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行走|「氣候政治」對因紐特人的影響超過氣候變化本身

2020-12-15 澎湃新聞

學人行走|「氣候政治」對因紐特人的影響超過氣候變化本身

潘敏/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09-22 15:03 來源:澎湃新聞

「氣候政治」對因紐特人的影響超過氣候變化本身。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氣候變化的問題了,兩極地區首當其衝,氣候變化最快而且受其影響亦最大。我們從媒體上聽到一些信息:兩極地區冰蓋加速融化,北極航道快要全程通航,北極地區的動物熱得紛紛北遷,北極原住民快沒吃的了……;更有人製作一些誇張的短片:北極熊熱得全身毛都掉光了,馴鹿受不了炎熱的天氣去臥軌了,猴子熱得上吊自殺了……我也因此受委託研究一個課題:氣候變化對北極原住民生活的影響。這次去伊魁特,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調研這個問題。

       在伊魁特期間,我逮著人就問,氣候變化對他們的生活有影響嗎?幾乎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告訴我,氣候變化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

       他們告訴我,氣候確實有變化,比如有時冬天更冷,夏天更熱,或者反之。今年的夏天就非常涼爽,冰遲遲不融化,到7月中旬了,商船還沒進港。但這些對他們生活影響不大,而且他們能適應。一位因紐特人獵手告訴我:氣候變化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天氣適宜的時候,我們就去打獵,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呆在家裡,等著天氣好再出去。我不明白為什麼外面的人把氣候變化說得那麼可怕,好像我們都快餓死了。

       我還打破砂鍋問到底:聽說這幾年,巴芬島上的馴鹿少了,北極熊也不怎麼光顧了,難道對你們沒有影響?他們回答說,馴鹿是去別的地方覓食了,但它們隔幾年還會回來的,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他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所以我們一點也不擔心。只不過最近幾年要跑到遠一點的地方捕獵馴鹿。

       還有一位很有學問也見過外面世界的因紐特人告訴我: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國家都面臨著氣候變化問題,所有的人都要適應氣候變化,為什麼就單單認為我們不能適應變化而需要特別關注呢?她認為外面的人是over-report氣候變化的問題了,每年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去開氣候變化的會議,太不值得了。

       如果氣候變化對因紐特人的生活沒什麼大的影響,那我的課題如何進行下去?每次調研後整理錄音時,我都非常糾結。直到訪談伊魁特前任市長後,我才豁然開朗。

       她告訴我,氣候變化對他們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氣候變化本身,這對他們的影響不大,而且他們完全能否適應。他們民族在歷史上多次碰到氣候變化,他們有經驗。

       另一方面是由於氣候變化,外面世界對他們的關注,也即氣候變化政治對他們的影響,這個影響非常大,遠遠超過氣候變化本身。現在是渥太華、華盛頓甚至是更遠地方的人在做北極地區的決策,因紐特人生活的地區不再由他們自己做主,這令他們非常擔憂。

       「比如,北極熊要保護起來,不讓我們捕捉,我們的食物來源受到很大的影響;歐盟禁止海豹皮進口,這對我們的經濟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

       其實,她所說的第二方面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由於外面世界的人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了北極地區。不僅有很多加拿大南方省份的人來這裡工作和定居(我在伊魁特期間,就碰到一個白人到那裡找工作),甚至其它國家的人陸續來到那裡,我碰到過烏幹達人、越南人,當然還有中國人。

       根據2011年加拿大的人口統計,伊魁特的原住民佔61.2%(其中因紐特人佔59.2%,印第安人和梅迪思人各佔1%),白人34.3%,剩下的不到5%分別來自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國。

       外來人口的增加,顯然會影響因紐特人的生活。當地人告訴我,這10年來,伊魁特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裡出現了咖啡館、酒吧,發源於安大略省遍及加拿大的著名的Tim Hortons就在那裡開了分店,價格大約是南方的1.4倍。超市裡商品琳琅滿目,小汽車也滿大街跑了。因紐特人學會了泡酒吧、喝咖啡,學會了吃麵包、蔬菜、豬、牛、羊肉。我不想對這些變化做出道德上的評判,但外來文化的增加,生活方面的變化,會慢慢改變一個民族的特質,正如很多因紐特長者擔憂他們的語言會逐漸走向消亡。

       更為重要的是,氣候變化使北極地區的油氣礦產資源更容易獲得,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都將目光盯上了這一地區。目前儘管大多數公司還處於資源勘探階段,但開採只是早晚的事。一旦北極地區的資源得到大規模開採,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乃至文化都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因紐特人,北極原住民,氣候變化

相關推薦

評論(40)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因紐特人或因此痛失家園
    居住在酷寒地區的人們最先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在2003年的時候,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因紐特人表示,他們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泛美人權委員會狀告美國布希政府,指控後者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拒絕減少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行為侵犯了因紐特人的人權。  的確,對於在北極圈內的冰雪世界生活了數千年的因紐特人來說,由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使他們的家園遭到了無以復加的破壞。
  • 北極熊因為氣候變化正瀕臨滅絕?因紐特人有話要說
    由於氣候變暖,北冰洋裡的浮冰正在變少,所以北極熊的棲息地也減少了。它們雖然會遊泳,但不是海洋動物,不能一直待在海裡。但因紐特人的看法不同,他們說只要北極熊能夠保持肥胖的體型,就不會有什麼滅絕的危機,相反它們對環境變化適應的很。
  • 美四百因紐特人或成為首批氣候難民 (1/ 8)
    美四百因紐特人或成為首批氣候難民 ( / 8)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01 8據美國《每日紐約新聞》7月31日報導,美國陸軍工程兵團預測,因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美國阿拉斯加州小鎮基瓦利納將會到2025年時消失,鎮上400名因紐特人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批氣候難民。
  • 俄羅斯開始正視氣候變化影響
    當一場風暴在今年5月底席捲俄羅斯莫斯科時,傷亡人數極其高:官方表示,猛烈的大風導致18人死亡、幾十人受傷,並使該地區遭受約35億美元的損失。  如今,另一種「傷亡」出現了。
  • 氣候變化對溼地的影響
    迄今,人們很少關注氣候變化與溼地之間的關係,但預期的氣候變化對溼地的面積、分布和功能造成重大影響。氣溫升高、降水變化、海平面上升,是影響溼地分布和功能的主要氣候變化因素。同時,特別是泥炭地是重要的碳庫,對全球碳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 全球氣候變化政治較量升溫 後京都談判艱難上路
    氣候變化問題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可以追溯到1990年國際氣候談判拉開帷幕,但2007年無疑是這一進程達到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科學家、政治家、公眾、媒體……幾乎沒有人不在談論氣候變化問題。多方制衡,微妙影響國際氣候政治格局當前國際氣候政治呈現群雄紛爭,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歐盟、美國和中國,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能源、排放,在全球都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在參與談判的眾多締約方之中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位列三強。歐盟作為氣候談判的發起者,一直是推動氣候變化談判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 除了疫情,氣候變化也在影響體育運動的未來
    長江沿岸很多鄉鎮與城市的水位超過歷史最高,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令人震驚,防汛形勢極為嚴峻。關於暴雨及洪災深層的原因,很多權威專家認為,這是全球變暖所引起的極端氣候變化所導致。全球變暖對人類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體育活動也不例外。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欺騙公民影響氣候 埃克森美孚等公司成被告
    文件援引美國陸軍工程團和美國聯邦審計總署出版的報告說,阿拉斯加濱海地區遭受的侵蝕與氣候變化和氣溫不斷升高存在關聯。如今每年海面結冰並與海岸連接的時間推後了,而解凍期又提前了,並且海冰的體量和厚度也不如從前,這使村莊暴露於風暴巨浪之下。齊瓦利納表示,包括一個煤炭公司、九個石油公司以及十四個電力公司在內的企業應該對此負責,其中埃克森美孚、英國BP、康菲石油等三個石油公司均在阿拉斯加北坡有石油開採業務。
  • 俄羅斯開始正視氣候變化影響—新聞—科學網
    2010年莫斯科地區同炎熱和野火汙染相關的疾病和死亡,如今被視為未來氣候變化所造成損失的先兆。 圖片來源:NATALIA KOLESNIKOVA/ Staff/Getty Images 當一場風暴在今年5月底席捲俄羅斯莫斯科時,傷亡人數極其高:官方表示,猛烈的大風導致18人死亡、幾十人受傷,並使該地區遭受約35億美元的損失。 如今,另一種「傷亡」出現了。
  • 氣候變化和王朝興衰的秘密聯繫
    如今我們生活的世界正經歷著由我們親手造成的大規模氣候變化,而這在人類現存的歷史記錄中,絕無僅有。這同時也是無從否認的事實。科學家們用「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影響」來描述今天的氣候危機。
  • 氣候變化對蔓越莓生產造成影響
    負責研究氣候變化對植物影響的生物學家Libby Ellwood說:「植物依靠每年寒冷的冬季和休眠周期,得知春天的到來。」蔓越莓對熱度也很挑剔,夏季溫度太高,葉子和果實會被烤焦。去年夏天中期,下一季的嫩芽已經露頭,而今年,成熟的果實仍在藤上。
  • 北極升溫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北極升溫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2015-09-07 09:24:16 來源:
  • 氣候變化對東南亞影響可能比經濟危機更嚴重
    新華網馬尼拉4月27日電(記者 劉華)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27日發布報告說,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可能比當前的經濟危機更為嚴重。
  • 國際觀察|「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
    隨著近年極端天氣情況增多,氣候變化再成歐洲各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環保主義政黨在歐洲多國影響力日增,「氣候政治」正在深度影響歐洲政黨光譜,給氣候變化全球合作注入一股新的政治動力。德國綠黨聯席主席羅伯特·哈貝克曾在一次交流中告訴記者,綠黨之所以變強大,是因為其他政黨犯了錯誤,而去年德國經歷了一個炎熱的夏天,越來越多的人對氣候變化有了切身感受。年輕選民的力挺是歐洲各國綠黨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法國,18歲至24歲的選民有25%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投給綠黨,在德國這一比例高達34%。歐洲許多年輕人認為,應對氣候變化不力最終將使他們在未來承受後果。
  • 氣候變化影響文明盛衰?羅馬帝國滅亡或因天氣變冷
    天氣,是每個普通人都會關心的日常話題;而氣候,曾經是只科學家才會關注的學術問題。但今天,當暴雪、乾旱、雷雨、酷熱等極端天氣屢屢成為新聞頭條,「全球氣候變化」這個有些拗口的專業名詞,逐漸介入了尋常人的生活。  實際上,人類進化歷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時期,都可以看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 北極變了:因紐特人切身感受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這個概念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過,對於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來說,氣候變暖已經切實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     北極變了,這是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族獵人諾厄·麥圖克的切身體會。     麥圖克每年都會去加拿大的坎伯蘭灣捕魚。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吳遠彬司長指出,三極不僅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脆弱區,同時對於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地緣政治都有深刻影響,是關係到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履行「巴黎協定」相關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堅持多邊主義,倡導更多國際力量加入,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 新加坡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影響
    8月1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演說中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而新加坡受其影響更加嚴重。新加坡是地勢低洼的島嶼,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目前,聯合國估計海平面將在本世紀末上升多達一米,但科學家的估算數據一直在提高,所以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可能更大、速度可能更快。  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氣候研究中心(CCRS),以更好地掌握氣候變化對當地的影響。在緩解氣候變化方面,新加坡在持續地減少碳排放。
  • 斐濟應對氣候變化
    雖然關於氣候變化對熱帶氣旋的影響仍存在許多科學爭論,但對於許多島民來說,暴風雨的時間表明氣候變暖正在導致天氣變化並使島嶼變得越來越脆弱。「我們真的說,'讓我們建立遊泳池,因為旋風季節結束了,'然後我們受到了打擊,」馬塔瓦的一位業主Luke Kercheval告訴我,並補充說暴風雨嚇壞了遊客。「我們一周內的降雨量超過了一些國家一年的降雨量。這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