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2020-12-14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走過清華宮》中有言「君王遊樂萬機輕,霓裳四海一兵。」古時候,皇帝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人人羨慕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鮮有人能真正理解,做一位垂垂老矣的帝王,要花多少錢,還要面對多少危機。

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鈺在病榻前徘徊,忽然外面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鐘鼓聲,他連忙驚坐起來,疑惑地問宮女:「是于謙嗎?此時一位小內監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對朱祁鈺說,太上皇奪門復闢。

朱祁鈺從嗓子裡硬擠了出來:「好,好,」兩聲,便不再作聲。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

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在漢王造反之後,明宣宗親自出馬將他擒住,並將自己府裡的女眷都帶回皇宮。回到家裡,明宣宗就寵幸了吳氏,後來她又生下了朱祁鈺。可礙於吳氏的身份,明宣宗不好將她接回宮中,便一直將朱祁鈺母子養在宮外。

明宣宗駕崩後,朱祁鈺被新帝封為王爺。如果只是做個不問政事的閒散王爺,那朱祁鈺也不知道有多高興,可誰知朱祁鎮非要御駕親徵瓦刺,結果很快被瓦剌一方捉住。所以瓦剌一路順風順水的朱祁鎮一路順風,竟然很快就攻佔了北京城下。

面對瓦剌大軍的進犯,朱祁鎮心存疑慮,不少人認為北京已不能保住,於是主動提出遷都。朱祁鎮見此情景,十分擔憂。此時,于謙站了出來,並極力建議讓孫太后擁立朱祁鈺為新帝,以避免因朱祁鎮而出刺殺之禍。如此一來,原本只是一個閒散王爺的朱祁鈺,被時局推上了一個龍椅。

後來,瓦剌見形勢不對,自己手中的前皇帝根本不能威脅朝廷,便提出進行和談,並表示願意無條件釋放朱祁鎮。對此,已經充分享受了皇權特權的朱祁鈺自然不願再提,他還沒有對坐在龍椅上如此痴迷。

雖然朱祁鈺起初並非自願稱帝,只是礙於京城的難處,加上于謙眾人的極力勸說,才勉強答應登基,但此時朱祁鈺已坐上了皇位,不願再將皇位拱手讓出。所以,看出自己心事的于謙再次向朱祁鎮保證,即使朱祁鎮回來,也不會再讓他當皇上,朱祁鈺這才勉強答應將哥哥迎回來,並且朱祁鎮回來後立即被他軟禁在南宮。

其實,在登上皇位之前,朱見深就已經和孫太后訂了約,等到了百年以後,這個皇位就要交還給朱祁鎮了。但是雄心勃勃的朱祁鎮,卻不願按照約定將自己的幼子朱見深立為太子,群臣雖然沒有說什麼,但紀氏皇后非常正直,認為他不應該這樣做,百般勸告、阻撓朱祁鎮。朱祁鈺一怒竟廢了皇后,接著又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扶上太子之位。

遺憾的是,朱見濟在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夭折了,後來朱祁鈺想重生一子,最終也沒能如願。在朱祁鈺登上王位第八年的時候,突然患上了頑疾,病情一天天加重,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看著皇帝命不長了,大臣們也坐不住了,朝廷內又傳來要擁朱祁鎮重坐皇位的呼聲。

《增廣賢文》中說到「命裡有時終有一天;命裡無時不強求」朱祁鈺折騰了八年,終於把王位還給了哥哥朱祁鎮,或許這就是緣分吧。不但當時朝堂之上的人都贊成朱祁鎮復闢,孫太后也對此表示了默許,甚至于謙也不反對。或許,就連朱祁鈺本人對這件事也沒有太大的意見,因為畢竟王位畢竟是從他哥哥手中奪來的,他知道總有一天會物歸原主。

相關焦點

  • 朱祁鎮如何對待奪門之變後朱祁鈺留下的后妃?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517字,閱讀約6分鐘1457年,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被軟禁了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再次登上皇位,發動了一場名為"奪門之變"的政變。然而,明英宗朱祁鎮復闢後,其兄朱祁鈺的妻子們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對於被朱祁鈺廢掉的前皇后王氏,朱祁鎮厚待她,不僅恢復了她的公主名號,還讓她在野王府安度晚年,活了八十歲才去世,這一年是正德元年。而對於朱祁鈺的另一位皇后杭氏,則是極為狠辣。雖然在換門之前的一年,杭已經去世了。
  • 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是朱祁鎮復位之戰,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
    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是朱祁鎮復位之戰,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公元1457年,正月的一天,石亨、曹吉祥、張軏、徐有貞等人擁立朱祁鎮復位。政變出奇得順利,到了奉天殿,百官高呼萬歲,如此這般,朱祁鎮重新成為皇帝。
  •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成廢帝,後來他為何又能重新奪得帝位?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明英宗被俘以後,明朝朝野震動,代行皇帝之職的朱祁鈺無人聽從。值此大軍壓近,朝綱紊亂之際,兵部尚書于謙等人毅然擁立朱祁鈺為帝。經過艱苦卓絕的京城保衛戰以後,瓦刺被迫退軍,明朝覆滅之危解除。至於被瓦刺關押的明英宗,則被迫成了太上皇。
  • 于謙為何逼得徐有貞改名?他的剛直不阿給他惹禍,朱祁鎮實屬無奈
    瓦剌人在土木堡擊敗並俘虜朱祁鎮以後,帶著大軍兵臨城下,北京城內人人自危,其中徐珵主動上書給當時正在監國的朱祁鈺,表示這個時候應該南遷。珵急於進取,自創南遷議為內廷訕笑,久不得遷。因遺陳循玉帶,且用星術,言「公帶將玉矣」。無何,循果加少保,大喜,因屢薦之。而是時用人多決于少保于謙。屬謙門下士遊說,求國子祭酒。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其實在她的內心,根本不想讓朱祁鈺登基,畢竟這不是她的親兒子。再說朱祁鎮已經有兒子了,就算要擁立,也該擁立皇子,自己的孫子再怎麼說,也要親過朱祁鈺。 然而當時的皇子朱見深才兩歲,根本沒辦法主持大局,即使讓他即位,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孫太后深知自己無法說服群臣,只好答應他們的請求,同時提出要立朱見深為太子,就是為了保住朱祁鎮一脈的皇位。
  •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一位叫楊善的明朝大臣利用出使瓦剌的機會,變賣掉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贖金,終於從瓦剌人手裡將太上皇朱祁鎮贖回。朱祁鎮回朝讓景泰帝朱祁鈺感到非常不快,不過他也沒辦法拒絕,因此只好將朱祁鎮安排到南宮(洪慶宮),並派人嚴加監視,謹防復闢。
  • 南宮復闢:明英宗與明代宗之間的奪位之戰
    一場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改變了明朝兩個皇帝的命運。明英宗朱祁鎮被迫退位稱為太上皇,他的弟弟朱祁鈺則是取代他成為新一任帝王。當時是,明代宗朱祁鈺即皇帝位之後,在尊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的同時,也廢掉了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讓他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得不說明英宗父子倆的遭遇可真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典型案例。明英宗在偏僻的南宮度過了八年時光,徒有太上皇名號的英宗在這八年的時光裡時刻不想著如何奪回自己的皇位,終於,幸運女神眷顧了他。
  • 明朝兄弟皇帝之爭,弟弟朱祁鈺卻將哥哥朱祁鎮逼入絕境,為何?
    影視劇《大明風華》將觀眾的目光帶回到了漢民族最後一個王朝明朝,雖然這部劇以孫若微,胡善祥女人醜小鴨逆襲之路為線索,以家庭視角為切入點,展現出朱家的帝王日常生活,但這裡每時每刻卻充滿了權力的爭鬥,從靖難之役的叔叔奪侄子皇位,到朱高熾、朱高燧、朱高煦三兄弟爭奪,再到朱祁鎮、朱祁鈺的兄弟皇位之爭。
  • 朱祁鈺打贏北京保衛戰,又當了八年皇帝,為何輕易就被拿下了
    還有,朱祁鈺前後當了八年皇帝。在皇帝壽命普遍較短的古代,當了八年,時間已經不短了。既然有這麼長的時間,照理說,朱祁鈺的皇位應該很穩固的了。可是為什麼,朱祁鈺卻輕易就被人奪位呢?(朱祁鈺劇照)我認為,朱祁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朱祁鈺沒有神化自己。
  • 明英宗朱祁鎮在南宮被幽禁時,為何明代宗朱祁鈺不殺他以絕後患!
    明代宗朱祁鈺(圖片來自網絡)其一,朱祁鎮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在明朝那個理學盛行的年代,士大夫和讀書人特別認同合法性的問題。再者,朱祁鎮為長,朱祁鈺為幼,按照明朝的家法怎麼也是朱祁鎮的皇位認可度高。如果貿然殺之,肯定會激起天下人的反對,本來朱祁鈺的皇位就不是那麼「合法」,這樣做等於讓自己處於違反禮制的浪尖。於情於理於制都不好,只好作罷。
  • 為何孫太后要毒死朱祁鈺的太子?孫太后有偽善的仁慈卻心狠手毒?
    朱祁鈺一意孤行,通過賄賂大臣們成功改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景帝朱祁鈺之後廢掉了皇后汪氏,將之打入冷宮,改立杭氏為後。不幸的是,朱見濟立為太子後不久夭折。 假使朱祁鎮已經快到京了,也就是說,朱祁鈺來不及撤回命令。那麼,朱祁鎮回京後,朱祁鈺會善待他嗎?朱祁鈺沒有生下其他兒子前,朱祁鎮始終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脅者。
  •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為何又被放了?結局如何
    明英宗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導致朱祁鎮被瓦剌大軍所俘虜,一年後得以回國,但是被弟弟朱祁鈺囚禁於南宮整整7年。 景泰八年(1457年),趁朱祁鈺病重,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朱祁鎮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這樣本來是太上皇的朱祁鎮又重新做了皇上,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 她支持兒子朱祁鎮復位?朱祁鈺太善良了
    這倆孩子就是大明朝未來的希望,而孫太后作為朱瞻基的皇后,自然是要扶持自己的兒子朱祁鎮登基的。可後來朱祁鎮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差點把大明變成南宋,那麼孫太后是否要為此負責呢?大明朝的衰落是因為孫太后個人的行為造成的嗎?01孫太后扶持自己的兒子登基,無可厚非。朱瞻基就倆兒子,一個是孫太后生的,還有一個是別人生的。非要在這倆兒子裡做出選擇,你說孫太后會怎麼選?
  • 他挺身而出再造大明卻為何慘遭毒手?是群臣嫉妒還是皇帝疑心
    「英雄無人問,史書自留名」,然而在歷史上也有著一些英雄,即使有再造社稷之功,哪怕有為國為民之心,任然倒在了皇權之下。想必各位讀者也知道我說的是誰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把自己比喻成石灰,他無懼生死更無懼惡名,他只求一世清白,保家衛國,雖死亦無憾。他就是大明再造之臣,于謙于少保。公元1450年,隨著明英宗的歸來,朝廷的內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 孫太后搶胡善祥的皇后之位,朱祁鎮搶了朱祁鈺的皇帝,果然是母子
    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居然打算親徵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戰中慘敗,導致大明20萬大軍損失殆盡,而朱祁鎮本人還被對方給俘虜了。 六神無主的孫太后,立刻找到了于謙來商量對策。兩個人一合計,決定讓郕王朱祁鈺繼承皇位,不過孫太后有一個條件,必須要保住3歲的孫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 大明王朝政變:無人阻止的悲劇
    當眾人面面相覷之時,徐有貞站出來高聲說道:「上皇復闢了!」朱祁鎮接著對群臣發話:「景泰皇帝病重,群臣迎朕復位,你們各人仍擔任原來的官職。」群臣只好下跪,山呼萬歲。就在昨夜,正月十六的深夜,大明帝國發生了一起詭異的政變。
  • 土木堡之變後,楊善自掏腰包迎回英宗朱祁鎮,他得到怎樣回報?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他或許會像他精明強幹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一樣,成為一位有為的守成君主。可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使年輕氣盛的朱祁鎮一戰之後淪為囚徒。在「北狩」一年之後,明使楊善在並無景帝朱祁鈺接回朱祁鎮的旨意的情況下,竟奇蹟般地將朱祁鎮迎回明朝。
  • 為什麼有人說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寢,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廢陵?
    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鈺的皇帝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瓦剌,留他為監國,誰知道朱祁鎮這一去,竟然被瓦剌給俘虜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朱見深當時只有兩歲,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朱祁鈺在大臣于謙、王直等人的擁護下繼承了帝位,改元景泰,尊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
  • 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為什麼會如此順利?
    朱祁鈺病重也不要緊,他還沒有兒子(原來有過一個,早於父親病逝了)。朱祁鈺病重,即將不治,下一任皇帝,可能有三種人選:1,上任皇帝、現在的太上皇朱祁鎮;2,被廢的太子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兒子;3,外地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