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憑藉一碗豆腐花,60歲的阿婆成為無數鐵一學子心目中的女神NO.503

2021-02-07 舌尖上的柳州

說到鐵一中周圍的美食,阿婆豆付花總是繞不過去的。這家在鐵一中附近開了16年的小年,見證了無數鐵一學子的成長。大約幾年前,鐵一中的部分教室還沒有空調,冷飲就是學生們在盛夏享受清涼的方式之一,而阿婆豆付花也因為味道好受到同學們的喜愛。

(這是一碗騎了三十分鐘電瓶車才吃到的豆腐花)

紅底黃字的招牌上赫然寫著「阿婆豆付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阿婆訂做招牌的時候花了眼,實際上卻是故意為之。「因為腐跟腐爛的腐是一個字,我覺得意思不好,就用了這個付,一直沿用到今天」,一邊說著招牌的來由,阿婆一邊抄起勺子舀了兩勺豆腐腦,再打開裝糖水的桶蓋,一勺冰渣一勺糖水,一碗滿滿的豆腐花就打好了。

看阿婆動作如此靈活,一打聽才知道她今年已經60歲了。雖然已經步入耳順之年,店裡買的豆腐花、芝麻糊等食物,都是阿婆親手做的。豆腐是自己做的,糖水也是自己熬的,芝麻糊更是自己看著磨出來的,每天早上五點,阿婆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了,然後就是一天的忙碌,十平米的店鋪裡,阿婆忙得團團轉。

在鐵一中擺攤之前,汽車東站是阿婆豆付花的發源地。1988年,那時的李阿婆才三十歲,憑著跟姐姐學來的手藝支起了這個小攤。以前的豆腐花只賣五毛一碗,因為價格便宜成為很多人鍾愛的消夏甜品。當時汽車東站面前一共有六家賣甜品的鋪子,阿婆排第二家,小攤擺了六張桌子,一撥人剛吃好就又來一撥人,最厲害的時候一天能賣上一千碗。「那時候,一中的,鐵一中的,還有人從三橋那邊趕過來,就為了吃我家的豆腐花。」阿婆豆付花的招牌也就是那時候打響的,因為位於第一攤的甜品店搬走了,很多人找不到阿婆的攤位,於是阿婆就寫了這個招牌便於顧客辨認。

後來城區進行改造,道路擴建,2002年阿婆的攤位搬到了鐵一中對面的防空洞,鐵一學子對阿婆的回憶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防空洞拆掉後,阿婆的小推車就推到鐵一中旁邊的超市面前。放學的鈴聲一響,學生們紛紛湧出校門吃,吃完午飯後還不忘跟阿婆買上一碗豆腐花。在沒有空調的教室裡,這樣一碗帶著冰渣的豆腐花伴隨同學們度過午後的暑熱。

由於阿婆年齡也逐漸上來了,推小推車實在辛苦,就在鐵一中對面找了這家門面了。儘管現在已經有了固定的店面,阿婆卻透露出過幾天又要換地方了。新的門面並不遠,就在旁邊。新的店面能擺放更多的桌椅,容納更多的食客。

別看阿婆打一碗豆腐花只要幾秒鐘的功夫,這背後的準備工作就花了數十小時。

每天五點,阿婆就會起來磨豆漿。經過了一晚上的泡發,出漿率大大提高,磨出來的豆漿更是口感順滑。然後再用紗布過濾掉豆渣,讓豆漿更加細膩。濾好的豆漿用小火慢慢熬煮,煮的過程中還要用勺子不斷畫圈攪拌,防止粘鍋。等到豆漿沸騰後就可以關火了,待豆漿稍微放涼,將膽水倒入並且快速攪拌,豆漿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開始凝固,此時蓋上蓋子,讓它安靜地完成這場魔法。這時阿婆開始糖水的準備,紅糖加水小火慢煮。阿婆說了,紅糖煮出來的糖水最香,別的糖都不能替代。在膽水和時間的共同作用下,豆花做好了,只待開賣的時候將表面的浮膜撇掉。

除了學校的學生,附近的居民也是阿婆豆付花的常客,更有人家祖孫三代都吃過阿婆做的食物。正說著,店裡來了不少老人家,麻溜裝好豆腐花後,阿婆還會給老人送到桌上。如今,店鋪更多的是阿婆的兒子在照看,阿婆偶爾會來門面幫兒子照看一下。鐵一中對面的小吃街的商戶這麼多年來換了好幾批,阿婆豆付花和奶佬螺螄粉一直開到今天,它們也是幾代鐵一學子心中的記憶。

  圖文▏不吃蔥

 編輯▏飯桃花

本文內容屬原創,嚴禁轉載

歡迎添加舌尖客服微信:18178290235

相關焦點

  • 巷口 ▏阿婆螺螄粉:縈繞舌尖的鄉愁
    而對於許多地道的柳州人來說,在很多時候,鄉愁都是一碗蓋著紅紅辣椒油的飄香螺螄粉,我在這頭,家鄉在那頭。當如今的柳州市三中路小學還叫五公司子弟小學的時候,阿婆螺螄粉就已經化成了無數子弟日後牽掛於心的「鄉愁」,遠赴「北上廣」的小夥伴,為了能夠一解思念,萬裡迢迢請阿婆將好吃的螺螄粉冰凍後,用最速度的快遞,將朝思暮想的味道送來自己身邊,大快朵頤。
  • 水鄉廿六年的豆腐花西施,一碗兩蚊!
    叫賣著:豆腐花~豆腐花~,小時候只要聽到這叫賣聲,就會立馬衝出家門,生怕走慢一步她就走了。「啊婆,兩碗豆腐花,要甜D哦」「好啊,等C哈!」,純粹就是一部爛殘殘三輪車載著兩桶豆腐花。以前小學附近要麼炸熱狗要麼是珍珠奶茶,唯獨阿婆一檔的本地人豆腐花。
  • 食在澳門,一碗吃了60餘年的豆腐花,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豆腐花,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在南方,它是甜的;在北方,它是鹹的;在其他地方還有辣的,口味很奇特。記得小時候,會有人騎著單車,車尾放著一桶豆腐花來街道小巷裡面來叫賣,賣5毛錢一碗,用來勺豆腐花的器皿還是那種珍珠的殼!只可惜小時候的味道已經很難再重遇了!而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家在澳門開了60餘年賣豆腐花的李康記!
  • 「點」一碗美味的豆腐花
    常聽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7月25日,滄浪街道竹輝社區就聯合益群社工服務社,在社區活動室內,給社區居民們上了一堂美食課,教居民們如何在家中一物降一物的「點」一碗健康又美味的姑蘇風味小吃---豆腐花。
  • 60歲廣州阿婆賣燉豬腳20年,不用一滴水,18塊錢一碗連湯喝光
    廣東人喜歡吃,當然也善於烹製美食,廣州真正的美食都是藏於市井間,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廣州阿婆在街邊賣燉豬腳,燉的過程中不加一滴水。一碗賣到18塊錢,很多的客人大老遠跑來吃阿婆做的燉豬腳,味道好吃得連湯都喝光。
  • 從破舊到精緻,一碗糖醋乾拌麵,勾起無數川影學子的美食記憶!
    追溯到很多年前,四川師範影視學院的大門外,一家環境極其簡陋,甚至有些破舊的老麵館,成為了幾代川影學子的美食記憶!老闆娘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曾姐」,正如同如今店裡牆壁上的那句話「百萬份面,十萬學子的青春!
  • 巷口 ▏張記,年歲積澱的一碗碗純香
    正這麼想著,一旁的美女:「一碗紅棗燉蛋,一碗雞蛋甜酒!」乾脆利落得我有點驚詫。「我也要一碗紅棗燉蛋!」我想我被感染了——你猜到了嗎,這是愛的開端。果真,用勺子輕輕一碰,這份柔滑就此起了褶子。真是夠了!一口放嘴裡——啊!好熱!!
  • 113歲的祖傳雞湯豆腐花,不好吃不要錢!
    新場當之無愧的霸主800歲的古鎮,113歲的豆花「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代,不好吃不要錢.」是老闆牙叔的口頭禪,這碗有著113年歷史的寶藏豆花讓無數人趨之若鶩!有的人不遠萬裡,即便穿越大半個上海也要特地趕過來一嘗鮮美滋味!俘獲無數吃貨,評論都要吹爆了!百年傳承的老味道純手工製作,食材都是土生土長的
  • 無錫74歲老人手工制豆腐花60年 技藝後繼無人
    惠山區石塘灣陡門村74歲的蔣鈺香,是家族百年豆腐花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家有一盤祖上傳下來的石磨,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靠著這盤磨和純手工製作的豆腐花,老人在困難時期撐起一個家。老人做了近60年豆腐花,遺憾的是,老人表示,他如今年齡大了,希望通過晚報呼籲有人能夠把這項技藝傳下去。   老人告訴記者,他家祖上做豆腐花,他14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做豆腐花,到如今堅持做了60年了,在他家的家譜上有記載,其掌握的豆腐花製作技藝始於清道光年間,由蔣家第一代做豆腐花祖宗蔣廷發首創。
  • 風信子:那一碗豆腐花
    那一碗豆腐花文/風信子「da fu…da fu」這個是我聽到過最為熟悉的吆喝聲,我們那裡的方言管豆腐叫「 da fu」,每次聽到相似的賣豆腐的吆喝聲,我的思緒便回到了童年,最愛「豆腐西施」賣的豆腐花。睡眼惺忪跑去買一份新鮮出爐的豆腐總會順帶買一份香甜嫩滑的豆腐花。一份豆腐花足以讓剛起床的我立刻清醒。那舌尖的味蕾和豆花的香甜以及口感撞擊在一起,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豆腐花堪稱我童年時期的舌尖美味。嫩嫩的豆腐混合著甜甜的白砂糖攪拌均勻,一碗好吃的豆腐花呈現面前,製作簡單,口感獨特,味道鮮美,物美價廉,接地氣。
  • 肖雄:掛曆女神,因丈夫反對拍戲離婚,如今60歲還一直單身!
    肖雄:掛曆女神,因丈夫反對拍戲離婚,如今60歲還一直單身!肖雄,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美女演員,被稱為「掛曆女神」。1958年出生於上海,20歲考入空政話劇團。21歲出演了首部電影《他們在相愛》。並且肖雄還憑藉這部劇,成為當時第一屆金鷹獎評選出的三名「視後」之一。1985年至1992年,肖雄陸續演出了《鴛鴦樓》、《弧光》、《最後的貴族》、《天堂回信》等影片。2003年,肖雄憑藉一部極具中國空軍特色的電視劇《壯志凌雲》再次奪冠金鷹,獲得金鷹獎突出貢獻女演員獎。宋春麗、唐國強、郭凱敏等與肖雄都是同學。現就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話劇團,空政話劇團一級演員。
  • 巷口 ▏金魚巷裡酸爽得讓人跳腳的川味面
    ◆琳舒 ▏文 Molise ▏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隨著金魚巷裡一家家新店的開業
  • 寧波象山70多歲阿婆開麵館,30塊錢一碗,有十幾種海鮮,天天爆滿
    在象山,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家最好吃的海鮮麵館。 這家70多歲阿婆開的麵館,他家的全家福是30塊錢一碗,裡面放十幾種海鮮,湯鮮味美,因此客人天天爆滿,不少象山人是從小吃著他家的海鮮面長大的。
  • 老玉林的市井風味裡,我只想pick一碗白嫩香滑的豆腐花!
    但如果有人問,玉林還有什麼味道是童年記憶尤深的,那一定少不了那一碗濃鬱香醇的豆腐花。比起那些街頭巷尾號稱老玉林味道的美食,豆腐花是一大半80、90後玉林人共同的記憶!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碗豆腐花,是舊時的街邊標配。
  • 南寧這5家街頭小吃攤店,憑藉味道稱霸美食江湖!
    到底好不好吃,取決於,你夠不夠餓。肥姐的攤位上還擺著招學徒,希望能夠有真正熱愛的人將手藝傳承。南寧酸嘢的味道,失去味覺的她,最知曉。雖然價格非常地便宜,老人證半價後1塊錢就能吃上一碗豆腐花,每一種的味道都不容小看。芝麻花生鴛鴦糊香濃絲滑,豆腐花也是用好品質的黃豆製成。
  • 吃貨必讀丨除了咖喱魚丸,香港人的鄉愁還有一碗豆腐花
    這 一 幕 , 發 生 在 香 港 南 丫 島……香港甜品店遍布大街小巷,豆腐花則是標配。雖然受工業化生產影響,許多豆製品攤檔選擇了與豆腐工廠合作,但一些香港老攤檔還是延續著自家豆腐自家制的傳統。與一串串魚蛋、一碗碗仔翅一樣,一碗碗浸潤心田的豆花,早已成為香港人在美食上的「集體回憶」。
  • 一碗豆腐花,情牽街坊情!在荷城這家小店,可以吃出回憶味道
    在荷城甘泉街附近的小巷,一家16平米賣豆腐花的小店,其貌不揚,卻帶著特別的香甜和異常暖心的溫度。 這家豆腐花小店,可以說在荷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店沒有店名,因為位於甘泉街附近的小巷,所以街坊都習慣地稱其為「甘泉街豆腐花」。一碗香甜的豆腐花,是幾代荷城人的回憶,也承載了店主跟街坊深厚的情誼。
  • 她是臺灣第一美女,曾是粉絲心目中的女神,如今51歲依舊單身
    導讀:她是臺灣第一美女,曾是粉絲心目中的女神,如今51歲依舊單身說起臺灣女神,那就不得不提蕭薔了,剛開始的蕭薔並不是演員,而是從事平面模特的工作,也正是因為出色的表現,加上曼妙的身材與漂亮的容貌,屢屢斬獲獎項,剛開始作為新人的蕭薔雖然人氣不高
  • 91歲阿婆有個「厝邊好保姆」
    住在西街舊館驛巷26號的劉寶珠老人,當過泉州昇文小學校長10年,今年91歲的她,這一兩年來腿腳不便鮮少走動,而家裡的保姆每天僅負責做飯便離開。得知情況後,73歲的鄰居黃惠蘭每天中午和傍晚特地上門幫忙盛飯陪伴照料,與老人拌嘴逗樂話家常。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吳嘉曉 文/圖   「汝來啦!」
  • 【探店記】只是一碗手工豆腐花、芝麻湖,賣了20年而已.
    我們總是忘不了那些最本真而懷舊的味道,就像,這一碗滑嫩而充滿回憶的老伯豆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