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堆滿了豬裡脊,這是假牛排的原材料。
銷售的「假牛排」「假牛柳」。
加工合成了「牛肉」。
雞肉、豬肉加上牛肉精、肉香王、高彈素等添加劑後,用豬血染色,搖身一變成「牛柳」;豬裡脊加上10多種添加劑便能偽裝成「牛排」。昨天,常州新北警方向記者披露,兩年多來,常州一食品公司生產了60多噸偽劣牛肉製品銷往6家大型超市10家菜場,涉案金額高達300多萬!這些假牛肉製品銷往各大菜場、超市。假牛肉製品由於較真牛肉便宜近20元,加上口感相似,銷量出奇的好,有時一天就能賣出兩噸多。
案發 民警菜場買牛柳,價格口味都不對勁
送檢結果讓警方震驚,「牛柳」裡居然沒牛肉
去年12月底,河海派出所民警小劉聽說河海菜市場的醃製好的牛柳特別便宜,僅要26元一斤,明顯低於市場價,感覺其中一定有文章,於是便買了一些回家試吃研究原因。民警小劉將醃製好的牛柳洗淨,發現同一批次的牛柳肉色居然有差異,並且肉色很淡,根本不像牛肉。而後再進行烹調,發現同一批牛柳肉質口感也有一定區別,且比牛肉嫩很多。小劉猜測這根本不是牛柳,甚至有可能是其他動物的肉,便將情況反映給了所裡。
聽說「牛柳」極可能有假,河海派出所高度重視,隨即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前期偵查。副所長王漢文和民警調查發現,周邊一些菜場的牛柳平均價格每斤在二十七八塊的樣子,別說和正宗牛柳相比價格相差太大,就是和普通牛肉比,價格也差不少。不僅如此,一些超市裡的牛柳價格也普遍偏低,價格在30塊錢出頭的樣子。於是,警方便收集了菜市場牛柳和超市牛柳的樣本,送到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司法鑑定中心檢測。
檢測結果一出來,警方都被震驚了,菜市場裡所謂的牛柳絲毫檢測不出牛肉成分,居然全是豬肉和雞肉。而超市裡的「牛柳」稍微靠譜點,還有那麼一些牛肉成分!掌握確鑿證據後,民警隨即前往菜市場和超市調查「牛柳」來源問題。根據信息匯總,警方發現銷售低價「牛柳」的商家都是從同一個食品公司進的貨。而這家公司就是天寧區蘇誠食品有限公司。
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2012年5月註冊,法定代表人為孫某,該食品公司除了老闆孫某,還有包括孫某妻子和連襟在內7名員工。平時,孫某和妻子崔某負責送貨和公司的日常運轉,連襟束某和小姨子崔某負責配料,其他員工負責生產和包裝。2月2日上午8點,常州警方包圍了蘇誠食品有限公司對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8名涉案人員實施了抓捕。
供述 造假還挺「專業」,建試驗室尋配方
還真研究出了配方比例的「核心技術」
警方在該生產車間發現,滾筒攪拌機裡面的黑椒牛柳等產品中還摻雜了大量沒有來得及攪拌好的豬肉及雞肉。而在一旁,地上放著不少牛肉精膏、高彈素、肉香王等食品添加劑,不遠處還放著好幾桶豬血。據工人講,他們只負責將這些添加劑等加入肉中攪拌,最後用豬血染色。而這些添加劑,都是老闆孫某根據自己的配方給他們的。與此同時,警方也對經銷商展開抓捕,在超市和菜場抓獲嫌疑人34名。
經查,孫某今年42歲,是安徽人,2009年來到常州一直從事牛肉、雞肉、魚肉等加工生意,因此對肉製品的了解頗深。2012年底,牛肉價格上浮太快,一下上漲了6塊多,原本的價格根本沒什麼競爭力,為了有利可圖,他便開始從牛肉本身做文章。他知曉市面上有一種牛肉精膏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把豬肉做出牛肉味,於是在公司開闢了一塊試驗室,專門開始研究旁門左道。
試驗室裡面有試管、克秤等,孫某交代,他買來豬肉雞肉等,根據固定的比例,分成多分進行試驗。樣品中各自加入不同的添加劑,而後自己試吃,發覺最好口感的假牛肉製品後,就記錄下來進行配比。一般菜市場「牛柳」要求低,就用七成豬肉三成雞肉放入添加劑攪拌,而超市要求較高則放入三成牛肉、七成豬肉進行攪拌,而市面上出售的「牛排」,實際上全是豬裡脊「變」出來的。
該食品公司還生產什錦牛排、什錦牛柳、黑椒牛柳等假牛肉製品。這些假牛肉產品通過銷售公司銷往常州市多個菜場和知名超市,巢湖樂購、湖塘樂購、新橋樂購、南大街樂購、湖塘永輝、茂業永輝都在其中,還有常州東海、河海、滙豐、玲瓏、騰龍等10家菜場。據孫某交代,除了銷售給常州,外省市的生意他們也做。江蘇無錫、浙江、安徽等地都有他們的產品。孫某還說,在公司,核心技術是掌握在他們4個親戚手中,通常現行把要生產的產品按照配方比例配好,之後交給工人進行生產加工。
警方調查發現,兩年多來,孫某等人生產包裝假牛柳一萬多斤,烤排十萬多斤,涉案價值300多萬元。案發後,蘇某帳戶上116萬存款被警方凍結。目前,孫某、崔某夫婦及連襟束某因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檢方批捕。
還好……
他沒添違禁品 否則就犯大罪了
這種「假牛柳」吃了會有什麼危害?「我們在生產車間並未發現亞硝酸鹽等違禁添加劑,不法分子只是用了食品添加劑,因此適量食用對人體健康並未傷害。」據警方介紹,好在孫某等只是把豬肉、雞肉「偽裝」成了牛肉,只是讓消費者花大價錢買進豬肉、雞肉。適量食用對健康並無影響。倘若孫某用了違禁添加劑,那麼孫某等人就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了!
那麼為什麼「假牛柳」「假牛排」難以分辨,主要是因為一般人很少會天天吃「牛柳」「牛排」。再者,生產出來的假牛柳、假牛排多為醃製好的成品,消費者不大可能會把成品洗乾淨再吃,因此較難察覺。但是只要記住一點,就能輕易識破,那便是價格。警方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牛柳是牛肉中較貴的一種食材,價格怎麼可能還低於正常牛肉價?牛肉都要賣到三四十元一斤,牛柳卻只要二十多塊這怎麼可能?因此市民只要長個心眼,就不會被假牛柳騙到。
問題來了
如何區分真假牛肉?
牛肉市場需求量大,肉價也稍高,以次充好可以帶來巨大的利潤,讓很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地去摻假,比如往豬肉裡加牛肉香精,冒充牛肉來欺瞞消費者,等等。如何能夠做一個明眼消費者,買到好的食材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今天一起來學學如何鑑別真假牛肉。
辨別真假牛肉,我們可以學中醫一樣,用「望聞問切」來仔細觀察。
望 就是用眼睛去看,觀察和辨別。
真牛肉的肌理比較細膩,顏色呈現出均勻的紅色,肉質有光澤,且肌肉的纖維與纖維間為乳白色。
假牛肉的紋理粗,肉色也不均勻,肌肉纖維黯然無光。
聞 用鼻子去聞它的氣味。
新鮮牛肉的氣味是正常的肉味,沒有刺鼻的氣味。
假牛肉聞起來會感覺味道怪怪的,不新鮮的肉會有腐臭味。
問 和老闆攀談,詢問牛肉的出處及進貨時間。
如果經常在同一家買肉,跟老闆較熟,可以詢問相關信息。一般面對老顧客,老闆都會有留客心理,會較坦誠地回答你的問題。
此條對於老奸巨猾的老闆比較無效。但你通過他的回答,可以觀察下他是否有說謊,不誠信的老闆,很難出售好的食物,要慎購。
切 用手去摸肉的彈性、手感。
真牛肉按壓下去後,彈性好,可以回復初時模樣。肉質摸起來也比較滑嫩。半乾的牛肉摸著也不粘手,手感較好。真牛肉買回家後用刀切後片大,彈性好。
假牛肉按下去後,肉的回彈力明顯不強,無法回到初時的樣子。肉質也較粗,摸起來粘糊糊的感覺不舒服。假牛肉切著彈性差,容易散。
嘗 真假牛肉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
真牛肉煮好後一片片的,看著很清爽,吃著口感細膩有嚼勁。
假牛肉煮的時候容易散成一小塊一小塊,吃著像豆渣一樣,嚼起來口感差。通訊員 萬雷鳴 奚靜文 全媒體記者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