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有時是好事,比如奇異的珍寶、名貴的字畫;有時又是壞事,比如罕見的疾病。儘管許多疾病在現階段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但對研究人員來說,罕見病似乎仍是無法逾越的高山。好在,基因組時代已經來臨。在這一期的《Clinical OMICs》上,Jeffrey Buguliskis博士介紹了測序技術對罕見病診斷的影響。
先進的測序技術和分子診斷檢測正在促進稀有基因的快速檢測,但研究人員面對一大堆的遺傳變異,仍然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如何利用基因組醫學來提供保健?」HudsonAlpha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副總裁Howard Jacob問道。他接著談到了新一代測序(NGS)技術在罕見病診斷上的寶貴价值。
明智選擇
隨著NGS的價格不斷下探,基因組學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研究工具,而開始進入臨床領域。不過,並非所有的基因組檢測都是相同的,面對市場上的多種選擇,醫生如何決定使用哪種檢測,哪種能夠報銷?
AllSeq諮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Shawn Baker博士指出:「關於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和全基因組測序(WGS),支持者大約是一半對一半。」人們爭論的焦點在於WES更經濟,而WGS的診斷率更高。在儘可能提高診斷數量時,WGS勝出。然而,臨床醫生實際上正在用靶向方法和外顯子組方法,而無法勝任全基因組的分析。
與許多新興技術一樣,各種測序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許多診所利用外顯子組測序來檢測生物標誌物明確的疾病。對於這些檢測,製造商只要合成少量的基因和變異,這樣一來,檢測成本下降,結果快速拿到。然而,絕大多數的罕見病是由de novo突變引起的(大約65%),因此研究人員就很難鑑定這些遺傳標誌物。他們試圖將每次檢測的基因組覆蓋度最大化。
市場上大多數的外顯子組捕獲試劑盒都覆蓋RefSeq資料庫中大約99%的外顯子組信息。然而,在臨床上,WES對於罕見表型的陽性診斷率大約只有30%,這表明其他的大部分表型是由外顯子區域以外的變異引起的,或WES沒辦法檢測到。儘管大多數致病突變都存在於蛋白質編碼區,但基因組的大部分是非編碼區,可能包含了功能意義被忽視的變異。
達拉斯兒童醫療中心的主任Jason Park認為:「鑑定致病變異的理想技術取決於這個問題的背景。如果背景是特定患者,需要臨床檢測結果,那麼唯一的方法是外顯子組測序或專門的基因集合。從研究背景來看,最好的方法是WGS和RNA-Seq的結合。」
WGS相對於WES而言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勢,比如WGS覆蓋了WES不包含的區域,這對發現引起罕見病的突變至關重要。此外,WGS通常產生更加均勻的序列覆蓋,並且利用更長的讀取,提供拷貝數變異及其他DNA結構改變等有用信息。
當然,WGS也不是沒有缺點。如今,在選擇使用哪種診斷檢測時,成本和速度是決定性的因素。儘管讀取的基因組信息要少得多,但WES無疑比它的競爭對手WGS要快得多。同時,WGS項目的花費大約在1500-2000美元,這讓WES有了優勢。不過現在的優勢不是太明顯,因為外顯子組測序的費用略低於1000美元。
未來在何方
Baker博士認為,為了鑑定大比例的罕見疾病變異,我們需要在人群中積累相當大量的基因組,有可能是數百萬個,才能提供足夠的覆蓋度和準確性。「每個新測序的基因組包含幾百萬個變異,其中大多數是意義不明的。積累變異的資料庫,再結合醫學的表型數據,將真正推動臨床測序向前發展,」他說。
Jacob博士表示:「科學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工作,讓我們到達了這個起步點,但我們還需要更深入了解疾病。一些常見病的真正挑戰是需要測序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的基因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支付這筆費用?我們還沒有到達採用NGS的拐點,目前處在辯論和驗證階段。我認為這是最大的限制之一。」
如今,RNA-Seq、納米孔測序、長讀取測序這些更新的NGS技術已經在科研領域出現,並迅速被臨床採用,填補了WGS和WES留下的空白。Park博士指出:「對新技術而言,短期挑戰在於改善質量、成本和速度。長期的挑戰則是分析上和信息學上的。」
除了技術進步,研究人員也開始探索新的生物學途徑,它們可能對罕見病有重大影響。當前的文獻顯示,一小部分科學家正在研究表觀遺傳學對無法診斷的疾病的影響。儘管這個角度很罕見,但表觀遺傳參與的證據是不可否認的,也有望帶來新的標誌物。
當然,最好的檢測方法仍然要經過人類的決策過程。這種檢測是否適合我的患者?這種方法是否能帶來足夠多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患者是否負擔得起?無論是罕見病還是常見病,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問題。(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下一代測序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6.11.17-2016.11.18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