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例
崇武以東海戰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發生在福建沿海的一次海戰。臺灣當局在反攻大陸的圖謀破產後,改弦易張,實施所謂「政治登陸」和「突擊作戰」。1965年的海峽局勢正處在第3次「臺海危機」的最後階段。7月上旬,國民黨海軍經常派出艦艇在閩中漁場大肆抓捕大陸漁民進行襲擾活動。
11月12日,臺灣國民黨海軍護航炮艦「永昌」號,從臺灣左營到澎湖馬公,配合大型獵潛艦「永泰」號執行任務。兩艦編隊駛往福建沿海國民黨軍盤踞的烏丘嶼(烏丘嶼有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為9公裡)。打擊該編隊的作戰任務明確後,由海壇水警區副司令員魏垣武任編隊指揮員,以6艘護衛艇和6艘遠航魚雷艇(木質)組成突擊編隊,編為三個突擊群。第一戰術突擊群由4艘護衛艇組成,擔任主攻敵「永泰」號任務;第二戰術突擊群由2艘護衛艇組成,擔任牽制「永昌」號的任務;6艘魚雷艇組成第三戰術突擊群,以魚雷攻擊擴大戰果。作戰海區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裡附近海域。
參戰部隊快艇第31大隊和護衛艇第29大隊都是由準備休整和正在休整而迅速投入戰鬥的,當晚22時10分到達出擊點東月嶼待機。
22時08分,總參批准打擊敵艦的作戰方案。13日23時14分,編隊指揮艇雷達距離105鏈發現敵艦2艘,間隔7—8鏈,航速12節,向烏丘嶼航行。編隊指揮員指揮護衛艇按方案突擊敵艦。在激烈的炮戰中,指揮艇和預備指揮艇先後中彈。副大隊長李金華和中隊政委蘇同錦當場犧牲,編隊指揮員魏垣武以下7人負傷;另1艘艇輪機班長以下9人負傷。23時42分,魚雷艇群指揮員下令第二組兩艇快速前出接敵,當距「永昌」號9鏈時,各發射兩枚魚雷,因對敵艦速度判斷錯誤,均未命中。此時,「永泰」號已逃往烏丘,「永昌」號則繼續南逃。魚雷艇群指揮員當即決定第一、三兩組四艇向「永昌」號接近,實施強攻。距離10鏈,第三組對敵艦發射兩雷,命中敵艦尾一雷,使其當即失去機動能力。
魚雷命中敵「永昌」艦,是戰場的轉折點。護衛艇群指揮員命令兩艇加速成左梯隊接近目標不到1海裡時,兩艇4座雙聯裝37毫米炮和4座雙聯裝25毫米炮同時開火,從距離5鏈打到距敵100米。此時,艇上啟用75毫米無座力炮發射兩發炮彈,一發中艦尾水線附近,一發將敵艦副桅杆炸倒。隨著兩艇的猛烈攻擊,「永昌」號向左傾翻,迅速沉沒於烏丘以南15.5海裡處。
點評
剖析崇武以東海戰指揮決策過程對當今海上作戰指揮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軍事民主是正確指揮的良好基礎。發揚軍事民主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有利於博採眾長。指揮員在戰鬥決策過程中既要堅決果斷,又切忌剛愎自用。
1965年11月26日,周恩來在接見崇武以東海戰有功人員代表時說:「我只是講了幾句,這主要靠你們;羅總長不在家,李副總長找到我了,我就講了幾句。問賀副主席他同意不同意打,他也同意」。周恩來總理在此次戰鬥決策過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樣,充分發揚軍事民主,虛心聽取其他同志的意見,體現了一個卓越領導人的寬廣胸懷。
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作戰環境更為複雜,高精尖武器裝備充斥整個戰場,知己知彼是判斷和定下正確決心的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分析判斷敵情在於找出敵行動的特點和規律,弄清敵人部署中的強弱虛實和行動動向,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克敵制勝之策。分析判斷我情是把握己方參戰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及作戰系統的強弱,各部隊的作戰特長,以正確確定作戰企圖和恰當賦予各部隊任務,用我所長,擊敵之短。
人民海軍能在此次海戰中以劣勢裝備取得勝利,從指揮決策的角度講,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敵情、我情和作戰環境的基礎上採取了「近戰、夜戰」的戰法,並正確選擇突擊海域。國民黨海軍「永泰」號和「永昌」號軍艦裝備的武器主要是MK-1型40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3800米;而東海艦隊參戰護衛艇裝備的火炮主要是37毫米雙管炮和25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較敵MK-l型40毫米雙管炮近;魚雷艇裝備的5366型直航式魚雷,最大射程為6000米,但如果在敵艦載火炮有效射程之外實施攻擊,命中概率非常低,難以取得突擊效果。所以,在突擊距離上必須採取「近戰」的戰法,充分發揮小艇機動性強和近戰火力猛的特長。在突擊時間上,如果選擇白天實施攻擊,難以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並容易讓國民黨軍艦發揮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對突擊編隊造成嚴重威脅。同時,考慮到不使駐臺灣的國民黨空軍部隊(其裝備的F-104型戰鬥機不具備夜戰能力)為其海軍艦艇提供可靠的空中掩護和支援,在突擊時間上也必須選擇夜間。將突擊海域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裡附近,做到了出敵不意。這一海域距烏丘嶼較近,且國民黨海軍艦艇編隊已在海上航行較長時間,官兵在思想上容易麻痺鬆懈,利於人民海軍海上突擊編隊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與此同時,這一海域也在烏丘嶼國民黨駐軍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事實證明,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烏丘嶼上的岸炮和從臺灣本島起飛的F-104型戰鬥機雖然對突擊編隊實施了猛烈打擊,但終因距離過遠和夜色濃重,均末對戰局造成決定性影響。
果斷決策是指揮員的基本軍事素質。果斷決策不是武斷決策,更不是盲目決策。知己知彼是前提,過硬的軍事素質是重要的基礎。
周恩來在戰前曾指示:「集中兵力先打一條。」總參謀部批准作戰方案時提出了同樣的要求。福州軍區指示:「集中力量打它一艘」。東海艦隊指示:「無論如何不能使敵艦跑到烏丘嶼去,一定要打掉一條」。因此,雖然「永泰」號逃脫了,但擊沉「永昌」號仍然實現了預期的作戰目標。
周恩來一句話的決策,雖然簡短,但充分體現了他對敵我雙方戰鬥能力的正確判斷和其過硬的軍事素質。過硬軍事素質的培養需要加強自身學習並經過長期的軍事實踐。信息化條件下敵我作戰裝備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這要求指揮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能滿足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僅要加強對敵情、地情的了解,也要加強對我情的掌握,唯有知己知彼和過硬的軍事素質,才能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的需要。(童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