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他的行為對中國,最大意義是什麼?

2020-12-13 騰訊網

十七世紀時,荷蘭方面瞅準了當時的明王朝深陷農民戰爭和清軍的圍攻中,自顧不暇。逮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他們乘船而來,佔領了我國的寶島——臺灣,開始了他們的殖民統治和商品貿易,妄圖藉此來發展本國的勢力。

公元1661年,時年三十七八歲的鄭成功率領士兵兩萬餘人,乘坐戰艦,以金門為出發點,一路乘風破浪,前往臺灣西南部——荷軍的主要據點。鄭軍勢如破竹,僅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這群趁火打劫的侵略者徹底趕了出去。

然而我們也知道,荷軍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的洋槍洋炮可厲害著呢,況且他們已經在臺灣駐紮好一陣了,還建立了軍事據點,想要攻下他們絕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麼,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他的行為又有怎樣重大的意義呢?

步步為營,做好萬全的準備

當時,鄭成功正帶領著一眾將士在金門一代抵抗清軍,雖勢單力薄,但卻實打實是塊難啃的骨頭。不過清軍雖攻不下鄭成功,也確實消耗了鄭成功的勢力。為了能夠抵擋清軍,守住自身勢力範圍,也為了救飽受折磨的臺灣人民脫離苦海,鄭成功決定要收復臺灣,以此作為反清復明的據點。

這個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當時面臨的困難也著實不小。

第一,鄭軍或者說當時的中國都缺乏海上作戰的經驗,要去攻打一座島確實需要好好考慮。第二,鄭成功方面並不熟悉臺灣的地形地勢,就連如何渡海前往臺灣,荷軍的軍事布局、軍隊實力也是一概不知。第三,當時鄭軍還面臨著清軍的攻擊,若是貿然攻臺,搞不好臺灣的荷軍就和清軍勾結,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更是難辦。

鑑於此,鄭成功並未說風就是雨,說想攻打臺灣就去了。相反,他清楚地明白,想要一舉拿下臺灣,拜託當下的困境,就得慢慢謀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知己知彼,還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步步為營,方有可能獲得成功。

恰好當時有一個叫何斌的客家人,從臺灣逃到大陸來尋訪鄭成功。他從前是在臺灣為荷軍辦事的,十分熟悉臺灣的地形地勢不說,還對荷方的軍事部署很是清楚。不過,他與荷蘭人發生了糾紛,在當地混不下去了,不得已才找了鄭成功謀個出路。這對於鄭成功而言可謂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正是時候。

不僅如此,鄭成功為了給收復臺灣創造良好時機,抓住順治帝去世,清軍無暇徵戰的機會,假意與清軍議和,使自己的後方安穩。免得到時候臺灣沒攻下,反倒叫清軍趁虛而入,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除此之外,鄭成功為了放鬆荷蘭方面的警惕,在荷方派人來打探他是否有意徵討臺灣時,故意說自己很希望和荷方保持和平的狀態,攻打他們更是「無稽之談」。他釋放出自己無意收復臺灣的假信號,令荷軍以為自己想多了,放鬆警惕的同時也收回已經派來的援軍,叫他們的兵力比不上自己的。到時候他們就算想再次求援,時間上也來不及。

這樣一來,鄭成功可謂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糧草充足、兵馬精悍,敵軍又處於不知情的情況,大後方也是安穩無憂的。由此,收復臺灣的戰役就悄悄地打響了。

渡海開戰,勢如破竹

公元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領將士二萬餘名,乘坐戰艦百餘艘,渡海前往臺灣西南部——荷軍的主要活動地點。鄭成功的計劃是首先渡過臺灣海峽,然後順利登上海岸,在陸地駐紮,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與荷軍開展海戰與陸戰。

根據事前的仔細了解,鄭成功知道荷軍的主要軍事據點就是熱蘭遮城(臺灣城)和赤嵌城,兩個地方都有炮樓,二處互相呼應,形成聯合之勢,在敵軍還未登岸之前就以炮火遠程射擊的方式擊毀戰艦。兩個地方聯合,可攻可守。想要突破這個困局,鄭成功想了兩條計策。

第一條,便是登岸的地點。既然這兩城的炮火如此厲害,自然不能硬碰硬,否則便是船毀人亡。所以,鄭成功打算從鹿耳門這個航道登陸,避開荷軍炮火的射程範圍,這樣便能順利登岸,還能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第二條計策便是,打破熱蘭遮城和赤嵌城的聯合,逐個擊破。熱蘭遮城和赤嵌城雖然都有炮樓,也都有士兵駐紮,但相比起來,赤嵌城的軍力要弱很多。所以,鄭成功打算先攻下赤嵌城,到時候熱蘭遮城就是孤身受敵,任它人馬再多,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就這樣,在鄭成功的精心布置和安排下,鄭軍打了荷軍一個措手不及不說,還趁勢攻下了赤嵌城。而後,鄭成功便開始圍攻熱蘭遮城。不過,鄭成功並不著急,他打算一邊安定和穩步擴展自身勢力,一邊圍困剩下的荷軍,就算不發兵攻打,光靠耗,也能生生耗得他們彈盡糧絕,乖乖投降。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缺水斷糧又等不到援軍的荷軍便主動投降了。這一役,鄭成功完勝。

收復臺灣的意義

鄭成功收復了臺灣,從荷蘭殖民者那裡成功地奪回了中國的領土,捍衛了國家的土地與尊嚴,解救了在殖民者手下受折磨的臺灣人民。不僅如此,鄭成功的行為鄭重地向世界宣告了,歷史證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在這裡紮根發展,將大陸的文化帶入臺灣,使中國的文化基因深刻地印在臺灣人民的血液中,增強了臺灣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對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都有莫大的貢獻。

丘逢甲先生評價鄭成功「主持半壁舊河山,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又說他「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事業」。確實,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功績,應當被世人銘記、學習。

部分參考資料:季雲飛.鄭成功軍事謀略運籌與收復臺灣[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2,18(1):47-49. DOI:10.3969/j.issn.1001-9774.2002.01.015.

章慕榮.鄭成功收復臺灣戰役實施過程探析[J].軍事歷史,2002,(6):42-45. DOI:10.3969/j.issn.1002-4883.2002.06.009

相關焦點

  • 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他的行為對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鄭成功為了成功收復臺灣提前做了很多功課,因為他當時面臨的不僅是佔領臺灣的荷蘭殖民者,還有後方的清軍,所以他必須慎重。而鄭成功成功收復臺灣對中國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他捍衛了我們國家的尊嚴。荷蘭軍隊的軍事能力是不容小覷的,而且他們已經在臺灣建立了根據地,那對於鄭成功來說,對於臺灣他一點都不了解,再加上那個時候鄭成功的軍隊還在和清軍抵抗,雙方一直爭執不下,鄭成功想要收復臺灣,一來是為了解救臺灣人民,二來是他想要臺灣做他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上的今天  ——1662年2月1日,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意義:  此戰,是我國海戰史上規模大、距離遠的一次成功的登陸作戰,主要表現是:一、鄭成功準備充分。詳細偵察掌握臺灣地形和敵軍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等情況,在人力、物力上進行了長期的較為充分的登陸作戰準備,反覆商討作戰計劃,做到行動統一,計劃周密。二、戰機適時。
  • 鄭成功收復臺灣及其治理
    【編者按】鄭成功是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又稱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又稱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這是一場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戰事。
  • 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如何擊敗「海上馬車夫」荷蘭,收復臺灣
    1662年2月1日,荷蘭駐臺灣總督揆一向南明延平王鄭成功投降,自此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結束了荷蘭殖民38年的歷史。那鄭成功是如何擊敗「海上馬車夫」荷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荷蘭侵臺16世紀初的歐洲各國積極對海外進行探索,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與殖民擴張。
  • 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收復臺灣之前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眾所周知,鄭成功一直是以一個「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形象留存在我們的印象中。其實準確來講,鄭成功應該是一個一心反清復明的愛國將領,他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餘遺力的與滿清政權做抗爭。而收復臺灣反而是他的一個無奈之舉,也只是為了替自己的抗清大軍尋找一個根據地,再以此跟清廷做持久戰。
  • 鄭成功收復臺灣對如今的對臺方式有什麼借鑑意義,你怎麼看
    5月11日,中國發布《唐山港京唐港區軍事演習的通告》。管制時間為2020年5月14日零時至2020年7月31日24時。渤海灣戰略地位顯赫,是保衛京津冀地區的要地。此前已在該地進行多場「藍盾」防空軍演。358年前的今天,1662年2月1日(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投降書上簽字並舉行受降儀式。鄭成功收復臺灣!
  • 鄭成功收復臺灣,死亡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鄭成功於公元1661年打敗荷蘭人,收復臺灣,是中華民族驅逐殖民者的一次成功的鬥爭,至今已經有350多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但是在他收復臺灣成為臺灣的主人後,是不是一切都順心如意呢?鄭成功雖因此事名垂青史,但是從史料所記載,鄭成功在1662年就去世了,鄭成功又是怎麼死的呢?
  •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作戰圖 在荷蘭人統治臺灣期間,反抗的聲浪此起彼伏,顯示了臺灣同胞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勇氣鄭成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一面努力求學,視讀書為至愛,一面熱衷於習武練劍,這為他日後念念不忘故國的戎馬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鄭成功在七歲時回到了家鄉——安平,住在石井書院的隔壁。鄭成功從小就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薰陶,在濃鬱的文化氛圍中奠定了他忠君愛國的思想。然而,鄭成功的人生發展方向,卻在明清易代的動蕩局勢中發生了重大轉折。
  • 若不是清政府逼的太緊,鄭成功或許不會去收復臺灣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荷蘭軍以貿易為名侵佔臺灣,又以此為根據地侵犯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明朝軍隊雖然多次抗擊獲勝,但都無法將其徹底清除。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才徹底結束了荷蘭侵略者對臺灣的統治,但這個過程頗有些趣味性。
  • 大明日落,鄭成功生命的最後時刻,收復臺灣之後的鄭成功
    鄭成功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然而,大家對於鄭成功的所有了解也僅限於此,似乎鄭成功的生命,就停留在他收復臺灣的那一刻。鄭成功也在收復臺灣後僅4個月即病逝。收復臺灣之後這四個月的鄭成功,生命最後時刻的鄭成功是怎麼樣的?大家不了解,也不關心。
  • 千秋功績:鄭成功收復臺灣
    說這場戰爭改變了世界,是因為,臺灣的收復,有力地維護了中國的統一,表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無論歷史、現實還是將來,一切企圖將臺灣從中華版圖中分裂出去的圖謀必將是失敗的。1642年,荷軍擊敗西班牙殖民軍,奪佔臺灣北部,對臺灣人民實行軍事鎮壓、政治分治、經濟掠奪等政策,遭到臺灣人民反抗。1652年,清順治九年,臺灣人郭懷一領導16000人起義反抗,歷15天遭殘酷鎮壓,郭懷一及部眾1800人被荷軍殺戮。1657年,鄭芝龍舊部、充當荷蘭翻譯的何廷斌(又名何斌)從臺灣來廈門,勸鄭成功收復臺灣。1659年,何廷斌向鄭成功獻臺灣地圖。
  • 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
    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趕走荷蘭侵略軍。鄭成功對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者進行了長期堅決的鬥爭。他首先下達命令到所屬的中國東南沿海各個港口,並通告與中國相鄰的東南亞各國,不準到中國寶島臺灣與荷蘭人通商,封鎖了中國寶島臺灣兩年,就搞得荷蘭侵略者驚慌失措、焦頭爛額。同時鄭成功命令將士們建造戰船,徵收糧草,做好收復臺灣的準備。
  • 鄭成功收復臺灣,給荷蘭的招降書有句話很霸氣
    公元1661年,鄭成功突襲侵佔臺灣的荷蘭侵略者,收復寶島臺灣,對後世的意義非常重大。臺灣島在遠古時和亞洲陸地是相連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造成部分陸地下沉而形成臺灣海峽。圖-我國地形圖明末,荷蘭人趁明朝內亂,強行侵入臺灣,修建城堡,武力壓迫臺灣島上的人民。鄭成功年少時隨其父親去過臺灣島,目睹過臺灣島民的苦難,對其日後決心收復臺灣有一定的影響。1659年,堅持抗清的鄭成功,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退回思明(廈門)。鄭成功認為清朝統治漸穩,堅守小小的思明不是長久之計,準備另謀根據地。
  • 1661年,鄭成功如何收復臺灣
    這些走私商人大多是英勇彪悍之輩,敢於衝破朱家的禁令,無意中成為那個時代中國參與大時代進程的一股力量。後來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這類走私商人中的一個代表。5.鄭芝龍事業做大之後,又做了幾件大事:經營臺灣。他在臺灣建立了貿易據點,從大陸吸引百姓移民過去,這也為後來鄭成功收復臺灣打下了基礎。料羅灣大捷。1633年,鄭芝龍出動150艘戰船,出擊侵略廈門的荷蘭人,雙方在料羅灣爆發一場海戰。
  • 鄭成功收復臺灣,成為民族英雄,永垂史冊
    他先是撤回了仙霞關的守軍,讓清軍順著這福建的門戶長驅直入,滅掉了唐王政權。隨後,他又公然降清,討了個小官做。鄭成功見父親成了漢奸,十分痛心,表示堅決與父親決裂。他組織了一支軍隊,又開始追隨另一個南明小朝廷—桂王政權。他打起了明朝的旗號,收復失地,曾一度攻下泉州、揭陽、同安等城,直打到南京、鎮江一帶。但隨著清廷對桂王政權的圍剿和桂王政權的滅亡,鄭成功又沒有了立足之地,反清復明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了。
  • 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的那些兇險事
    鄭成功家族對於臺灣的最大貢獻,首先是驅逐荷蘭殖民者,然後是大規模的組織大陸人民移民臺灣,開發臺灣,把明朝的政府組織功能複製到臺灣,自此臺灣的治理結構與大陸完全相同,為把臺灣納入中國行政管理區域做了前驅準備,從而使臺灣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鄭克塽降清時漢族人口已超過10萬人。鄭氏家族三代統治臺灣二十餘年,功勞是第一位的。
  •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
    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趕走荷蘭侵略軍。鄭成功對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者進行了長期堅決的鬥爭。他首先下達命令到所屬的中國東南沿海各個港口,並通告與中國相鄰的東南亞各國,不準到中國寶島臺灣與荷蘭人通商,封鎖了中國寶島臺灣兩年,就搞得荷蘭侵略者驚慌失措、焦頭爛額。同時鄭成功命令將士們建造戰船,徵收糧草,做好收復臺灣的準備。
  • 鄭成功收復臺灣島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臺灣。臺灣人民恨透了這夥強盜,不斷進行反抗鬥爭。    少年時代的鄭成功,曾親眼目睹荷蘭侵略者在家鄉福建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殘害鄉親。他從小就對荷蘭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
  • 鄭成功收復臺灣:媽祖助潮,加漲丈餘
    鄭成功是海峽兩岸共同崇奉的民族英雄——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高度一致!       鄭成功只活了38歲(1624—-1662),卻幹了一件彪炳史冊的事——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了寶島臺灣!這又一次證明了生命的寬度比長度更重要。
  • 他收復了臺灣,是民族英雄,後來怎麼樣了?
    原因:臺灣被用作抵抗清朝的後方基地。意義:臺灣沒有淪為殖民地,鄭成功收復臺灣為臺灣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評價:雖然鄭成功收復臺灣是為了抵抗清朝,但鄭成功畢竟是中國人,臺灣的收復避免了臺灣落入西方殖民者手中。它為清朝收復臺灣和後來建立臺灣省奠定了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基礎。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