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飲茶的歷史要追溯到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直到新時代下的今天,以茶代禮的風俗依舊在我們之間流傳。
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
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足以說明茶在當時的人們眼裡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茶葉貿易日益繁榮的同時,我國成功誕生了第一部茶葉的專著《茶經》,它的問世和流傳,更使茶葉產生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廣泛影響,對茶文化的系統形成、廣泛傳播和茶葉的生產、貿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作者陸羽也因著《茶經》而被尊為「茶聖」,備受後人敬重。
中國茶文化的特點
我國的茶文化覆蓋率極廣,既有茶藝、茶德的規範表現和傳播的民俗文化特點,如同時有著茶葉、茶具品味和價值的實物文化特點,持此之外,還有學術文化的特點,與詩文書畫、音樂歌舞、普及科學飲茶知識各類載體的學術特點。飲茶之初,人們只是賴於一種物質的享受,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便逐漸將飲茶與歷史文明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廉、美、和、敬」的中國茶德受到了茶文化界的普遍讚譽和推廣,使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業促進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
如何做好茶文化的市場定位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人們有所疲勞,閒暇之餘能有個放鬆的機會實屬不易。為了讓品茶顯得高雅,許多茶行的業內人士大肆宣傳這種形式化的"茶文化",試圖想將它們變成一種獨有的產品文化,從而獲得豐利,更有甚者鼓勵先尤形式後又意境,這裡小編只能說越是這種"形式主義"的茶文化越容易讓茶行業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