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司馬白居易的隱居之地:廬山草堂

2020-12-12 壹圃先生

唐代,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陸陸續續被開發建設,以名山為最,士人們各處尋找地方,依著優美風景,紛紛建置別墅園林,其中以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最具代表性,影響意義深遠。

白居易貶官江州,有一天到廬山旅遊,行至香爐峰下,被雲山霧水,清泉靈石所吸引,喜歡的不得了,於是就在這裡建了一座草堂,也就是別墅。他還專門寫 了《廬山草堂記》,記錄了別墅園林的選址、建築、環境、景觀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

園林基址在香爐峰側,遺愛寺南的一塊地段,他說這裡白石鑿鑿,清流潺潺,松如翠傘,竹如美玉。環境優美幽靜,實在是個好地方。

草堂建築極為簡樸,「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堂前是十丈見方的平地,當中有平臺,平臺南面有方形的水池,大小大約是平臺的一倍,與平地相當。水池周邊多是山竹野花,池中有白蓮花和白魚。

南邊靠近石澗,有松杉遮雲蔽日,這裡盛夏時節就像秋天一樣涼爽,出入口是一條白石道,周圍野花叢生,幽靜雅致。

北邊以層崖積石為假山,雜木異草覆蓋在上面,靠著飛泉附近,種些茶樹,閒時就坐這裡就著飛泉和茶樹就地煮茶。

東邊有三尺瀑布,飛落石渠,就像白色綢緞,聲如玉琴箏蕭。

西邊靠近北崖右角,用剖開的竹子架空,引山泉流下,隨風飄走,就像珍珠一樣。

在較遠的地方,還有幾處冠絕廬山的景觀,春有「錦繡谷」的花,夏有「石門澗」的雲,秋遊「虎溪」的月,冬有「爐峰」的雪,一天之中,千變萬化,是廬山一等一的美景。

被貶官的白居易,心情抑鬱,只有寄情於山水泉石,司馬這個官職又是個閒差,因此他有很多時間到廬山草堂居住,每次一個人來,常常一住就是十天。他把全部的情思都寄托在這個自己親手經營的,與自然環境完美諧和的園林景觀上面。他以草堂為落腳點遍遊廬山,廣交山上的高僧,談禪論文,作泉石山野自然之樂,這是抑鬱不得志的文人的隱居狀態。

《廬山草堂記》不僅是唐代的散文佳作,其中對於園林造景的詳細描述,更體現了白居易的造園思想和審美,對園林設計的作用,而廬山草堂也因這偏文章名噪天下。

相關焦點

  • 尋訪白居易廬山草堂遺址
    這句話,出自白居易的散文名篇《廬山草堂記》。公元815年10月,白居易貶謫江州,任司馬,是閒官。第二年,他就在廬山北香爐峰下,與東林寺毗鄰的山中,築起五架三間草堂。落成之日,二十二位文人雅士和高僧來賀喜,酒酣飯飽茶足之後,詩人以神來之筆,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記」,稱草堂一帶「其境勝絕,又甲廬山」。文人雅好山水。在廬山,白居易比早他四百年的陶淵明瀟灑。
  • 朱虹 張雷:白居易遺愛在九江
    白居易拄著他的紅藤杖,優遊九江山水名勝,「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於山水詩酒間,由是郡南樓山、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巖、瀑布、廬宮、源潭洞、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矣」(《江州司馬廳記》),腳印遍及潯陽城內外,連不在江州範圍內的建昌區域也去了。他遊得很細,當時還沒開發的大林寺、北香爐峰等地他也登山遊覽了一番。
  • 治癒系的廬山:白居易仕途不順,一朝聞道,世上便多了個白樂天
    花徑桃樹唐元和十一年,也就是1200年前,這時的白居易因為被「小人排擠」,已經被貶為江州司馬了。心情相當煩悶,與好友「痛飲三百杯」之後,在潯陽江頭與好友依依惜別。有一天,白居易來到廬山北麓香爐峰下,被此地的山靈水秀吸引,迷醉之下,竟心生再不管朝野之事,要在此地終老的想法。但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這個時候的白居易遠不到「隱居」的年紀,且他一直以來都有著「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所以可想而知他的失意了。不就的後來,故事出現轉機,在廬山「無所事事」的白居易遇見了在山腳下種地的鄭姓婦人。
  • 白居易在廬山草堂時,經常去這個地方問道
    居易與湊、滿、朗、晦四禪師,追永、遠、宗、雷之跡,為人外之交。每相摧遊詠,躋危登險,極林泉之幽邃。至於翛然順適之際,幾欲忘其形骸。或經時不歸,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貴遇之,不之責。——選自《舊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建廬山草堂後,以之為落腳點,遍遊廬山風景名勝,並廣交山上的高僧。經常與東、西二林的長老在草堂聚會,談禪論文。東林寺是廬山的第一座佛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創建者慧遠,是一位亦佛亦儒、學問精深的高僧,他精研佛理,擅長詩文。
  • 廬山天晴緣君來,江州今始為我開
    廬山的仙人洞景區,遊覽通道是一條狹窄的單行山道。停下來拍照的遊客,後面的人也都要跟著駐足。很不幸,今天在這裡,我遭遇到了一幫上海的旅行團。無論是佔據有利位置拍照,還是在路上行走,大聲喧譁,她們從來都不會顧忌別人的存在。乃至於穿著裙子,在高處坐著拍照的時候,居然肆無忌憚地叉開雙腿,任由私密處無遮無攔地暴露在遊人的眼前。或許,在她們的理念裡,廬山,已經是她們買下的吧。
  • 《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是指白居易嗎,如何賞析這首歌行?
    《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是白居易嗎?白居易為何自稱江州司馬呢?這兩個問題並不算複雜,我們借這個問題大致分析下白樂天的這首名作。《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就是白居易自稱。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他母親因看花而墜井去世,他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其實他被貶謫的主因,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
  • 避暑廬山,探訪白居易的幽雅花徑,自然靜謐的如琴湖
    廬山錦繡谷入口,大路左側,如琴湖畔,就是著名的廬山花徑。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遊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故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製作的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橋通往湖心島。
  • 萬裡長江第四十一鎮,江州司馬白居易,潯陽樓宋江題詩
    「九派潯陽郡,分明似圖畫」的江南文化名城,三江之口的九江市老張已經用兩期分享給大家,今天是最後一期,感覺意猶未盡,九江的名勝古蹟太多,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短短兩三期完全不夠用,世界文化遺產醉美廬山,候鳥的天堂鄱陽湖等等,認識它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親自去九江體驗了。
  • 廬山三日遊,識得廬山真面目!
    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曾來廬山遊覽,當時正值暮春,白居易有感於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桃花仍盛開,故人們也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 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製作的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
  • 2011年我在廬山欣賞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同時當上一回將軍
    文/白巖居士2011年4月28日,我到了江西廬山。作為旅遊的一名小白,我並未做過關於廬山的任何功課,對於它,認識不深。只是曉得,它是避暑的一個好地方。一天的行程,其實也是走走看看,很多地方,我都拍幾張照片,後來留存,表示人生到此一遊而已。
  • 白居易初到江州,即興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充滿苦悶之情
    再後來他被貶江州司馬,生活更為艱難,於是賦詩寫下自己的感受。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初到江州,即興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充滿苦悶之情。 初到江州唐代:白居易潯陽欲到思無窮,庾亮樓南湓口東。詩人接到貶謫的詔書後,匆匆地與好友話別,便離開京城,奔赴江州。一路上詩人心情悲涼,沿路雖然風景秀麗,他卻無心欣賞,只是寫了很多小詩抒發內心的愁悶。詩人曉行夜宿,很快就來到了潯陽地界,心情卻更加鬱悶。 終於到達江州,稍微安頓一下,詩人就開始準備辦公。首聯就傳達了自己的複雜心情,「潯陽欲到思無窮,庾亮樓南湓口東。」
  • 2020超實用的江西廬山三日遊攻略
    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曾來廬山遊覽,當時正值暮春,白居易有感於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桃花仍盛開,故人們也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後,進入了他仕途中的一個低谷期。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他詩風轉折的一個關鍵點。不過,事實上白居易在江州時官階六品,相當於省長助理。幹的是一份養老閒差,小日子還得還挺悠閒的。
  • 江濤洩憤,草堂尋春—白居易與滬山
    句使當初身便元,一生真偽復誰知這位行吟騷客,就是我國唐朝的偉大詩人、貶滴江州司馬的白居易。白居易所處的時代正是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唐朝的極盛歲月已經有如大江流水那樣一逝而過。當時,從中央到地方,矛盾重重,政治一片腐敗。
  •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 | 白居易與元稹
    看到這種情況,剛被任命為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第一個上疏,請緊急捉捕賊人,洗刷朝廷之恥辱。然而,有人卻認為白居易這是越位言事。之後,又有人誣陷白居易,指責他在母親去世期間寫的一篇《新井賦》,言語浮誇,不合禮制,白居易因此被貶為地方刺史。與白居易不合的中書舍人王涯又趁機進言說,白居易沒有能力治理一郡,不適合擔任地方一把手,朝廷又追貶白居易為江州司馬。
  • 白居易《琵琶行》,為何「江州司馬青衫溼」?這兩個字才是關鍵詞
    李白、杜甫、白居易(772~846)三人是唐代詩壇的領軍人物,在坊間,白居易雖不及李杜二人影響力大,但也不可等閒視之。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頗高,甚至可以與聖人孔子比肩。因為曾有「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與元九書》)之言,所以後世稱其為「詩魔」。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大林寺在哪裡你知道嗎?
    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遊大林寺序》可參考:「餘與河南元集虛、範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鬱、安定梁必復、範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雲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
  • 白居易看到山中盛開的桃花,寫了一首小詩,短短四句,卻意境深邃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白居易如同他的名字「樂天」一樣,是個心胸豁達、天性樂觀的人。不過人生總有不如意,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應該是他入仕以來真正遇到的一次重大挫折。他懷著極度失意的心情到了江州,令他驚喜的是這裡雖然遠離京城長安,卻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風景絕美的廬山,還有滾滾東流的長江,再加上這裡溼潤的氣候,淳樸的民風,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撫慰了白居易傷痕累累的心。此時的白居易年近五十,正是人生經歷和創作能力旺盛的時期,在這裡他迎來自己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高潮。
  •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出生在亂世年代,他的父親為躲避戰亂,將一家子人都送去了宿州符離,所以儘管生在亂世,他還是也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童年。白居易少年聰穎,學習又十分的刻苦,因為太努力,年紀輕輕就白了頭,十六歲初遊長安,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名滿長安。每一個讀書人最初都希望自己能在官場上大展身手,白居易亦是,但見慣了官場的爭鬥之後,他心中的幻想,也就破滅了。被貶江州司馬,應該白居易最為人熟悉的經歷,畢竟那一首《琵琶行》,流傳千古,「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引人動容。
  • 詩詞大會考「江州司馬青衫溼」中江州司馬是誰?居然會有15人答錯
    而白居易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中的「綠蟻」是什麼,也是難倒了很多人。就連李白的那句「我輩豈是蓬蒿人」,都有34人不懂什麼是蓬蒿人。如果這些題還算有點兒難度的話,那本期筆者就跟大家說一個關於《琵琶行》的題目,錯得就讓人有些不解了,大家且看題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江州司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