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來形容。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那些經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城市最本土的記憶和情誼。在城西就有這樣一家店,用老底子的上虞味道烙刻著上虞人心中最深沉的記憶,它就是謝老家食堂。

再開新店,打造屬於上虞人的餐飲

下午4時,陽光正好,沿著復興東路前行,路旁出現一幢高樓,這是城西的雙語大廈,謝老家食堂便坐落在大廈一樓。門口印著一個大大的「謝」字,一下子抓住來往路人的視線。簡約的中式風格,別有一番風味,推門而入,又是另一番光景。店內的設計以紅棕色為主調,質感典雅別致,配合悉心營造的燈光效果,盡顯別具匠心的古雅。

一側的明檔上擺滿各式菜餚,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讓人不禁食指大動。再走進,開放式的大灶臺上,一鍋鍋砂鍋燉菜「咕嚕咕嚕」冒著熱氣,肉香、醬香、菜香隨著熱氣蒸騰瀰漫,讓人覺得仿佛步入美食的仙境之中。

「這是謝老家食堂在上虞的第三家店,今年6月開業。」謝老家食堂合伙人之一的馬培中介紹,作為上虞本土快餐品牌,謝老家食堂一直致力於提升自身發展水平,打破食客對傳統快餐的刻板印象。「因此,每一家店從裝修風格到菜品樣式都會根據店鋪周邊目標消費群體的差異而進行改變。」馬培中告訴記者,謝老家食堂雙語大廈店相較其他兩家店,整體感覺更顯年輕和簡約。

堅守本味,讓兒時回憶在舌尖暢遊

有一種味道,是時間衝不淡,記憶抹不去,距離拉不遠的。一個人即使走遍了大江南北的風風雨雨,吃遍了酸甜苦辣,最後渴望的一定是自己家鄉的味道。作為土生土長的上虞快餐品牌,謝老家食堂一直堅守上虞本味,探尋「古早」味道,讓兒時的回憶在舌尖暢遊。

老上虞味道從早餐便已經開始。謝老家食堂的早餐時間從早上5時開始,為了能讓食客吃到最新鮮的食品,工作人員凌晨兩三點便開始忙碌起來。提起上虞人的早餐,豆漿、油條、小籠包必不可少。碗中放入醬油、榨菜粒、紫菜、蝦米,倒上一勺現磨的豆漿,鹹香四溢,再配上一根金黃的油條,鬆脆適度,嚼勁十足,或是一碟熱氣騰騰的生煎包,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在口中久久不散。

等到了午市或夜市,點上一盤油亮誘人的紹興名菜——黴乾菜燒肉,肥而不膩,吃上一口,鹹鮮適口,滿嘴留香。或者來上一盤由莧菜梗、南瓜、白豆腐組成的蒸三臭,清香軟酥,鮮美入味,配上一大碗白米飯,讓人不禁大呼落胃。

家鄉的味道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也送走了一個個在外打拼的遊子,它更像是一根繩子,仿佛順著它,人們回到了故鄉。謝老家食堂裡的菜餚沒有花樣的擺盤,沒有花哨的套路,但就是這份簡單和純粹,卻能讓每一位為生活而辛苦拼搏的上虞人吃上一口地道的上虞味道,感受那份如家般的溫暖。

注重創新,烹製符合年輕口味的菜餚

餐飲店的菜品創新是一家店經營的重要策略,更是其持續發展的動力。菜品只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才能跟上潮流,更好地為食客服務。

下午5時不到,陸續有食客走進謝老家廚房,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會在酸菜魚區域駐足留意。只見一名燒菜師傅正將切得可以透光的魚肉放入漏勺中,然後浸入濃湯中不停搖晃。約30秒,等待魚肉出鍋,一盆酸辣可口的酸菜魚便製作完成了。「這是我們新店開創的全新烹製方式,將部分菜品的製作過程搬到食客面前,讓他們吃得更加安心、放心。」馬培中介紹。

此外,謝老家食堂雙語大廈店還新增了鐵板燒系列。鐵板師傅根據食客點單情況,直接在明檔前現場製作。只經過簡單醃製的食材在滾燙的鐵板上吱吱作響,讓食客在味覺和視覺上都得到享受。「這是根據年輕人獵奇、追求新意的特點特意開創的。」馬培中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推出了鐵板小黃魚、鐵板牛排、鐵板韭菜雞蛋等較為常見的菜餚,接下來將根據食客需求,推出更多菜品。」

相關焦點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 謝老家食堂:還原上虞老底子的味道
    、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來形容。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那些經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城市最本土的記憶和情誼。在城西就有這樣一家店,用老底子的上虞味道烙刻著上虞人心中最深沉的記憶,它就是謝老家食堂。
  • 遇見臺灣:古早的味道
    內容簡介:《遇見臺灣:古早的味道》是一本傳統臺灣美食文化的書。「古早」在閩南語中意為「過去、曾經」,本書由蔡瀾、貓力、廖信忠等十餘位知名老饕、旅行家撰寫文章,並配以精美全彩插圖,在字裡行間帶讀者領略臺灣傳統小吃的魅力。所謂古早,就是流淌在鄉野田間的樸素情感,徜徉在時代洪流中的家的味道。
  • 「古早臺灣,重拾記憶」,臺拾記拾取80後的記憶並將其延續
    「古早」這個詞,是福建閩南以及臺灣地區興起的,在現在的臺灣電視節目中也會經常提到。所謂古早,就是有一些年代了,像80後兒童時期的吃過的美食或者那個年代的建築,例如膏蟹米糕、古早味蛋糕、拱門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以前觸手可及的,現在漸漸被淡忘或者直接消逝,也是現在的人們所懷念的,這就是充滿情懷的古早味。
  • 良味|古早味道的豬油拌飯
    這不就是兒時[醬油拌飯]的味道嘛?好友是北方人,搖頭說他小時候沒有吃過。我告訴他,我們小時候沒有菜時,頂級下飯的必殺技就是醬油豬油拌。確實很好吃,小時候可以連吃兩碗。現在看著茶碗大小的[豬油拌飯],賣著招牌的價格,有些哭笑不得。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下飯的必殺技——[豬油拌飯]的製作。所謂古早,其實就是指有一些歷史了。古早的東西一般都是過去那個年代的產物。
  • 技藝尋味,一碗翔安番鴨面線,傳承最道地的舌尖記憶
    傳承的美味不只是口口相傳更是一種技藝的傳承是一種鄉情、鄉味的傳承與執念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翔安番鴨面線正港的廈門味道一起感受這舌尖的記憶情節~在廈門中山路的後廳衙小巷子裡,這家翔安番鴨面線的一碗好的鴨肉麵線,承載著店主夫婦與大半食客生活記憶的味道,已然深刻進這家老店六年的斑駁歲月中,無言訴說著讓人動容的千愁萬緒。
  • 尋,味道記憶
    在你的記憶中,兒時的味道是什麼味道?酸~甜~苦~辣~還是鹹~兒時家鄉的味道總讓一個個離開家鄉的年輕人,滿懷記憶!當你品嘗到那似曾相識的味道,就像一段段回憶觸及你的味道記憶,在你的舌苔開始躁動,讓你想起那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 在馬來西亞新山,品嘗古早與潮流的味道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來到馬來西亞的新山,你可以在古早與潮流的味道之間穿梭,古早這個詞在閩南以及臺灣地區比較多,簡而言之就是懷舊的意思。店裡的蛋糕,依然保持著老派的賣相和古早的味道。麵包看起來也非常的實在,沒有花裡胡哨的樣子及包裝,就這樣躺在架子上,不溫不火,不急不躁。
  • 舌尖上的老味道找回記憶中的年味兒
    晨報訊「這大粉皮,就是我小時候吃的味道。」2020年1月13日,70歲的張大媽在星海會展中心2020大連春節年貨商品博覽會上,由衷地說。一大早,她就和老伴來這裡買年貨,前幾天買回家的嘗了嘗味道,發現就是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
  • 古早,古早——行走的軌跡
    每一個城市,伴著晨曦或晚風,一直存在記憶裡慢慢發酵醞釀。但沒有一種風格可以囊括她的特徵,因為摩登的101、典雅的臺北故宮、霓虹閃爍的夜市、墾丁的蒼茫海浪、花蓮的峻峭山巖、野柳合著細雨的海風,都散發著各自的氣息,形成雜糅的混沌之美。掀開斑斕炫麗的面紗,我更喜歡她淡淡的古早味。很喜歡這兩個字,素樸平和,蘊藏著溫潤從容。
  • 古早口味穿越小說推薦:《夢裡雲歸何處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本非常古早的言情穿越小說(……)大概古早到什麼程度呢,小編號稱十年書齡,那麼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這十年裡的第一年。今天推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結局的一首詞真的很美。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夢裡雲歸何處尋》,作者是晉江文學城的白菜。文案:莫名其妙來到紛亂的三國,莫名其妙地捲入一段段感情的糾葛,該愛誰,該恨誰,該選擇誰?愛怎麼斷,才能瀟灑來去不留一絲遺憾?烽火硝煙下,兒女情長是否註定被湮沒?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2018-04-12 10:30本報記者 蘇 寧攝  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知行港澳)  本報記者 蘇 寧  出來玩一趟,帶點什麼禮物回去給親朋?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 細數石獅老街那些古早美食 你還記得多少
    ­  地址:糖房街21號­  營業時間:8:00-21:00(8:00左右有潤餅皮,10:00左右才有菜)­  相信上面的各色美食,很多土生土長的石獅人小時候都吃過,可以說,在上一代人的記憶裡,這些就是原本該有的味道。不管時光如何流逝,世事如何變遷,老城區的味道依然是那麼的地道,去哪裡都再也找不到這種記憶中的味道了。唯有在老城區才能尋到這耐人尋味的古早味。
  • 美味鍋邊糊,舌尖上的記憶……
    西安的胡辣湯,武漢的熱乾麵,重慶的酸辣粉……每個地方都有令人牽腸掛肚的吃食;東張的紫菜餅,龍田的番薯丸,江陰的豆腐燜……每個福清人的舌尖上都有這些美食深深的烙印。 記憶裡的小時候,我拾起一根柴火丟進灶膛,火苗吞噬木柴並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廚房裡煮「鍋邊」的畫面頓時熱鬧起來。
  • 齊民市集,古早的味道
    邁入餐廳的瞬間,空氣仿佛飄來濃濃的古早味道(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那些極具年代感的擺設,從紅黑相間的鳥籠燈飾,到早年日本引進的傳統酒甕,令空間散發出大都會裡少有的淳樸古風。
  • 從街巷中探尋城市記憶 在舌尖上品老太原味道
    原標題:從街巷中探尋城市記憶 在舌尖上品老太原味道   太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蘊藏著2500多年的歷史文化記憶。
  • 到永福宮巷逛個食雜店,記憶裡的校園味道,廈門古早味!
    其實校園周邊的小店一直都是存在於我們記憶裡的,這麼一處小地方總歸在學生時代給過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那時候我們的消費不會太高,直到走入社會以後才會發現回憶是那麼美好!今天說到華僑中學附近的這條小巷子,主要是因為它除了位於學校周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還是有些閩南特色的。
  • 橫山記憶||舌尖上的老城味道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記憶中的橫山縣城,就兩條街,稱為大街二街。二街其實就是出入縣城的一條公路,南北向,靠著山根,街道兩邊甚少門面,住戶大都在楊柿山上,放學找同學玩,經由郵電巷或武裝部巷,穿過二街,爬上短坡或長坡,就到了要好的同學家裡。二街最熱鬧的地方是汽車站,和拐溝溝上去的糧站、幼兒園。
  • 《美食江湖》探店|愛琴海廣場【阿祖蛋糕】送給聽眾20份
    1044《美食江湖》探店本期推薦愛琴海購物廣場新開業的
  • 探夢· 尋真——國貿商城2019節日季開啟
    作為迪士尼官方授權的該主題活動合作方,北京國貿商城同步推出「探夢·尋真」大型主題展。國貿商城2019節日季將持續到2020年1月3日。通過身臨其境的場景打卡活動、科技感十足的線上線下互動,為北京市民帶來夢幻奇妙的繽紛節日季。
  • 嵐山日式料理 合肥難得有一家臺灣古早味道的日料
    這家店的位置在九華山路美食一條街,很獨樹一幟的存在,要知道九華山路上的美食都是以土菜為主,突然來了一個小清新,特別顯眼。烤鰻魚,調配的醬汁古早味濃,甜中有淡淡的苦,很像在臺灣吃的味道。  鐵板牛肉、陶盤牛肉和羊排,個人覺得還是鐵板牛肉味道更足更香濃些,板鮮韌嫩,好吃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