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廈門廣電網報導,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業
12月18日上午,湖裡區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舉辦開業慶典,養老服務中心和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正式啟動,為轄區內的老年人打造智慧養老新體驗。
殿前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毗鄰殿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營面積1808平方米。中心整體分為康養區、文化區、養護區、配餐中心四大功能區。
康養區設有中醫理療室、心理諮詢室等醫療場所。文化娛樂區包含書法室、手工坊、棋牌室等,讓轄區老人充分參與文化休閒娛樂活動、談心交友。
養護區共設有34張床位,為自理困難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保健等養老服務。
在長者配餐中心,老人可以到長者食堂及居家養老服務站就近用餐,也可選擇上門送餐服務。中心還設置了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方便殘疾人士就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體能康復訓練和庇護性簡易勞動。中心一樓還設置了「時間銀行積分兌換區」,為轄區參與照料的志願者提供時長兌換服務。
湖裡區殿前街道社建辦副主任 洪萍:實現了真正的醫養結合,讓小區老人能夠過上一個更加幸福快樂的晚年。
雲齡助力,打造照料中心創新智慧養老模式
一直來社區居家養老有四大需求:健康、生活、文化和安全。
健康方面需要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監測並對異常情況及時告警。生活方面需要解決老人的飲食、家政、出行、購物等日常起居問題,為老人提供便捷安心的服務。
精神領域則需要豐富老首長的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感興趣的新聞、影視、政策法規、戲曲、養生保健知識等。
安全方面需要保證人員的居家安全,全方位監控來訪人員以及家庭場所的煙霧、煤氣等。
在殿前街道照料中心配備了雲齡智慧化養老SaaS系統,打造創新智慧養老模式,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與養老服務業相結合,以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化雲平臺為依託,運用智能床墊、紅外線檢測等智能終端設備,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化的專業養老服務。
整個雲齡養老的背後擁有一支致力於用科技賦能養老服務的技術型團隊。專注適應中國的養老模式研究,通過 人工智慧 和 IT技術 為政府和企業 提供平臺化養老軟體,整合養老資源。全方位助力養老行業擁抱智慧化革命。
通過3端1平臺服務全覆蓋,將管理者、護理人員、長者及其親屬有機連接,在營銷社交化、管理標準化、護理規範化、辦公移動化、決策數據化、經營連鎖化等方面全方位賦能養老服務機構。
1、建立信息化基礎
通過雲齡的移動終端就能收集到老人的生理數據,並自動傳入雲端,進行自動數據分析與處理,推送健康指數提醒給用戶,實時關注健康狀況。
通過服務員移動端和管理端,建立起涵蓋老人全面健康數據的大資料庫。從而輔助政策的制定和施行!
為老人建立起動態更新的健康檔案,並基於此,讓老人能便捷地獲得各類服務,每天都能進行日常的健康監督、運動及飲食指導,特別對於一些高危人群,象高血壓、糖尿病。
使用SaaS系統就能夠輕鬆對此類人群進行全天候的日常管理,可以為每個人定製出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流程。
2、降本增效,節約成本
同時大數據管理還有一種好處,機構在進行院內資源管理的時候,必須要招聘大量的管理類型的人才,那麼此時企業就需要支付更多的工資。
但是使用SaaS系統之後,很多工作都能夠由這種系統一鍵完成,非常的簡單,這樣就無需僱傭太多的管理人才了,這樣就能夠幫助企業節約更多的人力資本,將能夠減輕企業發展的壓力!
3、訂單上門,服務回訪
很多養老機構,尤其是社區養老站點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遇到老年人需要上門服務的時候,總是遇到服務提交繁瑣,上門聯繫難,監督管理難等等問題。
但是在使用雲齡SaaS,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使用服務管理平臺即可把所有各項服務整合,讓機構高效運轉,「和叫外賣一樣方便」,支持呼叫中心(呼入電話後自動匹配長者信息、歷史工單、直接下單)。
服務人員接到訂單上門後,必須用拍照/掃二維碼/視頻等方式確認身份。結束後可用拍照/視頻/語音等方式反饋完成。系統全程記錄工單狀態。
同時,其管理端還能讓管理層能追溯每次養老服務的過程和評價,從而讓考核、監管、扶持都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