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回歸胡同風貌】商會自救 主街「瘦身」記

2020-12-25 央視網

【南鑼鼓巷回歸胡同風貌】商會自救 主街「瘦身」記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北京的南鑼鼓巷,是特別火的胡同遊景觀,一條700多米長的古巷,遊客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10萬人次,超過了故宮。實際上,南鑼鼓巷建的比故宮還早,完整保存了元代普通百姓的民居風格,這也吸引了國內外遊客接踵而至。但是近些年來,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南鑼鼓巷,遭遇到過度商業化的破壞。胡同裡的四合院,也因為歷史原因,變成了大雜院。

  這片地處北京核心區、四合院最集中的歷史文化街區,應該怎麼去傳承好、保護好呢?去年十月,北京市東城區正式啟動了南鑼鼓巷地區的騰退修繕改造工程,我們的記者也在同一時間進駐南鑼,記錄下了改造過程。今天,我們就從這條寬8米、長787米的南鑼主街的整治開始。

  記者來到南鑼鼓巷,工人們正在砌牆鋪路。青灰色的拼花石磚,看起來古樸雅致。不遠處的這個貢茶大門頭,即將拆除。

  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地區管委會綜合科科長 丁明:對咱們南鑼鼓巷整體風貌不是很符合,所有的店要求一門、一窗、一執照

  這家門店的業主叫孟王,2008年,隨著南鑼鼓巷名氣的不斷攀升,他就在巷子的北頭盤下了一家30多平米的門臉房,做起了烤翅。

  南鑼鼓巷商戶 孟王:它是從南鑼起的牌,你看我這對聯,是「不食南鑼一對翅,白來京城胡同遊」,以前我這經常有遊客來拍照啊,照相。

  因為做的好吃,孟王烤翅的名聲漸漸地就傳開了。

  南鑼鼓巷商戶 孟王:有一年是英國倫敦市長來南鑼鼓巷,頭三天大使館的人來跟我說,要吃我的雞翅,我說那就排隊買吧。

  生意這麼火爆,為什麼還要對它進行改造呢?原來,南鑼鼓巷從2008年熱鬧起來後,到201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評為了「亞洲最佳風情地之一。知名度快速提高,使得遊客大量聚集。承載量上限只有1.7萬人的古巷,每天客流量超過3萬人次,小長假期間甚至達到了10萬人次,一度超過了故宮。南鑼店鋪的租金也快速暴漲了幾十倍,原本一個門臉房,被隔成兩三家,700多米的南鑼鼓巷,一下子開出了235家店鋪。

  北京市東城區常務副區長 陳之常:當年實際上是鼓勵這種有歷史底蘊和文化厚重感的街區,做一些商業的嘗試,現在看來發展速度過快,並且是過度了,無序了,甚至是失管了。

  南鑼成了許多遊客必到的景點之一,各種「立等可取」的快餐、小吃、飲料成了南鑼的主角。誰的東西有創意,立刻就有人仿製。比如有家奶酪很有名,結果挨著他附近一下就出來六家奶酪店。

  南鑼鼓巷居民:一到逢年過節,幾乎南鑼鼓巷每平方米可以站七個人到八個人,您說多大密度,一旦出了事,是多大的一件事。

  逢年過節你就進不來。

  主街人滿為患,生活在旁邊16條胡同裡的居民們,也是不得安寧。

  南鑼鼓巷居民:胡同都變了味了,原來那胡同什麼樣啊,現在全都改商業街了。外地人都以為我們這兒都是可以參觀的呢,往院裡鑽。罵人,你轟他,他還罵人呢,往院裡到處給你扔果皮。

  但是在居民們的記憶裡,早年的南鑼鼓巷,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南鑼鼓巷居民:倍兒清靜,我們小時候那胡同。清靜是一方面,在我印象當中,正經有門臉房子,像48店,老48店,是吧,還有國民食堂,這我知道的,估計加起來有10家左右,了不得了。原來鑼鼓巷你看著它較陳舊,它沒那麼亂。

  為了給這條古巷減負,去年四月,東城區旅遊委對外公告,南鑼鼓巷主動申請取消3A級景區資質,暫停接待旅遊團隊。但是,這腳剎車,並沒有明顯減少南鑼鼓巷的客流。這個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仍然面臨著被破壞的巨大壓力。

  北京市東城區常務副區長 陳之常:一個是業態的無序和低端發展,第二商家隨意地進行翻改建,風貌破壞很嚴重。第三個,市政基礎設施,破損也比較嚴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南鑼鼓巷主街的改造是勢在必行的。

  改造勢在必行,商業首當其衝,但是怎麼改呢?

  北京市東城區區委書記 張家明:我們沒有簡單的說用單一的行政手段來推這些事,沒有的,我們並沒有說,那就執法上吧,給它扒拉掉,我們沒這麼做。我們在這幾年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居民發動起來,把社會各界發動起來,大家看看怎麼辦?

  去年年底,政府召集南鑼鼓巷230多家商戶開起了業主大會,把商業整治的事擺到了桌面上。

  東城區南鑼鼓巷地區管委會綜合科科長 丁明:咱們這條街要整治和治理,包括業態方面,包括環境秩序,管理秩序,經營秩序。

  這次業主大會上,由南鑼鼓巷商戶們自發成立的商會,承擔起了和政府溝通的工作。徐巖作為商會會長,主動提出了自行整改的建議。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作為政府來說呢只能是硬碰硬,它沒有太多的手段,而我們的手段就比較多了,你不如說有一個企業,那麼它正遇上了資金困難,我們就說你不是缺錢嗎?我們幫您解決,但是大家的事情您也要配合。我們在政策執行方面,確實有一定的靈活度,有我們的技巧,這個政府是做不出來的

  近些年,眼看著南鑼越來越沒有特色,商會也著急,但真要改起來,各家商戶都有可能傷筋動骨,這事也拖了下來。這次政府召集開會,正好促成商會和政府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南鑼鼓巷必須改造。政府對主街700多米路面重新鋪裝,梳理完善地下管線等市政設施;商會則負責業態調整和各商戶外立面改造,齊門售貨的全部店內經營,一照多店的必須一照一店。

  北京市東城區區委書記 張家明:我們的能力表現在哪兒?就要善於引導社會,發動社會共同來做事情,||如果靠政府單打獨鬥來幹事的話,一定是失敗的,一定是得不到社會認可的。

  為了發揮商會的作用,政府把來這兒開店辦執照的第一道審核權也交給了商會把關。徐巖在南鑼也有多家店鋪,他明白這次其實是南鑼商戶的一次自救,不把各種違法亂象根除,就會面臨政府的強制執法。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整體好不了,你自己也好不了,那南鑼也是一樣的。南鑼要都死了,你還有什麼價值呢。

  雖然商會主動把南鑼鼓巷主街整治的工作攬了下來,但是其中的店鋪外立面改造,需要商戶自己掏錢;而對於小吃等低端業態的調整、門臉房多照經營的合併等,等於是把最賺錢的都要改掉,商戶們要少賺不少,甚至還得承受虧損,這種事誰會願意幹呢?

  孟王就不願意,他家的烤翅,可是南鑼鼓巷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烤翅店主 孟王:早早的就,沒開門就有人在那兒站著排隊,一直到晚上10點我關門,直接就,排著一整隊我給轟走了。我說雞翅沒了,雞翅沒了,那時候就是每天醃多少賣多少。

  但是,因為他的店面被隔成了兩個鋪子,用一個執照,經營烤翅和貢茶兩家店鋪,這次商會要求他自行整治:合併店面,關掉烤翅店。

  南鑼鼓巷商戶 孟王:我心裡牴觸真是非常大。咱說實話,我一天,好的時候幾萬塊,淡季淡季,我幾乎沒有什麼太淡的時候。

  這些牴觸都在徐巖的意料之中,他明白自己必須從重點商戶中先找到突破口。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這條街要整改呢,最主要看李顯慶,李顯慶的店最多,他要不改,那肯定都不改了,一開始大家都觀望,其實都看著他呢。

  李顯慶,2006年來的南鑼,賣過菸斗,當過廚師,烤過串,經過十多年的打拼,成了這條主街上最多店鋪的商戶,經營的大多都是各種飲料小吃。

  記者:李顯慶在這裡有多少店?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秘密,我可以說啊,28家,最賺錢的都是他,最亂的也都是他,這回改的重點就是他

  對李顯慶來說,改造意味著每一個門臉全得翻新,100多名員工要帶薪休假,還有店面關停少掙的經營收入,損失上千萬元。

  南鑼鼓巷商戶 李顯慶:商會一給我打電話,我開玩笑,我跟主任我跟會長說,我說我有電話恐懼症,我一看到政府的電話,管理部門的電話,我的心撲騰一下,就那種感受,非常非常的難受,所以說周六日我幾乎都是靜音,我晚上8點鐘我就靜音,一聽到電話聲我就腦袋就是這麼一激靈。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我先拿他開刀,拿他開刀還最狠,如果李顯慶不改 不支持這事,那整個這條街就整改宣布失敗,這條街就完蛋了。

  不改,南鑼鼓巷肯定會面臨政府更嚴格的監管;改則有可能重新煥發活力。理是這個理兒,但涉及到真金白銀的損失,李顯慶也下不了決心。

  南鑼鼓巷商戶 李顯慶:第一次感覺到失眠,喝多少酒,吃多少(安眠)藥,每天就三個小時,根本就睡不著,就是萬箭穿心,N多的這些事所有一些未知的東西在你腦海裡不斷的浮現。

  怎麼才能說服李顯慶呢?政府和商會共同制定的《南鑼鼓巷地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幫了徐巖大忙。

  督查現場:但這個牆面看不出來,這個牆不在外頭嗎,這個牌匾大了,對牌匾大了。

  這本30多頁的《導則》包括了南鑼的保護、規劃、管控等方面,不僅嚴禁私搭亂建,連建築材質也要使用傳統青磚、青白石,甚至在建築色彩方面,都有統一要求,大面積的燈箱霓虹燈都將退出。李顯慶突然發現,這也許是一次機遇。

  南鑼鼓巷商戶 李顯慶:我希望這條街能做高端,能做精品,這種簡單批發市場來的東西就賺錢,大家都去效仿,我們想擺脫這個。

  盤整盤整自己的家底,李顯慶發現自己的優勢挺明顯。

  南鑼鼓巷商戶 李顯慶:因為不單我一家改,是這條街所有都改,那發揮了我的優勢。這些年我們付出的200多人團隊,有專業的運營團隊,有標準化服務,有物流體系,這個時候,我們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心結打開了,李顯慶關並了12個門店,打造起了自己的文創品牌。

  南鑼鼓巷商戶 李顯慶:我的這個門,這個是我的正門,這個也是我的門,我全是門面,能看出來,這兩個門臉我已經把它封死了

  他一動,大家都跟著動了,孟王烤翅也關並了店面,做起了貢茶生意。

  南鑼鼓巷商戶 孟王:一個月至少得十幾萬吧,損失,以前我主要靠這一個門養整個店。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全按規劃導則來,一家都不能落,每家都得改,要求每家都得達到上封面、上明信片的水平,通俗點說,每家顧客都願意在他家門前留影

  半年多的時間,南鑼鼓巷主街共關閉無證無照商鋪28家;清理一照多店,由92家合併為39家;商鋪數量由235家減少到154家。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 徐巖:所有齊門售貨,一律店內經營,一照多店的,一律一照一店,低端業態全部消除,大大的減少餐飲,低端的這些旅遊產品。

  今年五一,南鑼鼓巷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了。端午節期間,記者再次來到南鑼鼓巷,一路走來,展示鼻煙壺、麵塑、泥塑等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小店多了,原先炸榴槤、炒酸奶、鹽酥雞、臭豆腐等小吃門臉沒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幸福:主要是奔著南鑼鼓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對南鑼鼓巷街道的升級,衝著這個來的。

  南鑼商會副會長 海燕:胡同裡出現了幾個博物館性質的店面,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講,投資具體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做這樣的事情是划不來的。但是這樣的力量如果多一點的話,也許南鑼的定位和風貌,逐漸地會被改善一點,就像一汪池塘水一樣,一點一點地去變清。

相關焦點

  • 聲名遠揚的南鑼鼓巷:「高人氣」背後能否看到胡同商業的精髓?
    編者按:   「胡同把北京這塊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作家汪曾祺曾在《古都舊夢——胡同》中這樣描述胡同,也記錄了自己在北京生活的一幀幀記憶。南鑼鼓巷、菸袋斜街、方家胡同、菊兒胡同……北京的「胡同兒」像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串聯起北京最平凡的市井生活。
  • 北京市東城區的南鑼鼓巷再創客流高峰:步行的胡同也發生了擁堵
    南鑼鼓巷是北京著名的一個歷史風貌景區,來這裡的遊客,打卡的因素很重,隨著北京市民、外地遊客的聚集,南鑼鼓巷裡面幾百米走一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北京市東城區的南鑼鼓巷入口下面照片就是2019年五一假期的南鑼鼓巷主街,遊客摩肩接踵,已經形成了非常龐大客流數量。
  • 北京南鑼鼓巷節假日遊客爆滿,周邊胡同分流遊客力度不大
    從北京南鑼鼓巷的商業分布來看,大部分商業設施都集中在南鑼鼓巷的主街上,也就是這條南北走向的胡同,而東西走向的胡同並沒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南鑼鼓巷主街的遊客往往沒有分流。對於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說,遊覽北京南鑼鼓巷的方向很簡單,就是從南入口,從北出口。
  • 北京南鑼鼓巷每逢假日遊客爆滿,周圍的胡同的遊客分流能力不夠強
    從北京南鑼鼓巷的商業分布上來看,大部分的商業設施集中在南鑼鼓巷的主街的上面,也就是這一條南北向的胡同,而各條東西向的胡同其實沒有充分的利用,因此南鑼鼓巷主街的遊客常常得不到分流。北京南鑼鼓巷的主街,每逢節假日都是遊客如潮、人山人海,這裡面就是南鑼鼓巷時常遊客爆滿的核心區。
  • 北京的南鑼鼓巷的東西兩側各有八條胡同,還有一條隱藏小菊兒胡同
    北京的南鑼鼓巷是一個非常老的街區,南鑼鼓巷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這裡老北京胡同裡面肌理保持最好的。與南鑼鼓巷主街垂直的,東西各有八條胡同、它們是對稱的,這種完整的結構也是南鑼鼓巷以外的胡同街區很難達到的高度。
  • 菸袋斜街:北京胡同中,人氣僅次於南鑼鼓巷,就屬它了!
    北京胡同中,人氣僅次於南鑼鼓巷應該就是菸袋斜街了。與大部分東西走向的胡同不一樣,這條胡同是斜的,地圖上看像菸袋。據說清末民初,街上有很多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的店鋪,綜合這兩個因素,給這條街取名為「菸袋斜街」。
  • 南鑼鼓巷,最古老的胡同,繁華景象堪比前門大街
    南鑼鼓巷列於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全長786米,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構造、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如今這裡開起了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各種精巧時尚的私房小館,老北京胡同與小資情調結合,成為北京的時尚地標。
  • 它們是老北京人都知道的菸袋斜街與南鑼鼓巷,但是外地人知道嗎
    北京的胡同名特有意思,豆瓣胡同、帽兒胡同、金魚胡同、菊兒胡同、雞爪胡同、鴨子店等。不少胡同還保留著舊街老巷的風貌,更多的胡同,在商業、旅遊業的催生下,形成獨具特色的商業街。我們選擇了人氣較旺的菸袋斜街和南鑼鼓巷,五彩斑斕的店鋪,一爿挨著一爿 ,奶茶鋪、可以寄到未來的明信片店、民族服飾店、土陶店、首飾店,文藝味兒十足,將年輕人追捧的小情小調渲染到極致。
  • 北京五道營胡同,南鑼鼓巷隨記
    今天路過位於北二環安華橋五道營胡同,以及南鑼鼓巷,拍了一些照片記錄一下這些網紅景點。五道營胡同全長只有600多米,原來就是北京人居住的普通胡同而已,這張照片體現了老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環境。胡同裡也開了不少咖啡館和餐廳,西式風格為主。我可能歲數大了,還是喜歡中式的,就不進去探頭探腦了。也有符合國人消費習慣的茶室,嗯這個沒事我也不進去了,裡面人太少不太敢進。不少店鋪都在裝修中。
  • 南鑼鼓巷如何「救贖」
    在老北京人的印象裡,南鑼鼓巷和其他散落在古城各個角落、日漸衰敗的胡同並無兩樣。這條南起平安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的胡同與元大都同期建成。因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像一個駝背人,得名羅鍋巷,後被清朝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定名為南鑼鼓巷,沿用至今。
  • 南鑼鼓巷,北京最有味道的胡同
    等夜色完全籠罩了菸袋斜街,我穿過帽兒胡同,到了北京最具特色的一條胡同——南鑼鼓巷。是北京胡同裡較長的一條,將近800米,且歷史悠久——與元大都建立的時間(1292年)屬於同一時期,有700餘年歷史。街道不寬,不足十米,一街兩行的店鋪均為一層平房,青磚灰瓦,古樸自然,一如剛走過的那條斜街,但這裡的建築有最講究的裝潢,那就是門牌。
  • 胡同遊服務規範發布後北京各胡同景點咋樣了?南鑼鼓巷居民還是很煩
    劉鶴身邊同行的兩個夥伴,全被蒸騰的熱氣悶得滿頭大汗,第一次來北京旅遊的三人,剛搞明白了路上的橫平豎直,就這麼「迷失」在京城的胡同裡。「南鑼都是店,我們想看看老胡同的樣子,就往這邊走了,走著走著就找不到道了。」劉鶴所處的方磚廠胡同位於南鑼鼓巷景區,西面是什剎海,東邊是南鑼鼓巷,如蛛網般蔓延的寬窄巷子中,散布著故居、古蹟,刻畫著京城的舊時風貌。
  • 南鑼鼓巷:現代化美食街古巷
    南鑼鼓巷:現代化美食街古巷我很是喜歡北京,喜歡它的胡同,喜歡它的紅牆,喜歡它的摩登,喜歡它的速度。南鑼鼓巷很具有它自己的特色,古色且古香的胡同裡開了非常多的洋裡洋氣的小店鋪子。這裡的商店非常的有格調,儘管東西有點兒小貴。值得一來,俊男美女很多。老北京的胡同保留地很完整。煎餅俠的老北京煎餅果子,雙皮酸奶。有幾個創意小店挺有意思的。印象深的有個童年的小店,有小時候的大白兔奶糖,滾鐵圈。勾起你的童年回憶。
  • 電視劇「芝麻胡同」京味兒足?北京南鑼鼓巷的帽兒胡同才正宗!
    帽兒胡同基本概況「帽兒胡同位於北京老城區鼓樓和地安門之間,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東連南鑼鼓巷,西接地安門中軸線,呈東西走向,全長585米,寬7米,是北京倖存的25片胡同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雖然經歷百年歲月蠶食,但依然保存著原來的風貌。」
  • 從南鑼鼓巷開始,讓我們來遊串老北京胡同,體驗京城的市井文化
    遊老北京胡同,我覺得首先應該從南鑼鼓巷開始,它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南起平安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全長787米,於元大都時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南北低,中間高,像一個駝背老人,最初的名字是「南羅鍋巷」,目前,南鑼鼓巷已成為北京胡同商業化的代表。
  • 南鑼鼓巷5月1日起開放預約遊覽,暫時只開放主街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4月30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南鑼鼓巷於即日起接受5月1日至5月5日及其他工作日的預約遊玩。但目前,南鑼鼓巷地區只開放了南鑼主街,周邊的胡同還處於封閉管控狀態,遊客不能進入參觀。據了解,當前仍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2020年5月1日起,南鑼鼓巷試行實名預約遊覽,預約遊覽信息僅限在預約日期及時間段使用。遊客關注「魅力南鑼」微信公眾號後,就可以進入到「南鑼鼓巷遊覽預約」的系統中,需要填寫遊覽日期、遊覽時段,以及姓名、聯繫電話、身份證和來源地,填好後點擊「預約」。
  • 來北京,除了南鑼鼓巷,你還可以去這九條胡同走走看看
    一說到北京的老胡同,大部分人都會說南鑼鼓巷,但是除了南鑼鼓巷還有9大胡同,趁著秋高氣爽,沒有霧霾,周末帶著你的小夥伴一起感受一下老北京特有的文化渲染。TOP1:菸袋斜街菸袋斜街位於什剎海、後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全場300米。為什麼叫菸袋斜街呢?
  • 北京旅遊必去景點南鑼鼓巷,感受老北京的胡同樂趣
    這次來到北京除了走訪故宮、長城外,還特別來到了南鑼鼓巷,穿梭在胡同之中,感受當地居民生活與四合院的風華,以及清代就相當著名的商業街菸袋斜街,體會穿梭在老北京胡同中的樂趣。首先第一站先來到了南鑼鼓巷,南鑼鼓巷南起地安門東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搭地鐵的話,則是搭6號與8號線的南鑼鼓巷站就可以到了。
  • 盤點老北京胡同文化裡的六大最具特色的胡同
    一、北京最古老的鬧市區——大柵欄地區胡同(將近600年的歷史)大柵欄地區一般泛指大柵欄街及煤市街、糧食店街、廊房頭條在內的一片區域,這裡如今依舊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老胡同和許多古老的建築。這裡好多很有名氣的胡同,比如錢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最窄處僅0.4米。還有九彎胡同是北京拐彎最多的胡同,胡同裡有13道彎。
  • 尋味北京胡同:從南鑼鼓巷到五道營胡同#2020古都京韻#
    重走南鑼鼓巷時隔半年,又到帝都,終於又可以逛胡同了。從6號線南鑼鼓巷站出來,馬路對面就是胡同入口。不用特地留意,每次都會自然而然地從這個出口出來,然後伴著熟悉的人流,慢慢擠過馬路。地安門東大街上的車還是不習慣讓人,而橫道線上的人們也還是視死如歸地闖著紅燈。胡同裡,遊人不多,但還算熱鬧。遺憾的是,走完整條胡同,也沒有找南鑼曾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