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座城市的多年發展中,總不乏一些知名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這些高樓往往會成為一座城市的象徵。
很多高樓因此成為了一個經濟功能十分強大的「集中體」,創造了大量的價值,同時也成為其所在城市的「驕傲」。像是上海的東方明珠、廣州的中信大廈、蘇州的「褲子樓」等等。
只不過,在我國多到「泛濫」的摩天大樓中,真正能為一座城市創造價值的高樓所佔的比例其實並不大,很大一部分摩天大樓都是「一地雞毛」。
首先,摩天大樓的建築成本非常高,所以對資金的需求極大。而這些年我國有很多虎頭蛇尾的高樓往往就是因為後期資金供應不上而爛尾的。
例如,蘇州一開始計劃建造一座高達729米的金雞塔,勵志成為中國最高的大樓。但是金雞塔從2014年開工,到了2015年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後來直接停工,甚至爛尾,主要原因就是錢不夠。
這種蓋到一半戛然而止的高樓在我國不在少數,這些年有很多摩天大樓都是一開始規劃得十分體面,但後來因為資金不夠、地質問題、航空限高等原因成了爛尾,包括武漢綠地中心、長沙「天空城市」、青島「天空二號」等項目都是典型。
其次,我國很大一部分建成的摩天大樓面臨的境況同樣窘迫。因為摩天大樓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其自身的附加價值,絕大多數高樓的租金都比較高,這也是為了能收回巨大的建造成本。
也正是因為租金太高,很多企業都不願意入駐這種高樓,同樣的地段,高樓周邊的其他建築要便宜很多,所以摩天大樓的出租率並不高。因此,這些年我國很多摩天大樓都是在虧損的。
明明是「一地雞毛」,為什麼各地還是樂此不疲地那麼喜歡建摩天大樓呢?
事實上,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各個企業甚至是城市之間的競爭角逐。我國有不少企業都因為有一個標誌性建築而知名了,城市也是一樣。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更強,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很多企業開始投入資金建造摩天大樓,而且一個建得比一個高,誰都想得個「第一」的頭銜。
只不過,這樣的競爭並不是良性的,從這些年各地建造的摩天大樓的價值性上來看,其實並不實用,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浪費。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工程」,這樣瘋狂建高樓真的沒有必要。
對此,住建部出手了。對於這種盲目建造摩天大樓的現象,住建部明確表示,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各地要充分把控高樓建造的合理性。
因此,摩天大樓的盲目建造,終於也該適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