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涵蓋養老服務方方面面的民生立法,今天邀請公民旁聽!

2020-12-12 澎湃新聞

這部涵蓋養老服務方方面面的民生立法,今天邀請公民旁聽!

2020-11-27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今天(27日)下午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今年首次邀請公民來旁聽。人民群眾參與立法全過程,讓《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草案)》這部涵蓋養老服務方方面面的法規更接地氣、更貼民生。

在老齡化程度超35%的上海,制定一部養老服務綜合性地方立法已成為當務之急,將為上海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大城養老」之路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在2016年審議通過的《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基礎上,條例草案更注重「老有所養」。15章、108條的豐富內容覆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等各個養老場景,並以健全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為目標。

為被迫「數位化」的老年人提供更多渠道

「信息化時代正在把我們老年人都拋棄。」在電子化、網絡化的當下,習慣傳統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們發現自己屢屢「碰壁」。有人說,要給這些被迫「數位化」的老年人提供更多渠道。

市人大代表屠涵英在審議時發現,條例草案針對老年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專設一條。條例草案明確,在為老年人提供公共信息服務時,應當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滿足無障礙信息傳播與交流的需求;並根據老年人的習慣,為老年人獲取公共服務提供相應的便利。

「簡單來說,就是鼓勵人們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也儘可能保留傳統方式。」 屠涵英解釋說,保留紙質文件、人工服務等都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她希望,相關政府部門未來能結合條例草案內容形成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有效舉措。

建立薪酬等級體系

讓養老護理員「進得來、留得住」

在審議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成為在場市人大代表、旁聽公民的關注焦點——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養老護理員人數約為7萬名。到2022年,需求數量或將達到8至9萬人。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上海老齡人口數量的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

今年5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提高養老護理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形成職業化薪酬等級體系。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實施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建立統一的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序列」。在綜合考慮工作年限、技能等級等因素後,合理制定養老護理員薪酬等級體系,設立養老護理員基本工資分級指導標準,引導養老服務機構予以落實。

同時,條例草案還明確,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從業人員享有「同等待遇」,在執業準入、註冊考核、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政策傾斜。「這個規定特別好,直接指向了當下養老服務實踐過程中的痛點。」市人大代表朱愛琴在審議中表示,老年護理領域的醫護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其主要瓶頸就在於受限於工作性質,缺乏大型醫院科研臨床實踐等方面力量支撐。她希望,未來相關政府部門能積極研究制定更多政策來鼓勵更多醫護人才進入老年護理領域。

落實異地就醫結算方便老人異地養老

交通便利、環境舒適、性價比高,越來越多的上海老人選擇赴周邊城市異地養老。但老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看病就醫,他們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回上海看病。雖然長三角已有一批城市實施「異地門診就醫直接結算」,但是養老補貼等政策並未實現異地打通。

老人們還擔憂,在上海享受的長護險、居家養老等補貼要放棄了,而周邊城市養老院的養老補貼因為非戶籍老人,他們也享受不到,可謂兩頭「踏空」。

「要讓老人快樂無憂地選擇異地養老,關鍵要解決基本公共服務的異地享用問題。」此前審議中,不少委員提出,要增加異地養老的規定。經研究,法制委採納了這一意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一條,「本市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養老服務合作與發展,建立健全政府間合作機制,落實異地就醫結算,推動本市老年人異地享受本市長期護理保險、養老服務補貼等待遇,方便老年人異地養老。」

細化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上海最亟需解決的是失智失能等剛需老年人的照護服務矛盾,特別是我國計劃生育的人口政策帶來家庭小型化,使得這成為一個特別突出的社會問題。本市作為全國首批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初步建立了相關保險、福利及救助相銜接的長期照護保障體系,為長期失能老年人持續接受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提供了保障,也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此次立法聚焦失智失能照護剛性需求,健全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專設「長期照護保障」一章,明確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內容,細化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在總結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經驗基礎上,對籌資機制、定點機構、支付範圍等予以明確;對養老服務補貼的申請條件、辦理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並對認知障礙照護保障作出專門規定。

稿件來源:上觀新聞、文匯APP

原標題:《這部涵蓋養老服務方方面面的民生立法,今天邀請公民旁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涵蓋方方面面 澳門向社會推介《食品安全法》
    食品業界代表,包括澳門供應商聯合會、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澳門凍肉食品業商會出席,同時還邀請了相關政府部門,包括經濟局、衛生局、消費者委員會及海關的代表參與討論。這是自《食品安全法》公布以來舉行的首場法律講解會。會上食品業代表就法律內容發表了多項意見,包括法例條文的解釋以及應為業界制定清晰的操作指引等。  第二場講解會於7月9日舉行。
  • 泗洪法院邀請青少年學生旁聽刑事案件庭審
    泗洪法院邀請青少年學生旁聽刑事案件庭審 2020-12-11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貢市某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為銷售自己的養老服務產品,邀請消費者...
    2018年12月16日,自貢市某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為銷售自己的養老服務產品,邀請消費者謝某等人到其旗下自貢市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辦的「開心農場」參觀,消費者謝某又邀請宋某一同前往。另查明:自貢市某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得知宋某到場後,不僅允許宋某進行了參觀體驗,還另行向宋某發放了一張印有「四川某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自貢市某養老公寓」等具有廣告內容的名片。榮縣消委會認為:經營者為推銷養老產品,邀請謝某參加消費體驗。宋某雖受謝某之邀,但宋某在與謝某一起參觀農場時,經營者並未明確拒絕。
  • 2020年度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民政民生工程任務順利完成
    我市通過落實責任、加強調度、創新試點,統籌推進2020年度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民政民生工程,目前各項任務已順利完成。一是老年人補貼全覆蓋。截止11月底,全市81145名高齡老人累計發放高齡津貼2839.5135萬元,高齡津貼全覆蓋;22331名低收入老人累計發放養老服務補貼2543.873萬元,其中8193人以政府購買上門服務方式實現,補貼人數覆蓋率達71%,超額完成任務。涇縣、績溪縣、宣州區試點城鄉一體化開展政府購買上門服務,12月起政府購買上門服務人數將達到1.1萬多人。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以省級統籌基本養老保險、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為契機,建立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以及農村養老、被徵地農民養老、村幹部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以改善生活、居住條件為重點,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提高集中養老供養率。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推進養老社會化。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
  • 「美麗嘉興·幸福養老」:嘉興市舉辦養老服務產業博覽會
    本次博覽會由嘉興市委老幹部局、嘉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指導,嘉興市廣播電視集團和嘉興銀行承辦,旨在提供老年人所關心的養老服務產品及服務,搭建專為幸福養老而設的公共服務平臺,為養老產業的供需各方提供一個兼具專業性、權威性、服務性於一體的大舞臺。
  • ...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李滄區多措並舉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8月31日,全市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集中開業儀式暨「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李滄分會場活動在盛欣老年公寓舉行。副區長紀偉尚,區政協副主席呂偉烈,民政、財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各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同志,部分駐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參加集中開業儀式。
  • 省政府民生實事督查組到鐵嶺市督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
    12月16日,省政府民生實事督查組到鐵嶺市督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是2020年省政府十件民生事實之首,是鐵嶺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是該市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之舉。
  • 南京養老服務條例7月實施 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
    發布會上,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鍾連勇介紹說,《條例》既是綜合性立法,內容更加全面,也是社會性立法,特別強調發揮政府作用。揚子晚報記者發現,在發揮政府作用方面,不僅體現了保基本,如加強政府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引導養老服務業集聚發展;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保障弱勢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政府為養老服務提供土地、金融、稅收優惠等。
  • 特首稱23條立法進行中,涵蓋範圍比國安法更廣
    目前,香港立法會只剩下2名「非建制派」議員,即熱血公民鄭松泰與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另外,就是41名建制派議員。現在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佔據了絕對優勢,已經徹底改變了香港立法會的生態。所以,對基本法23條立法,就是考驗這些建制派議員的時候。在接下來的這大半年內,建制派議員如果有一點點的為國為民之心,就應當也必須完成這項憲制責任,徹底夯實香港的國家安全之基。如果仍以種種理由不推動或者不通過,那麼這些建制派議員又與那些港獨議員們有什麼區別呢?
  • 松江區民政局舉辦2019年度社區民生服務項目評審會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張朝登上海報導 近日,松江區民政局在區社會組織服務園舉辦2019年度社區民生服務項目評審會。為期兩天的評審會邀請了來自政府、高校、社會組織、社區等7位專家參與,同時邀請擬落地街鎮的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參與旁聽。經過前期的項目徵集、項目初審,共有40個項目進入此次終期評審。
  • 17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工 上城今年民生實事項目基本完成
    另外,社區還結合原先6000平方米的鐵路防護綠地公園,設計了一個為居民提供公共接待活動空間的會客廳,集社區公共服務、閱讀書房、漫步等休閒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提升居民辦事和活動的環境品質。從逼仄雜亂的老舊小區,到如今環境潔美、道路通暢、配套齊全,新工社區的「逆生長」是上城區「微更新」的一個縮影。
  • 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我們的養老產品很少 養老服務...
    以下為蔡概還發言實錄:  首先感謝鄭老師的邀請,我是來學習的,到現在大家比較累,我以前都是拿著稿子念,我今天想改變一下方法,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另外一方面,我考察的時候還想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養老,應該說老人得到的服務非常周到細緻,中國也有很多人想去加拿大養老,為什麼他們那邊給老人提供服務比我們這裡好?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通過我對後面具體制度的研究,也是和養老金的受託管理密不可分,也就是說養老金交給受託人管了以後,受託人還有另外一個職責,就是要在市場上挑選良好的養老服務機構給這些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 尼特福家社區食堂,踏實做好養老「助餐」服務
    「瀋陽尼特福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打造產業集群、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服務涵蓋健康管理、上門照料、就餐服務、家政服務、健康商城等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立法規範公民姓名設定和更改
    全國叫「劉宏偉」的人多達8700個,北京有4萬多人因為姓名裡的生僻字而無法領取第二代身份證……一些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提議對自然人姓名權立法,規範公民姓名的設定、更改和使用。  重名重姓何其多  一名叫「陳志強」的人在機場接受有關檢查時,被認為「有問題」,不能出境。
  • 沙區新增4個養老服務中心!12個養老服務站!將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
    ❖城市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90%以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60%以上❖城鄉養老設施具備醫養服務能力的比例達到100%如何讓老人幸福快樂的享受晚年生活咱們沙坪垻可沒有少費力氣截止目前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08個其中街道養老服務中心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63個農村養老服務點40個
  • 樹民生領域新標杆 恆大集團發力旅遊和健康養老產業
    樹民生領域新標杆 恆大集團發力旅遊和健康養老產業 籤約儀式現場。    分析認為,此次籤約標誌著恆大將發力旅遊和健康養老兩大民生領域,服務少年兒童和長者兩大群體,進一步完善民生產業體系。    據悉,恆大集團自創立以來,矢志奉行企業公民理念,堅持打造民生地產,以高性價比精品產品實現百姓安居、宜居、樂居夢想,並在行業內實施「無理由退房」舉措,助力房地產業供給側改革。
  • ...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憑什麼讓周邊老人感到「很溫暖很幸福」?
    點讚的不僅僅是於大伯和井大媽,不少體驗過的老人都表示:家門口開了這樣一家養老中心,「很溫暖、很幸福」。昨天上午,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對外營業,前來體驗的、諮詢的老人絡繹不絕。這家運營還不滿一個月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什麼收穫這麼多好評?
  • 樂享晚年 園區構建特色養老服務體系
    兩年前首批入住久齡養老院的黃老伯每天都充滿活力,「享、樂、育、炫、繪、夢」六大主題精準服務項目能夠滿足他方方面面的需求;對於子女不在身邊的張爺爺來說,每天去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吃上一餐熱乎飯就是最開心的事;家住東沙湖社區的剪紙和刺繡達人蔡奶奶因為登上了園區重陽文藝匯演的舞臺,成了名副其實的
  • 上海長寧區打造智能的「幸福養老」社區
    隨著今年4月上海市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的發布,上海長寧區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智慧養老服務與「一網統管」工作的深度融合,抓好信息系統整合、場景應用開發和服務能力提升,將打造更為智能的「幸福養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