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昨天又逢中秋,滬上一隻只鮮肉月餅進入銷售的最後衝刺。記者採訪獲悉,受市場抑制三公消費影響,主打大眾消費的鮮肉月餅成為今年上海中秋市場上的唯一主角。參與競爭的商家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熱情更高。這使得一些老字號的鮮肉月餅輕鬆創下銷售新高,在月餅銷售「小年」交出了一份堪比「大年」的成績單。
「有條件做的都在做」
昨天上午十點左右,王家沙南京西路總店鮮肉月餅外賣窗口。「榨菜鮮肉的,買兩盒。」家住浦東的王阿姨對店員說,她想買點鮮肉月餅回去「應應景」。「排隊的人不少,不過速度挺快。」她笑著對記者說,這次她只等了10分鐘左右。此時,外賣窗口外人群蜿蜒,依次排著隊。
昨日中秋,滬上各大老字號點心店的鮮肉月餅生意進入最後的衝刺。和王家沙一樣,光明村、真老大房、泰康、長春食品商店……各處鮮肉月餅窗口前,依舊人頭攢動。一隻價格從3.5元到4元不等的鮮肉月餅,成為中秋「小長假」裡街頭最火的節令食品。
「有條件做的人家,現在都在做。」業內人士感嘆,鮮肉月餅一直是滬上常規點心。除了老牌的幾家老字號,新雅粵菜館、第一食品等也紛紛「殺」入這一領域。鮮肉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一大主角。
銷量突破小年局限
相比其他點心,鮮肉月餅的製作相對簡單,利潤也相對較高。不過,讓商家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市場的高度認可。
根據市糖制食品協會的分析,今年中秋節較早,與國慶節相距較遠。營銷期短,使得月餅銷售遭遇「小年」。更令行業對今年月餅行情不樂觀的,是國內厲行節約之風的不斷繼續,原先被付諸更多禮品含義的禮盒裝月餅受到極大衝擊。「由於盒裝月餅歷來是行業大頭,今年總體產量和銷量雙降的局面已成定局。」市糖制食品協會副秘書長馮富生說。
正因如此,不少月餅生產廠家的團購業務大幅下降。相反,零售業務卻不降反增。王家沙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周五是中秋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天,當日門店營銷額也創下歷史新高:僅總店一店的日營銷額就達30萬元,比去年最高峰的20萬元增長了50%。「中秋節當天預計銷量也將維持在20—25萬元左右。」他說,旺盛的零售業務令王家沙今年的銷售依舊看漲,「總體來看,今年月餅的零售部分同比增長了30%左右。」
據了解,由於是手工製作,上述營銷額已達王家沙的生產極限。「這兩年,鮮肉月餅越來越受到歡迎,我們每年都要在產能上挖潛,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該負責人說。
效應或延至中秋後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的月餅市場上,鮮肉月餅堪稱一枝獨秀。而一隻只小小的鮮肉月餅,還在為行業帶來更多的輻射效應。
首先,是產品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商家放下身價做鮮肉月餅,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特色的同時,不斷出新。」王家沙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店除了招牌的榨菜鮮肉月餅,今年還推出了蟹粉鮮肉月餅。「好的時候,一天可賣出1萬隻蟹粉的。」
更重要的是,能不斷引來成群客流的鮮肉月餅,成為拉動各大老字號整體消費的關鍵法寶。
以每次排隊動輒六七個小時的光明村為例,不少顧客在為鮮肉月餅「瘋狂」的同時,也多多少少同時購買了它的熟食產品。在月餅銷售高峰的近半個月裡,王家沙南京西路總店的堂吃營業額也同比上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