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出發,從新的角度去研究考察大學文化概念界定及內涵,將使大學文化的研究更具現代意義。哲學視角或哲學反思作為本課題的基本研究思路之一,主要就是不能滿足於提出或接受一種說法、一種看法、一種主張、一種做法或一種問題,而要對這些說法、看法、主張、做法、問題本身加以考察、追究。「在吸收和參考當前關於大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哲學的視角思考大學文化的理論問題,這一方面有助於人們正視哲學視角在研究大學文化這一歷史與現實問題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於哲學視角具有徹底的反思批判性和超越性,將使人們在研究大學文化的過程中拓寬思路、開闊眼界,對大學文化有關理論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
因此,結合中國大學發展的特殊性和文化個性,筆者將大學文化概念界定為:大學文化是大學作為社會創新型組織的本質屬性,是人類進步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大學人特有的活動和存在方式。在當代中國,大學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歷史積澱、創新品格和價值取向,既包含和反映著歷屆師生對大學本身的總體認知、理想追求和實踐探索,又是凝聚師生的精神紐帶。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師生的思想和行為,集中體現特色鮮明的大學物質精神成果和綜合環境氛圍,在傳承與再造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貫穿並滲透於大學發展的各個方面。大學文化對先進文化的建設起著引領與示範作用,對社會文化起著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
大學文化深刻地反映著大學的歷史、現實和未來,以及作為主觀的大學人的精神軌跡與作為客觀的大學組織的發展軌跡。大學文化的內涵結構應主要包括精神、制度、物質和行為四個維度,大學文化的結構應是一個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綜合而成的複雜系統。在大學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維度之間不是相互獨立和毫無關聯的,相反,四者不可分隔、相輔相成。
基於上述哲學視角的界定,大學文化的本質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是一種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創新型組織,大學文化是其本質屬性。回眸12世紀中葉,世界上第一批大學於歐洲誕生,到今天社會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大學這一特殊的組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矚目,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學在承擔人才培養、知識創新與傳播等歷史使命的過程中,日益充分地發揮著其獨特的文化功能,即大學在社會發展進步中的傳承、研究、融合、創新的功能。在近千年的時間裡,知識及其學科專業催生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大學自身存在、發展和不斷創新、實現超越的文化基礎。當代科學技術飛速進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在改善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增強了人們對知識創新的強烈願望。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不會否認大學在其自身發展軌跡中的教育性、階級性、產業性甚至行政性的作用,但是,基於學術傳承、研究、融合、創新的大學的文化性,卻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定程度上,大學是社會進步的「思想庫」,是創新理念的發源地,是引領社會的風向標,而這一切,正是源於大學的本質屬性「文化性」。從大學文化的本質屬性來看大學的發展,大學應該堅持學術自由與社會責任的統一、適應需求和引導變革的統一、文化傳承和知識創新的統一,才能始終保持其永恆的文化品格,成為社會創新型組織的中堅。
大學文化是社會不斷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從人類發展的視角看,文化代表著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能力與水平,大學文化更是這種能力與水平的集中體現。自然是人和社會存在的物質基礎和條件,人與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依賴於自然界,而人類又以勞動這一人的本質為中介,創造性地影響和改變著自然界。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的、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相對於人類社會此前的歷史而言,馬克思所指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是一個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創新過程。尤其是當大學出現以來,人在自身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對知識的不斷傳承、研究、融合、創新,使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得以深切變換、維持和延續,也使得人的創新屬性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更加緊密。那麼,在大學的組織結構和傳播體系中,大學文化所代表的就不僅僅局限於學術創新與人才培養本身,它其實更是社會現實需要的力量不斷增強、人的自我發展需求越來越高漲的內在體現,也是大學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必然結果。
大學文化處於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其核心是大學精神的傳承與再造。大學文化是一個歷史範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從大學誕生至今,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大學自身也在繼承和變化中發展,這體現在觀念、目標、制度、功能等許多方面,其中,大學精神作為貫穿其中的主線,深深根植於大學這種創新型組織的內核,是大學人始終追求的目標,它使得大學文化始終處於當下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使得沉澱於大學校園的精神和文化得以傳承,使得大學在社會不斷變遷的過程中,仍然能夠維繫對自身的認同,推動著大學不斷調整和改變。在這個意義上,大學精神是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所特有的相對穩定的群體心理定勢和精神狀態,是維繫大學組織特性、信念追求的重要方式,它體現著大學人的理想,代表著大學自身的價值、觀念和立場,承擔著大學自我認同的重任,在引領大學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傳承與再造。
大學文化的主體是大學人,大學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影響和貫穿於大學發展的各個方面。大學文化的承載主體是大學人,它是凝聚大學人的精神紐帶,體現的是大學人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以及對大學的認同感。不同時期大學文化的發展各有不同,但大學文化中始終蘊含的對大學未來的指向、自由的學術和批判精神、彰顯大學人氣質和獨特精神的價值觀,卻始終是大學文化的精髓和靈魂。大學一旦產生,大學及其文化就成為一種客觀存在,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志消失或轉移。大學文化使社會中的優秀個體與群體真正統一起來,在傳承文明的過程中,大學文化就是大學人特有的存在和活動方式,它使人類的文化再生產成為最具活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部分。這是大學本身的結構與職責所決定的,也是大學的社會使命理應擔負的。從人才培養的視角看,大學的育人過程實質就是文化育人,是使人實現從擁有技術到具備能力的轉變、從獲取知識到養成文化的轉變。從大學發展的視角看,大學文化在社會進步中的教育力、凝聚力、創造力和引領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大學人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影響和貫穿於大學發展的各個方面。(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