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位於下城區木庵5幢的長慶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啟用了。
在這個中心裡,老人可以選擇生活服務、康復護理、託養服務、家庭支持、社會工作、心理疏導及康復輔具租賃等「六大功能」服務,在裡頭泡上一天都可以。
身體保健、日常休閒等六大功能區
可以待上一整天
長慶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3層,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
服務中心一樓設有老朋友茶館、老年助餐點、「品質養老」諮詢處和智能診療站,進門處設置人像採集器,到服務中心接受服務的長者都會有健康資料登記。
中心二樓設有康復區、託養區、生活服務區、助浴區等功能區域。
三樓則設有老年大學教室、舞蹈室和樣板間展示區。
中心提供的服務涵蓋生活服務、康復護理、託養服務、家庭支持、社會工作、心理疏導及康復輔具租賃等「六大功能」服務。為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室內功能區處處體現「適老化」元素,諸如根據老年人體工學設計的護理床、無障礙衛生間、全屋扶手等。
王大爺今年快70歲了,平時除了接送孫兒上下學,就沒什麼任務了。「這裡有下圍棋的、玩樂器的,還有給老年人按摩的。每天和老夥伴一起看看書、寫寫字,蠻好。」
服務中心還向廣大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和上門服務。針對不同的老年人群體,分別進行服務定位,以滿足老年人群體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長慶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陳紅表示,對轄區「三無」老人、孤寡老人、60歲以上低保戶、殘疾老人,中心還提供政府購買服務。
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
搞衛生、理髮、助浴、修家電等不用自己愁
怎樣讓老年感到更溫暖?
經過多方研究,長慶街道將推進長者「品質養老生活」作為的一個突破口,以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為目標,以關愛老年人助老服務為重點,構築起家庭、社會、政府「三點一線」的全方位、綜合性、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對此,街道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公羊隊養老服務中心承接街道居家養老中心的運營。運營團隊在做好站點服務的同時,還能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包括居家搞衛生,居家理髮修腳,居家助浴助潔,上門維修清洗家電,擦玻璃,居家康復,居家衣物送洗等。
探索建立智慧養老新模式
社區跟了解老人需求,老人也迎來智慧老人課堂
長慶街道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成立「養老顧問」和「助老員」兩支隊伍,「一站兩員」為老服務模式實現養老服務全覆蓋。
在保障老年人日常需要的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推動,街道探索建立智慧養老新模式,讓養老更加智慧化、多元化、人性化、高效化。
例如,街道「數字駕駛艙」特別推出了為老服務模塊,通過對民生數據的篩選、分析、計算,形成為老服務資料庫和提醒清單,指導基層主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養老顧問」和「助老員」兩支隊伍依靠數字駕駛艙提供「一對一」服務,精準收集老年人需求,反饋給數字駕駛艙,從而形成「收集需求+精準派單+服務跟蹤」的服務閉環工作機制,讓數字賦能養老服務的優勢逐漸凸顯。
同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有「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打卡。搭建「智守E家」平臺,對老年人活動的頻次進行統計,綜合分析老人的興趣愛好和適宜的活動方式,為運營方更好地安排老年人活動提供依據。
中心還特別推出了智慧老人課堂,幫助老年人克服數據障礙。例如,在老年課堂上手把手引導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設置二胡、瑜伽等等「雲課堂」,幫助他們打破對網絡的陌生感、隔閡感。
「截止11月底,長慶街道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近1.7萬,其中80周歲以上將近0.3萬人,還有一些重點服務對象,要服務好這麼多的老人,僅僅依靠政府有限的人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建立功能齊全的站點,引入社會力量、專業力量來共同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同時,依託『智守E家』平臺,可以有效連結服務資源,將老人需求派單給服務商,更好的回應老人需要。」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範哲敏說道。
通訊員│高陽 金煥英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