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爐鋼」到「半生圓」,為什麼張愛玲小說被拍成了瓊瑤劇?

2020-12-18 關山硯

最近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前有張一山版《鹿鼎記》被批得體無完膚,接著又有一部抗日神劇號稱「亮劍三」,以顛覆性的小白鞋、紅嘴唇、一頭髮油閃進觀眾視野。

這些神劇約好了似的齊齊上映,這不,前兩天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半生緣》的《情深緣起》剛上線,又引來了一股觀眾翻看舊片的熱潮。

最近上映的《情深緣起》,好好的一部張愛玲小說,硬是被改編成了瓊瑤似的民國中老年版偶像劇,這其中的原因,當然也不能排除製片人是瓊瑤兒媳的緣故。

一眼看上去心狠手辣的大姐大劉嘉玲,完全和被逼無奈入風塵的曼璐不符;還有瘦削柔弱的曼楨,也跟蔣欣微胖的身材出入很大,網友甚至調侃此劇完全可以改名為「半生圓」!

還有之前放出片花的《第一爐香》,作為張愛玲的成名作,同樣也是備受詬病。不僅影片的整體風格和劇情不搭,主演選角更是嚴重不符。由清純轉而虛榮的葛薇龍,卻讓看似呆憨的馬思純來演;因自律健身吸了一大波粉的彭于晏,卻要扮演一個軟飯男。諸如此類,如果張愛玲本人知道了又會掀起什麼風波呢?

張愛玲,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最擅長描寫舊社會背景下、那些顛沛流離女性的命運。1943年,年僅23歲的張愛玲發表《第一爐香》,從此在上海文壇一舉成名,此時,比她晚18年出生的瓊瑤,還在跟著父母四處逃難。誰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人們經常會將她們兩人拿來比較,一個信奉愛情至上,另一個卻將婚姻愛情批判得體無完膚。

如果將張愛玲與瓊瑤放在一起,絕對是想看兩生厭的兩位!

在瓊瑤的筆下,愛情是「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美好承諾,但是在張愛玲的這裡,愛情就成了「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

瓊瑤作品中,多的是對女主至死不渝、鍾情一生的好男人,到了張愛玲身上,男人身邊就永遠少不了鶯鶯燕燕,最終都成為了「飯粒子」和 「蚊子血」。

所以,當張愛玲的小說被拍成了瓊瑤劇,也就喪失了張氏小說的蒼涼和凌冽感。以《情深緣起》為例,在最近播出的幾集中,柔弱的曼楨可以散盡錢財、號召工人捐款息事寧人,這是一位家庭條件普通、工資微薄、僅夠維持生活的人做出來的事嗎?極富正義感、聖母一樣的角色,很明顯是瓊瑤式的主角。

說到曼楨,我們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這個角色。曼楨家庭普通,姐姐捨棄一切步入風塵,才勉強換來了一家人的體面生活,這裡的曼楨應該是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一個形象。

但是曼楨又與相夫教子的傳統女性不同,她上過學、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心理上屬於新女性,但現實環境又將她拘泥於傳統的舊形勢,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所以,她嚮往新式的自由戀愛、渴望和沈世鈞成就一段美滿姻緣,但面對兩人懸殊的家庭背景,曼楨又猶豫不前、遲遲不肯答應世鈞的求婚,最終才造成了兩人的有緣無分。

毫無疑問,吳倩蓮版的曼楨在氣質、演繹方面最符合小說中的形象,而林心如版的則在外貌、性格方面最貼合原著人物。至於被觀眾吐槽的「半生圓」,形象、演繹,甚至劇情都與原著大相逕庭。

接著再談談小說中另一位女主角,讓人覺得可恨、可怨,同時又可憐的曼璐。為了維持家庭開支,年紀輕輕的曼璐捨棄了初戀、放棄自己的前程,選擇了當下讓人看輕的工作交際花。

本以為人到中年找到了一生的依靠—祝鴻才,結果對方卻是個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人。曼璐默許祝鴻才對曼楨實施暴行,甚至親手促成了妹妹的人生悲劇,是男女主愛情悲劇的推手、同時自己也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

所以,曼璐是一位身體未老、但心底已老的中年婦女形象,她的眼中布滿了滄桑,有著與實際年齡完全不符的老成。梅豔芳的曼璐深得人心,蔣勤勤也將曼璐那股子狠勁用眼神表達了出來,唯獨在劉嘉玲的身上,我們完全體會不到那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無助感,劉嘉玲的曼璐往那裡一站,儼然是大姐大既視感。

張愛玲擅長刻畫女性的心理活動、也偏愛將女性命運和時代背景結合起來,她筆下的女性,似乎永遠逃不開時代的烙印,這樣環境下的愛情和婚姻,往往都蒼白無力。就算幸得圓滿、像白流蘇一樣有了美好結局,但始終還有一股蒼涼感,美好得不切實際。可以說,幸福圓滿不是張愛玲的代名詞,不幸、無奈、被時代洪流所裹挾下的女性悲劇,才是張氏小說的主打色。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傳奇神秘的半生,都在這一筆一划的信件中得以浮現
    夏志清表示:「之所以出這個東西,是希望能增進人們對張愛玲的了解,對張愛玲有興趣的人,從信裡能夠看出她的奮鬥,她的生不逢時。」好風幾乎讀過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一直疑惑:憑藉《金鎖記》獲得巨大聲譽的張愛玲為什麼要再寫一篇《怨女》?
  • 那些還沒拍成影視劇的小說,如果有機會你想將哪部小說拍成影視劇
    小說改編的影視越來越受歡迎,因為有原著粉,一部劇還沒開播就有熱度,給出品方帶來很多熱度。對於原著黨,自己喜歡的作品拍成了影視劇,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越來越多的小說改編拍成了影視劇,不論是網絡小說,還是傳統經典小說,其中不少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像《陳情令》、《慶餘年》、《隱秘的角落》、《鬥羅大陸》和《局中人》等等。但仍還有一些小說作品沒有機會拍成影視劇,下面就簡單聊一聊。《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自2009年第一部問世至今,到第九部完結,為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我是萬萬不能的。由蔣欣、劉嘉玲、鄭元暢等主演的電視劇《情深緣起》日前已收官,這部由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從開播之日起便飽受非議,儘管製作班底強大,口碑卻直至劇終也未能逆襲,反而是一「雷」到底。如此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
  •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是1957年的《情場如戰場》。 這部「神經喜劇」的類型的電影相當賣座。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張愛玲是蒼涼的。但實際上,張愛玲另外一面是很喜劇化的,而這種把人生看作喜劇藝術表達方式,體現的正是與「蒼涼」相對的「世故」。
  • 義大利情色大師將其拍成同名電影,張愛玲在小說中引用
    義大利情色大師丁度.巴拉斯,此人於2005年拍成情色同名電影,極盡聲色展示「一個除了丈夫外,可以與任何男人睡覺的放蕩女人」。因其片流布甚廣,「人盡可夫」專以標註放蕩女人,當代遂成鐵板。到後來香港作家亦舒將其真正作為引申含義,造了「凡是人盡可夫的女人,都掛著一個淑女的招牌。」這個句子從這裡開始形容輕佻浮濫和水性楊花,甚至開始成為對所有未婚女子的攻擊。
  • 《情深緣起》改編《半生緣》,張愛玲經典面目全非
    鄭元暢飾演沈世鈞 瓊瑤劇風格,細節不講究 今年是張愛玲100周年誕辰,由她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半生緣》改編的《情深緣起》選擇在今年播出,本意應是向張愛玲致敬。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對於喜歡張愛玲作品的讀者來說,一定會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會有一種讓自己欲罷不能的感覺,而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卻會感覺她的作品就是那種「打死都讀不下去」的作品,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我也曾經問過幾個讀者,我覺得那些把張愛玲的作品列為「讀不下去」的作品,歸根結底可能是讀者缺少打開張愛玲的兩把鑰匙。
  • 《第一爐香》|上一次有人把張愛玲搬上銀幕,是12年前
    許鞍華原著《沉香屑·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發表於 1943 年的一篇短篇小說。大致的故事,講述的是上海少女葛薇龍到香港讀書,因生活拮据不得不求助於姑媽梁太,卻也逐漸受到虛榮生活的影響,一步步沉淪於花花公子喬琪喬的虛假愛情,最終墮落成為梁太太吸引男人、為喬琪喬斂財的交際花的故事。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_中國婦女報<20201217期>...
    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當絕望的痛感被希冀的明媚所代替——彼已非彼。■ 鍾玲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
  • 百年張愛玲 再續幾爐香
    不喜歡與人熱絡的張愛玲,如今依舊只期待人們翻開她的書吧。 張寫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抱著《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手稿,叩響了《紫羅蘭》雜誌主編周瘦鵑的門。一代奇女子的傳奇就將在這幽香中揭開大幕。《心經》《金鎖記》《傾城之戀》等數十篇小說轟動上海,隨後這些小說結集為《傳奇》,一版再版,暢銷一時。
  • 中國十大美女作家排名 冰心僅第十,張愛玲第一
    說起中國的美女作家,其實在小編心中最有感情的還是張愛玲,曾一口氣看完張愛玲所有小說,之後愈發好奇她,就去看了白落梅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完之後,竟然一個人在宿舍裡號啕大哭,仿佛經歷那一切的是自己,總是覺得那麼可愛的女子,晚年不應該那般孤獨。
  • 張愛玲說:葛薇龍,為什麼一定要嫁給喬琪喬?
    張愛玲去港大讀書之前,母親給了她兩種選擇:一嫁人,二讀書。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張愛玲特別珍惜,想要從中尋出一條不靠嫁人就可生存之路。從港大現存的檔案上可知,張愛玲堪稱學霸,成績相當優秀。張愛玲她的小說中女子沒有什麼純粹的愛情,唯一勉強稱得上圓滿結的,不過《傾城之戀》:白柳蘇因戰火,而得償所願做了範太太,對於丈夫繼續在外的風流行徑置若罔聞,哪敢奢求太多。
  • 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爐溫度及煉鋼爐為什麼不會被融化
    煉鋼爐主要以耐火材料為材質,煉鋼爐溫度在1600度左右;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爐溫度及煉鋼爐為什麼不會被融化。一、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就是把煉鋼用生鐵放到煉鋼爐內按一定工藝熔煉,即得到鋼;通常所講的鋼,一般是指軋製成各種鋼材的鋼。煉鋼是指用廢鋼冶煉中控制碳含量(一般小於2%),消除P、S、O、N等有害元素,保留或增加Si、Mn、Ni、Cr等有益元素並調整元素之間的比例,獲得最佳性能。
  • 張愛玲的小說是在反映著她的人生,華麗的袍子長滿了蚤子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四十年代的一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她的小說不但在當時風靡一時,而且到現在還是有很多讀者追捧她的小說。20歲出頭的女學生張愛玲大器早成,青年得志,1943年,她憑著《沉香屑·第一爐香》嶄露頭角,一舉成名天下聞。
  • 張愛玲欣賞楊絳,楊絳為什麼瞧不起張愛玲
    楊絳、鍾叔河二人通信多年此時距張愛玲寫給丘彥明的信已過去30年。坊間一直對楊絳張愛玲的互評有過一些描繪,旋即被否認,無從查證。有記載的只是一些相關人士講述的零星印跡。1979年錢鍾書訪美,回答臺灣作家水晶的提問時,曾誇過張愛玲。上世紀九十年代安迪(作家陸灝的筆名)到北京寓所重問此事,錢說那不過是應酬而已,因為那人(指水晶)是捧張愛玲的。
  • 張愛玲作品被瓊瑤化,有了《情深緣起》這場狗血大戲
    小說中顧曼璐是人老珠黃的普通舞女,被社會摧殘,她也因妒生恨毀了妹妹的一生。顧曼璐做舞女的目標不是勇奪百樂門花魁,而是養家餬口。張愛玲通過大量的細膩、近乎「刻薄」的筆觸寫了這個角色酸楚、愁苦甚至俗氣、世故的一面,寫她為了接活簡直成了一個「私娼」,被周圍人罵「賤貨」。小說中大量的鋪墊寫出了顧曼璐作為舞女的複雜處境和內心世界。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張愛玲眾多的小說,到底哪一部小說寫得最好呢?
    民國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時候,在那個時代裡,湧現出了一大批的作家,這張愛玲可以說是近現代女作家中最偉大的一個,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出了很非常優秀的作品,而且他的這些作品,即使是到了現在,那依舊還是許多文藝青年的上等讀物。
  • 張愛玲:除了天才,一無所有
    直到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表明《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張愛玲作品從通俗讀物一下子被學院拔高到了文學層面。這一百年來,華語作家中張愛玲的地位,牢不可破。而這樣的盛名,絕對是相符的。攻防我曾跟朋友談論,張愛玲的文字和王家衛的電影一樣氤氳。
  • 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有什麼特點?你知道嗎?
    在現代小說家中,張愛玲以其優雅的語言和深刻的描述,以及獨樹一幟的風格,奠定了其小說大師的地位。張愛玲的小說,無論是故事的架構,還是角度的選取,以及語言的運用都堪稱獨具匠心。張愛玲小說的成功,是其語言描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