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賞析司馬光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2020-12-20 唐詩宋詞天地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譯文

老去的柳樹上,知了聒噪地鳴叫;荒廢的庭院中,螢火蟲如流星般點亮夜空

人們的情緒正受到暑熱之苦;萬物怎麼能夠已經感覺到秋天即將到來。

月光下,洗洗涼水澡;熱風前,梳梳白頭髮。

如何才能像賢士甄豐一樣,也能在這樣的夜裡,整肅衣冠去拜訪王莽一樣的公侯。

注釋

1. 蜩螗: 亦作「蜩螳」。蟬的別名。漢焦贛《易林謙之解》:「蜩螗歡喜,草木嘉茂。」

2. 荒庭:荒蕪的庭院。

3. 熠耀:(yì yào):借指螢火蟲。

4. 苦暑:受暑熱之苦。

5. 驚秋:秋令驀地來到。

6. 濯(zhuó):洗。

7.寒水:涼水。

8. 夜半客:比喻關係親密的人。《後漢書彭寵傳》:「王莽為宰衡時,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

9. 束帶:指整肅衣冠之意。

10. 公侯:公爵與侯爵。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官高位顯的人。

賞析

司馬光的大暑詩,註定屬於一位政治家的大暑詩。這些偉大的政治家要麼不出手,要麼一出手就可秒殺群雄。曹操、王安石,以及司馬光都是這類人,這是由其胸襟氣度所決定的。

這首大暑詩,以其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感染每一位讀者。同時,詩人選取的衰敗景象,透露出的初秋將至的必然規律,昭示著時光易逝,功業未成的感嘆,又顯得深邃幽邈。

首聯,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詩人以「老柳」自喻,預示著自己年華即將老去,卻無所作為,此二字奠定了全詩的低沉的抒情基調。「蜩螗」二字,則點出時令已至熱夏,而大暑天知了最為聒噪。下句,「荒庭」對「老柳」,一起營造出落寞的庭院景象。「蜩螗」對「熠燿」,很好的將大暑節氣的自然現象表現出來。

頷聯,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通過人和物的對比,凸顯大自然的奧妙。人的情緒還在苦苦埋怨大暑的炎熱,殊不知萬物已經感覺秋天快到了,而拼命生長。因為肅殺之氣的秋風一到,許多生命都將結束。包括院子裡的老柳等植物,知了和螢火蟲等動物,它們都在抓住最後的時光盡情歌唱、繁衍後代,害怕快要到來的秋天。頸聯,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詩人由萬物感受時光易逝,有所作為後,轉而反觀自己,無所事事,只能在月光下洗洗冷水澡,在熱風前,梳梳白頭髮。這一句將天地間懷才不遇的悲哀與愁苦,似乎都寫盡了。

真正的絕妙好詩,就是這樣讓人感受到客觀帶出主觀。不說憂傷,卻字字憂傷。這憂傷早已超過了對暑熱的擔憂。這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對人生短暫,懷才不遇發出的聲聲控訴。

正如孔子對待物質生活,只不過要求: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種極簡化物質生活的背後,是對於富庶精神的執著追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精神貧瘠,這才是孔子所困擾的。困擾司馬光的絕不是大暑天的炎熱,而是政治抱負和理想不能實現。

尾聯,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上句「夜半客」,三仄尾,但因是典故,可不算錯。「如何」二字,道出了詩人想要建功立業,卻苦於無人舉薦自己的無奈。詩人運用王莽與甄豐的典故,希望能得到君王重用,實現理想。

全詩一氣呵成,選取物象之精準,意象之深美,用典之自然,無疑使之成為大暑季節最美的一首詠氣抒情詩。其意境,幾乎直追曹公《短歌行》,司馬光的詩歌才華,由此可見一斑。

大暑之夜,讀了司馬光的這首大暑詩,是不是為自己「求田問舍」的小情懷感到羞愧呢?心中有浩然之氣,自然就不懼暑熱。願我們也能聞義徙,聞過改,做一個志存高遠的「夜半客」。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

相關焦點

  • 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來了!這些防暑妙招你都知道嗎?
    大暑 ●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即大熱,此時節熱浪滾滾,酷暑難熬。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說:「暑,熱也。
  • 今日大暑:炎炎夏日長,詩中尋清風
    #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在這個炎熱的季節,不妨跟著詩人們一起過大暑哦。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大暑處在中伏裡,大暑熱氣猶大也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就是太陽達到黃經120°時,約在小暑節氣之後15天,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每年在公曆7月下旬,2018年7月23日為今年大暑節氣。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大暑節氣古詩詞
    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河大暑對風眠。今年的公曆7月23日是中國傳統24節氣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卻也正值茉莉、荷花盛開之際。
  • 大暑節氣已至:大暑是入伏嗎?2019年入伏時間表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大暑都覺得溫度非常的炎熱,大暑是入伏嗎?為什麼溫度會這麼高,天氣會這麼炎熱呢?大暑是入伏嗎大暑不是入伏的標誌。大暑節氣是傳統二十四節氣,而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入伏一般在大暑節氣前到來,所以,大暑並不是入伏的標誌,大暑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期,到了大暑節氣也接近三伏天中的中伏了。
  • 描寫關於大暑的詩詞句子大全 有關大暑的經典詩句分享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嚴寒酷暑,酷暑指的就是大暑。古人的情感總是善於用詩詞來表達,似乎這才是最直接最淋漓盡致的表達方式。不管是每個節日,還是每個節氣,都能找到相關的古人留下來的詩詞。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大暑的詩句,你所知道的關於大暑的詩詞還有哪些?
  • 二十四節氣大暑圖片大全手繪,小清新大暑手繪插畫圖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啦,大暑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日,也是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到來了,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相信大家應該能理解這個「極」的含義。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十四節氣大暑手繪插畫圖片大全,一起來感受下插畫世界裡的唯美大暑吧!
  • 今日大暑:熱҈得҈字҈都҈冒汗҈了҈
    IT之家7月22日消息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你看,熱҈得҈字҈都҈冒汗҈了҈,……當然,今天全國多地可能正在下雨中,但是氣溫依然在升高。,
  • 大暑將至,大暑知識知多少?大暑的節氣由來及暑天相關知識
    一、大暑節氣的由來大暑是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幹支歷未月的下半月;到達時間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一般為我國氣候最熱的時候。最早記載大暑的是《逸周書·周月解》。該書中明確指出,「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漢代劉安編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大暑就在其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大暑 • 古詩詞賞析
    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 關於大暑的詩詞,這一票詩人都寫過
    2018年7月23日,正式迎來大暑。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古人沒有空調,如何消暑?我們從其詩歌裡可以發現端倪。我們看到,古人常常深入山區叢林進行避暑,許多文人雅客對大暑節氣頗有一番感悟。但明明白白寫大暑的,還是以宋人為主。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宋]趙昌    寫生蛺蝶圖(局部) 戊戌歲大暑節氣檯曆
  • 今日大暑,熱҈得҈字҈都҈冒汗҈了҈
    IT之家7月23日消息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不行,小編寫不動了,熱҈得҈字҈都҈冒汗҈了҈,……
  • 全年最熱的大暑節氣到...啦...啦..
    ▶點擊播放:若虹媽媽講大暑節氣   今天是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九,大暑節氣
  • 2018大暑時間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 今年大暑節氣具體農曆時間
    好不容易捱過「倏忽溫風至」的小暑,無奈又跌進「汗蒸加燒烤」的大暑。明日5時00分16秒,華夏大地將正式迎來一年中最熱的大暑節氣。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宋代詩人陸遊的《苦熱》一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炎熱難耐的酷暑天氣。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品讀《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了解大暑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了解大暑。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大暑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我國各地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司空見慣,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大暑經常出現40℃的高溫天氣,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也多,所以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
  • 大暑節氣到,大暑養生全攻略搶先看!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節氣後「蒸煮模式」即將開啟,40℃以上極端高溫天氣最易在大暑出現。營養專家表示,大暑時節飲食宜「清補」,保持情緒平和。這一份微信上說得最全的大暑養生寶典,一定要收好啦。7月22日大暑到,那麼大暑的習俗,你知道有哪些嗎?今天為你盤點大暑的習俗:吃「仙草」、飲伏茶、貼三伏貼、喝暑羊……這些習俗你聽說過嗎?
  • 大暑過後還要熱多久?大暑節氣有多少天大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大暑節氣後要熱多少天?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大暑期間之所以這麼炎熱,首先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南京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酷暑,降水較少。
  • 明日大暑,古人消夏避暑的方式中,還是最佩服白居易
    明日大暑節氣,北京持續的高溫燒烤模式和免費的「桑拿天」,讓小編也是消受不起,每天躲在空調屋,吃著冰棍,喝著冰水,貌似唯有用這種方法來消夏避暑。我們不禁好奇,古人面對這種天氣,是如何避暑的呢?《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