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尋味,一碗翔安番鴨面線,傳承最道地的舌尖記憶

2020-12-13 Shopaholic

傳承的美味

不只是口口相傳

更是一種技藝的傳承

是一種鄉情、鄉味的傳承與執念

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翔安番鴨面線

正港的廈門味道

一起感受這舌尖的記憶情節~

在廈門中山路的後廳衙小巷子裡,這家翔安番鴨面線的一碗好的鴨肉麵線,承載著店主夫婦與大半食客生活記憶的味道,已然深刻進這家老店六年的斑駁歲月中,無言訴說著讓人動容的千愁萬緒。

一碗翔安番鴨面線,必須具備「三好」要素!這也是傳承擁有源源不斷回頭客的主要原因~

番鴨面線非常注重養生,而這養生之物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四物湯!四物為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傳承的四物湯,是來自代代相傳的熬煮秘方,這份快要失傳的味道,就這樣在傳承一直傳承下去。

這裡的番鴨面線的關鍵就是這湯頭~ 四物藥材加30味中藥紮成藥包,與番鴨在二十多載的這兩口土砂鍋中熬煮數小時,藥膳味撲鼻而來香濃四溢,湯色金黃油亮卻不覺膩味。幾口藥膳湯下肚,一股暖意,簡直滋補神器!

對於番鴨的選擇也非常講究。選用水庫老鴨,肉質非常純正。

經過與藥材的熬煮後夾雜著淡淡的藥膳味,入口居然一點也不抗拒~ 肉質緊實不柴,管飽!

只有手作,才是溫度的傳承,面線採用古法手法製作而成的手工面線。面線只需要放入開水中煮製一分鐘,即可起鍋。好的手工面線,絲絲分明,久泡不爛,就算吃得慢在湯裡泡久後入口也是非常有韌性~

燙煮後的面線,淋入滋補四物湯,加上番鴨肉,一碗濃香的招牌番鴨面線就可以上桌啦~鴨湯鮮而濃鬱,鹹淡適中,上層清透。鴨肉不柴不澀,嚼著軟爛入味。一盅湯,一碗麵,邊吃邊淋湯以確保面線不會糊掉。

店裡除了有四物湯為底的招牌番鴨面線,同樣優質的湯底,其他不同加料的面線也非常有記憶點~

鴨腿及鴨翅面線,鴨腿很大一支佔據了整碗面線的位置,和鴨翅一樣撕咬開來,酥香糜爛。

鴨胗整塊燙熟入罐,鮮脆韌勁,彈牙爽口,也是另一番風味!

海蝦和海蠣面線一上桌就徵服我的視覺和嗅覺!面上滿滿的都是料,色澤搭配就深得我心!加的海蝦亦或是海蠣的料很足,湯底也非常鮮美~

對於從小在廈門長大的我而言

一碗熱乎地道的番鴨面線

就是屬於冬日裡親切又熟悉的古早味道

醇厚濃鬱,清潤補益

是我們無法抹去的

舌尖上的鄉味呀

翔安番鴨面線(思北店)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北路後廳衙巷1號101室之一

人均:25元

相關焦點

  • 隱藏於老城巷子裡的古早味小吃,翔安番鴨面線
    隱藏於老城巷子裡的古早味小吃,翔安番鴨面線BY小企9999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在我國古代曾被視為農曆十月的大節,迎冬習俗非常豐富,其中有一些傳承至今。廈門老城區思明北路一條巷子口,藏著一間翔安古杲味小吃店,招牌就是四物番鴨湯。所謂四物,是指四種搭配使用的中藥:當歸、川芎、炒白芍、熟地「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著名經方。主治血虛、血熱、血燥及婦女月經不調諸證。
  • 冬日暖胃秘籍:幹了這碗翔安番鴨面線!元氣滿滿不懼寒
    前段時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湧現了不少廈門的地道美食。同安封肉,廈門面線等這些廈門土著們再熟悉不過的特色美食,饞哭了五湖四海的吃貨朋友們。 這家【翔安番鴨面線】七年前便安置在看了廈門的思北與中山路之間的這條歪斜巷子裡,招牌低調。
  • 是什麼動力驅使我們近40度的高溫天氣出來吃一碗番鴨面線
    近40度的高溫天氣是什麼動力驅使我們出來吃番鴨面線?是愛嗎?是責任嗎?那當然是好吃呀!招牌番鴨面線鴨腿鴨心鴨胗面線四物湯一碗下肚,嗝,超滿足。思明北路後廳衙巷口也就是思北特香包往中山路方向的這家翔安古早味番鴨面線。
  • 那來吃一碗暖心暖胃的番鴨面線吧!
    這麼一碗傳統地道的四物番鴨面線,是不是足以讓囊中羞澀的你抵禦住這個冬天的寒冷,這個冬天唯美食不可辜負!這麼一大碗讓你暖心暖胃的番鴨面線要多少錢?不要88,也不要68,真的只要18元!是不是驚呆了!這家位於廈門思北的翔安番鴨面線,有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覺,隱藏在思北的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裡,要不是朋友帶路,我竟然錯過這美味!地道古早味,傳統四物湯,這裡有的很簡單,就是番鴨面線,純粹的小店,純粹的美食。很樸實的小店,面積不大,也就十來平米吧,餐廳裡擺放著幾張小方桌供客人用餐。
  • 開在中山路小巷裡的夫妻店,番鴨面線一碗賣18,料多到要溢出來!
    翔安番鴨面線,便是其中值得打卡的一家。這家是一對夫妻開的老店,在思北特香包附近,後廳衙巷1號101室之一。門面不大,但招牌很顯眼。小吃店的環境乾淨整潔,兩口大砂鍋坐鎮,古早味就都在裡面了~番鴨面線的湯底,是由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四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四物湯。
  • 十幾年來一直溫暖的番鴨面線,好吃的秘訣全靠店裡的兩口鍋?
    在閩南人的小吃名錄裡,番鴨面線絕對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味道,尤其到了冬天,它便成了大家心中最熟悉的味道。位於中山路的後廳衙巷,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番鴨面線店,名字就叫做「翔安番鴨面線」。夫妻倆每天開店的第一件事,就是熬製四物湯,這一鍋湯,成就了他們家的番鴨面線。他們家的番鴨面線種類不少,最受歡迎的要屬這款招牌綜合面線。一大碗滿滿的都是料,有鴨腱、鴨心、鴨肉等,用料非常豐富,一次性就可以吃遍多個部位,吃起來超滿足。裡面的食材很新鮮,都是每天現煮的。另外一款很多人點的是鴨腿面線。
  • 巷弄裡的老廈門古早味,獨一無二超大土砂鍋,熬出地道番鴨四物湯
    對於許多廈門人來說,番鴨四物湯並不陌生,那是小時候媽媽或奶奶時不時就會熬煮的補湯。一隻正番鴨,加上從藥房買來的「四物」,即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這四種藥材,燉煮出的湯汁黑黑的,淡淡的藥香,還有番鴨的香嫩,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 兩口有年頭土鍋,幾代人研究四物配方,廈門這碗番鴨面線大補
    要燉好一鍋四物湯可不容易,偶然路過思北,在後廳衙巷聞到一陣四物湯的飄香,尋香找到這家在角落裡,店名也極為低調的「翔安番鴨面線」。香氣便是從這兩口大鍋飄出來,看鍋的顏色樣式,少說也有十幾年了。問了老闆果然是頗有歷史了。
  • 廈門這家25年老店,憑藉一碗鴨肉麵線登上舌尖3,人均50便能吃飽
    一碗鴨肉麵線究竟有什麼魅力?登上了舌尖3,又上過金磚宴席,老廈門人會告訴你,這真的是超值的一碗麵線!四物番鴨湯,精選優質的紅臉正番鴨,加入當歸、熟地等十幾種中藥藥材,文火慢燉幾小時,湯清而入味濃鬱,一定要搭配面線一起吃。
  • 石花膏面線糊等上《舌尖上的中國》 刷屏泉州人朋友圈
    其中,一家「老盧面線糊」的店鋪,就出現在「舌尖3」上。  ­昨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有點冷,來自石獅的邱女士,又特地驅車前來,只為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邱女士說,她在晉江出生,小時候就與「老盧面線糊」相識了,數十年一直來光顧。幾年前,邱女士到石獅開童裝店,但是每年都要來這家面線糊吃上一碗。在邱女士眼裡,吃的不僅是面線糊,更是一種情懷,「沒來吃,感覺心裡缺了點什麼」。
  • 傳承了幾代人的翔安古早味,竟隱藏在一個小巷子,一般人都找不到
    四物為什麼要燉番鴨?從記事起,似乎家裡的長輩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或許這就是老祖宗們經過無數次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最佳搭配。此外,烹飪的器皿也很重要,用土陶罐煲煮出來的四物番鴨最為好吃,印象中小時候都是用這樣的鍋來煮鴨湯的,可惜現如今已鮮少見到這種土鍋的身影,所以總覺得煲出來的湯總是缺了那麼一點感覺。
  • 咱厝古早味,地道的翔安美食!
    ,這裡有最地道的年味,也有現成的美食在翔安許多地方,無論婚喪嫁娶還是家庭聚會,流行請廚師到家裡掌勺宴席,一來主人家省事、菜金豐儉隨意;二來菜色口味好,深受客人歡迎。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寮豆乾傳統製作技藝,是這樣做出豆乾的……鄉村,是一份濃濃的鄉愁、是農村走出的孩子們心靈的歸宿、是記憶憂心不可或缺的篇章。
  • 尋味 | 石獅流傳百年的青蓮面線
    ,村裡的二十幾戶人家,都是祖傳的面線世家,個個精通面線製作手藝,在食品機械化生產的時代,傳統手工面線又是如何生產和生存的呢?傳統手工面線製作技藝,是青蓮祖先們留給後輩最寶貴的財富。據傳,青蓮面線的製作工藝始於宋代。數百年來,延續著父傳子,子傳孫的繼承模式,是石獅遠近聞名的手工面線專業村。
  • 早餐吃一碗麵線竟然吃出了酒駕 駕駛員追悔莫及
    廈門網訊(記者 蕊蕊 通訊員 劉武峰 張立志)早上吃了一碗美味爽口的面線,沒想到卻被查出酒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手捧處罰文書的駕駛員林某追悔莫及。
  • 【來自後坑村的故事】後坑手工面線
    送行,吃上一碗太平線面,希望一路順風。迎客,吃上一碗雞蛋線面,表示為來客洗塵。孕婦分娩後吃雞湯線面以調養身體,可以使奶水通暢。辦滿月酒、生日酒時,頭道菜一般用面線,表示福壽綿長、長命百歲。正月初一清晨祭拜天地神靈後,家裡會煮上面線作早餐,預祝一年到頭順利吉昌。閩南辦宴席通常用「五大姓」,即線面、米粉、麵條、芋頭、糯米飯,線面是居首位的。如果是壽宴,無線面則不成席。敬神的三牲,要用線面配伍。
  • 尋味┃一碗炒年糕裡的鄉愁記憶
    開欄語 一碗炒年糕的回家誘惑、一片山坡梅林的童年記憶、一件竹編籮筐的鄉土情懷、一座古村老屋的歲月印跡……為更好地展示我省「三農」靚麗風景,浙江農業農村官微今起推出「尋味」「尋景」「尋美」「尋根」「尋蹤」等系列欄目,與你一起找尋綠水青山間那些熠熠閃光的鄉野明珠
  • 驅車一個半小時,只為了翔安的12道村味
    離廈門市區約40公裡的翔安大帽山境寨仔尾裡,車程約一小多小時到達,彎曲的山路上,依稀可見那炊煙嫋嫋,隱藏在大山裡的小村莊,有著世外桃源一般,綠竹、老樹、與紅磚石牆的老厝遙相呼應。
  • 廈門地道本土餐廳,以一道鴨肉麵線登上舌尖,以味會友人人愛!
    味友鴨面線,招牌主打,這道菜可是頗有來頭,上過舌尖2,上過金磚會議。面線和鴨肉湯是分開盛放,吃的時候先將幹撈麵線舀入碗裡,再澆上一勺鴨肉湯,鴨湯四物味道濃鬱,番鴨滋補,面線格外Q。廈門土筍湯,作為廈門排行第一的黑暗料理,很多外地人不敢吃,覺得是蟲子做的,很可怕,然而,其實卻是滋補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