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集微網 作者: 時間:2018-12-20 09:16
武漢新芯 3D IC
近日媒體報導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近期高層大變動,由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接下CEO一職,要以3D IC技術為利器,幫助公司大改造,力拼在3年內掛牌上市。如果成真,將成為紫光集團眾多轉投資公司中,最快掛牌上市的企業。
武漢新芯成立於2006年,2008年建成投產。2016年,在武漢新芯基礎上,紫光集團、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組建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武漢新芯整體併入長江存儲,成為長江存儲全資子公司。
近日,傳武漢新芯在紫光集團內部正在悄悄進行「大變身計劃」,有「DRAM教父」之稱的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長江存儲代行董事長高啟全,正式接下武漢新芯執行長一職,著手進行全面改造。
在12月初,武漢新芯官方新聞稿宣布,基於其三維集成技術平臺的三片晶圓堆疊技術研發成功。武漢新芯的晶圓級集成技術可將三片不同功能的晶圓(如邏輯、存儲和傳感器等)垂直鍵合,在不同晶圓金屬層之間實現電性互連。與傳統的2.5D晶片堆疊相比,晶圓級的三維集成技術能同時增加帶寬,降低延時,帶來更高的性能與更低的功耗。
武漢新芯技術副總裁孫鵬表示:「三維集成技術是武漢新芯繼NOR Flash、MCU之外的第三大技術平臺。武漢新芯的三維集成技術居於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已積累了6年的大規模量產經驗,能為客戶提供工藝先進、設計靈活的晶圓級集成代工方案。」
武漢新芯自2012年開始布局三維集成技術,並於2013年成功將三維集成技術應用於背照式影像傳感器,良率高達99%,隨後陸續推出矽通孔(TSV)堆疊技術、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技術和多片晶圓堆疊技術。
重新定位瞄準三大業務
孫鵬指出,武漢新芯營運重新定位後的三大方向,分別為3D IC技術、自有品牌NOR Flash及MCU三大塊。三片晶圓堆疊技術即屬3D IC業務方向。
3D IC是一個新的概念,利用許多高級技術實現電路密度的增加和體積的縮小,武漢新芯目前已經開始量產,算是大陸最早量產 3D IC的企業。孫鵬表示,3D IC 技術是 wafer-on-wafer 的接合技術,可以把不同性質和作用的晶片整合在一起,未來可以將不同的半導體元件堆疊在一起,如存儲、處理器、傳感器、 3D NAND 晶片等。
他強調,3D IC 與傳統的 2.5D 晶片堆疊技術相比,晶圓級的三維集成技術能同時帶、寬增加,降低延時,並且有更高的性能與更低的功耗,非常適合用在 AI 領域。
武漢新芯的第二條主軸是 NOR Flash 產品,過往都是做代工,但這一、二年公司策略轉變,轉型為部分經營自有品牌,部分開放代工。
第三條產品線是採用低功耗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mbedded Flash MCU,技術來源是基於 SST 的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工藝,雙方合作始於 2015 年左右,目前也進入 55/50 納米工藝,應用於物聯網、智慧卡等產品上,未來會是公司旗下很重要的產品線。
關注電子行業精彩資訊,關注華強資訊官方微信,精華內容搶鮮讀,還有機會獲贈全年雜誌
關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華強微電子」→關注
或微信「掃一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