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雖然被繁華掩飾得很好,細細去聞,還是縈繞著若有若無的憂傷的地方;它吸引我或許是因為這些些熟悉的地名,而且每一個地名後面都有一段歷史一個故事。或許是因為,這個城市的美其實並沒有非常驚天動地,只是因為這個城市的人和點點滴滴構築出的生活的安全感吸引了我。
艋胛
龍山寺的香火有多旺就不提了,裡面每一尊菩薩都有虔誠的信徒一拜一叩首。最受愛戴、拜的人最多的其實就是月老。
龍山寺對面的是艋胛公園。也許是因為聖誕節,也許是因為就在寺廟附近,亦或是某種信仰的慈悲,老街小吃店素食店的老闆大都在派發盒飯點心。這裡聚集著等著食物派發的老人,或貧困或殘疾,但是沒有哄搶沒有喧譁,排著隊靜靜等待,拿到的就坐在街邊認真的吃,發光了卻沒拿到的人也就靜悄悄散去了。
一個在臺北念研究所的小夥伴告訴我,不是因為特定的節日或地點,這一片一直都有給遊民供飯的習慣,臨近春節有時還會給他們置辦菜飯。艋胛是臺北最早形成的街市,是一個因河運開始發展的內港,多年變遷後逐漸落寞,於是曾經的繁華散去,留下的是垂垂暮年的遊民街友。
一個老人領到一塊餅,把熱乎乎的餅貼在臉頰上,一直到我離開,都沒捨得打開咬一口。
附近是幾條老街,整條街都是青草鋪中藥鋪素食店五金鋪子,操著臺語的阿公阿嬤大剌剌地坐在街邊。有一條小小的青草巷,清爽的味道牽引著嗅覺,往巷弄深處走去。
二手書店
艋胛公園旁邊有一家二手書店,古樸的紅牆青石板在四周的市井氣中悠悠然遺世獨立。店裡除了中文書,還有很多外文書,有日文漫畫,英文小說,厚重的畫冊影集。書店深處有一間小小的茶室,翻一翻泛黃的書頁,聞一聞老書的潮溼氣息,茶與書香是最完美的搭配。除了舊書,店裡還售賣古物,有擺件有老照片,能看到這裡很多年前的樣子。時光流轉中被遺棄的老物件被老闆細心收納,在玻璃櫃裡有了新的歸宿。
就在松山文創園對面的巷子裡,雖然感覺文創園一般般,但周圍的小店倒是很有意思。一整個櫥窗都是中古相機,展示桌上鋪著各種型號的膠捲、舊玩具,還有日本的影集、寫真書,我在一堆書裡扒拉出了荒木經惟,還囤了2018年的膠捲。
我戀物又戀舊,不喜歡簇新的大牌子,偏喜歡舊舊的二手古著,不管是五六十年代的優雅,還是七八十年代的嬉皮風,每一件古著都有舊時光的印記,迷人又浪漫。
總有人對古著有誤解,覺得是死人衣。其實真正的古著是經過精挑細選和打理清潔,有年代和文化的衣物。穿起古著,就像穿起了一個時代。
這家店有很多經典品牌的軍工裝和牛仔,還有粗棒針毛衣、棒球衫、連衣裙、襯衫、皮靴、帽子、包包,種類很多可以慢慢淘。
都說忠孝東路走九遍,這裡有臺北人記憶和生活的聯結。忠孝東路三段和四段是最值得走走的地方,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僻靜的居民區,走著走著又走出來到了熱鬧的街區,有趣的小店就在轉角。
水準書局
除了誠品, 臺北有太多值得一逛的小書店。這家在師大夜市對面的水準書局,是「全臺灣最便宜的書店」。
樸素的小店被書塞得滿滿當當,有新書有二手書,一進門就覺得太像南大附近的那家唯楚書店。老闆是一個白頭髮老爺爺,買的時候說點好話還會有折上折。
KNOCK KAFE
其實臺北的咖啡真的很出名,如果你已經打算來這裡好好玩一玩,不如順便也去嘗嘗這裡的咖啡。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有名,但是如果有緣的話,或許它真的還會很不錯。
比如這家麻雀般小的咖啡店,和其他的cafe相比,確實有點不起眼,可裡面的氣氛卻非常有。整齊掛立的乾花,縱橫懸空的吊燈,牆上可愛的熊頭玩偶,聽著哼哼入耳的英倫小調,這絕對能喚起你對歐洲的幻想,仿佛置身在聖誕節前夕的溫暖聚會。
臺北是一個值得慢慢逛的城市,看了太多臺灣作家的好文章,在這裡走街串巷的時候就覺得走在散文裡。臺灣的冬天不冷但是有風,逛累了喝一碗熱乎乎的杏仁茶,吃一碗半筋半肉牛肉麵,肚子飽飽才能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