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中元禪院以「農禪」傳統做實扶貧產業

2020-12-14 黔東南新聞

農禪文化為魂 生態農業為基

——鎮遠中元禪院以「農禪」傳統做實扶貧產業

段向東

2020年5月9日立夏後,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豐收村更顯生機盎然,茶山蒼翠。81歲的土家族老人李老春緊捏著手中13元錢,露出欣喜笑容,李老春老人家中有5口人,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老人眼神不好,只能在房前屋後的茶樹邊採摘,今天採的鮮茶僅有2.1斤,但得到錢後也十分開心。中元禪院植福茶葉加工廠自5月8日試運作以來,已經是連續四天向豐收村的群眾收購明後鮮茶青798.9斤,收購價值7989元, 50餘戶貧困戶受益。收購茶青的每個夜晚,位於豐收村老村委會的中元禪院植福茶葉加工廠,一片繁忙,制茶師傅們正忙著從萎凋、揉捻、發酵和烘乾的制茶流程反覆操作,白茶傳統工藝需要十天左右才能上市,紅茶一個星期左右才能上市。

中元禪院負責人釋印覺介紹,扶貧濟困是佛教的優良傳統,是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元禪院,積極響應黨和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帶領全縣佛教界主動助力脫貧攻堅,2016年以來,已經為尚寨鄉豐收村脫貧攻堅捐贈187740元。但在脫貧攻堅中也存在缺乏產業支撐,扶貧效果不理想,貧困群眾發展缺乏後勁等問題。

尚寨土家族鄉位於黔東南州東南部,全鄉總面積75平方公裡,土壤以黃棕土、白巖沙地為主,其中林地面積4465.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5.9%,海拔在900米左右,全鄉茶葉資源4000餘畝,多數處於野生狀態,品質非常好。豐收村的茶青在清明前有石阡縣茶商來收購,清明以後至第二年茶青卻沒有銷路,群眾收益不多。結合實地考察調研的結果,中元禪院佛教教務管理小組民主會議討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決定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在豐收村建立手工茶葉加工廠,主要針對清明以後茶青,來製作紅茶及白茶,帶動老百姓發展茶產業,增加老百姓的收入。2020年3月6日組織豐收村的村民等五人前往黔南州雲霧鎮參觀學習手工制茶技術,培養手工制茶技術人員;2020年4月21日,投入8.8萬元的中元禪院植福茶葉加工廠驗收並交付使用,中元禪院與豐收村村委會達成合作方針,採取「加工廠+村茶葉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持續投入資金產業扶貧,可全面帶動豐收村村民清明後鮮茶葉收購,幫助民族村貧困戶採取種植、採摘、務工等方式脫貧,2021年預計將為貧困群眾增收30萬元以上。

農禪,作為中國佛教禪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曾經也是中國禪宗寺院的經濟基礎,新時代,中元禪院弘揚農禪傳統,身體力行投入產業發展,發揮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獨特優勢,既為宗教界如何參與脫貧攻堅作了有益探索,也為禪院減少對功德香火的依賴,提升自養能為,抵制佛教商業化傾向,作了積極嘗試。

相關焦點

  • 走進終南山觀音禪院
    果宣法師出家以來注重個人修持,不計名利,生活簡樸,農禪並重,整肅寺務,有條不紊,事事身先僧眾。大師本著「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菩薩情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積極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發掘弘揚佛教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戒行清淨,深受四眾弟子愛戴。
  • 農禪並舉——天台宗一大開先河的創舉
    天台宗是中國漢傳宗教的一個重要宗派,其一大創舉是結合了中國傳統信仰中的萬物有靈論,提出了一切東西都有佛性的觀點。而其最大的創新,一是農禪並舉,在此之前,無論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還是大乘佛教,都是依靠施捨為生的。
  • 農禪並舉與禪門叢林制度
    到唐代中期生產勞動已是禪林常課,祖師大德開闢山林所創造的農禪合一的僧伽經濟已成為穩定的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由百丈禪師的倡導而成為中國叢林的千古名訓,從而使農禪並重作為佛門的優良傳統而得以確立。這標誌著禪宗僧團在經濟上已經獨立,並擺脫了檀越依附制度的困惑。
  • 「農禪並重」的佛教傳統正在演變為「商禪並重」?
    (圖片來源: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凱朝博士: 歷史上的中國佛教提出的「農禪並重」的傳統禪修與現今佛教界一部分人提倡的無論做什麼,只要勇猛精進,人人皆可成佛離苦得樂;乘願再來,普度眾生。 藏傳佛教高僧蘭仁巴大師說過:「凡能起到佛的作用者就是佛,這些上師(法師)從事佛的事業,起到了佛的作用,因而就是佛。那麼佛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是什麼呢?佛的主要歷史使命就是向能夠度化的眾生施教善道。上師承擔了這樣的歷史使命,起到了佛一樣的責任心,因此,上師就是佛。」
  • 貴州鎮遠古鎮必玩景點大全 鎮遠古鎮旅遊景點推薦
    歷史文化名城鎮遠位於貴州東部,沅水直流舞水畔,城中有青龍洞、和平村、周達文故居、天后宮、四宮殿、府城垣、衛城垣、吳王洞和大片的古民居院落、古巷道、古碼頭和民族民俗文化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圖。舞水呈「S」形從中穿過這座近7平方公裡的古城,北岸為府城,南岸衛城。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在此設無縣後,歷代王朝先後在這裡設置縣、州、府、道。
  • 張家界佛教協會舉辦「首屆佛教農禪文化節」
    張家界佛教協會舉辦「首屆佛教農禪文化節」 2020-09-27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徜徉舊時光——鎮遠古鎮——驢行貴州之五
    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其中&34;是鎮遠的民居建築中獨具特色之處。,鎮遠的水是清澈深幽的,卻又是靈動娟秀的。青龍洞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整體建築群由祝聖橋,中元禪院,萬壽宮,青龍洞,紫陽書院,香爐巖,令公廟,東山寺八個組成部分組成,大小計40棟單體建築,依山而立,貼壁凌空,蔚為壯觀。該建築群集佛,道,儒家文化於一體,是江南漢地建築與西南少數民族山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絕妙典範。有&39;之稱,是貴州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確定為&39;。
  • 貴州自駕行(五)——鎮遠古鎮
    2020年9月30日 鎮遠古鎮——梵淨山 宿行驛雲舍度假別苑 陰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下轄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在鎮遠挑選了兩個收門票的景點遊覽,青龍洞和石屏山。青龍洞 青龍洞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青龍洞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集儒、道、佛、會館、橋梁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由青龍洞、紫陽書院、中元禪院、萬壽宮、祝聖橋、蓮花亭等六個部分組成。
  • 讓你覺得耳目一新的農禪 其實大有來頭
    不僅網友們極感興趣,連@微博佛學 和@微博禪意生活 也都表達了對禪修和農禪的喜愛。 既然大家都對「農禪」如此感興趣,那禪風君就帶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農禪吧!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若非人有身體或精神上的缺失,託缽乞食的行為往往會被視為不勞而獲。
  • 距今已有2300年歷史,貴州鎮遠古鎮
    在舞陽河的河 ,四面環繞著群山,蜿蜒的河水在這裡穿城而過,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座距今已經有2300年歷史的小鎮,小鎮讓河水隔成兩岸,因為河水的「S」流向,從高空俯瞰,整個小鎮神似太極圖,這座小鎮就是貴州省鎮遠縣的鎮遠古鎮。根據史書的記載,追本溯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那時候這裡還被稱為「荊蠻」。
  • 中國佛教:農禪並重,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的佛教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農禪並重」。有一首詩偈就是說中國佛教「農禪並重」這一特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禪並重」最初孕育發端於四祖道信。根據《傳法寶記》所記「每勸門人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飢瘡,即閉門坐」。道信提倡大家從事勞動,開墾荒地,通過勞作解決吃飯的問題,並且認為這是坐禪最根本的報障,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在禪宗乃至整個佛教史上,是件具有真正革命意義的創舉。
  • 農禪並重
    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居士在1983年5月底所作的《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的報告中指出:「佛教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現實事業,佛教徒要農禪並重,在參禪悟道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研究佛學,研究哲學、科學、醫學、音樂、書法和文學等;注重開展國際交流,以民間外交的形式推動國際和平和交往。」
  • 如何打造「農禪」宗教文化旅遊景區
    傳統成熟型宗教景區如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信仰高地,新興宗教景區如拈花灣也火爆全國。作為曹洞宗祖庭的雲居山,每年只吸引14萬香客,文化吸引力未轉化為旅遊吸引力,旅遊富民功能尚未釋放,千年農禪的文化深度未能轉化為旅遊經濟價值。
  • 鎮遠古城跨舞陽河,石屏山橫臥舞陽河一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鎮遠古城跨舞陽河,石屏山橫臥舞陽河一側,山腳即為鎮遠古城,隔河建有青龍洞,融道教、佛教、儒文化於一體。青龍洞古建築群坐落在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上。這裡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巖、洞穴合為一體,集道、儒、佛三種宗教,是中國不同宗教同生共長、和諧發展的典範和楷模。 青龍洞共有單體建築36座,共6個部分組成,依次為祝聖橋、中元禪院、紫陽書院、玉皇閣、萬壽宮、香爐巖。青龍洞由中元洞、萬壽宮、玉皇閣等組成。洞在懸巖峭壁間,石門傍水敞開,門上石匾橫刻篆書「入黔第一洞天」。
  • 攝影:鎮遠古鎮(16)
        鎮遠古城佔地3.1平方公裡,古城有八大會館、四洞、八祠、九廟、十二碼頭與府衛古城洹,吳王洞、四宮殿、古全井、古戲樓等名勝古蹟近200多處。主要歷史名勝包括青龍洞,中元嬋院,萬壽宮,祝聖橋,香爐巖,天后宮,府衛古城洹,吳王洞,四宮殿(東方戰神廟),和平村,周達文故居,古城中的寺廟、庵堂、館祠、亭閣、宮闕、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等。鎮遠古城是一個完全由名勝古蹟集成的「傳統文化迷宮」。
  • 扶貧扶到百姓「心坎上」——邵東縣堡面前鄉做實產業扶貧紀實
    扶貧扶到百姓「心坎上」——邵東縣堡面前鄉做實產業扶貧紀實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洪永祥 △邵東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寧志敏(右一)和堡面前鄉黨委書記曾超(右三)在臺洲村扶貧車間交談。 一間間寬敞明亮的廠房,一臺臺嶄新的縫紉、熨燙器械依次擺開。
  • 武俠片中如雷貫耳的「鏢局」,現實中世外桃源般存在——貴州鎮遠
    鎮遠,很陌生嗎?其實我們早早就知道「鎮遠」了,武俠片裡有個名揚四海的「鎮遠鏢局」,那「鎮遠鏢局」中的鎮遠就是指的這裡。鎮遠縣,位於貴州省東部的武陵山區。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距離凱裡市190公裡。
  • 經開區企業 聚焦精準攻堅 做實做細產業扶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王琨)4月14日,經開區企業經發集團相關負責人前往藍田縣三官廟鎮楊頂村、北蒼灣村、龍門村慰問集團5名駐村扶貧幹部,並實地查看企業代管的藍田縣農林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的運營管理情況,聚焦精準攻堅,做實做細產業扶貧。
  • 鎮遠古鎮的一些介紹
    鎮遠古鎮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古城古街小巷蜿蜒幽靜,石橋城牆交錯,碧水晨霧姿態千姿百態,春江釣魚火充滿詩意,有雄偉壯觀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和明清古民居、古道、古碼頭、古城垣等,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都很高。
  • 江西青原山淨居寺農禪基地「農禪並重」插秧忙
    志願者插秧佛教在線江西訊 青原山淨居寺組織大眾出坡,兩序僧眾及義工志願者們來到寺院附近農禪基地栽插水稻秧苗五十餘畝,彰顯千年淨居寺「農禪並重青原山淨居寺妙安法師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農禪並重,冬參夏學,發揚體光老和尚優良傳統,以奉行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家風來實踐「農禪一致」的禪宗文化。通過本次出坡勞作,青原山淨居寺的法師及義工們都有很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