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四十年,一位臨退休老師的求助:救救我的妻子

2020-12-10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丁豐林

原本再過兩個月,趙寶成老師就要從三尺講臺走下來,開始安享他的退休生活了。然而,因為妻子突發重病,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裡生死未卜,不僅將他的生活徹底打亂,而他已經傾盡所有,卻仍然面臨巨大缺口的治療費用,更讓他陷入無助的境地。

趙寶成是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大郎寨村人,多年來一直在鄰村的馬莊小學擔任語文老師。從1979年開始,他已經在講臺上站了41年,教出了數千名學生,自己也先後獲得過焦作市模範教師、沁陽市骨幹教師等諸多榮譽。按照政策,已經60歲的他在今年10月份就將正式退休。

可就在今年的7月5號,趙老師的妻子趙麥秀在自己家中,突然感到眼睛有些模糊,接著很快變成幾近失明。趙老師趕緊帶著妻子去往沁陽市人民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因動脈瘤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並致雙眼眼底出血,玻璃體混濁,造成失明。

第二天,趙老師帶著妻子轉院到焦作市人民醫院,做了介入手術。手術之後,妻子一直在醫院觀察調養,但是眼睛仍時常感覺不適,視力也沒有恢復,此時的醫療費用已經高達20多萬元了,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這幾乎是他的全部積蓄了。但趙老師不願放棄,他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眼睛。

7月31號,趙老師帶著東拼西湊的幾萬元錢,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求醫。8月6日,醫院的專家為趙麥秀做了玻切手術和人工晶體置換手術。然而,手術後不到半個小時,妻子突然變得意識模糊,不能說話,立即被轉至重症監護室,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出他的妻子發生了左側腦動脈大面積梗死。

當天夜裡,醫院為就他的妻子做了腦血管開通術,第二天又檢查出存在大腦出血、顱壓升高、腦疝的情況,十分危急,醫院又為他的妻子做了開顱減壓術。

兩天三次手術,綜合治療費用又花了十多萬元。現在他的妻子住進了危重症醫學醫學科的重症監護室,每一天的花費都在一萬元左右,截止到8月11日,在鄭大一附院的花費也達到了16萬元,而妻子仍在重症監護室,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一場大病,讓一個原本平靜幸福的家庭接近崩潰。一個多月下來,光是給妻子的醫療費用就超過了40萬元,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根本無力承擔,趙老師做了一輩子教師,全部的積蓄也不夠支撐。而他的子女都是在外地打工,能力也極其有限。

一邊是妻子在重症監護室裡生死未卜,一邊是每天都得一萬多元的治療費用,萬般無奈之下,趙老師只得去水滴籌平臺申請募捐。8月8日上午,水滴籌平臺的工作人員也趕到醫院,現場為他開通了籌款渠道。四天下來,愛心人士已經為他的妻子籌集了五萬元多元的治療費。

儘管有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但這些愛心款項對於每天都要一萬多元的治療來說,仍然是遠遠不夠。

「趙老師四十多年來,一直都默默地在講臺上教書育人,我們了解到他的情況後,也願意為他們一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水滴籌平臺的工作人員徐壯壯表示,他會向公司匯報趙老師的情況,申請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這一個雖不富裕的家庭,生活一定會很幸福。但是一切美好的希望都被病魔碾得粉碎。一個多月來,趙老師輾轉了多家醫院,寢食難安,心力交瘁。而支撐著他堅持下去的唯一力量,就是不能放棄對妻子的治療。已經鬢染微霜的趙老師,希望通過媒體向社會求助,懇請更多的愛心人士能伸出援手,給他的妻子一個希望,給他的家庭一個希望。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一格

相關焦點

  • 【緊急求助】來自裡湖竹林一小夥的求助:請救救我患有血管塞,腦管塞的母親!
    請救救我患有血管塞,腦管塞的母親!
  • 四川廣元昭化區退休幹部張仕連:風臨勁竹貞心在 月映清輝矢志高
    退休前5年,他自費購買理髮工具,義務為學生理髮,被學生親切地稱為「理髮師校長」;退休後,他義務修路護路21載,被村民譽為「尖山愚公」;如今,身患癌症的他,自感生命短暫,為感謝組織多年培養教育,三次交納特殊黨費共計2.1萬元。
  • 救救我兒子,他才2歲!安溪採茶女蘇秀越泣血求助【感謝捐助轉發】
    【緊急求助】救救我兒子,他才2歲!
  • 八旬退休教師賣棺材板做公益 44年堅守偏遠山區
    每個月有退休工資2000餘元,卻規定老兩口月生活費不超50元;親生女兒有困難前來求助,卻被拒絕,這樣一位對自己和親人「刻薄」的八旬老人,卻將節省下來的錢全部投入公益事業,甚至不惜將自己的棺木賣掉修路……他就是歙縣杞梓裡退休教師方欽忠。
  • 43年青絲變白髮,這位用一輩子讀透幾本教材的老師退休了
    【人物檔案】齊天鎖,62歲,河北省保定市大嶺後村嶺後小學教師,山區執教43年。【感人瞬間】「謝謝齊老師!」11月28日,在保定市大嶺後村嶺後小學操場上,全體師生向執教43年的齊天鎖老師鞠躬致謝,歡送他離校退休。
  • 工作5年,轉行當老師,可行嗎?老師教書育人,選擇就要用心
    工作才5年,年齡不會超過30歲,轉行做什麼都可以的,做老師當然可以了。其實每個人在大學畢業之後都會嘗試不同的工作,有些可能運氣好,一下子就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些是工資比較高,有些是自己喜歡的,但有很多人想找到一份自己相對滿意的工作,其實並不容易,不斷嘗試著換工作,就成了必然。
  • 劉永志老師:當教書育人的「班級之魂」
    劉永志老師輔導學生 圖/受訪者提供將學生個人的成長鑲嵌在集體之中1995年7月,一位年輕人背著行囊從大學校園來到番禺大石這個城鄉接合部,任教於大石中學。這位名叫劉永志的年輕老師負責為初中同學教授英語。「隨著教學的深入,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非智力因素。」劉永志表示,「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個人的想法、目標、與他人的關係等等,而單純的學科教學顯然無法涵蓋這些因素。」隨後,在2012年,劉永志的教育重心轉向了班主任工作。
  • 一支用了四十年的英雄牌鋼筆
    一支用了四十年的英雄牌鋼筆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我今年五十二歲了,與我形影不離時間最長的不是自己的父母,也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一支英雄牌鋼筆。它一直形影不離地陪伴我四十年了,可謂是我的最好的、最貴重的寶貝。在我十二歲的時候,也就是小學畢業前夕,我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三好學生,老師便將一支英雄牌鋼筆獎勵給我。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支英雄牌鋼筆,在八零年左右時期,英雄牌鋼筆可是很貴重的,很多人連英雄牌鋼筆見都沒有見過呢!
  • 四十年 用愛守望教育幸福麥田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77歲的查正蓉老師。紮根南麓書院近四十年,她說,這是她用愛守望的麥田。「記得那時我還要管學校的財務,學校帳上總共只有兩、三百塊,連買粉筆都沒有錢。」為了不讓學生玩耍浪費粉筆,查老師想到了「制票」,用票換粉筆。當時南山上條件不好,但查老師也會想盡辦法給學校的教職工提供便利。「那時的南山沒有柏油路,我就發動學校的工人用拖拉機去集市拉一些菜一些肉回來,這樣老師們就能在學校門口買到菜了。」
  • 老教授講課 妻子同臺「助教」20年
    「黃老師的黑板總是擦得很及時,偶爾會對吳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提醒。」  中科院畢業生趙女士說,吳乃虎曾在課堂上分享他在康奈爾大學留學的趣事,一開始時間充裕,坐在一邊的妻子並不幹擾,課過一半,黃美娟會提醒丈夫沒時間了。此時吳乃虎就伸出食指對著妻子滿臉堆笑,「就一會兒啊。」話音一落,全場轟笑。「我們私下常說,要是以後老了也能像吳老師和黃老師一樣就好了。」趙女士說。
  • 我的妻子-15 退休前的旅行
           我的妻子於1997.7年滿退休,在退休前她前往湖南、廣東、廣西等省一些景點旅行,然後愉快地走向她人生的下一個旅程--退休生活。
  • 救救我孩子!」
    2020年11月30日,江蘇無錫。無錫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錫山大隊民警韓桓在友誼路執勤時,一輛白色小車停在了他的面前,駕車男子焦急地:「救救我的孩子,她吐血了,需要立即送往兒童醫院」。韓桓向車內看去,發現後座上一個女孩渾身無力的靠在椅子上,她的媽媽在旁邊急得直掉眼淚。
  • [中國夢實踐者]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玉滾: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資料圖片)    9月3日,在第34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當選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我是一位平凡的山區教師,能讓孩子們走出深山,我覺得值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心願,開啟了一位教師17年的「深山教學路」。
  • ...講述好老師事跡 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走進教師節公益主題列車
    9月10日,長沙地鐵4號線湖南師大站,「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卓德剛(前)與陳臘 梅登上了教師節公益主題列車。圖/記者謝長貴「能將山裡的娃娃送出去,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是我一生的夢想,是我最大的心願。」
  • 閒人遊記01 雲南昆明和退休老師們結伴養老
    我育有一女,事業有成,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有人結伴養老正合我意!我與杜教授在昆明富民縣下,一鄉鎮找了一處民宅居住下來,並在百度貼吧上徵結伴養老的人員。範德俊老師、俊馬老師、李醫生、樊三老師、大海、丁舍、希楓等,一個星期的時間有上十位退休人員應徵入結伴養老群,多數是老師退休的。老師始終是領頭羊,在結伴養老這個新事物上仍然起帶頭作用。
  • SUFE教書育人標兵 | 董程棟:因材施教,啟智求真
    他教學效果突出,近兩年累計評教結果全校排名前10%;曾連續三屆獲「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兩次榮獲上海財經大學教學成果獎。作為學校數模競賽的負責人,他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組織指導數模競賽,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先後榮獲上海賽區「優秀教練員」和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 老師,我想對你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如果說家人是養育我們的人,那麼老師就是培育我們的人。 從幼到冠,我們成長的路上總有恩師相伴。從古至今,人們也從不吝嗇對老師的讚美:「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就像園丁,辛勤栽種祖國的花朵;「老師就像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一生傳授豐富的知識。」
  • 懷念:陳銀水老師
    陳老師是我種菜的師父。邊上菜地的無牙與耳聾說我倆親如父子,我便以父禮事之,他說種瓜我就種瓜,他說種豆我就種豆,菜地的事,一切皆由陳老莊主當家說話。學生既有走讀也有住宿,但幾乎清一色留守兒童,許多還是親友子侄,當城裡的學生奔向一個個特長班的時候,留守兒童卻要承擔著與年齡不符的家庭責任……沒辦法,陳老師既要當教師也要當教父,把畢生精力和愛心奉獻給教育事業,奉獻給鄉裡鄉親。教書育人責任在肩,兢兢業業四十載未曾稍有懈怠,天地不仁,勤奮敬業奮鬥有我的陳老師畢生最大的官是初小校長。
  • 一百貝493丨四十歲,你還有沒有從零開始的勇氣?——讀《四十才是...
    我也終於理解,為什麼大家與他接觸,或是看了他的書之後,都會被他的人格吸引,而對他產生敬佩。《四十才是青春》,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詳細地記錄了蔣老師的創業史,第二部分寫了一些蔣老師和兒子各自成長的一些小故事。字裡行間沒有華麗的詞藻,就是用簡單直白的語言記錄日常和對生活的思考。這讓看書的我,恍如對面坐著一位智者,將他的經歷娓娓道來。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富陽新登中學老師馮亦斌一路走好
    2019年12月24日,馮老師因腸癌去世,隨後不久,其妻子按照馮老師的遺願,用他的微信號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他臉上似乎永遠都掛著笑容馮老師來自於一個教師世家,他的父親就是一位教師,從小馮老師和哥哥、兩個姐姐在校園長大,妻子周雨萍也是初中老師,或許,他柔緩的樂天性格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