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業,打造「醫養零距離」智慧照料新模式

2020-12-24 雲齡養老

今日推薦: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廈門廣電網報導,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業

12月18日上午,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舉辦開業慶典,養老服務中心和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正式啟動,為轄區內的老年人打造智慧養老新體驗。

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毗鄰殿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營面積1808平方米。中心整體分為康養區、文化區、養護區、配餐中心四大功能區。

康養區設有中醫理療室、心理諮詢室等醫療場所。文化娛樂區包含書法室、手工坊、棋牌室等,讓轄區老人充分參與文化休閒娛樂活動、談心交友。

養護區共設有34張床位,為自理困難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保健等養老服務。

在長者配餐中心,老人可以到長者食堂及居家養老服務站就近用餐,也可選擇上門送餐服務。中心還設置了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方便殘疾人士就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體能康復訓練和庇護性簡易勞動。中心一樓還設置了「時間銀行積分兌換區」,為轄區參與照料的志願者提供時長兌換服務。

湖裡區殿前街道社建辦副主任 洪萍:實現了真正的醫養結合,讓小區老人能夠過上一個更加幸福快樂的晚年。

雲齡助力,打造照料中心創新智慧養老模式

一直來社區居家養老有四大需求:健康、生活、文化和安全

健康方面需要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監測並對異常情況及時告警。生活方面需要解決老人的飲食、家政、出行、購物等日常起居問題,為老人提供便捷安心的服務。

精神領域則需要豐富老首長的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感興趣的新聞、影視、政策法規、戲曲、養生保健知識等。

安全方面需要保證人員的居家安全,全方位監控來訪人員以及家庭場所的煙霧、煤氣等。

在殿前街道照料中心配備了雲齡智慧化養老SaaS系統,打造創新智慧養老模式,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與養老服務業相結合,以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化雲平臺為依託,運用智能床墊、紅外線檢測等智能終端設備,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化的專業養老服務。

整個雲齡養老的背後擁有一支致力於用科技賦能養老服務的技術型團隊。專注適應中國的養老模式研究,通過 人工智慧 和 IT技術 為政府和企業 提供平臺化養老軟體,整合養老資源。全方位助力養老行業擁抱智慧化革命。

通過3端1平臺服務全覆蓋,將管理者、護理人員、長者及其親屬有機連接,在營銷社交化、管理標準化、護理規範化、辦公移動化、決策數據化、經營連鎖化等方面全方位賦能養老服務機構。

1、建立信息化基礎

通過雲齡的移動終端就能收集到老人的生理數據,並自動傳入雲端,進行自動數據分析與處理,推送健康指數提醒給用戶,實時關注健康狀況。

通過服務員移動端和管理端,建立起涵蓋老人全面健康數據的大資料庫。從而輔助政策的制定和施行!

為老人建立起動態更新的健康檔案,並基於此,讓老人能便捷地獲得各類服務,每天都能進行日常的健康監督、運動及飲食指導,特別對於一些高危人群,象高血壓、糖尿病。

使用SaaS系統就能夠輕鬆對此類人群進行全天候的日常管理,可以為每個人定製出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流程。

2、降本增效,節約成本

同時大數據管理還有一種好處,機構在進行院內資源管理的時候,必須要招聘大量的管理類型的人才,那麼此時企業就需要支付更多的工資。

但是使用SaaS系統之後,很多工作都能夠由這種系統一鍵完成,非常的簡單,這樣就無需僱傭太多的管理人才了,這樣就能夠幫助企業節約更多的人力資本,將能夠減輕企業發展的壓力!

3、訂單上門,服務回訪

很多養老機構,尤其是社區養老站點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遇到老年人需要上門服務的時候,總是遇到服務提交繁瑣,上門聯繫難,監督管理難等等問題。

但是在使用雲齡SaaS,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使用服務管理平臺即可把所有各項服務整合,讓機構高效運轉,「和叫外賣一樣方便」,支持呼叫中心(呼入電話後自動匹配長者信息、歷史工單、直接下單)。

服務人員接到訂單上門後,必須用拍照/掃二維碼/視頻等方式確認身份。結束後可用拍照/視頻/語音等方式反饋完成。系統全程記錄工單狀態

同時,其管理端還能讓管理層能追溯每次養老服務的過程和評價,從而讓考核、監管、扶持都有跡可循!

相關焦點

  • 泰成逸園·南方醫院分院正式啟動 共建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
    5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中學習中提到,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泰成逸園作為已獲批籌辦省級(社會資金投入)養老機構,踐行主席講話精神,加強構建「醫養結合、持續照料」養老新模式。
  • 「日間照料」「候鳥式養老」……你知道這些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嗎?
    同時,我市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不斷加大公辦養老機構投入,加強民辦養老機構扶持,積極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致力健全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按省要求,目前我市已在省平臺完成錄入民政對象老年人的基礎信息,搭建了梅州市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為民政對象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線上基礎服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養老。
  • 浦江三年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26家 讓老人更有獲得感
    從2014年到2016年底,浦江用三年時間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26家,除3個村因舊村改造暫停開辦外,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解決了失智、失能、高齡、空巢獨居等養老困難老年人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在家門口享受到政府及社會志願服務組織提供的各類居家養老服務。
  • 向幸福出發,汝州市南關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開業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6月18日上午,汝州市南關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門前人聲鼎沸,陣陣歡快的音樂引來了大量居民前來圍觀。當天,是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正式開業的日子。
  • 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養老照料中心即將入住,預定享特惠
    近日,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的全新養老院——西紅門養老照料中心開門迎客,將迎來首批長者入住。優越的地理位置,全新的花園式環境,品質的專業化養老服務等,西紅門養老照料中心為廣大長者精心打造幸福養老新生活!項目入住在即,恭迎廣大長者參觀,提前預定享特惠!
  • 老人突發疾病醫生30秒趕到 蓮前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放
    老人在蓮前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享受居家養老和健康服務。參觀思明區蓮前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後,79歲的壽文彬豎起大拇指。  1月12日上午,位於西林路20號8-11號店面的思明區蓮前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以下簡稱:蓮前照料中心)正式揭牌,對外開放。
  • 發力醫養服務 提高幸福指數,日照安泰未來城醫養服務中心啟用
    7月31日,集健康醫療、康復護理、小兒預防接種、老年日間照料「四位一體」的醫養綜合體——安泰未來城醫養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將為周邊居民提供就近、平價、方便、快捷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未來,安泰醫療將走進更多小區。
  • 愛恩濟養老丨北京朝陽酒仙橋駝房營西裡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正式開業
    驛站除了基礎養老服務外,還搭建了智能呼叫平臺,實現了120急救呼叫,並與當地知名醫院達成戰略合作,為老人開展義診、健康講座,為有急救需求老人開通綠色通道。酒仙橋街道領導對驛站積極探索以「醫養結合、智慧養老、共享互助」為特色的運營思路表示肯定。
  • 老人在"家門口"養老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通訊員許曉霞 記者 應潔)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近日正式揭牌投用,轄內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養老、照料服務。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位於集美區兌山裡小區114號,建築面積1111.2平方米,設計床位12個,由專業的醫療、康復、護理、社工組成運營團隊,內部功能區包括多媒體教室、康復訓練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閱覽室、親子活動區、休息室等,並設有監控系統、無障礙設施、應急呼救系統等。
  •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揭牌
    養老不離家。12月4日,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舉行揭牌儀式,轄區內的「夕陽紅」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像家一樣溫暖」的社區嵌入式多功能照料服務。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築面積1111.2平方米,設計床位12個,設置有醫療保健、康復理療、廚房、餐廳、棋牌和文化活動等功能室,具備提供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條件。
  • 濟寧創新孝老養老新模式,建設「周轉房」「幸福食堂」、日間照料...
    養老服務關係民生,情牽百姓。近年來,濟寧市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建設「周轉房」「幸福食堂」、日間照料中心、互助養老院等多種養老機構,創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同時建設「孝老敬老愛老養老」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孝老敬老愛老養老」活動,進一步倡樹「孝老敬老愛老養老」新風尚。
  • 金花街養老服務超市「開業」啦,養老服務隨心挑!
    今天早上,金花街頤康中心正式揭牌,金花街智慧養老服務超市也同步開業啦!市區民政部門領導、金花街領導共同為頤康中心揭牌,趕在新年來臨前,為轄內長者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可以說只要長者們走進「超市」,就能挑選到想要的養老服務。目前,金花街頤康中心、金花街智慧養老服務超市、金花街長者飯堂在金花文化廣場周邊形成了一條龍式的長者服務,構成了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不僅構建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還彌補了養老服務城鄉區域性差距短板,實現了多方共贏。 (今年7月張建軍區長在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公建民營試運營情況)亮點二是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模式。隨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群眾對醫療、養老的雙重需求日益增加,醫養結合也逐步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
  • 北京首家「養老照料中心」建成 老人盼早日落醫保
    點擊查看 日前,北京首家「養老照料中心」在豐臺區建成使用。這是北京養老制度改革的一個試點,與普通養老院不同,建在社區裡的照料中心向社會開放,老人們可以白天來,晚上走,中心也可上門進行養老服務。
  • 杭州多了15家五星級居家養老照料中心
    每天去居家養老中心唱唱歌、跳跳舞、健健身,是現在很多老年人的必修課。居家養老服務作為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越來越受到關注。近日,餘杭區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範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打造至少50家綜合性、示範型照料中心,鼓勵鎮街示範性照料中心先行進行社會化運作試點,同時鼓勵鎮街小型敬老院通過改造,走社會化運作路子。
  • 社區養老 成都郫都區114個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城區全覆蓋
    在社會加速進入老齡化的今天,如何養老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而社區作為最基層的組織,在養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郫都區聚焦社區養老,建立日間照料中心,構建「建、管、用」特色養老服務體系。目前,郫都區共有日間照料中心114處,郫都區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已實現了全覆蓋。
  • 西湖區打造幸福養老生活圈 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綜合體
    2018-01-31 09:11 | 杭州網昨天上午,西湖區文新街道星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營業,這是西湖區首次引入國企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位於星藝街25號,服務星洲花園、紫荊雅苑、紫荊欣苑、香墅等4個住宅區的608名老年人,不僅具備智能呼叫及IT支持、家政服務與培訓、康復理療、日間照料、醫療服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為老服務功能,還提供一些特色服務。
  • 打造「醫康養護」一體化服務新模式推進醫養結合 助力健康西寧建設
    近年來,西寧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將中西醫康養中心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積極構建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初步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機構為老服務能力、居家養老老人健康服務能力、醫養結合服務供給能力「四個提升」,走出了一條在西部地區領先的中西醫康養新路子
  • 杭州首家老年食堂,改成了日間照料中心,今日開業!
    翠苑一區社區是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社區,社區60周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1400多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除了可供日常休憩娛樂的場所,他們還希望能有更專業的服務,來保障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今天(5月28日),翠苑一區社區27幢的日間照料中心,正式開業了。
  • 以醫養結合之手 推開農村養老新大門
    近年來,南岸區積極響應國家對醫養結合工作部署,深度調研全區養老人群,探索醫養結合模式,以基層醫療機構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供給、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力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努力構建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邊醫邊養、綜合治療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全力打造集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為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摸索出一套南岸特有、切實可行的農村養老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