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唐蕃古道重鎮「瀾滄江源第一縣」的變遷
中新社青海雜多4月16日電 題:千年唐蕃古道重鎮「瀾滄江源第一縣」的變遷作者 李江寧 魯丹陽從部落變成村莊,從趕牛進城到開車出省,從燒牛糞取暖到清潔取暖,從全縣只有一條砂石路到省道、國道。佇立在千年唐蕃古道的瀾滄江源第一縣——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小的時候,雜多還沒有建政,那時候這裡分成3個部落,一共有8000多人。我出生的地方叫格吉部落,現在叫鬧叢村。」說起雜多縣幾十年的變化,年過七旬的同共回憶說。
-
年許扎西與格吉百靈三部曲
只是幾天來風雨一直不離不棄,我們的嚮導兼翻譯——雜多縣文明辦主任才代吉幾近「花容失色」,話也講得越來越少,末了開始牽掛起家中獨處的孩子。這才想起大周末的,我們做得有些過分了!他的名字叫年許扎西,今年62歲,是扎青鄉地青村地地道道的牧民,雜多縣格吉部落「格吉薩三紮」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車子停在沿街的一排鋪面前,門口站著一位身穿深藍色夾克、戴著石頭眼鏡的老人,旁邊陪著他的,是一個30歲開外的小夥子。才代吉告訴我們,這位老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年許扎西。
-
2020瀾湄萬裡行:走進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下)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管委會採訪(央廣網發 通訊員胡友軍 攝)央廣網雜多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雷)10月15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繼續在瀾滄江源第一縣——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採訪。
-
詳細介紹玉樹冬蟲夏草的各種知識
很多人都知道青海玉樹的冬蟲夏草比較好,但可能只看到過玉樹蟲草的樣子,沒有更深刻的了解玉樹的蟲草的各個方面,下面我就「詳細介紹玉樹冬蟲夏草的各種知識」,希望讀者對我們玉樹蟲草有更根本的了解! 玉樹基本介紹
-
關注冬蟲夏草
新華社記者吳光於攝冬蟲夏草催生三江源「創富神話」 新華網青海頻道5月25日電(記者吳光於 周竟)35歲的諾布扎西已經多年不放牧了。十多年來,他懷揣著來自故鄉的冬蟲夏草,足跡踏遍了國內各大城市,將這種青藏高原的特產銷往各地。 他的老家位於人稱「蟲草第一縣」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阿多鄉。
-
【三江源,我們的國家公園】 年許扎西與格吉百靈三部曲
只是幾天來風雨一直不離不棄,我們的嚮導兼翻譯——雜多縣文明辦主任才代吉幾近「花容失色」,話也講得越來越少,末了開始牽掛起家中獨處的孩子。這才想起大周末的,我們做得有些過分了!他的名字叫年許扎西,今年62歲,是扎青鄉地青村地地道道的牧民,雜多縣格吉部落「格吉薩三紮」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車子停在沿街的一排鋪面前,門口站著一位身穿深藍色夾克、戴著石頭眼鏡的老人,旁邊陪著他的,是一個30歲開外的小夥子。才代吉告訴我們,這位老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年許扎西。
-
玉樹向武漢捐贈冬蟲夏草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月18日,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向武漢疫情一線醫務人員捐贈冬蟲夏草儀式在西寧舉行,共捐贈26斤、價值208萬左右的冬蟲夏草。此次疫情給全國人民、特別是武漢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嚴峻考驗,全國人民心系武漢,遠在2500多公裡外的雜多縣人民群眾的心也無時不刻關注著武漢的情況。當年玉樹發生地震時,國家舉全國之力幫助玉樹重建了家園,玉樹人民在疫情面前也要盡一份心、出一點力,為在前線戰鬥的醫護人員盡綿薄之力。
-
2020瀾湄萬裡行:走進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上)
央廣網雜多10月17日消息(記者張雷)瀾滄江正源扎曲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境內的吉富山區域。10月14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第二站前往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縣。早晨從玉樹市出發,驅車沿214國道轉345國道向西,穿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瀾滄江源第一隧道,歷時3小時,行程210公裡,抵達海拔4200米的雜多縣。
-
部門動態|雜多縣刑警大隊和治多縣刑警大隊聯合重案組成功破獲一起...
部門動態|雜多縣刑警大隊和治多縣刑警大隊聯合重案組成功破獲一起系列盜竊案 2020-08-13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玉樹雜多縣災後重建勝利收官
青海玉樹雜多縣災後重建勝利收官2/8) "← →"翻頁 9月23日,素有「瀾滄江源頭第一縣
-
我國冬蟲夏草產量佔世界96%,這3省最知名,6月滿山都是挖草人
在玉樹蟲草之鄉稱多縣,一早看到大批高原村民騎著摩託車上山,在路途看到不少山中搭帳篷的,當地人介紹說,這些全是挖蟲草的,他們大多全家出動,吃住在帳篷裡。冬蟲夏草又名蟲草,是我國保健及滋補藥材,主要產於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地區,與人參、鹿茸並稱為中藥三大補品。冬蟲夏草長得像蟲蝙,其實它是一種草,為蝠蛾幼蟲的複合體,可藥食兩用。
-
...大型音樂人文風光旅遊宣傳專輯發布會暨「中國藏族山歌之鄉...
8月13日晚7:30,《瀾湄之源寶地雜多》大型音樂人文風光旅遊宣傳專輯發布會暨「中國藏族山歌之鄉」授牌儀式在玉樹州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隆重舉行。中國民協理事、玉樹州群藝館館長扎哇宣讀「中國藏族山歌之鄉」命名決定並為「中國藏族山歌之鄉」雜多縣授牌!
-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青海省雜多縣生態保護見成效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雜多縣美景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秦瑛蓮,攝影 蔡軍、張雷、陳曉): 瀾滄江-湄公河是一條流經六個國家的亞洲大河,起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並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
-
瀾滄江源第一縣
瀾滄江,又稱湄公河,是著名的國際河流,流經6個國家,亞洲第六大河,全程長4909千米,中國境內河長2021千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採莫賽東部,行政隸屬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湧曲,故雜多縣作為一條著名國際河流的發源地聞名於世外,有「瀾滄江源第一縣」美譽。
-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青海省雜多縣生態保護見成效
,起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並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雜多縣是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平均海撥4200米以上。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62769人,以藏族為主,還有漢、土、回、蒙古等民族。多年來,雜多縣的每一位群眾都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著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雜多縣政府鼓勵昔日的貧困戶開展生態管護,中小學校也將環保課程納入教學計劃。
-
雜多縣——「中國藏族山歌之鄉」
正是這種文化力,讓雜多縣成為了「中國藏族山歌之鄉」 ,雜多縣在山歌文化的歷史淵源、山歌曲調和山歌藝人的數量、山歌文化的普及度、政府和文化部門對山歌文化的保護力度等各個方面都可謂是根深葉茂、獨具特色,已經成為藏族山歌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聚焦玉樹「軟黃金」---冬蟲夏草(圖)
【天地網訊】 編者按: 2010年4月14日,一個揪心的日子,青海省玉樹縣發生最高震級7.1級的地震,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政府第一時間組織救災力量奔赴災區,全國人民又將溫暖的雙手伸給了藏族自治州同胞。「飲水思源」的冬蟲夏草商家更加感恩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