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普基因組測序技術對於病毒研究的意義何在?

2020-12-12 探普生物

一直以來,病毒基因組測序都是疾病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和宿主-病原關係研究的重要手段。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以及對應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是研究病毒進化、毒力因子變異、疫病爆發之間的關係、疫病傳播途徑、不同遺傳變異的分布模式、疫病發生地理區域的基礎。

與傳統Sanger測序相比,NGS技術的發展使得一個小的研究小組可以擁有大量病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序成本也在逐步降低。由於NGS產生的數據量非常龐大,其序列拼接難度也隨之增加。而且對於低濃度高複雜度的樣本,研究者除了PCR外別無他法。而PCR方法往往具有偏好性,丟失的片段將為序列組裝帶來非常高的失敗率。對於完全未知的樣本,無法通過PCR進行富集,要鑑定其種類需要調用各種方法,逐個嘗試,工作量之大,其效率之低,使得一個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現及其必要。

探普基於長期的NGS樣本處理經驗,在大量樣本實驗基礎上研發了一整套針對病毒基因組的樣本處理和生信算法。處理微量/複雜樣本,拼接出全基因組序列在探普都不在難以實現。對於未知病原,我們也多了一個快捷可靠的技術選擇。

常見病毒/病原微生物基因組測序組裝技術參數對比表

相關焦點

  • 面對萬億級測序市場,納米孔測序技術何去何從?
    實際上,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ONT)的測序儀已經推廣至 80 個國家地區。並且,該技術支持了 2016 年賴比瑞亞爆發伊波拉疫情期間的病毒診斷測試,同時還可用於建立新人類參考基因組項目。 那麼未來納米孔測序技術將如何繼續發展?
  • 英偉達GPU加速新冠肺炎病毒研究!免費開放基因測序軟體,分析速度...
    智東西3月20日消息,據Tech Crunch報導,隨著疫情發酵和影響,英偉達正在向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研究人員,免費提供90天的基因組測序軟體使用權,軟體名為Parabricks。據了解,該基因組測序軟體由英偉達GPU驅動,數據分析速度提升了50倍,能進一步加速基因組分析,提高研究效率。例如,以往需要花費數天才能完成的圖像處理工作,現在通過Parabricks就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不過,該基因測序軟體需要英偉達GPU支持才可申請使用。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單細胞在許多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對於癌症早期的診斷、追蹤以及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換個姿勢來問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能解決什麼傳統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對於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與細胞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很多時候是基因組、轉錄組上的失之毫釐,功能上的差之千裡。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目前的研究結果把DNA分為單鏈DNA、閉環DNA和垃圾DNA三種,而其中單鏈DNA被研究的更多,測序方法和和科技手段也較為多樣化。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環狀DNA的研究一直較少,原因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測序,使得這個方面的進展屢屢受到阻礙。據了解,環狀DNA在細菌和病毒的基因組中很常見。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單細胞測序技術是HCA計劃實施的重要底層技術。與基於大量細胞樣品提供平均化了組學數據的傳統測序方法不同,單細胞測序可以獲取關於樣品中每一個細胞的所有組學數據,明確樣本中包含的細胞類型,並記錄別個細胞所發生的特定變化。因此,單細胞技術對於生物醫學的革命性意義可以和顯微鏡的發明相比較,二者都可使研究者真正看到單個細胞的細微差異。
  • GEN:測序愈發常見,而疾病不再罕見
    儘管許多疾病在現階段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但對研究人員來說,罕見病似乎仍是無法逾越的高山。好在,基因組時代已經來臨。在這一期的《Clinical OMICs》上,Jeffrey Buguliskis博士介紹了測序技術對罕見病診斷的影響。先進的測序技術和分子診斷檢測正在促進稀有基因的快速檢測,但研究人員面對一大堆的遺傳變異,仍然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如何利用基因組醫學來提供保健?」
  • ...測序追蹤新冠病毒傳播 從波士頓一次會議迅速波及麻薩諸塞州及...
    中國小康網8月26日訊 老馬 會議上沒有一家生物技術公司高管注意到這位不速之客。他們已經從全球飛抵波士頓,參加了Biogen製藥公司的年度領導會議,他們正忙著與同事們見面,並與高層管理人員結識。麻薩諸塞州70例在首批92例確診的冠狀病毒病例與Biogen會議有關華盛頓郵報報導,到2月27日會議結束時,感染已滲透到更多人:研究主管,攝影師,公司東部總經理。他們將病毒帶到了波士頓郊區,印第安納州和北卡羅來納州,斯洛伐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
  • 下一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DNA雙螺旋結構解析開始,人們在探究健康與疾病基因組複雜性與差異性上付出巨大努力,測序通量限制和高昂成本成為人們深入分析基因組的首要障礙,2005年推出高通量測序技術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迅速下降,由此產生一個新名詞: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華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加速基因測序
    基因研究一直是農作物科學領域的一大高地,基因測序工程集合了DNA聚合酶、納米技術、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尖端科技,進行農作物全品種基因測序,對推動農業發展、增加作物產量,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隨著第三代測序的推廣,在極大提升了測序準確性的同時,對計算資源也需求增長了數百倍,自建數據中心進行基因測序,在技術、建設周期和投資成本、運維成本上都面臨巨大的挑戰。
  • 同濟科研團隊定位了新型環狀病毒受體基因
    在獲悉中科院巴斯德所郝沛等學者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接連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基因指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之後,團隊連日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研究了共計四萬三千多個肺臟細胞,進一步發現80%ACE2受體主要在II型肺泡聚集。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國家級一站式微生物資源鑑定、保藏、測序、數據分析及發布平臺
    目前平臺了整合微生物資源保藏庫、高通量測序平臺、高性能計算和存儲資源,依託中心在菌種資源保藏和標準化菌種庫建設、微生物培養組技術、微生物基因組和元基因組測序技術、大規模數據挖掘技術方面的團隊技術優勢,構建標準化實驗與分析流程、建立自主的微生物資源庫與資料庫、開發生物信息學新方法新工具,挖掘微生物大數據蘊含的價值,服務國內外整體科研需求,現面向微生物領域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微生物菌種鑑定與保藏、微生物資源菌種庫
  • Coherent生物儀器分享半導體雷射技術在DNA測序領域進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8/417541.htm據Matthias介紹,上世紀90年代,全球多個研究實險室的科研人員投入數百萬工時的努力,終於繪製完成了第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藉助於多種自動化儀器,個人DNA測序的時間和成本都已降低多個數量級。
  • 前瞻基因:冰島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病毒變異速度或加快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對冰島新冠肺炎檢測中發現的大約40種新冠病毒變體進行了基因測序,並發現有一人同時感染了兩種新冠病毒變體。經核實,前述媒體的報導及配圖中提及的歐洲某國家使用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並非公司研製生產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精準刪除記憶!北大利用基因編輯做到了 基於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北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CRISPR-SaCas9系統,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了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 新冠病毒實驗室如何進行檢測研究? 北大黃巖誼教授揭開背後的秘密
    我主要從事生命分析化學的研究,尤其是微量核酸的分析技術研究,集中在基因測序方法、單細胞分析和微流控技術幾個方向上。應未來論壇的邀請,我來給大家聊一聊新冠病毒的檢測問題。我本人並不在第一線從事新冠感染的診斷,而主要是發展新的方法學來改善現在病毒測序碰到的一些實際困難。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越來越成熟,昂貴的價格會逐漸降低,那麼在排除價格因素之後
  • Nature Methods發布重磅結果:新測序技術——Ribose-seq
    為此,喬治亞理工學院和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測序技術,Ribose-seq。該技術可以鑑定和分析插入基因組DNA的核糖核苷酸,適用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這一成果發表在一月二十六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研究人員利用這一技術在釀酒酵母的細胞核和線粒體DNA中,繪製了核糖核苷酸的完全圖譜,鑑定了核糖核苷酸插入的「熱點」區域。
  • 專訪因美納丨瞄準供應鏈本土化,基因測序龍頭的中國「野心」不只銷售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讓基因測序不僅被越來越多醫院的呼吸科、ICU等科室所關注,也讓其更為大眾所知。躲在幕後的因美納,也因此被推到了臺前。年初,上海公共衛生中心率先發布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正是基於因美納的高通量測序平臺MiniSeq。
  • 印度研究人員在奧裡薩邦發現73個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變種
    據印度報業託拉斯15日報導,印度當地研究人員在東部奧裡薩邦發現了73個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變種。據報導,做出這一研究結果的團隊來自新德裡的基因組與整合生物學研究所(CSIR-IGIB)以及奧裡薩邦首府布巴內什瓦爾的醫學研究所和SUM醫院。
  • 英研究:英新冠病毒境外輸入傳播源多來自西班牙和法國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近日,英國一項關於新冠病毒遺傳學的研究發現,英國新冠病毒境外輸入傳播源多數來自西班牙和法國。當地時間6月2日,英國伯恩茅斯,大量遊客在海灘上享受好天氣。據報導,這項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英國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聯合會(COG-UK)聯合進行。他們對2.4萬新冠感染者進行基因測序發現,英國的新冠病毒至少來自於1356個境外輸入傳播源,其中大部分來自西班牙和法國。報導稱,研究發現,在英國新冠病毒輸入傳播源中,33.6%來自西班牙,28.5%來自法國,14.4%來自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