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西竹園村:不服輸的「貧困戶」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2020-12-12 金臺資訊

趙建軍在自家養豬場裡 魯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很佩服你的堅強,雖然遭受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現在終於過上了好日子。」12月4日,在魯山縣堯山鎮西竹園村貧困戶趙建軍的養豬場裡,前來走訪的駐村第一書記郭胸懷由衷地讚嘆道。

今年41歲的趙建軍是一個樸實的山裡漢子,全家5口人,大深山處交通不便,土裡刨食收入有限。趙建軍以前借錢養雞,但由於缺乏技術沒有成功,這讓他家的日子更加拮据,因此2013年時,趙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趙建軍有股不服輸的勁頭,成為貧困戶後,他又籌借了一些資金,買回來1000多隻雞苗,請來專業人員為他做技術指導,很快掌握了養雞技術,在趙建軍的精心管理下,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後來發展到4000多隻。除了餵養部分的糧食外,趙建軍大部分時間都把土雞放養在山林裡,青草,蟲子都成了土雞的美食,也節約了成本。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2016年,趙建軍家的人均收入達到5900多元,順利脫貧。

近年豬肉價格一路上漲,於是2017年春,趙建軍賣掉了土雞,買了2頭母豬崽,開始養殖土豬。2018年春,趙建軍又利用居住深山的有利條件,在養豬的同時,發展珍珠雞養殖,珍珠雞的市場價每隻120元,「錢景」可觀。2018年年底時,他賣了400隻珍珠雞,收入4萬多元。到2019年時,趙建軍的珍珠雞已發展到了3000隻,豬已發展到60頭,他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不料今年的一場疫情,讓珍珠雞養殖損失不小,但趙建軍沒有退縮,他把雞子處理完後,開始專心養豬。2020年7月份,他賣了20頭小豬崽,收入2萬元。目前,他家存欄的豬大大小小已有80多頭,其中母豬8頭,公豬1頭,預計春節前能賣20頭,收入6萬元左右。

「我家今年的養殖獎補有3100多元;一次性創業補助了5000元;公益崗位一年8520元;加上賣豬收入,預計全家人均純收入會達到1萬元以上,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趙建軍掰著指頭說。

(魯山縣委宣傳部喬新強張馨丹供稿)

相關焦點

  • 杞縣:路通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路通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是呀!過去因為路不通,遇到下雨天,種植莊稼因農資送不到村,進不了地,而影響農作物種植,錯過種植莊稼的最佳季節。」10月11日,杞縣西寨鄉焦田寨村貧困戶王景富要到地裡種植大蒜,就打了個電話給集鎮上的農資門市部,沒半個小時就把有機肥給送到了地頭。路通了,農產品的銷路更暢通了!「俺村的土質好,種植的大蒜個大、色白、皮厚、不散頭、耐貯、蒜汁稠粘、有獨特的香辣風味。
  • 曾經的貧困戶給總書記寫信:「日子有了奔頭」
    神山村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快過年了,村民彭夏英給正給總書記寫信問好。2年前的小年,總書記曾來到她家,詢問她日子過的怎麼樣。進村的石板路綿亙蜿蜒,白牆灰瓦的客家小樓錯落有致,青石點綴,溪水穿行其間,這讓初來乍到的記者有些吃驚,驚愕於貧瘠的群山深處竟有座「美麗鄉村」。  神山村的「美麗「,大概要有一半是以乾淨整潔作為墊底。走進村子,家家門前有垃圾桶,據駐村幹部介紹,村民的生活垃圾分類後會放進桶裡後,垃圾車每天來一趟,運走統一處理。乾乾淨淨、深幽寂靜的村貌,常使來人升起一種雅致的感覺。
  • 平頂山市魯山縣半坡羊村:「泰國小米椒」讓村民日子「紅火」起來
    平頂山市魯山縣梁窪鎮半坡羊村村民在辣椒地裡拔草 供圖 魯山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8月7日下午16時左右,天氣仍然十分悶熱,在平頂山市魯山縣梁窪鎮半坡羊村,貧困戶高鐵錘、李彩雲,思懷信等人正在一大塊辣椒園裡拔草
  • 魯山縣半坡羊村:「泰國小米椒」讓村民日子「紅火」起來
    在魯山縣梁窪鎮半坡羊村,貧困戶高鐵錘、李彩雲,思懷信等正在一大塊辣椒園裡薅草。「我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掙60元工錢。既能照顧80來歲的老母親,又不耽誤接送孩子上學。」該村貧困戶高鐵錘一邊幹活一邊說道。半坡羊村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全村總面積5.6平方公裡,共有580戶261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43戶525人。
  • 「我的扶貧故事」讓貧困戶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丨湄潭縣人大常委會...
    我的4戶貧困戶都在興隆鎮廟塘壩村,平時工作繁忙,但我還是會擠出時間,堅持每月兩次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6年來,我千方百計讓幫扶戶農業產業發展起來,讓他們產業「造血」拔窮根。張志勇(左三)在貧困戶家走訪自從接到幫扶任務後,我分出了大半部分精力去做幫扶任務,以我幫扶的幾戶群眾為立足點,整合各方資源,在廟塘壩村建設了農民文化廣場、廟塘壩小集鎮柏油路、公交車站;為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農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
  • 有活幹就有錢賺 日子越過越舒心
    現年58 歲的王長青是黃龍鎮黃龍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女兒女婿在外打工,王長青夫婦要在家照顧外孫子,只能打些零工,收入很不穩定。「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責任人,現在我夫妻倆一邊照顧孫子,一邊在食堂工作,一年的收入也有四萬多,女兒女婿在上海務工,現在感覺生活越過越安穩,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王長青說。 像王長青夫婦這樣通過就業幫扶增加收入的在黃龍鎮還有很多。
  • 河南魯山縣竹園村侯老漢趕著羊兒奔小康 - 商務部新農村商網TV版
    談起過去的日子,侯章成滿心感慨。小時候家窮,沒念過幾天書,也沒學什麼手藝,靠著幾分薄田,勉強填飽肚子。農閒時節,上山採藥打打零工,成了侯章成貼補家裡的重要來源。  前些年,侯章成的女兒小,妻子身體不好,家庭的全部重擔都壓在侯章成一個人的肩上,全家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 滿族村的日子越過越「滿足」!
    三年前,北紅滿族村是一個有96戶貧困戶的省級貧困村,哈爾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派出駐村工作隊來到這裡,利用自身工作優勢開展專項扶貧。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情況,如何帶動貧困戶快速脫貧,變輸血為造血?工作隊瞄準了產業扶貧。
  • 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梅州平遠縣稅務局精準施策助力貧困戶摘掉「窮...
    看到前來開展新春走訪慰問的稅務人員,梅州市平遠縣礤上村的貧困戶陳三妹熱情地張羅著「特殊的客人」進屋。 「多虧了你們的幫扶,我們家才算脫了貧。這幾年我老公到綠葉水廠當搬運工,每個月收入有2000多元,女兒今年也出來工作了,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我自己養了一些雞、鴨,種了2畝砂糖桔用來貼補家用,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了。」
  • 海南特區報數字報-政府扶持+踏實肯幹=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與2015年相比,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往後的日子,脫貧後的他信心滿滿。記者 暢凱 通訊員 司玉  1980年出生的唐南飛,是定安定城鎮秀龍坑村的農民。他曾是村裡的貧困戶,通過政府的有效指導,加上自己的踏實肯幹,成了省級脫貧光榮戶代表。  唐南飛家有5口人,夫妻2人養育著3名子女,現有耕地面積1.2畝,林地面積3.6畝。
  • ...市魯山縣觀音寺鄉「第一書記」吳尉豪:用「心」幫扶 讓「愛」駐村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沒想到老了老了,我這日子卻越過越好了。還是人家吳書記的能耐大,現在村子裡的柏油路通了、路燈亮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我們的日子別提多得勁兒了。」9月3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觀音寺鄉馬三莊村,村民李志有看著自家吃草的牛,禁不住感慨地說。
  • ...市魯山縣觀音寺鄉「第一書記」吳尉豪:用「心」幫扶 讓「愛」駐村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沒想到老了老了,我這日子卻越過越好了。還是人家吳書記的能耐大,現在村子裡的柏油路通了、路燈亮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我們的日子別提多得勁兒了。」9月3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觀音寺鄉馬三莊村,村民李志有看著自家吃草的牛,禁不住感慨地說。
  • 廣西百色靖西市大莫村因地制宜推進精準扶貧 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大莫村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教育質量,到2019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12%,實現整村脫貧。技術有人教,銷售有保障大莫村的一個山坡上,6頭黃牛正悠閒地吃草。「一頭育肥的牛能賣萬把塊,山那邊還有我家20隻羊,出欄後每隻也能掙1000多塊。」正在放牧的村民陸金從介紹。
  • 李應蘭:種植茶葉日子有了奔頭
    我叫李應蘭,是石阡縣國榮鄉周家寨村二組村民,今年67歲,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我以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日子過的平平淡淡又如何呢?然而,前些年,由於家境貧寒,兒媳選擇與兒子離婚,兒子迫於生計不得不外出謀生。天有不測風雲,厄運接踵而至,2017年上半年,老伴也因病離世,留下我和孫女相依為命。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塘鎮竹園村:火山粉葛讓日子「火紅」起來
    竹園村位於曲江區大塘鎮政府駐地東北面,是韶關市曲江區幾個省定貧困村之一。竹園村有「火山粉葛之鄉」的美譽,村民以種植水稻、粉葛、花生和家庭式養殖業以及勞務輸出為主。樟木頭扶貧工作隊駐竹園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結合當地實際,全力扶持該村貧困戶擴大種植火山粉葛,積極探索長效脫貧機制。
  • 魯山縣堯山鎮:金融扶貧讓貧困戶生活「甜如蜜」
    感謝國家的小額貼息貸款政策,幫我圓了脫貧致富夢,現在我的日子比蜜還甜呢。」11月12日,在魯山縣堯山鎮上坪村,脫貧戶竇建福正在蜂場忙活,看到鎮金融扶貧服務站的負責人朱自恆專程過來,了解自己的養蜜情況,禁不住感激地說道。 竇建福今年58歲,老母親患有腦梗,他本人也患有肺氣腫,十幾年來,母子倆一直都是經常服藥維持病情,日常開銷不小。
  • 昔日貧困戶過上「牛」日子 ——扎旗巴彥扎拉嘎鄉石頭城子村張廣發...
    「養牛讓我甩掉了『貧困帽』,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讓我的日子越過越好,現在我的幹勁越來越足,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石頭城子村脫貧戶張廣發與記者說到此處時,臉上難掩心中的喜悅,眼裡充滿了希望。今年35歲的張廣發家裡有4口人,妻子身體不好,不能下地勞作,母親常年吃藥,兒子正在上學。
  • 的哥賽爾江·阿扎提:日子越過越紅火
    賽爾江原是巴裡坤縣下澇壩鄉下澇壩村的牧民,家裡有兄弟姐妹五個,他是最小的,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以前家裡的主要收入就是放牧,2014年,他家被村裡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黨和政府多項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村「兩委」和「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家終於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彭水縣漢葭街道興和村:老百姓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正是有了這個新家,我們才開啟了幸福生活。」4月17日,興和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洪學在問候3組村民張維菊時,張維菊緊緊握住張洪學雙手,不由感慨。張維菊因病致貧,常年居住在祖輩留下來的老舊水泥房中。「雖是水泥房,但經久年衰。」張維菊坦言,曾經過的是風來避不住,雨來遮不了的窮苦生活。2017年,張維菊依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進了兩室一廚一廁的新房。
  • 燈塔市鏵子鎮黃堡村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甜
    原標題:黃堡村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甜   9月15日,燈塔市鏵子鎮黃堡村村委會院落裡,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圍坐在涼亭裡,觀看文藝隊表演。   廣場上,71歲的劉恩梅正帶領隊員們打太極拳……   看著這一幕幕幸福和諧的生活場景,很難想像,7年前的黃堡村是省級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