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是導致秦國滅亡的關鍵,經此一敗,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2020-12-19 大咖說史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壯舉自然是前無古人的,這樣的大一統不僅展現了秦始皇的雄心偉略,還進一步促進了社會進步,然而這種大一統的局面卻沒有保持多長時間。

一場戰役之後,秦國就再也沒有堅持下去的能力了,那麼這場巨鹿之戰為什麼能夠導致秦國不復存在呢?

圖片:巨鹿之戰劇照

雖說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帝王,由於他統一六國的政策超出了當時社會的承受能力,因此等到他的兒子秦二世上位時,秦朝內部已經出現不穩跟動亂了。

再加上幾十年下來的徭役制度,還有兩代帝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大興土木,修建了很多富麗堂皇的行宮,而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又逢天災人禍,老百姓的生活早就非常難受了。

因此,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老百姓也不得不起義反抗,希望推翻秦朝的暴政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導致群雄四起,紛紛徵討秦國,其中最早的一支隊伍,就是農民陳勝吳廣帶領的農民起義,接下來就有了名垂青史的項羽、劉邦等人。

圖片:項羽帶領軍隊徵討秦國劇照

秦國雖然動蕩不安,但是自然不願走上滅國的道路,期間也積極想出對策,希望挽回衰敗的局面,多次下令組建軍隊打擊起義軍,其中,最有能耐的大將就是章邯,而陳勝吳廣所率領的起義部隊,就是被章邯給強力鎮壓住的。與此同時楚地的起義軍規模也越來越大,其中的帶頭人物項梁非常英勇,並且身邊還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謀士範增,此時範增對項梁說,眼下起義軍規模已經有了,也該選一位能夠穩定人心的人當選大王,這樣才能師出有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項梁便派人找到楚王的後人熊心,推舉熊心成了楚懷王。

圖片:楚地的起義軍帶頭人物項梁劇照

有了正規的血統跟說辭,楚地一方的軍隊勢力空前壯大,作戰勇猛,屢建功勳,因此各路人馬都前來投靠,其中就有劉邦。

然而此時項梁便有了自大之心,雖然跟秦軍的交戰中多次獲勝,然而還是讓秦軍大將章邯看出了他的破綻,終於在自大之中,項梁被章邯所殺,而那時候的楚懷王也趁機奪走了軍中項梁的大權。

項梁雖死,但是他的侄子項羽卻頗有能耐,從小就武藝超群,身手十分了得,項梁死後項羽不得不聽命於楚懷王,而秦國章邯那邊,因為項梁的死則越戰越勇,在接下來的作戰中屢屢獲勝,因此鎮壓住了楚地的起義軍,為此,章邯覺得楚國已經對秦國沒有威脅,於是將作戰目標轉向了黃河那邊更有能力的趙國。為了拿下趙國,秦軍派出了大量人馬,此時的趙王趙歇不得不帶領士兵逃往巨鹿城,期間秦國大將王離率領的二十萬大軍,將巨鹿團團包圍,而章邯也率領大軍駐紮在巨鹿南邊,就是為了能夠給王離的大軍及時輸送糧草。

圖片:秦軍大將章邯劇照

這個時候的巨鹿對秦國而言,可以說是輕而易舉就能攻下的,一旦攻破城門,趙國就徹底滅亡了,面對這樣的局勢,趙國不得不向其他諸侯尋求幫助。

然而此時面對秦國強大的戰鬥力,其他諸侯小國都不敢跟秦軍正面交戰。在這樣的情況下,秦軍大將章邯也變得驕傲起來,認為自己所向披靡,無人能敵。然而就在趙國向楚懷王求助的時候,楚懷王跟部下商量之後,最終決定出兵趙國作為增援,計劃兵分兩路,一路以劉邦為首,一路以宋義為首。

那時的項羽在宋義身邊不過是個次將,跟隨宋義北上來解決圍困中的巨鹿,劉邦一路則負責進攻關中,臨行前楚懷王對兩個首領作出承諾,誰先攻下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圖片:楚懷王、宋義劇照

宋義之所以能在項羽之上,也說明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而項羽雖然屈居宋義之下,但是卻對他不服氣,兩人在面對怎樣攻打秦國大軍的時候產生了分歧。

項羽認為應該立即發動對秦國的攻勢,與趙國聯手,以免勢單力薄被秦國逐一攻破,而宋義則認為,應該看著趙國跟秦國互相殘殺,兩虎相爭後楚國收取最大利益。

因為兩人的想法不同,因此大軍便滯留下來,再加上原本軍隊中糧草供應就不足,偏偏這時候又下起大雨,士兵們饑寒交迫神思倦怠,根本沒有士氣。

此時項羽先發制人,他謊稱自己已經得到楚懷王的指令,讓他斬殺宋義,宋義死後楚懷王也只能任命項羽為大將,成為大將的項羽,終於有了施展能力的機會。

圖片:宋義、項羽劇照

面對秦軍的精銳將士,他跟章邯更有殺叔之仇,因此項羽知道自己只有一次能夠成功的機會,如果這次他失敗了,自己將永無翻身之日。

於是,項羽率兵到達巨鹿南邊的黃河後,首先派將領切斷了秦軍糧草的供給,接著項羽帶領軍隊渡過黃河,在吃飽喝足之後,項羽一馬當先砸掉飯釜,士兵們隨之也慷慨激昂、鬥志高漲,一個個視死如歸。

項羽對士兵們說,大家只有三日的口糧,三日之內一定要與秦軍拼個你死我活,不成功便成仁,就這樣在項羽的帶領下,楚軍把王離的部隊圍得水洩不通,他手下的將士更是越戰越勇,發揮出了以一敵十的能耐。

在經過多次的激烈戰鬥之後,項羽活捉了王離,就這樣,圍困巨鹿的秦軍一時間被瓦解,這場巨鹿之戰,也讓項羽在歷史上名聲大振。

圖片:名聲大振的項羽劇照

章邯曾經因為項梁的輕敵而瞄準機會斬殺了他,而後來卻落到項羽手中,同樣也是因為自己自大的原因,可謂風水輪流轉。

憑著卓越的功績,項羽在軍隊中的名望越來越大,而秦軍因為主力盡喪,國內更是再也找不出可以領軍打仗的優秀人物,因此這個時候的秦國也算是名存實亡了。接下來劉邦也趁著秦軍主力牽制在河北一帶,向西進發,成功進入關中,後來劉邦突破武關進入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也徹底滅亡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經此戰役,項羽一戰成名,秦國名存實亡
    一時間,秦朝內部起義者眾多,朝廷方面自然不願大秦就此滅亡,遂多次集合軍隊打擊鎮壓起義軍。秦朝在這個時候能派出的將領已經不多了,但還是有優秀的人存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章邯,直接把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鎮壓,隨後又同項梁開戰。項梁在起義之初,身邊就有一非常厲害的謀士範增。
  • 為何秦國崛起花了一百年,秦朝滅亡卻只用了十四年?
    秦朝建立於公元前221年,滅亡於公元前207年,短短十四載春秋一個王朝就傾覆,還留下個「暴秦」名聲。後世的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但好歹也享國38年,比秦朝略強一點,秦朝雖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爭議卻很大,就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西方學者眼中類似凱撒,但在中國的史書上他永遠有兩面形象,有人覺得他功在千秋,也有人覺得他暴虐無道。
  • 50萬大軍看著秦朝滅亡卻按兵不動,是不想救還是?
    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長達三年的戰亂中,戍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竟然坐視秦朝滅亡而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呢?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只有幾萬起義軍。這支起義軍部隊,還是多路諸侯部隊東拼西湊而成,哪個諸侯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秦軍有著四十萬兵力,號稱是秦朝主力部隊。由章邯率領著,在巨鹿展開一場決戰性戰役。
  • 秦朝滅亡時,曾經替始皇帝連滅三國的名將王翦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秦國滅亡時,王翦早已去世,所以怎能出來救秦國呢?要是能出來,恐怕還沒帶兵出徵,秦軍將士就嚇死了! 《史記 王翦列傳》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
  • 如果秦始皇沒死或者皇位傳給扶蘇,秦朝還會滅亡那麼快嗎
    如果秦始皇沒死或者皇位傳給扶蘇,秦朝還會滅亡那麼快嗎?秦朝當時的一些政策放在現在來說也是影響深遠。秦朝雖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朝代,但是秦朝也只存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在秦始皇去世後的三年,秦朝就滅亡了。而滅了秦朝的也正是劉邦和項羽兩位英雄。雖然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小編今天還是想要假設一下,如果他沒有死,而是一直當政的話,那項羽和劉邦能夠將秦朝滅亡嗎?
  • 嬴政如果聽呂不韋建議,慢慢蠶食六國,秦朝還會在第二世滅亡嗎?
    在中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集權的朝代就是秦朝,而在秦朝建立之前各個諸侯國進行了長達五百多年的廝殺,最終被秦王嬴政以雷霆手段統一,號稱始皇帝,但是在嬴政去世之後秦朝很快就滅亡了,嬴政建立的大秦帝國就這樣倒臺了。
  • 秦朝滅亡時一百萬秦軍都去哪了,為什麼沒有回來勤王
    我們都知道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跟他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密不可分的,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經濟、軍事、法制制度發展有一個飛躍的提升,人口是戰國時期最多的國家,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達到了一百多萬人。
  • 「趙雖一戶,亡秦必趙」,真正導致大秦滅亡的內因,來自趙人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再梳理,我卻發現真正亡秦的不是楚,而是趙,更驚人的是,趙僅一人便導致了秦國的滅亡,這句話也可以改成「趙雖一戶,亡秦必趙」。而在大秦內部,導致這個強大帝國滅亡的,乃是一個趙人。03趙與秦的恩恩怨怨相對於楚國,趙國與秦國的恩怨顯得簡單粗暴。趙國與秦國相鄰,每次秦國東出,趙國常常首當其衝。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趙國實力迅速增長,也常常和其他五國甚至單獨與秦軍作戰。
  • 地圖上的秦朝統一天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六國的!
    秦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的國家,其貢獻也是功蓋千古的,今天丸子就用地圖帶你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最終一統天下的。(1).公元前257年,戰國只剩下周、秦、楚、趙、齊、魏、燕、韓、魯和衛十國。(2).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秦朝宮殿舊址刨出1200斤動物骨,敢吃它難怪秦朝短短14年就滅亡
    秦國之所以能迅速脫穎而出,有兩大原因,第一是秦國獨享極為優越的地理優勢,內有關中平原沃野千裡,奠定了發達的農業基礎,外有黃河天險屏障,號稱山河表裡,易守難攻。 第二點原因,是因為秦朝歷代國君大多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大力引進重用人才,並並勇於打破陳規陋俗,進行大刀闊斧的變法,使得秦國政通人和,國家富強,武備強盛。
  • 秦朝滅亡時,名將王翦為什麼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
    王翦是戰國晚期非常有名的一個將軍,他滅亡楚國以後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從此再也沒有關於他的任何信息,不妨來談談這位老將最後的結局。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還鄉,資料顯示他病逝於公元前208年,此後關於他的事跡不見於史籍。
  • 秦國有一「霸道」戰術,始皇靠其掃滅六國,歐洲人想學卻損失慘重
    秦獻公到秦孝公,此二人做秦國當家人的時候,秦國不論是人口還是領地,對比其餘列國都沒有優勢,所以彼時秦人為了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所有男性都可以上陣殺敵,幾乎達到了人盡皆兵的程度。 更關鍵的是,對於彼時的秦國來說,每一場戰爭都生死攸關,容不得任何失敗,所以秦國不僅人盡皆兵,還會在每一場戰爭中,都舉國之力,只求贏得最終的勝利。
  • 有人說秦朝滅亡歸咎於太監趙高倒行逆施,可趙高到底是不是太監?
    秦朝的二世而亡,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的爭議,關於秦朝滅亡的原因,有人將其歸咎於秦朝的暴政,也有人將其歸咎於趙高等人的倒行逆施。每每說到此處,不免讓人痛恨趙高以一介宦官,使得中國堪堪統一的局面在短短十二年後再次陷入動蕩之中。不過,關於趙高,一直以來卻有一個聲音,質疑其身份並非是宦官。
  • 古代十大名刀排行,此刀排行第一,傳說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古代十大名刀排行,此刀排行第一,傳說導致了秦朝的滅亡文/每想你一次在科技技術發展落後的古時候,打仗都是冷兵器主宰的。雖然今天各式各樣先進武器都很威猛,但是很多人依然很喜愛古時候的冷兵器。那麼我國悠悠歷史幾千載,哪一把又是刀中的極品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十大名刀。錕鋙刀,由錕鋙石冶煉成頂級赤銅然後製成的古代名刀。錕鋙刀最初是出現在山海經當中,描述為切玉如割泥。在古代有一種剛玉十分堅硬,普通的刀劍用再大的力氣去切割都是毫髮未損的,能夠切割的只有用錕鋙刀,並且錕鋙刀一出,切割如削髮一般容易。
  • 秦國滅亡時他們為何沒出手相救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乃至秦國宣布滅亡。此時距離秦始皇一統天下,只不過經過了14年,這幾位名將,除了章邯以外,其他人都跑哪兒去了呢?一、王翦和王賁父子倆,早早交出了兵權,秦二世時期已經去世。
  • 秦始皇統一天下時,秦國那麼強大,為何短短十幾年便迅速滅亡了
    秦始皇曆時十餘年而滅六國,進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初立的秦國可以說強盛無比,然而短短十餘年後,秦國卻又迅速滅亡,當真令人唏噓不已。那麼,秦朝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個人認為應該是由根本隱患、改革缺陷和秦二世的胡作非為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分別來說。
  • 《大秦賦》:嫪毐下線,秦朝真正的禍害趙高上線了!
    李斯審訊嫪毐,嫪毐說出呂不韋送其入宮一事。嬴政下令處罰嫪毐及其黨羽,車裂嫪毐。至此,嫪毐這位禍害秦國的亂臣賊子,最終下線了。不過,在嫪毐下線之後,趙高卻悄悄上線了。對於嫪毐來說,是假的宦官。但是,趙高則是真的宦官。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趙高。一首先,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
  • 秦朝行將滅亡之際,當初北卻匈奴七百裡的三十萬長城軍團哪裡去了?
    近來網上一直流傳著五十萬秦軍守南中國,三十萬秦軍防匈奴,如果這些秦軍回來,項羽劉邦滅不了秦國。但你知道嗎?守南中國的秦軍確實沒有回援秦朝,但守南中國的大多都是六國罪臣,囚犯;而防匈奴守長城的長城軍團實際上是回援了的,但戰績還不如章邯率領的驪山罪犯,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全殲了。
  • 與秦國大戰的趙國將領,與白起王翦齊名
    秦軍大將桓齮覺察到了李牧的用意,他率主力進攻肥下,意圖誘使李牧回援,而在途中設伏,繼而把趙軍全部消滅。李牧身經百戰,早已知道秦軍的用意,因此不為所動。當趙將趙蔥建議救援肥下時,他說「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乃「兵家所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