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北京工體餐飲圈引留戀,大董、許仙樓老顧客吃「告別餐」
隨著工人體育場保護性改造復建,周邊很多知名餐廳也或將停業拆除。9月2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大董工體店、許仙樓等知名餐廳了解到,許仙樓已於9月1日閉店,大董工體店也將面臨閉店拆除。
工體附近多家餐廳的「暫退」引起老顧客的留戀和懷念,也有很多食客特意來吃一頓「告別餐」,帶動部分餐飲品牌閉店前客流量上漲明顯。「看到工體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哭了,希望能在某日重逢。」在網友的留言中,既有對美味的回憶,也有對美好時光的追憶。
工體周邊美食在大眾點評上搜索超過400個,包括許仙樓、唐廊工體店、大董工體店、三樣菜工體店、湘愛工體店等。在業內看來,工人體育場復建完成後,必然會有承載人們社交需求的配套設施建設,經歷蛻變後工體餐飲圈的未來也更值得期待。
老顧客吃「告別餐」帶動客流量上漲
9月1日,大董餐飲投資有限公司公眾號「大董餐飲」發文,在8月28日大董工體店閉店答謝晚宴上,北京大董烤鴨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董振祥表示:「工體這個平臺,把大董這個品牌做到了最大、最好。」
9月2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大董工體店,有工作人員稱目前餐廳還在營業,並不清楚可以經營到什麼時候,工體附近已經有餐廳開始拆除。「(我們)肯定是要停業,估計也不會遷回來了。」對於閉店後作何打算,一位大董工體店員工透露,未來應該是分到其他門店工作。而對此問題,董振祥未對新京報記者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很多大董的老顧客過來吃飯告別,「宣布將要閉店後,很多老顧客過來吃飯、拍照,8月底這一段時間每天可以接待800人到1000人,此前每天客流量約在500到600人。」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根據「大董餐飲」發布的信息,大董工體店開業於2013年7月26日,曾舉辦過大董各種大型活動發布會,例如春夏秋冬的品鑑會、24節氣晚宴等。在大眾點評上,也有很多食客特意來到大董工體店吃一頓「告別餐」:「聽說大董烤鴨工體店9月初就要關門了,一家人來到大董吃頓追憶餐。」「今天看到工體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哭了,希望能在某日重逢。」
知名美食家董克平也發文回憶了大董工體店裝修時的場景:「那一天,剛剛下完雨的北京午後潮溼悶熱,我從停車場走進去,五十米的距離就出了一身汗。轉過影壁就看到了一群人在水裡搬弄著那些巨大的石塊。走近看到大董先生光著膀子,站在泥水裡和員工一起用力的幹著。」
此外,因工人體育場保護性改造復建而即將拆除的還有知名餐廳許仙樓。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9月1日,許仙樓已經正式停業,且已確定不會在未來遷回原址。「我們目前正在選新址,肯定不會再回到工體來了。」這位工作人員說,很多老顧客也紛紛前來告別,客流量也較之前上漲了大約30%。
被拆除後無機會衝三星, 董振祥稱遺憾
除了對大董工體店的追憶和招牌菜「酥不膩」烤鴨的留戀,也有不少網友對這家開業七年的大董工體店的裝修、服務等頗有指摘。「外觀大氣,內部真的有點年代久遠,都快趕上國營老字號了。」「吐槽服務,全程都要叫服務員,20分鐘沒人主動倒水。」「不知道10%的服務費收哪兒了?不值,倒酒慢,上菜也慢。」
對於部分網友的反饋,董振祥在自己微博上的一席話,也被消費者解讀「或許是對不足的思考與回應。」
8月8日,董振祥在微博發表了《海棠又紅了,院子要拆了》的文章。「這幾年,工體大董得到社會的認可,拿到了美團點評的北京唯一『三鑽』,攜程美食北京唯一『三星』,當然還有米其林一星。提到大董獲得米其林一星,我是不好意思的,按著這樣美好的景觀,和我們的用心,她要是能獲得三星多好啊。它的美中不足就是太大了。一大,就不精緻了,服務必有撒湯漏水的地方,有不如意的地方,這是讓我多麼羞愧的事啊。本來我想,今年可以再努努力,加強服務,再上一個臺階,可是它就要被拆除,沒有機會了,真是一個遺憾啊。」
工體餐飲圈再回歸引期待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工體美食」,相關的搜索結果超過400個,包括許仙樓、唐廊工體店、大董工體店、三樣菜工體店、湘愛工體店等。
對熟悉工體的人來說,工體周邊餐飲圈形成的萌芽應該在1985年。當時央視首次將春晚的舉辦地點定在工體,讓全國觀眾知道北京這個著名地標性建築。隨後,各種流行音樂演出、重大足球賽事相繼在工體舉辦,成為工體餐飲圈能夠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工體成為北京國安隊的主場後,球員、球迷「捧火」了三樣菜、波爾塔20、莫勞龍璽等餐廳。同時,隨著多位歌手在工體舉辦演唱會,工體附近也成為酒吧、高端餐飲的聚集地,茉莉餐廳、許仙樓也常有明星光顧。
業內人士認為,工體之所以能成為餐飲聚集的地方原因很多。「經常有足球比賽,無論輸贏,餐廳都是球迷們的宣洩渠道。各種演出也匯集了很多人流。而且鄰近三裡屯,眾多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就會越聚越多,再加上慕名而來的遊客,都會把這兒的生意越推越高。」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認為,餐飲圈的形成其實是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需要,除了家門口、工作單位附近的餐飲,在市民活動的中心也必然會形成餐飲的聚集。他表示,餐飲、娛樂等場所都是與賽事場館功能相匹配的,未來工人體育場復建完成後,也必然會有承載人們社交需求的配套設施建設。工體未來的餐飲圈如何發展值得期待。
新京報記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