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米高、20米寬,這是四川音樂學院大四畢業生石主的畢業作品《THE FACE》(面孔)的尺寸,這不僅是畫者創作的最大尺寸,也是學校油畫系建系以來歷屆畢業展中最大尺寸作品。這幅作品目前在川音校內展出。
為完成這個巨大作品,石主在學校頂樓200多平方米的倉庫裡住了半年,7張拼起來的課桌,十多個調色盤,上百隻畫筆,和數不清的畫作填滿了最初空無一物的倉庫。
為了支付畢業展開銷的3萬多元,石主一度休學存錢、回家養豬籌錢,最終完成了這幅作品。
4.2米高、20米寬
川音油畫系最大尺寸作品
這幾天,川音成都美術學院2017油畫系本科畢業作品展正在川音新都校區展出。圓形的展廳內展出了52位學生200餘幅作品,其中大四畢業生石主的油畫作品《THE FACE》就在進門處,超大畫幅格外吸引眼球:原作4.2米高、20米寬的作品,因為場地受限只能部分展出,石主用了23幅油畫木板才將這幅作品拼出。
這是油畫系建系以來,歷屆畢業展中最大尺寸作品。6月7日,油畫系系主任魏言也在場,他拿著紙條和筆,挨個瀏覽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打分,「這樣的尺寸,即便是放在全國範圍內,都算是比較大的。」
「這麼大尺寸,遠遠超過對一般本科生的難度要求,實際上很多研究生都達不到這樣的狀態。」魏言解析,大尺度繪畫主要難點是控制力,「大尺度作品對繪畫能力、創作者熱情都有更高的要求,你在忘我的狀態下才可能挑戰這種大尺寸作品。」魏言坦誠,這麼大尺寸的畫作並非一味叫好,也有負面評論,「到底有沒有必要畫這麼大的畫,這在我們專業老師意見是不統一的。」
這也是石主本人創作過的最大尺寸作品。躺在地上的土狗、行進其間的黃牛、凳子上的女人、條凳上排坐的兄弟、生長茂盛的植物,石主展現的都是老家樂山馬邊縣的場景,畫中14個人物都是石主的親人和朋友。
耗資不菲
他回老家養豬籌錢作開銷
石主覺得,這或許是自己最後一次能夠純粹地畫畫了,畢業後或許會有其他因素影響。為求盡善盡美,石主甚至養豬籌錢。
在石主家鄉樂山馬邊縣,幾乎家家都養豬,磚土砌成的豬圈,放在大山裡跑的「跑山豬」,石主從小就接觸養豬的事。在他看來,這是低風險性「投資」。
今年過年的時候,石主在老家買了10幾頭小黑豬,修好豬圈餵養,「把它們放在豬圈裡,每天早晚各餵一次就好了。」2個月後,回成都的石主請叔叔幫忙照看,自己只是每個月回去看下。
七、八個月後,黑豬依照大小不同賣了3萬多,除去飼料、投資和叔叔幫忙照看的費用1萬多,石主拿到手約2萬元。這些錢也投入到畢業作品和日常開銷中。對於石主而言,養豬不是重要經濟來源,只是順手活路。進校不久,石主就開始在補習班當輔導老師,每個月能帶來七、八千的收入。
在買完仔豬、修完豬圈後,石主在2015年3月回學校辦休學手續,從大三下半學期開始休學。在此後的一年裡,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為他的畢業畫作存錢。之所以要休學存錢,一是因為購買畫板、畫布以及顏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二是畫畢業作品期間無法兼職,需要一筆錢來負擔自己的日常花銷。
一年後,石主帶著五萬多的積蓄回到了學校。在修完了大三下學期的課程後,他搬進了頂層的倉庫,開始準備他的畢業畫作。
創作6個多月
平均每天畫六七個小時
2016年,石主通過學生會拿到學校教學樓頂樓6樓的鑰匙,開始在裡面畫畫。「開學後,考慮到油畫系教師短缺,以及石主的精神,系裡決定把畫室改成大四學生的畫室,一共有4個學生在裡面畫畫。」魏言透露。
為了這個畢業作品,石主搬到裡面居住。原本空無一物的倉庫有200多平方米,漸漸被大小不一的油畫、課桌拼接而成的工作桌、幾個調色盤和上百隻畫筆所填滿:石主在倉庫閉門創作6個多月,平均每天畫畫6、7個小時,最多的時候曾連續畫了十幾個小時。
為了完成巨幅畫作的每一個細節,他還專門買了一個30多寸的顯示器,方便把畫作的人物形象放進去臨摹。樓頂畫室「冬涼夏暖」,夏天時,強烈的太陽光最先到達頂層,整個空間像是在一個蒸籠裡。冬天時,偌大的空間寒意不散。除了畫畫,石主專門買來一個拳擊沙包放在裡面鍛鍊身體,畫累了時候,這就是他的解壓方式。
這幅畫作裡的人物大都神情憂鬱,眼神暗淡,沒有一個在笑,「他們都不開心」,石主解釋道,「無論是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粉絲眾多的女網紅,還是活在網絡世界之外的父輩,大家似乎都有自己的孤獨和困擾。」
即將畢業,石主已經考上了本校研究生,還會與油畫繼續打交道,「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意願畫畫,但這樣很難謀生,因此我畢業後很可能不會畫油畫。」石主說道,「考上研究生就相當於領了『結婚證』,讓我和油畫之間的情緣有了保證,可以再多畫幾年。」之前的積蓄已經所剩無幾,石主又要想新的掙錢之法,「我打算搞一個農場,不只是養豬,還有別的動物,然後打造成品牌拿去賣。」
同學眼中:
「都在喊獨立,他做到了」
「石主算是比較難得的,對繪畫有大的表現欲求,很高的創作熱情,這在如今95年出生的孩子裡就算特別凸顯了。」油畫系系主任魏言對於石主的學習狀態很是鼓勵,「希望在學生中能源源不斷出現這類狂熱追求藝術的學生。而針對他個人,我希望除了畫面功夫,畫外功夫也要做夠,各方面知識修為、思辨能力、判斷能力都要提升。因為要成為頂級藝術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四川音樂學院學習視覺傳達的董同學是石主的朋友之一,作為外系學生,董同學也是頂樓工作室使用者,經常去畫幾筆。去年夏天,董同學在一門油畫選修課上認識了石主,「作為學畫畫的,都是一些強烈反映個人特質的東西,而石主畫的太中規中矩了。」
漸漸地,董同學意識到這個小夥子不一樣的一面,油畫木框幾百元一個,油畫顏料動輒50個顏色,每管40元以上,層層疊疊的油畫、巨幅畫作,都決定了玩油畫開銷不小。「我們都在喊要獨立,不靠家裡,但實際上多少人做到了?石主做到了。」董同學說。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顏雪 實習生 董晉升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