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是朱祁鎮復位之戰,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

2020-12-16 楊角風發作

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是朱祁鎮復位之戰,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

公元1457年,正月的一天,石亨、曹吉祥、張軏、徐有貞等人擁立朱祁鎮復位。政變出奇得順利,到了奉天殿,百官高呼萬歲,如此這般,朱祁鎮重新成為皇帝。

既然是政變,必然會受到阻礙,那麼為什麼奪門之變卻如此順利呢?

一、徐有貞策劃有方

政變這種事情風險極大,回報也極大,所以只有聰明絕頂的人才有可能成功。我們來看看奪門之變的幾位策劃者,石亨是北京保衛戰的大功臣,打仗石亨很在行,衝鋒陷陣沒有問題,術業有專攻,但要搞起權謀詭計,石亨差得太遠了。

張軏官至都督府右都督,他哥哥就是英國公張輔,張軏位高權重,掌控兵權,張軏在奪門之變中主要負責執行,並非策劃者。曹吉祥雖說身為司禮監宦官,但文化水平有限,他的責任是裡應外合,負責宮內政變事宜。

當初,石亨等人準備擁立朱祁鎮,石亨很清楚自己水平,於是他們先找到了太常卿許彬,許彬以年老為由,推薦了徐有貞。可見政變集團雖說擁有相當強大的資源,但沒有核心靈魂人物。如果石亨真的有很高的權謀水準,何苦還到處去求人,直到徐有貞到位,這才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史料記載:

「聞之,大喜,曰:『須令南城知此意。』軏曰:『陰達之矣。』令太監曹吉祥入白太后。」

不論人品好與劣,徐有貞的確是個人才。景泰四年,徐有貞奉命治理張秋黃河決口問題,徐有貞統籌謀劃,分步實施,完滿地完成了任務,景泰七年的時候,山東大水,只有徐有貞修築的堤壩完好如故,這很能說明問題。

徐有貞身負大才,但沒有機會,直到石亨找到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首先,讓張軏暗中通知南宮的朱祁鎮,再讓曹吉祥入宮徵求太后的同意,再定好時間,率兵入城。石亨、曹吉祥、張軏就好比電腦的硬體,而徐有貞就是那枚CPU,只有CPU合格,整臺計算機才能順暢地運行。

所謂富貴險中求,徐有貞這回是賭對了,在他智慧與魄力之下,朱祁鎮才能成功復闢。

二、于謙沒有阻攔

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朱祁鈺攝政,當時王振已經死在了土木堡,朝堂之上,眾朝臣把仇恨的目光投向了王振的餘黨。王振餘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卻在此時呵斥文官,這激起了眾人的憤怒,於是大家赤膊上陣,馬順就這麼被大臣們活活打死了。

朱祁鈺很恐慌,準備逃走,被于謙攔住道:

「順等罪當死,勿論。」

意思就是馬順本就該殺,請赦免群臣的罪責,關鍵時刻,于謙的一句話,救了滿朝文武,此時的于謙已經積累了極高的威望。

在瓦剌兵臨城下之際,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提督各營軍馬,可以說當時天下的兵權都在于謙一人手中,所有的軍隊調動命令,全部由于謙一人做主。為了京城防務,于謙還改革了兵制,設置了十二團營,直到嘉靖年間才廢除。

大戰一觸即發,于謙命陶瑾、硃瑛、石亨、孫鏜等將領,分列城外迎敵,于謙還發布死令:

「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在于謙的英明指揮下,在將士們英勇奮戰下,北京城得以保全。

當時的于謙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是戰時,一切以效率優先,而戰後于謙仍是軍隊的掌控者。徐有貞團夥又是帶兵入城,又是攛掇太后,這麼大的動靜難道于謙會不知道嗎,可想而知,于謙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是時,景泰帝朱祁鈺已身患重病,一方面由於朱祁鎮回來的關係,令他心神不寧,一方面因為皇儲問題,讓朱祁鈺無法心安。也許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數,朱祁鈺這皇帝也是做到頭了。

三、朱祁鈺有些不得人心

自古政變大多血腥異常,成本也極大,政變對國家的傷害、百姓的傷害都無以復加,比如黃巢起義,八王之亂,哪次不得落得個屍山血海的結果方才罷休。

朱祁鈺在即位之初的確可圈可點,是他堅持抗戰,是他任用于謙,是他挽救了明朝的國運,但隨著皇位的穩固,朱祁鈺也在發生著改變。

北京保衛戰之後,瓦剌也不想再打了,而朱祁鎮這燙手的山芋就變得愈發尷尬,所以太師也先想把朱祁鎮送回去。朱祁鎮作為太上皇,哪怕他只做個普通人,都希望能回到家鄉,想來深陷敵營一年的朱祁鎮也想通了。他也不想要什麼皇位,他只想回錢皇后身邊,就算做個老百姓,他也樂意。

朱祁鈺對此卻不以為然,他並不希望哥哥回來,這無疑是的皇權的最大威脅。所以朱祁鈺屢次阻攔使者出訪,什麼禮物、國書,能沒有就沒有,能簡單就簡單。然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楊善,靠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竟把朱祁鎮帶了回來。

史料記載:

「御史高平亦言城南多樹,事叵測,遂盡伐之。時盛暑,上皇嘗倚樹憩息。及樹伐,得其故,大懼。」

朱祁鈺很鬱悶,接待禮節一切從簡,還把哥哥安排在了南宮。南宮這個地方破破爛爛,環境也不佳,這些朱祁鎮都忍了,不過朱祁鈺還經常派人前來監視,甚至在最熱的夏天,把周圍的樹木都砍了。

俗話說長兄如父,朱祁鈺這麼做往大了說就是不孝,雖說他有權力虐待他哥哥,但大家都看在眼中,這必定會激起群臣的反感。在朱祁鎮被俘之後,孫太后留個後手,先立了朱見深為太子,在心底裡,孫太后還是偏向朱祁鎮的,這也好理解,畢竟朱祁鎮是親生兒子。

景泰三年,朱祁鈺還是廢掉了太子朱見深,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朱祁鈺的用意很明顯,下一代皇帝要遵從他的血脈。儲君可是國家的根本,萬曆皇帝皇帝想換太子,可是折騰了十幾年都沒有成功。朱祁鈺在換太子這事情上,有違正統,而不久之後朱見濟就去世了,這好像又是天意為之。

在處理哥哥朱祁鎮和太子的問題上,朱祁鈺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這讓群臣把目光又投向了朱祁鎮。

朱祁鎮即位或許並非人心所向,但於情於理大家還是多投了朱祁鎮一票,於是朱祁鎮復闢變得得順理成章,毫無違和感。

相關焦點

  • 明朝的「南宮奪門之變」為什麼會如此順利?
    朱祁鈺病重,即將不治,下一任皇帝,可能有三種人選:1,上任皇帝、現在的太上皇朱祁鎮;2,被廢的太子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兒子;3,外地的藩王。從血緣來說,當然是朱祁鎮、朱見深要近得多;從法理來說,也是這對父子繼位比較合理;從空間距離來說,這對父子就住在京城,而藩王遠居外地;從……從各個角度來說,朱祁鎮或者朱見深繼位,都是大概率事件。好吧,朱祁鈺不是沒有心腹,皇宮也不會沒有守衛,但是大家看著皇位繼承人擁兵前來,而現任皇帝卻病得快死了,是攔、還是放?
  • 南宮復闢:明英宗與明代宗之間的奪位之戰
    一場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改變了明朝兩個皇帝的命運。明英宗朱祁鎮被迫退位稱為太上皇,他的弟弟朱祁鈺則是取代他成為新一任帝王。當時是,明代宗朱祁鈺即皇帝位之後,在尊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的同時,也廢掉了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讓他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得不說明英宗父子倆的遭遇可真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典型案例。明英宗在偏僻的南宮度過了八年時光,徒有太上皇名號的英宗在這八年的時光裡時刻不想著如何奪回自己的皇位,終於,幸運女神眷顧了他。
  •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為何又被放了?結局如何
    明英宗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導致朱祁鎮被瓦剌大軍所俘虜,一年後得以回國,但是被弟弟朱祁鈺囚禁於南宮整整7年。 景泰八年(1457年),趁朱祁鈺病重,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朱祁鎮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這樣本來是太上皇的朱祁鎮又重新做了皇上,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 朱祁鎮如何對待奪門之變後朱祁鈺留下的后妃?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517字,閱讀約6分鐘1457年,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被軟禁了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再次登上皇位,發動了一場名為"奪門之變"的政變。在此之前,因為一次土木堡的變動,原本作為大明天子的朱祁鎮,被瓦剌軍俘虜。一年後,他被釋放,但隨後回到北京,又被軟禁了七年。直到這次奪門之變,才從弟弟朱祁鈺手中奪回皇位。皇帝戰敗被俘後,還能再活著回來,然後還能爬上皇帝的寶座,翻開幾千年的史書,只有這麼一本。
  • 明朝兄弟皇帝之爭,弟弟朱祁鈺卻將哥哥朱祁鎮逼入絕境,為何?
    明朝不類似其他朝代那樣,將自己政治上出現的矛盾和困難轉移到社會中,而是自我消化、自我解決。明朝的皇帝們都可以稱得上有血性、有擔當,但明朝年間爆發了一個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把明朝逼成南宋那種絕境,那就是明朝正統年間發生的「土木堡之變」;而這次事變的男主角就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成廢帝,後來他為何又能重新奪得帝位?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明英宗被俘以後,明朝朝野震動,代行皇帝之職的朱祁鈺無人聽從。值此大軍壓近,朝綱紊亂之際,兵部尚書于謙等人毅然擁立朱祁鈺為帝。經過艱苦卓絕的京城保衛戰以後,瓦刺被迫退軍,明朝覆滅之危解除。至於被瓦刺關押的明英宗,則被迫成了太上皇。
  • 朱祁鎮的廟號為什麼是英宗?英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明朝,皇帝廟號都是皇帝死後經過大臣認真研究後提出意見報告新皇帝確定的。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廟號英宗。很多人對此不解,覺得此君不配為英主。其實這個也很容易解釋的。我們先來簡要介紹一下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回到北京後,被已經當上皇帝的弟弟朱祁鈺軟禁在南宮,一關就是7年。在7年的囚徒生涯中,朱祁鎮生了3個兒子和幾個女兒,坐牢的水平和唐高祖李淵有的一拼。7年後的1457年正月,沒有兒子又身患重病的明代宗朱祁鈺被部分大臣出賣,他們將被關在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迎接出來復位,失去皇位8年的朱祁鎮重新當上了皇帝。
  • 明朝衰敗孫太后要負責嗎?她支持兒子朱祁鎮復位?朱祁鈺太善良了
    朱祁鎮的生母是孫太后,朱祁鈺的生母是吳賢妃。明朝初期有殉葬制度,但是后妃若是有子嗣可以例外。所以孫太后和吳賢妃都活了下來。朱瞻基死的時候,朱祁鎮才9歲,而朱祁鈺才不過8歲。這倆孩子就是大明朝未來的希望,而孫太后作為朱瞻基的皇后,自然是要扶持自己的兒子朱祁鎮登基的。可後來朱祁鎮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差點把大明變成南宋,那麼孫太后是否要為此負責呢?
  • 土木堡之變後,楊善自掏腰包迎回英宗朱祁鎮,他得到怎樣回報?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他或許會像他精明強幹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一樣,成為一位有為的守成君主。可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使年輕氣盛的朱祁鎮一戰之後淪為囚徒。在「北狩」一年之後,明使楊善在並無景帝朱祁鈺接回朱祁鎮的旨意的情況下,竟奇蹟般地將朱祁鎮迎回明朝。
  •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抓,也先為何沒有南下,奪取明朝半壁江山
    土木堡之變以後,瓦剌人的首領也先抓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以後,本來可以大舉南下的,可是他卻折返了回去。他也沒有誅殺朱祁鎮,而是在一年以後,將這位紈絝皇帝好端端地送了回去。在也先的計劃中,朱祁鎮在自己手裡或者被殺,一點價值都沒有,送回去反而對瓦剌有很大的好處。
  •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力挽狂瀾為明朝續命200年,為何最終遭冤殺?
    不過,在明朝中期,有一位中興大臣,也叫做于謙。他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精銳盡喪的關鍵時刻,指揮北京守軍擊敗了前來攻城的也先,避免了靖康之恥悲劇的重演。可以說,這位于少保為明朝延續了百年國運。可在明英宗奪門之變重新復位後,卻下令殺害了這位民望深厚的功臣。這又是為什麼呢?
  • 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
    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時間:2020-09-23 16:32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謙和朱祁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 一世一元的明朝皇帝,唯有這個皇帝使用了兩個年號
    雖然明朝的奇葩皇帝很多,但是朱祁鎮這位皇帝的人生經歷在整個明朝甚至整個中國封建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前後經歷了由皇帝而俘虜,由俘虜而太上皇,又由太上皇而復闢重登帝位的傳奇人生。就連使用年號也是在明朝皇帝中獨樹一幟,朱祁鎮先後使用了「正統」、「天順」兩個年號,而其他的明朝皇帝都是「一世一元」,任期只使用了一個年號。
  • 于謙之死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傳統認為,是于謙臨危不亂,領導並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從而延續明朝國祚;但大家忽視了于謙的背後,是新皇帝朱祁鈺的授權與支持,沒有朱祁鈺的信任,于謙難以組織起同心同力的抗擊瓦剌之戰。當時,侍講徐珵等人曾主張放棄北京,舉朝南遷。如果這一主張付諸實踐,土木之變就將演變成明朝版的靖康之變。于謙聽了很生氣,厲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
  • 土木堡之變,瓦刺明明握住了朱祁鎮這張牌,為何後來乖乖放回他?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很難想像,20多年前朱棣手裡的明朝還在吊打蒙古草原的各部落,如今很多成祖時代的功臣悍將尚在軍中,明軍最精銳的京師三大營,竟然在瓦剌人的快馬彎刀之下灰飛煙滅!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的雄心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相應的軍事指揮能力,還錯信了同樣沒能力的太監王振。
  • 明英宗廢除了殉葬,為什麼還被批為明朝最差的皇帝?差點活成宋徽宗
    寵信宦官,釀成土木堡之變 在政治上,朱祁鎮可以說說劣跡斑斑。朱祁鎮雖然說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但是架不住命好。他從小就生在帝王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公元1436年,順利的繼承了老爹的的皇位,成為了九五之尊的皇帝。
  • 明代宗皇后汪氏:土木之變後的立與廢,南宮復闢後完美結局
    土木之變間接改變了汪氏的命運,而南宮復闢後汪氏卻與丈夫朱祁鈺的結局反差有點大,與其所做所堅持的不無相關。  明英宗親率大軍徵瓦剌,此戰以明軍完敗收尾,但最可怕的並不是失敗,而是此次明朝這邊名義上的首領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方面俘虜了。  君主被俘虜,除了恥辱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權力的真空。一四四九年的明朝就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封建社會,英宗暫時無法回歸的情況下,選定一個皇帝尤為重要。但在那時的明朝似乎只有選擇朱祁鎮的兄弟朱祁鈺最合適。
  • 朱祁鎮復位之後,為何要立一個眼瞎腿瘸又無子嗣的女子為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算是明朝皇帝中,最為幸運的皇帝了,之所以說他幸運,是因為他被俘後,不僅沒有被殺,反而還受到瓦剌的禮遇,即便瓦剌是為了勒索明朝,還有就是失去帝位後,能夠再次成功的奪回來。
  • 明宣宗孫皇后該不該為明朝的衰落負責?她是如何登上皇后之位的?
    ▲孫若薇影視劇照 2.孫皇后與「奪門之變」。「北京保衛戰」結束以後,蒙古族感覺朱祁鎮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想要放其回明朝,但已經喜歡上當皇帝感覺的朱祁鈺,不太願意接回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好在群臣意見比較一致,都想要迎回朱祁鎮,最終朱祁鈺迫於壓力還是接回了朱祁鎮,但是緊接著就把他囚禁在了南宮。 七年後,朱祁鎮趁著朱祁鈺病重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奪回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