消費購物滿500元獲得抽獎機會1次,抽獎後即可獲取「汽車抽獎碼」。還有五星級總統套房、高性能電動車、便捷實用自行車等獎品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