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海抱起一個豬寶寶,看它的腿是不是傷著了。
1991年出生的張書海已在家鄉石泉縣熨鬥鎮高興村的山裡養了4年豬,當初他從父母手裡接過豬倌這頂帽子時,家裡只有16頭母豬,現在已發展到78頭母豬,一年出售的仔豬就有1000多頭,2015年豬市行情不錯,一頭仔豬能賣到600來元,到年底張書海盤點了一下,說有20多萬元淨利潤。
張書海讀大學期間休學當兵,退伍大學畢業後,張書海沒有像小夥伴一樣去城裡找份工作或到外地去打工,而是選擇回家鄉創業。
張書海對自己的家鄉很了解,熨鬥鎮地處大巴山,這裡的農戶家家都要養幾頭豬,過年必殺年豬做臘肉,本地對優良仔豬的需求量很大,他把培育良種豬,為當地農戶提供優良仔豬作為自己創業的重點,這樣也可避免生豬市場大起大落帶來的風險。
為了降低成本,也為了飼料的安全,他選用了益生源的飼料添加劑,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他的事業在以後的養豬路上更加成功,不管任何時候降低飼養成本都是很重要的,成本降下來,豬也要長的快,這就是他用益生源成功的秘決,他的豬飼料是用70%玉米粉加豆渣、麥麩子、微量元素配成的,這樣一斤飼料能比商品飼料便宜兩三毛錢。玉米除了自己種的35畝,大多是從當地農戶那兒收來的,用自己看得見的東西加工成飼料餵豬,張書海覺得比較放心,家裡過年殺的年豬也是這樣餵大的,當地有不少人外出打工家裡沒有養豬,都是早早到張書海的豬場預訂好年豬,過年回家後將活豬買回家殺年豬。
在熨鬥鎮,沒有比張書海更年輕的豬倌了,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大山裡幹這又苦又累又髒的活,但張書海覺得沒啥,當過兵的張書海能吃苦不怕累不怕髒,上過大學的張書海比父輩有知識有眼光,也多了一份責任。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樂意幫助周邊村民,無償提供養豬技術,分享養豬經驗,幫助農戶檢驗檢疫。他還牽頭建立高興村養豬合作社,推動全村養殖發展產業,對於未來,他打算走可持續循環發展之路,利用養殖留下的肥料種植有機蔬菜,形成綠色生態產業鏈。
豬欄是架空的,這樣糞便就直接掉到下面,豬的生活空間就能幹乾淨淨
張書海推著飼料車餵豬,豬已爬上豬欄等候餵食。因為料裡加益生源添加劑,不含抗生素,都是有益的益生菌,消化好,長的快,這些育肥豬全程使用提前20多天出欄,一頭豬多賺200多
張書海是當地最年輕的豬倌。益生源母豬長期使用皮紅毛亮,解決母豬便秘,增加奶水
對於未來,張書海打算走可持續循環發展之路。
給豬添些青飼料,這些蘿蔔都是自己種的。
養豬苦,但樂在其中。張書海想帶領當地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他牽頭成立了高興村養豬合作社,推動全村養殖發展產業。這些仔豬都是用了益生源添加劑,仔豬長的快,貪吃喜睡,皮紅毛亮的,免疫力提高了,收益也就高了,
張書海在用益生源的過程中也總結了經驗
1、母豬使用,解決母豬便秘,增加奶水,增加母豬體內抗體生的仔豬健康不拉稀,而且生的小豬平均重,多增生200克-300克
2、仔豬使用,長的快,增重快,應激有很好作用
3、育肥豬全程使用提前20多天出欄,一頭豬多賺130多塊錢
產品安全無激素,今日首選益生源,益生源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