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以東海戰:解放軍用劣勢裝備擊沉國軍戰艦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戰例

  崇武以東海戰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發生在福建沿海的一次海戰。臺灣當局在反攻大陸的圖謀破產後,改弦易張,實施所謂「政治登陸」和「突擊作戰」。1965年的海峽局勢正處在第3次「臺海危機」的最後階段。7月上旬,國民黨海軍經常派出艦艇在閩中漁場大肆抓捕大陸漁民進行襲擾活動。

  11月12日,臺灣國民黨海軍護航炮艦「永昌」號,從臺灣左營到澎湖馬公,配合大型獵潛艦「永泰」號執行任務。兩艦編隊駛往福建沿海國民黨軍盤踞的烏丘嶼(烏丘嶼有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為9公裡)。打擊該編隊的作戰任務明確後,由海壇水警區副司令員魏垣武任編隊指揮員,以6艘護衛艇和6艘遠航魚雷艇(木質)組成突擊編隊,編為三個突擊群。第一戰術突擊群由4艘護衛艇組成,擔任主攻敵「永泰」號任務;第二戰術突擊群由2艘護衛艇組成,擔任牽制「永昌」號的任務;6艘魚雷艇組成第三戰術突擊群,以魚雷攻擊擴大戰果。作戰海區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裡附近海域。

  參戰部隊快艇第31大隊和護衛艇第29大隊都是由準備休整和正在休整而迅速投入戰鬥的,當晚22時10分到達出擊點東月嶼待機。

  22時08分,總參批准打擊敵艦的作戰方案。13日23時14分,編隊指揮艇雷達距離105鏈發現敵艦2艘,間隔7—8鏈,航速12節,向烏丘嶼航行。編隊指揮員指揮護衛艇按方案突擊敵艦。在激烈的炮戰中,指揮艇和預備指揮艇先後中彈。副大隊長李金華和中隊政委蘇同錦當場犧牲,編隊指揮員魏垣武以下7人負傷;另1艘艇輪機班長以下9人負傷。23時42分,魚雷艇群指揮員下令第二組兩艇快速前出接敵,當距「永昌」號9鏈時,各發射兩枚魚雷,因對敵艦速度判斷錯誤,均未命中。此時,「永泰」號已逃往烏丘,「永昌」號則繼續南逃。魚雷艇群指揮員當即決定第一、三兩組四艇向「永昌」號接近,實施強攻。距離10鏈,第三組對敵艦發射兩雷,命中敵艦尾一雷,使其當即失去機動能力。

  魚雷命中敵「永昌」艦,是戰場的轉折點。護衛艇群指揮員命令兩艇加速成左梯隊接近目標不到1海裡時,兩艇4座雙聯裝37毫米炮和4座雙聯裝25毫米炮同時開火,從距離5鏈打到距敵100米。此時,艇上啟用75毫米無座力炮發射兩發炮彈,一發中艦尾水線附近,一發將敵艦副桅杆炸倒。隨著兩艇的猛烈攻擊,「永昌」號向左傾翻,迅速沉沒於烏丘以南15.5海裡處。

  點評

  剖析崇武以東海戰指揮決策過程對當今海上作戰指揮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軍事民主是正確指揮的良好基礎。發揚軍事民主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有利於博採眾長。指揮員在戰鬥決策過程中既要堅決果斷,又切忌剛愎自用。

  1965年11月26日,周恩來在接見崇武以東海戰有功人員代表時說:「我只是講了幾句,這主要靠你們;羅總長不在家,李副總長找到我了,我就講了幾句。問賀副主席他同意不同意打,他也同意」。周恩來總理在此次戰鬥決策過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樣,充分發揚軍事民主,虛心聽取其他同志的意見,體現了一個卓越領導人的寬廣胸懷。

  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作戰環境更為複雜,高精尖武器裝備充斥整個戰場,知己知彼是判斷和定下正確決心的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分析判斷敵情在於找出敵行動的特點和規律,弄清敵人部署中的強弱虛實和行動動向,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克敵制勝之策。分析判斷我情是把握己方參戰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及作戰系統的強弱,各部隊的作戰特長,以正確確定作戰企圖和恰當賦予各部隊任務,用我所長,擊敵之短。

  人民海軍能在此次海戰中以劣勢裝備取得勝利,從指揮決策的角度講,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敵情、我情和作戰環境的基礎上採取了「近戰、夜戰」的戰法,並正確選擇突擊海域。國民黨海軍「永泰」號和「永昌」號軍艦裝備的武器主要是MK-1型40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3800米;而東海艦隊參戰護衛艇裝備的火炮主要是37毫米雙管炮和25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較敵MK-l型40毫米雙管炮近;魚雷艇裝備的5366型直航式魚雷,最大射程為6000米,但如果在敵艦載火炮有效射程之外實施攻擊,命中概率非常低,難以取得突擊效果。所以,在突擊距離上必須採取「近戰」的戰法,充分發揮小艇機動性強和近戰火力猛的特長。在突擊時間上,如果選擇白天實施攻擊,難以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並容易讓國民黨軍艦發揮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對突擊編隊造成嚴重威脅。同時,考慮到不使駐臺灣的國民黨空軍部隊(其裝備的F-104型戰鬥機不具備夜戰能力)為其海軍艦艇提供可靠的空中掩護和支援,在突擊時間上也必須選擇夜間。將突擊海域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裡附近,做到了出敵不意。這一海域距烏丘嶼較近,且國民黨海軍艦艇編隊已在海上航行較長時間,官兵在思想上容易麻痺鬆懈,利於人民海軍海上突擊編隊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與此同時,這一海域也在烏丘嶼國民黨駐軍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事實證明,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烏丘嶼上的岸炮和從臺灣本島起飛的F-104型戰鬥機雖然對突擊編隊實施了猛烈打擊,但終因距離過遠和夜色濃重,均末對戰局造成決定性影響。

  果斷決策是指揮員的基本軍事素質。果斷決策不是武斷決策,更不是盲目決策。知己知彼是前提,過硬的軍事素質是重要的基礎。

  周恩來在戰前曾指示:「集中兵力先打一條。」總參謀部批准作戰方案時提出了同樣的要求。福州軍區指示:「集中力量打它一艘」。東海艦隊指示:「無論如何不能使敵艦跑到烏丘嶼去,一定要打掉一條」。因此,雖然「永泰」號逃脫了,但擊沉「永昌」號仍然實現了預期的作戰目標。

  周恩來一句話的決策,雖然簡短,但充分體現了他對敵我雙方戰鬥能力的正確判斷和其過硬的軍事素質。過硬軍事素質的培養需要加強自身學習並經過長期的軍事實踐。信息化條件下敵我作戰裝備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這要求指揮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能滿足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僅要加強對敵情、地情的了解,也要加強對我情的掌握,唯有知己知彼和過硬的軍事素質,才能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的需要。(童茂林)

相關焦點

  • 解放軍劣勢裝備,擊沉國軍大型軍艦!看解放軍如何揚我國威
    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一部與國民黨海軍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以東海面爆發戰鬥,這已經是當年的第三次海戰崇武作為重要的產魚區,自然是被敵襲擾的目標。1965年11月13日中午,國民黨海軍巡防第2艦隊大型獵潛艦「永泰「號和護航炮艦」永昌「號想我崇武以東海域駛來,妄圖破壞我漁業生產。敵情迅速上報北京,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指揮室裡氣氛緊張。由於羅瑞卿總參謀長不在北京,周總理直接參與指揮作戰。
  • 1965年崇武以東海戰:擊沉國民黨軍「永昌號」,588艇「小艇打大艦...
    全片以大量的珍貴史料和影像圖片,講述了53年前的崇武以東海戰中,人民海軍「海上猛虎艇」一戰成名的傳奇經歷。紀錄片播完後,臺裡很快收到了在全國52城和35城的同時段收視率統計結果:排在同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二。作為這部紀錄片的撰稿人,看到這個結果,我內心很是激動。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美國軍艦為何幫不了國軍?
    縱觀三次海戰戰術運用,人民海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稱讚。一是充分運用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一重要戰術思想。面對敵大型艦艇,利用我機動較快的優勢,在運動中,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即在局部對敵形成數量和火力優勢。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
    前文講到人民海軍對國軍三次重大海戰的細節和經過。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以輕傷9艇的代價,取得了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的戰績,使這三場戰鬥尤其是「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成為人民海軍的經典戰例。從作戰指揮上看,人民海軍指揮體制比國民黨軍科學高效,保障了我各突擊群基本執行了各自作戰任務。
  • 西沙海戰的時候, 解放軍軍艦通過臺灣海峽, 蔣介石下令放行?
    西沙海戰是毛主席時代的最後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也大獲全勝。此戰解放軍擊傷越南共和國驅逐艦3艘,擊沉護衛艦1艘,斃傷越南共和國官兵100餘人,俘敵48人,而我軍僅犧牲18人。當時南越的海上力量還是不俗的,1973年美國從南越撤軍,撤退以前將包括10餘艘艦艇等裝備移交給了越南共和國(南越)政府,這讓南越海軍實力陡然暴漲
  • 威震海疆(三):周恩來坐鎮指揮崇武以東海戰
    100餘次,而在這些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是1965年11月的崇武海戰。  其實,在588艇上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只要說是有戰鬥任務,大家都會主動的寫好決心書,在崇武以東海戰前夕,當時的信號兵楊進興就接到了戰鬥任務,楊進興當時就咬破了手指,寫下了一封血書:永遠忠於毛主席。
  • 威震海疆(四):崇武以東海戰之夜幕下的殊死較量
    崇武海戰中「海上猛虎艇」信號兵楊進興說:「當時的波折非常大,第一次向敵人發起攻擊時,隊形很整齊,按照原定計劃,但是到打響了後,敵人有一發炮彈命中我們指揮艇時,就是整個編隊的指揮艇被命中了,正好在指揮臺的上空,一個爆破彈
  • 揭秘國民黨「太平」艦被解放軍擊沉往事
    這艘艦排水量1430噸,艇上有官兵200餘人,主要武器裝備有76.2毫米和40毫米炮各四座,20毫米機關炮10門,還有兩組48發火箭炮,是國民黨海軍主力艦之一。可是,就是這樣一艘主力艦,卻被幾艘魚雷快艇出其不意地襲擊並擊沉,《共和國首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戰傳》(長城出版社出版)描述了此次戰役對臺灣當局的心理打擊……1954年,臺灣海峽兩岸的首次海軍交手,臺灣的「太平」艦被解放軍的魚雷艇擊沉,海軍司令蕭勁光說:「這一下子我對面那位要挨老蔣的批了。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經常揚言要打一打我的氣焰,沒想到叫我把他給打了。」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對國軍艦艇作戰細節經過
    當年,人民海軍與國民黨海軍在閩粵前線爆發了自炮擊金門作戰以來三次規模較大的海戰,分別是「五·一海戰」「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戰鬥中,人民海軍指揮靈活,戰術運用恰當,敢於近戰夜戰、海上拼刺刀,震懾了敵膽,取得了海戰的勝利。
  • 海戰英雄張逸民:崇武海戰,沒打好就沒打好,何須梳妝打扮
    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107 1965年11月14日凌晨,快艇31大隊在福建烏丘嶼以南海域又一次擊沉蔣軍海軍炮艦「永昌」號。 敵艦成功避開我之攻擊後,艦長大概心知肚明,跟我們周旋的結果只能是被擊沉,他的唯一生路就是往烏丘嶼逃跑。即使跑不進錨地,只要跑到烏丘嶼炮火射程之內,那也是一種支援嘛。於是敵艦又調轉船頭,往烏丘方向高速逃逸。此刻,大約是0時25分,我又下令開始第2輪攻擊。進攻艇速為30節。這次我下令,不論那個組佔領了有利射擊陣位,就擔任主攻,以確保將敵艦擊沉。
  • 魚雷快艇的奇蹟:擊沉太平號戰艦
    核心提示:擊沉太平號海戰的勝利,對於解放軍海軍奪取戰區制海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擊沉「太平」號護航驅逐艦,是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組建後的首次戰績,也是對國民黨海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 中日甲午海戰:世界蒸汽動力裝甲戰艦的首次大規模海戰
    甲午海戰爆發戰前在清政府洋務派大臣李鴻章的主持下,北洋海軍於1885年向德國訂購了世界上較先進的7335噸級鋼鐵裝甲艦「定遠」號「鎮遠」號和和排水量2300噸的「濟遠」號,這在當時是遠東地區威力最大的戰艦
  • 威震海疆(二):揭秘1965年崇武海戰之國民黨敵艦深夜來襲
    崇武海戰中「海上猛虎艇」信號兵楊進興告訴筆者,當時的國民黨非常狡猾,他們抓了我們的漁民倒不是也嚴刑拷打,而是打起了心理戰。  地圖上顯示,當時的崇武是祖國大陸與臺灣島相距最近的地方,這裡也是著名的漁業產區,因此崇武海域成為了國民黨海軍襲擾的重點區域。
  • 魚雷快艇的奇蹟:擊沉太平號戰艦(全文)
    核心提示:擊沉太平號海戰的勝利,對於解放軍海軍奪取戰區制海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擊沉「太平」號護航驅逐艦,是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組建後的首次戰績,也是對國民黨海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 海軍老兵撰寫西沙海戰國防作品獻禮國慶
    在這一海域,國共兩軍曾發生過「五·一」海戰、「八·六」海戰、「八·二四」海戰、「九·一」海戰、「九·一九」海戰以及「一·一三」空戰等較大規模戰鬥30次之多,據統計僅海戰就先後擊沉國軍各式艦、船、艇11艘,重傷7艘,俘獲2艘,斃少將司令以下官兵308人,傷82人,俘48人,我軍也付出了沉3艇(魚雷艇),傷13艘、亡21人、傷83人的代價。
  • 慈禧力排眾議保下一艘國產戰艦,甲午海戰,此船險些擊沉日本旗艦
    一方面,清朝積極購買國外先進戰艦;另一方面,清朝開辦造船廠和學堂,聘請大量外國工程師,開始製造國產的鐵架戰艦。經過一段時間的人才積累,江南造船廠製造了中國第一艘魚雷艇巨鯤號。下水儀式上,前來觀禮的法國官員在仔細觀察了巨鯤號後,認為它雖然在技術上不見得比法國的掃雷艇先進,但在具體應用上,並不弱於世界同期同類艦艇,甚至要比法國人自己通用的掃雷艇還好用一些。
  • 黃海海戰,北洋艦隊襲擊日本海軍作戰部長,險些改變歷史!
    文/滅霸他爸提到甲午戰爭時期的北洋水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鎮遠」號和「定遠」號等主力鐵甲戰艦,其實當時北洋艦隊還裝備了一批魚雷艇,其中13艘參加了黃海海戰,還險些擊沉日軍戰艦。1877年,英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魚雷艇,命名為「快速」號,第二年,沙俄海軍用魚雷擊沉對手土耳其一艘戰艦,創造了魚雷取得的第一個戰果。與此同時,位於地球另一側的清王朝,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斥重金從英國購買鐵甲戰艦。
  • 中途島海戰時的日本海軍有多強大?出動8艘航母、上百艘戰艦
    近日中途島海戰再次成為軍迷們熱議的焦點,在這場規模龐大的海上對決中,美國和日本均出動了大量的航母、戰艦和作戰飛機,展示了當時各種類型的海戰艦艇。中途島海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很強大,僅航母就出動了8艘,還有上百艘各式艦艇。相比之下,美軍的作戰艦艇規模要小很多。
  • 崇武古城街景
    到泉州一定要到崇武古城去看看。始建於1387年的崇武古城,是明朝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裏海疆修築的60多座城堡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座,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用花崗石砌成的古城池。中國古城眾多,城址多選擇在平原地帶,是為保護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建。
  • 單艇突襲艦隊 近戰用手榴彈
    在「解放」號和「桂山」號與敵艦隊浴血苦戰的同時,「先鋒」號和「奮鬥」號炮艇也在垃圾尾以東海域與國民黨海軍2艘炮艇展開了激戰,取得了擊沉、俘虜各1艘的勝利。儘管垃圾尾海戰年輕的人民海軍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卻以敢打敢拼的大無畏氣概打出了人民海軍的威名,並勝利配合陸軍於8月一舉佔領萬山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