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清華宮》中有言「君王遊樂萬機輕,霓裳四海一兵。」古時候,皇帝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人人羨慕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鮮有人能真正理解,做一位垂垂老矣的帝王,要花多少錢,還要面對多少危機。
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鈺在病榻前徘徊,忽然外面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鐘鼓聲,他連忙驚坐起來,疑惑地問宮女:「是于謙嗎?此時一位小內監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對朱祁鈺說,太上皇奪門復闢。
朱祁鈺從嗓子裡硬擠了出來:「好,好,」兩聲,便不再作聲。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
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在漢王造反之後,明宣宗親自出馬將他擒住,並將自己府裡的女眷都帶回皇宮。回到家裡,明宣宗就寵幸了吳氏,後來她又生下了朱祁鈺。可礙於吳氏的身份,明宣宗不好將她接回宮中,便一直將朱祁鈺母子養在宮外。
明宣宗駕崩後,朱祁鈺被新帝封為王爺。如果只是做個不問政事的閒散王爺,那朱祁鈺也不知道有多高興,可誰知朱祁鎮非要御駕親徵瓦刺,結果很快被瓦剌一方捉住。所以瓦剌一路順風順水的朱祁鎮一路順風,竟然很快就攻佔了北京城下。
面對瓦剌大軍的進犯,朱祁鎮心存疑慮,不少人認為北京已不能保住,於是主動提出遷都。朱祁鎮見此情景,十分擔憂。此時,于謙站了出來,並極力建議讓孫太后擁立朱祁鈺為新帝,以避免因朱祁鎮而出刺殺之禍。如此一來,原本只是一個閒散王爺的朱祁鈺,被時局推上了一個龍椅。
後來,瓦剌見形勢不對,自己手中的前皇帝根本不能威脅朝廷,便提出進行和談,並表示願意無條件釋放朱祁鎮。對此,已經充分享受了皇權特權的朱祁鈺自然不願再提,他還沒有對坐在龍椅上如此痴迷。
雖然朱祁鈺起初並非自願稱帝,只是礙於京城的難處,加上于謙眾人的極力勸說,才勉強答應登基,但此時朱祁鈺已坐上了皇位,不願再將皇位拱手讓出。所以,看出自己心事的于謙再次向朱祁鎮保證,即使朱祁鎮回來,也不會再讓他當皇上,朱祁鈺這才勉強答應將哥哥迎回來,並且朱祁鎮回來後立即被他軟禁在南宮。
其實,在登上皇位之前,朱見深就已經和孫太后訂了約,等到了百年以後,這個皇位就要交還給朱祁鎮了。但是雄心勃勃的朱祁鎮,卻不願按照約定將自己的幼子朱見深立為太子,群臣雖然沒有說什麼,但紀氏皇后非常正直,認為他不應該這樣做,百般勸告、阻撓朱祁鎮。朱祁鈺一怒竟廢了皇后,接著又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扶上太子之位。
遺憾的是,朱見濟在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夭折了,後來朱祁鈺想重生一子,最終也沒能如願。在朱祁鈺登上王位第八年的時候,突然患上了頑疾,病情一天天加重,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看著皇帝命不長了,大臣們也坐不住了,朝廷內又傳來要擁朱祁鎮重坐皇位的呼聲。
《增廣賢文》中說到「命裡有時終有一天;命裡無時不強求」朱祁鈺折騰了八年,終於把王位還給了哥哥朱祁鎮,或許這就是緣分吧。不但當時朝堂之上的人都贊成朱祁鎮復闢,孫太后也對此表示了默許,甚至于謙也不反對。或許,就連朱祁鈺本人對這件事也沒有太大的意見,因為畢竟王位畢竟是從他哥哥手中奪來的,他知道總有一天會物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