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角度,明確提出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黨執政的主要目標。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構建和諧企業首當其衝。山東常林集團在加快企業現代化改革的同時,對公司存在的市場銷售波動較大、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低成本競爭日益加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實際矛盾,積極充分調動企業職工民主參與,形成了員工為企業,企業為員工的良好發展局面。公司內部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採用靈活機動的營銷策略,建立嚴格的市場監督體系、服務體系和信息反饋體系,實現營銷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服務一體化的電子商務管理模式。市場佔有率一路攀升,為企業的進一步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至此,我們更加堅信:只有打造和諧的特色企業文化,才可以在企業員工的內心裡深深紮根,並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作為學企業管理和經濟發展管理方面出身的常林員工,我深深認識到常林集團在建設個性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深知只有以人為本,建立企業與員工的「心靈契約」,才是最深的企業文化,才有了永葆青春、永具活力的源泉。一個成熟的企業不要得益於一時,也不要苦惱於一時,只要能贏得員工的心,就是能贏得最終勝利的企業。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要搭建企業與員工的「心靈之橋」,使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充滿熱情與希望。實踐證明了,常林集團的企業文化最終使我們的企業成為有希望的企業。
最近幾年,公司認真總結和回顧近十年的建設歷程,「沭河」牌手扶拖拉機連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兩項殊榮,這是常林人多年來秉承沂蒙老區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勇於拼搏的精神,建立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結果。 山東常林集團的發展歷程同樣驗證了一個道理,這就是:只要科學管理,搶抓機遇,自主創新,勇於爭先,企業就會立於不敗之地。近年來,公司與國外優秀企業通力合作的同時,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經驗,把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公司日常工作高效有力地結合在一起,精心倡導,努力培育,並在職工中廣泛宣傳闡釋其中的內涵。現如今,企業文化已經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成為了企業的精神支柱;企業行為體現了常林人自尊自強、自覺自盛、自我激勵與自我約束的精神追求與精神境界;企業使命成為了常林人工作生活的心靈起點和內在動力,體現的是常林人廣博的「愛心」所在,更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高尚、美好、善良、和諧的企業「心靈契約」。
通過對山東常林集團進行企業文化培育和發展的過程的深刻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員工管理,體現人文關懷
員工管理雖然表面上看是人的管理問題,即人力資源的問題,但是員工的關係處理得如何,也體現了企業管理者對自身企業文化的把握和定位,關係到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
1、開展勞動人事改革,提高人本文化。
「上下一心,其利斷金」。企業的核心目標是追求經濟價值,而員工也需要為溫飽而奔波。建立企業與員工同生存,共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是處理員工關係的根本出發點。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晉升機制等,合理利用利益關係確實是企業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常林集團在注重人力資源管理、職工思想教育、群眾文化建設等多種方面開展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公司在「人盡其才、各就其位」的思想指導下,制定了《常林集團大學生培養計劃》、《崗位技能水平考試管理辦法》、《崗位工作業績考核管理辦法》、《職工競爭上崗管理辦法》、《突出貢獻員工獎勵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旨在促使員工提高專業技能、提高競爭意識、提高職工貢獻率的制度環境,營造人本文化。同時,集團還進行技術大比武,給企業員工的技術展示和提高提供了平臺,也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注入新的內涵。
2、與國際接軌,創造先進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保證企業正常發展、長久生存的必要手段。管理思想和管理體系形成了企業的管理文化。常林集團在企業建設與發展中,在以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為核心內容的管理框架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觀念,強化企業現代化管理,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崗位、技術、工作實行標準化管理,安全、檢修、管理等各項工作強化過程管理和服務意識,做到了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公司通過了2000版ISO9001標準換版認證,採用計算機CAD、ERP,形成「快速高效、精準完美」的生產經營管理網絡體系。
3.挖掘文化載體,凝聚員工感情,共建企業的「心靈契約」。
心理契約並不是有形的東西,但企業清楚地了解每個員工的需求和發展的願望,並儘量予以滿足,自然員工也會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和願望。
幾年來,公司注重在挖掘企業文化載體上下功夫,使企業文化建設深入民心,豐富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通過文化藝術、商務禮儀培訓、體操籃球比賽等,活躍員工生活,加強員工合作團結,並且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對員工崗位、技術、業務及企業文化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培養現代企業員工應有的情操。
公司充分發揚企業民主,進一步完善職代會制度,保障員工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搞好廠務公開,民主監督,提高企業行政的透明度。幾年來,公司職代會有權有責,凡企業重大決策、發展規劃、福利方案和涉及員工生產、生活的重大事項,必須經職代會審議,且一經審定,堅決執行。
公司利用宣傳載體,通過各種媒介,包括山東常林報、精益生產、公司網絡平臺、電視專題新聞等,使員工對公司的經營狀況、經濟效益、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及時進行了解。針對公司遇到的經營上的困難,公司領導及時採取多種方式和員工進行交流和溝通,不僅取得了廣大員工的諒解,大家還積極出謀劃策,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以人為本,推動企業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而對企業而言,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與社會、與環境、與員工的和諧共融;堅持以人為本,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每個企業員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發展之路。
常林集團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使命,充分認識企業發展對資源和環境帶來的壓力,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堅持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針,倡導「清潔生產、源頭控制,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的環保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環保治理工程,實踐著企業「建設家園、奉獻社會」的崇高諾言。
三、構築企業良好的形象,推動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企業與社會的關係首先是服從與服務的關係,同時一個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還體現在對社會義務的履行程度上,體現在能否實現企業員工、股東與社會的和諧共贏。
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形成,是一個漫長不斷積累的過程,打造常林集團和諧美的企業文化,已經得到了公司各方利益的相關者和廣大員工的認同,強有力地激發了大家在常林集團發展壯大的進程中煥發出更大的創業熱情與創新精神,有效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企業增添生機和活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和諧為主題的企業文化感召下,一定能夠使常林集團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