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測序愈發常見,而疾病不再罕見

2020-12-21 生物谷

罕見,有時是好事,比如奇異的珍寶、名貴的字畫;有時又是壞事,比如罕見的疾病。儘管許多疾病在現階段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但對研究人員來說,罕見病似乎仍是無法逾越的高山。好在,基因組時代已經來臨。在這一期的《Clinical OMICs》上,Jeffrey Buguliskis博士介紹了測序技術對罕見病診斷的影響。

先進的測序技術和分子診斷檢測正在促進稀有基因的快速檢測,但研究人員面對一大堆的遺傳變異,仍然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如何利用基因組醫學來提供保健?」HudsonAlpha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副總裁Howard Jacob問道。他接著談到了新一代測序(NGS)技術在罕見病診斷上的寶貴价值。

明智選擇

隨著NGS的價格不斷下探,基因組學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研究工具,而開始進入臨床領域。不過,並非所有的基因組檢測都是相同的,面對市場上的多種選擇,醫生如何決定使用哪種檢測,哪種能夠報銷?

AllSeq諮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Shawn Baker博士指出:「關於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和全基因組測序(WGS),支持者大約是一半對一半。」人們爭論的焦點在於WES更經濟,而WGS的診斷率更高。在儘可能提高診斷數量時,WGS勝出。然而,臨床醫生實際上正在用靶向方法和外顯子組方法,而無法勝任全基因組的分析。

與許多新興技術一樣,各種測序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許多診所利用外顯子組測序來檢測生物標誌物明確的疾病。對於這些檢測,製造商只要合成少量的基因和變異,這樣一來,檢測成本下降,結果快速拿到。然而,絕大多數的罕見病是由de novo突變引起的(大約65%),因此研究人員就很難鑑定這些遺傳標誌物。他們試圖將每次檢測的基因組覆蓋度最大化。

市場上大多數的外顯子組捕獲試劑盒都覆蓋RefSeq資料庫中大約99%的外顯子組信息。然而,在臨床上,WES對於罕見表型的陽性診斷率大約只有30%,這表明其他的大部分表型是由外顯子區域以外的變異引起的,或WES沒辦法檢測到。儘管大多數致病突變都存在於蛋白質編碼區,但基因組的大部分是非編碼區,可能包含了功能意義被忽視的變異。

達拉斯兒童醫療中心的主任Jason Park認為:「鑑定致病變異的理想技術取決於這個問題的背景。如果背景是特定患者,需要臨床檢測結果,那麼唯一的方法是外顯子組測序或專門的基因集合。從研究背景來看,最好的方法是WGS和RNA-Seq的結合。」

WGS相對於WES而言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勢,比如WGS覆蓋了WES不包含的區域,這對發現引起罕見病的突變至關重要。此外,WGS通常產生更加均勻的序列覆蓋,並且利用更長的讀取,提供拷貝數變異及其他DNA結構改變等有用信息。

當然,WGS也不是沒有缺點。如今,在選擇使用哪種診斷檢測時,成本和速度是決定性的因素。儘管讀取的基因組信息要少得多,但WES無疑比它的競爭對手WGS要快得多。同時,WGS項目的花費大約在1500-2000美元,這讓WES有了優勢。不過現在的優勢不是太明顯,因為外顯子組測序的費用略低於1000美元。

未來在何方

Baker博士認為,為了鑑定大比例的罕見疾病變異,我們需要在人群中積累相當大量的基因組,有可能是數百萬個,才能提供足夠的覆蓋度和準確性。「每個新測序的基因組包含幾百萬個變異,其中大多數是意義不明的。積累變異的資料庫,再結合醫學的表型數據,將真正推動臨床測序向前發展,」他說。

Jacob博士表示:「科學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工作,讓我們到達了這個起步點,但我們還需要更深入了解疾病。一些常見病的真正挑戰是需要測序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的基因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支付這筆費用?我們還沒有到達採用NGS的拐點,目前處在辯論和驗證階段。我認為這是最大的限制之一。」

如今,RNA-Seq、納米孔測序、長讀取測序這些更新的NGS技術已經在科研領域出現,並迅速被臨床採用,填補了WGS和WES留下的空白。Park博士指出:「對新技術而言,短期挑戰在於改善質量、成本和速度。長期的挑戰則是分析上和信息學上的。」

除了技術進步,研究人員也開始探索新的生物學途徑,它們可能對罕見病有重大影響。當前的文獻顯示,一小部分科學家正在研究表觀遺傳學對無法診斷的疾病的影響。儘管這個角度很罕見,但表觀遺傳參與的證據是不可否認的,也有望帶來新的標誌物。

當然,最好的檢測方法仍然要經過人類的決策過程。這種檢測是否適合我的患者?這種方法是否能帶來足夠多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患者是否負擔得起?無論是罕見病還是常見病,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問題。(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下一代測序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6.11.17-2016.11.18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

相關焦點

  •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醫學院林希虹院士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厲希豪與博士後李子林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其他參與成員研究員周胡峰、博士後Sheila Gaynor,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耀午,美國德州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助理教授陳漢,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Ryan Sun,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還有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的精準化醫學研究計劃(Trans-Omics
  • 國際罕見病日,讓罕見不再罕見
    是不是已經被如上的疾病繞暈了?正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罕見病、幫助罕見病患者,國際上將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昨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國際罕見病日-來自網絡那麼,什麼是罕見病呢?罕見病又被稱為「孤兒病」,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
  • 探普基因組測序技術對於病毒研究的意義何在?
    一直以來,病毒基因組測序都是疾病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和宿主-病原關係研究的重要手段。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以及對應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是研究病毒進化、毒力因子變異、疫病爆發之間的關係、疫病傳播途徑、不同遺傳變異的分布模式、疫病發生地理區域的基礎。
  • ...NYGC等機構啟動美國最大的臨床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大規模評估WGS...
    該計劃旨在基於遺傳學,針對多種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設計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並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包括選擇特定藥物及其劑量。同時,評估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的診斷潛力,擴大精準醫學範圍,更好地了解個別患者的健康問題和潛在疾病風險。據悉,這是目前美國同類臨床研究領域最大的WGS計劃。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越來越成熟,昂貴的價格會逐漸降低,那麼在排除價格因素之後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因此,現代基因測序工程也逐漸展開。目前的研究結果把DNA分為單鏈DNA、閉環DNA和垃圾DNA三種,而其中單鏈DNA被研究的更多,測序方法和和科技手段也較為多樣化。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環狀DNA的研究一直較少,原因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測序,使得這個方面的進展屢屢受到阻礙。
  • 鱖魚鱸魚黑魚等經濟魚類常見疾病概況
    鱖魚鱸魚黑魚等經濟魚類常見疾病概況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胡蕾,劉禮輝,付小哲等 水產養殖網 2019-09-05 11:25:00一、細菌性疾病1.氣單胞菌病(1)病原及其生物學特性。氣單胞菌病是鱖鱸鱧常見的一類細菌性疾病,其病原常見種類包括嗜水氣單胞菌、維氏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舒氏氣單胞菌等。(2)症狀及流行病學(見表1)。
  • WES技術強勢「殺入」消費級基因檢測藍海: 疾病風險檢測成為新趨勢
    日前,生物學術論文存儲及發表平臺BioRxiv上,有研究團隊發表成果顯示,基因晶片在檢測罕見變異時,錯誤率超過84%。研究團隊評估了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49908名參與者的基因晶片檢測數據後發現,基因晶片的整體檢測準確性很高,但陽性結果的可靠性會隨著等位基因頻率的降低而顯著降低。也就是說,你的基因變異越罕見,檢測結果越不準確。
  • 下一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DNA雙螺旋結構解析開始,人們在探究健康與疾病基因組複雜性與差異性上付出巨大努力,測序通量限制和高昂成本成為人們深入分析基因組的首要障礙,2005年推出高通量測序技術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迅速下降,由此產生一個新名詞: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面對萬億級測序市場,納米孔測序技術何去何從?
    「使用蛋白質納米孔和可擴展電子設備進行測序。」 Brown 曾在英國 Solexa 下一代測序(NGS)公司(2007 年被 Illumina 收購)任職。所以他的任務就是,以某種方式推翻他之前幫助建立的技術,而這一傳統測序平臺已經佔領了 NGS 市場的很大份額。
  • 基因測序聚焦200歲弓頭鯨
    這是首次對一頭大型鯨類進行的基因組測序。 弓頭鯨(Balaena mysticetus)棲息在北極海域,已知其壽命可以超過200歲,然而它們卻幾乎沒有顯示出困擾其他動物,包括人類在內的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跡象
  •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發現中國眼咽遠端肌病最常見致病突變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組遺傳性骨骼肌變性疾病,病理上以骨骼肌纖維變性、壞死為主要特點,臨床上以緩慢進行性發展的肌肉萎縮、肌無力為主要表現,部分類型還可累及心臟、骨骼系統。
  • 為基因測序平臺提供有力IT支撐
    伴隨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精準醫療也被推向風口。基因測序技術可通過基因組信息以及相關數據系統,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但基因測序產生的巨大數據量,對數據存儲提出了嚴苛的挑戰。近日,曙光中標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為其搭建的心內科基因測序平臺提供IT支撐。曙光提供的存儲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基因測序過程中存儲容量、性能和成本等問題,有力支持醫院實現高精度的測序數據分析。仁濟醫院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也是一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華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加速基因測序
    基因研究一直是農作物科學領域的一大高地,基因測序工程集合了DNA聚合酶、納米技術、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尖端科技,進行農作物全品種基因測序,對推動農業發展、增加作物產量,起到關鍵作用。然而,基因測序工程,動輒需要數萬/數十萬個基因測序及模型建立,需要大量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常見的基因轉換、拼接、對比、注釋全流程,用一臺高性能伺服器運行耗時30多個小時,數萬乃至十萬級的基因測序任務,對網絡、存儲、算力,以及業務響應的及時性、可靠性、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
  • 一種罕見的神經內分泌疾病,值得世界去關注
    導語:庫欣症候群目前仍被認為是一種少見疾病。據報導,美國年發病率為4-5/100萬人,歐洲年發病率為2-3/100萬人,男女比例約為1:3,國內尚缺乏大規模流行病學數據。庫欣症候群臨床表現譜很廣,常見的典型症狀和體徵為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瘡、紫紋、高血壓、糖代謝紊亂和骨質疏鬆等。實際上,早在20世紀30年代,Cushing就發現庫欣病患者存在心臟肥大,且庫欣症候群患者的心血管併發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然而,隨著人們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入,基於多細胞測序獲得的數據已經不能滿足一些複雜疾病診斷所需的顆粒度水平。2016年10月,全球頂級科學家在英國倫敦啟動了人類細胞圖譜計劃(Human Cell ATLAS,HCA),這項計劃將測定人類全身40萬億個細胞中每種細胞的獨特身份信息,並根據細胞間的協作路徑繪製三維人類基因圖譜。
  • 最新資訊:Marine Drugs,巨石斑魚全基因組測序及抗菌肽基因篩選
    最新資訊:Marine Drugs,巨石斑魚全基因組測序及抗菌肽基因篩選2019-09-16 17: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瀏覽量: 6652 次 我要評論 作者:南湖意&nbsp&nbsp
  • Adaptive Biotech(ADPT.US): 用基因測序解碼自適應免疫系統,受...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公司使用稱為下一代測序的技術來讀取這些細胞的基因,並創建了一個由數十億數據點組成的免疫譜。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已經找到對T細胞和B細胞進行測序的方法。對這些受體進行基因組測序是困難的,因為它們的基因會隨著時間重新排列。
  • 貓咪病症——系列十五之罕見的5種貓咪疾病
    本篇文章將會介紹5種比較罕見的貓咪疾病,可能很多有幾十年養貓經驗的鏟屎官也沒遇到過其中的某些疾病。但作為一名鏟屎官,我想應該對這些罕見疾病有些許了解,以備不時之需。酷貓的微信眾公號: 酷貓世界每天分享科學養貓的知識、貓咪飲食、常見病症處理、貓咪賣萌、搞笑視頻,關注我們一起( ̄︶ ̄)↗ 漲姿勢!一起科學養貓!
  • 寶寶常見疾病,怎麼買保險?
    問題:娃生過病,哪些疾病會影響買保險呢?超哥答:寶寶健康出生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但是有時也會伴隨一些疾病,讓我們憂心不已。比如常見的早產、低體重、黃疸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這些常見的疾病會對買保險有哪些影響呢?1、 早產:正常懷孕,一般會到40周生產。寶寶不滿37足周就急著出來的稱為早產。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個叫低重,這個不是早產兒,是出生時低於2.5kg的叫低重,在給寶寶買保險的時候,這兩項都需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