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10月30日,下城區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住在新德佳苑的於大伯和井大媽就成了這裡的常客。
每天中午,於大伯都會用輪椅推著腿腳不方便的井大媽到中心的老年食堂吃飯——熱騰騰的飯菜,專為輪椅定製的餐桌,還有中心內無處不在的適老化細節與每日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都讓他們倍感貼心。
點讚的不僅僅是於大伯和井大媽,不少體驗過的老人都表示:家門口開了這樣一家養老中心,「很溫暖、很幸福」。
昨天上午,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對外營業,前來體驗的、諮詢的老人絡繹不絕。這家運營還不滿一個月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什麼收穫這麼多好評?
按「五星級」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標準打造
走進位於勝南路上的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氣。中心分為上下兩層,共計1100平方米。明亮而通透的燈光、簡潔又溫馨的淺色裝修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這裡原來是文暉街道勝利社區服務中心的所在地。」文暉街道的工作人員介紹,「社區級的服務中心,空間小,功能也比較單一,連老年食堂都沒有,周邊老人吃飯只能靠配餐上門。」
街道的工作人員透露了一組數據,文暉街道的老年人口超過1.2萬,轄區內的勝利社區多為回遷房小區,老年人的佔比更是近三分之一,養老服務的缺口很大。
今年3月,文暉街道就開始謀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7月底,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為了充分聽取民意,我們召開了建設意見徵求會,每一條意見都會收集整理並統計。」街道的工作人員說,「一切以需求為導向,轄區老人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
據了解,文暉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是浙江省重點項目、下城區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按照最新《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細則》中「五星級」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標準打造。
智能適老化居家樣板間每一處都細節滿滿
上廁所起身困難卻無處借力,起夜開燈不便生怕摔倒,灶頭、水龍頭開了忘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與身體機能的衰退,對於部分老年人來說,居住多年的熟悉的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方便」。
這些「不方便」,可以通過對全屋進行「適老化改造」來解決。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造了一個智能適老化居家樣板間,讓老人們看得見、摸得著,還可以現場訂購直接「搬」回家。
這個不到20平米的樣板間,內置了智能化居家監控系統、適老化設施應用展示、應急呼叫系統等多項功能配置,每一處都細節滿滿。
推門而入,門框處安裝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白色小盒,看上去並不起眼。「這是門磁智能監測終端,可以實時監測門的開關狀況。」中心站長朱英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上面記錄著:14點20左右開門一次。朱英說,子女可以通過App後臺進行實時監測,如果門兩天沒有打開,會自動彈窗提示異常。
來到臥室,智能化的設計無處不在,記者一眼就看到了床頭的紅色應急按鈕。
「這是老人們來問得最多的應急呼叫系統。」朱英介紹,「只需要安裝一個智能的終端連接器(類似路由器),所有房間都可以安裝呼叫按鈕。很方便,一按就可以直接撥打子女的電話,並告知老人所在的位置。」記者好奇地按了一下,不出5秒鐘,朱英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在樣板間的衛生間內,適老化改造突出的就是細節:多處經過計算的防滑扶手的安裝,讓老人如廁、洗漱都有地方借力。內凹式的臺盆設計、傾斜15度角的鏡面以及可抽拉式的水龍頭,即使是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也可以自如且舒適地使用洗手臺。
「還有一個需求較大的物品就是助浴椅。」朱英介紹,「老年人有時候洗澡不方便或者容易滑倒,這個椅子四個腳上都是吸盤,有水了之後會吸附在地面上,坐上去既輕鬆又穩當。」
樣板間可整體「搬」回家也可個性化定製
在記者採訪時,四位結伴而來參觀的大媽也湊過來旁聽,聽完介紹之後紛紛表示:過兩天要帶著子女一塊兒來看看。
朱英說:「在樣板間內看到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現場直接下單訂購,小物品到貨後自取,大物品會有師傅上門安裝。如果有個性化的定製需求,我們也會安排師傅先上門量尺寸,進行專門定製。」
除了智能適老化居家樣板間,中心一樓還有一家適老化超市,展售步行輔助車、餵食器、拐杖等適老商品。
中心二樓有單獨的失能和失智照護病房,能夠為自理、半自理和全護理老人提供專業化的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日間託養服務。包括4張護理床位在內,現在共有13個床位。文暉街道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目前還沒正式投入使用,但每天都有不少市民來現場諮詢。」
值得一提的是,養老服務中心裡生活照料服務、康養服務、日常便利服務等三大類16小項的居家養老服務,老人們都可以直接使用市民卡內的重陽分來兌換享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兩位專業的『養老顧問』在這裡常駐,專門為老人提供養老政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