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手法粗糙 加劇臺灣族群對立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周日登場,應對各種年金財政連年惡化的情況,「少領、晚退、多提」已是不得不的準備,否則年金破產,誰都沒有好果子吃。然而,不得不的改革卻引起臺灣社會巨大紛爭,而且加劇族群對立,無異於是蔡英文忘了當初承諾,完全沒有做到「溝通、溝通、再溝通」。

     上周四,有別以往只是讓「行政院」政委、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兼執行長林萬億出面與媒體或外界溝通,蔡英文的副手、同時也是年金改革召集人陳建仁親自上火線,對外界說明包括公保、勞保、「18趴」的各項改革方案。

    包括「18趴」分三階段,以每兩年為一期,分別降為9%、6%、3%,第六年後優惠存款利率歸零;勞保年金費率在勞工、資方、臺當局各自負擔比例維持2:7:1不變的前提下,提撥費率從現有9.5%分十年調升到18%。毫無疑問的,這些方案很快就遭到軍公教、勞工、資方的反對。

    軍公教不滿「18趴」被砍,尤其早幾年退休,當時軍公教薪水極低的年代,許多人還得靠 「18趴」的利息補貼維持基本生活。勞方與資方也不滿提高勞保提撥率比例而增加保費負擔,尤其在「一例一休」後,對勞資雙方的壓力無異都百上加斤。

    勞方更不滿的是,原本退休金計算基礎為在職前五年平均,未來將逐年增加一年,最終延長至最後或最佳的15年平均。等於勞工退休金的計算基礎拉低。

     其實,各種年金帳戶即將破產,調整計算基礎為「少領錢、晚退休、多提撥」是合理且必要的改革。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改革的發動並非建立在充份溝通的基礎,而是透過媒體輿論交互放話,造成族群之間對立的緊張關係,藉族群互相批鬥,達成改革的目的。

     為了抗議年金改革,軍公教打算上街絕食,但民進黨高雄市黨部執行長鄭秉源在臉書上PO文諷刺其絕食行為。寫著 「你抗議7日,月領7萬(新臺幣,下同),『讓我們活下去』、我工作6日,月領3萬,看你們絕食到幾時」。

     接下來,網友便紛紛留言,周休七日卻月領7萬要絕食,難道要月領22K的少年人做到要死嗎?不工作有拿有吃,現在要玩減肥遊戲?米蟲(軍公教)輪班節食對抗改革,是得了便宜還使壞的米蟲(軍公教)對抗全民啦!

     自詡為高雄市長陳菊接班人民進黨「立委」劉世芳也點名,帶頭抗議的聯盟召集人黃耀南退休可領7、8萬元,副召集人李來希可領9萬元,抗議代表六、七人,每年領走600萬元年金,民眾要看清楚他們反對年金改革的動機。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也指,臺當局已和緩改革,若受最多照顧者還要自私自利、厚顏無恥繼續反改革, 『我們絕對不會讓步。

      顯然,為營造年金制度「非改不可」的氛圍,民進黨利用了「勞工」對抗「軍公教」;用「年輕人」批鬥「年老退休族群」;並用「南臺灣的民代」挑撥北臺灣為多的軍公教族群。

      而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的舉辦地點與時間,一改再改最終選在「總統府」,但當天「總統府」前卻有「寒士萬人尾牙」活動。很難不讓人聯想臺當局刻意造成「貧窮人」與「富有軍公教」的階級對立。

      確實,在當今平均薪資水平向下沉淪的年代,加上臺當局財政艱難,軍公教已沒有條件退休還坐領高薪,但別忘了,臺當局就好像僱主,軍公教如今領的退休金,如同資方對勞工的承諾。如果希望他們能「共體時艱」,絕不應該用如此挑撥煽動的言語刺激,造成對立。

      蔡英文與陳建仁一面高舉改革大旗,又高高在上的溫情喊話,但基層的民進黨人士卻刻意散播「對立」文宣。要知道軍公教退休金雖高,那也是不偷不搶的「合法」制度。如果制度有失,應該理性討論改革,況且制度也是臺當局訂的,如何讓軍公教承擔汙名呢?

     陳建仁談到大砍「18趴」也砍到恩師的退金時也「不禁哽咽」,刻意營造當權者「心腸柔軟」的形象;但相對綠營同志的酸言冷言,又豈不是給人貓哭耗子假慈悲的惺惺作態。

     陳建仁懂得用「弱鵝圖」來比喻年金制度,被迫每天生一顆非常大的蛋,所以越來越瘦,撐不了多久就陣亡了。緊接著,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也出面喊話,面對這種需要變革的時候,大家要各讓一步,「如果我們不變,大家一起死」。

      若如此,蔡英文就應以「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心做到「溝通、溝通、再溝通」,而非重施選戰故技,造成族群對立,撕裂臺灣社會。(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沒有族群對立的本錢
    拜郭冠英事件之賜,「行政院」責成「內政部」草擬族群平等法,經「行政院」通過後即可送交「立法院」進入「立法」程序。族群平等法完成「立法」的重要性,在於它可避免部分刻意擴大族群對立的行為。臺灣除了原住民及外籍配偶外,族群的差異並不大,可是經過有心人士的政治操弄,使族群問題彷佛是臺灣一項非常嚴重的問題,隨時可能爆發。
  • 從沈富雄的尷尬看臺灣社會的族群對立
    中新網6月19日電(陳正煒)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由於「總統」當選的合法性備受質疑,臺灣社會陷入政治的混亂之中,此時民進黨大佬「立委」沈富雄,挺身而出,提出「愛臺灣」的四項認知,呼籲黨內停止在選舉時操弄族群議題,以此消弭選後族群對立的仇恨。從這「四項認知」中可以看出民進黨過度操弄族群議題,已使臺灣社會的族群矛盾日益尖銳,有愈發不可收拾之勢。
  • 泰"和統會"憂心臺灣族群對立,樂見"公投"失敗
    中新社曼谷三月二十四日電(記者羅欽文)月初以「堅決反對臺灣『公投』」為主題發起主辦全球華僑華人「反獨促統」大會的泰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二十四日下午對臺灣選後亂象發表聲明,表示憂心「臺灣『大選』加劇族群對立」和樂見「『公投』失敗」。
  • 臺灣族群對立:「國家認同」取代民主主題
    不太可能冒著社會分裂和對立的風險,倡導分離意識。就基本的政治學原理來說,國家認同的高度分裂性,必然導致不同政治勢力的意識形態迥異,不可避免的造成族群對立和社會分化的局面,從而嚴重「侵蝕民主鞏固的前提——一個共同認可的政治秩序的疆界」。   但是,「臺獨」的謀士們認為,臺灣的政治應該獨立優先,然後再推進民主進程。從李登輝到陳水扁,自覺不自覺地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
  • 紀念「二二八」趨理性 臺灣族群對立氛圍漸淡化
    中新網3月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日刊文說,現在的臺灣社會以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居多,政黨很難用二二八挑起族群對立的議題,爭取選票,化作自己的政治資產。族群對立的因素仍然潛伏但有淡化的趨勢。  文章摘要如下:  受訪的學者指出,經過這些年來當局的反省,以及馬英九一再道歉所表現出來的誠意,二二八事件紀念日過去所帶來的族群緊張氛圍已有所淡化。  1947年2月28日爆發並蔓延全臺灣的事件,死亡人數有各種估計。1992年臺灣「行政院」的報告推估在18000至28000人。事件又和之後發生的「白色恐怖」連結成一個深沉的象徵和解釋體系。
  • 港媒:民進黨黔驢技窮,只能操弄臺灣族群對立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相關中評社10月18日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到了倒數階段,一些縣市選情吃緊,綠營又操起了打選戰的「神器」,操弄「統獨牌」,搞族群對立,製造仇恨,以掩蓋施政缺失,騙取選票。 民進黨正在全黨動員要做的,一是20日將在高雄舉行「臺獨」萬人遊行,和「喜樂島」的「獨立公投、正名入聯」活動南北「呼應」;另外,自下周起將在全臺舉辦20場所謂「顧臺灣」造勢活動。 中評社認為,「九合一」選舉畢竟是地方性選舉,民進黨將它提升到「反併吞」的高度,用心昭然若揭。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現在的民進黨當局,操弄族群意識,製造對立,是一脈相傳的拿手好戲。
  • 國民黨指責「臺聯」又製造臺灣族群對立
    人民網香港2月29日電 臺灣消息:針對臺灣團結聯盟(「臺聯」)在「立法院」推動提案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限制在臺灣出生者才能參選「總統」一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委郭素春日前嚴厲批評「此舉有政治陰謀」,只會造成臺灣族群對立;臺北市長馬英九認為此舉只會限制人民團結,不是好的做法。  郭素春指出,規定不在臺灣出生的人不能選「總統」,顯然是在開民主倒車。
  • 臺灣「全教總」宣布退出年金改革委員會
    華夏經緯網9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年金改革上周才引發九三軍公教上街反汙名,今天年金改革委員會成員之一、會員人數達八萬多人的全臺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也大動作宣布,今起退出委員會,為民進黨當局年金改革投下震撼彈。
  • 臺北議員:蔡當局每天搞"文革" 激起族群對立與仇恨
    蔡英文操弄二二八事件,在臺灣激起族群的對立與仇恨,看來是沒完沒了。  據報導,汪志冰,美國東密西根大學文學碩士,連任四屆臺北市議員、曾國大代表、總工會秘書長、「經濟部」航天工業發展推動小組項目經理、「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專員、日本亞太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 [海峽午報]臺灣 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
    [海峽午報]臺灣 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喊話要赴陸講學 臺灣,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喊話要赴陸講學。
  • 臺20萬軍公教抗議年金改革 稱蔡英文是美日走狗
    臺灣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日前在臺北車站舉行記者會,表示臺當局及部分團體的打壓、抹黑、分化,都無法阻擋軍公教勞警消9月3日上凱道的決心,呼籲當局不要造成世代對立,執政者應該傾聽人民的聲音。(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原標題:93抗議號稱破20萬人 軍公教怒吼「蔡英文下臺」!華夏經緯網9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軍公教勞93大遊行登場,由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以「反汙名、要尊嚴」為號召,集結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及其他勞工團體,10萬人分4路線一同上凱道遊行。
  • 臺灣民眾撒冥紙、踩蔡英文圖像抗議年金改革(圖)
    臺灣民眾舉自製的蔡英文頭像「紙板墓碑」抗議。(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月9日訊 臺灣年金改革會議南區分區座談8日在高雄舉行,場外抗議不斷,爆發數波推擠衝突,造成1名警察掛彩;抗議民眾最後在撒冥紙、踐踏蔡英文肖像,高呼「臺當局誠信已死」聲中落幕。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8日年金改革座談會落幕後,場外抗議的數千名民眾沿著會場遊行巡禮一周。
  • 臺灣新聞晚播報:蔡辦成群眾抗議露營區(音頻)
    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3月30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689萬多票高票當選,民進黨又掌握民意機構過半席次,「完全執政」備受臺灣人民期待,不料,民眾陳抗活動不減反增。臺北博愛特區如今更成為臺灣最熱門的「抗議露營區」。
  • 臺退休族群消費力盡顯疲態,島內內需市場雪上加霜!
    ,對島內已慘澹的內需市場雪上加霜,退休族群節約消費效應接踵而至旅宿業者淚流滿面,而省下的年金也落入外商荷包。島內近幾年經濟蕭條,人民深受「悶經濟」所苦,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當局不去開源,竟選擇節流,將改革的大刀揮向人民。日前,喧騰多時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完成「修法」,據估,僅改革前兩年臺當局就可省下上兆元(新臺幣,下同)。
  • 臺灣年金改革方案引不滿 民眾高舉白燈籠為蔡當局「送終」
    洪秀柱在抗議活動現場 當日參加抗議的63歲王姓退休教師痛陳,自己支持執政當局管理財政改革年金,但不應該汙名化公教人員為「米蟲」、「吸血鬼」。他自認為臺灣培養下一代人才,只能苦笑以對。 該王姓退休教師還回憶,一開始做教師時月薪僅6000多元(新臺幣,約合1306.4元人民幣),與外界企業差異將近兩倍,任教26年後退休迄今5年多,退休金是彌補過去少給的薪資。他擔憂,如果依照目前蔡當局改革草案內容,未來養老與醫藥費用增加時,家中經濟狀況恐將無法負擔。
  • 臺灣軍公教夜圍「立法院」 抗議年金被砍3成以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臺灣「立法院」預定從今日起審查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法案,但「立委」們可能無法進入「立法院」開會,因為從18日下午2點起,成千上萬的軍公教團體代表發起了「夜宿圍城」行動,宣稱要包圍「立法院」24小時,抗議他們的年金即將被砍掉1/3以上。
  • [海峽午報]臺灣 大陸遊客減少加上年金改革衝擊 旅遊業者:臺東十月...
    [海峽午報]臺灣 大陸遊客減少加上年金改革衝擊 旅遊業者:臺東十月入住率腰斬 臺灣,大陸遊客減少加上年金改革衝擊,旅遊業者:臺東十月入住率腰斬。
  • 年金改革 臺「行政院」:積極與現退役軍人溝通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3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立委」2日質疑蔡英文當局推動軍人年改,未與退除役官兵團體進行溝通。臺「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澄清,年改會在軍人年改政策研議過程積極與現、退役人員溝通,相關部門也持續辦理巡迴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